陈行水库论文-王静雅

陈行水库论文-王静雅

导读:本文包含了陈行水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咸潮入侵,水库,运行

陈行水库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雅[1](2019)在《陈行水库应对咸潮入侵的运行分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咸潮是海水涨落潮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的一种自然现象,枯水期间严重威胁着长江口陈行水库水源地的取水安全。文中在分析陈行水库运行调度现状和陈行水库应对咸潮措施的基础上,通过汇总分析长江口咸潮入侵历史数据以及2014年特大咸潮侵袭过程,提出了陈行水库咸潮期运行调度的优化方案以及根本解决咸潮期陈行水库库容不足的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裘一鸣[2](2018)在《浅谈陈行水库安全管理之外侧滩面动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上海市陈行水库大堤运行期间的安全,采用水库专业检测手段,在水库大堤面向长江一侧的滩面开展了水下地形动态监测。水下地形动态监测运用GPS-RTK技术结合回声测深仪进行,分别实施了整体地形测量与固定断面测量,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合理、可视化的处理,直观地表达了大堤临江侧滩面水下地形整体及局部的冲淤变化,为陈行水库大堤的安全运行提供专业检测数据支持,对同类水库安全管理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大坝与安全》期刊2018年03期)

吴冠宇[3](2018)在《陈行水库:上海第一座长江水源水库》一文中研究指出陈行水库是上海第一座长江水源水库,它的建成结束了上海以黄浦江作为唯一水源的历史,让一部分上海市区居民从此喝上了长江水,保证了这部分上海市区居民的日常安全饮水供应,是上海开发利用长江水源的重要里程碑。陈行水库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罗泾乡陈行镇长江口附近南支南港河段,上游与宝钢水库相邻,下游与新川沙河相邻。它是上海最早兴建的水库型水源地。水库呈矩形,总库容约950万立方米,水体面积达133万平方米,最大水(本文来源于《中国叁峡》期刊2018年02期)

陈蓓蓓,张淑敏,朱建荣[4](2015)在《陈行水库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陈行水库中底泥分4层进行铅、镉、汞3种重金属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底泥中3种重金属的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从空间分布来看,靠近水库进水口处重金属的含量略低,水库南部靠近边岸及角落区域的重金属含量略高。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底泥质量标准法进行陈行水库底泥评价,综合考虑3种重金属在底泥中的污染程度以及生态风险由低到高的顺序,可知3种重金属的排序为Pb<Cd<Hg,污染程度总体较为轻微,对水质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13期)

王静雅[5](2014)在《陈行水库十年进出水氨氮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陈行水库取水口原水以及出库水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自2003年至2012年这十年间的氨氮数据进行搜集、对比、分析,从而阐述陈行水库原水氨氮指标的概况以及发展趋势。针对长江原水厂特有的地理位置,由污潮对于原水氨氮的影响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十年来的变化,对出库水安全保障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第九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11-27)

王静雅,祝一欣,程诚[6](2014)在《陈行水库十年进出水氨氮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陈行水库原水取水口以及出库水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自2003年至2012年这十年间的氨氮数据进行搜集,对比,分析,从而阐述陈行水库原水氨氮指标的概况以及发展趋势。针对长江原水厂特有的地理位置,由污潮对于原水氨氮的影响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十年来的变化,对一些理论的应用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4年02期)

常玥[7](2013)在《陈行水库生态治藻的研究及常态化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优质供水,针对微囊藻水华问题,陈行水库进行了生态治藻的专项研究工作。2006年,陈行水库以科学理论为基础,保障生产为前提,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生态治藻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以经过7年的研究表明,即使长江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但是通过生态养鱼和水位调控等方法仍然可以解决陈行水库的微囊藻水华问题,并基本达到了常态化管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3年13期)

许敏华[8](2013)在《青草沙水库与陈行水库将建管道贯通》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陈行水库库容量较小,供水量存在一定缺口,基于此青草沙水库与陈行水库之间将建造长15km左右管道贯通,将青草沙水库富余的水补充到陈行水库,旨在扩大陈行水库在长江咸潮期的供水范围,估计可日增350万m~3的原水供应量。陈行水库位于浏河口下游,随着申城需水量不断增长,一旦长江咸潮来袭,海水倒灌,(本文来源于《上海水务》期刊2013年01期)

周文琪,叶辉,张东,高炜,张凤英[9](2012)在《高锰酸钾预氧化—O_3/BAC组合工艺处理长江陈行水库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江陈行水库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高锰酸钾预氧化-O3/BAC组合工艺对水中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前驱物的去除效果,并评价该工艺出水生物稳定性。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出水CODMn均值为0.63 mg.L-1,平均去除率68.9%,UV254均值为0.005 cm-1,平均去除率89.0%;高锰酸钾预氧化-O3/BAC组合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前驱物,对THMFP和HAAFP的去除率分别为66.2%和84.2%;该工艺出水AOC质量浓度为47μg.L-1,,生物稳性较好。(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黄勇娣[10](2012)在《原水未现污染 申城饮水无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 黄勇娣)长江镇江段日前发生的水污染事件会不会对上海原水造成影响?昨天傍晚从市水务局了解到,目前上海各自来水厂取水水质并未出现异常;万一长江原水受到污染,上海也可以关闭长江水库取水口,及时启动青草沙原水调度等应急预案,确保市民饮水不受影(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2-02-09)

陈行水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确保上海市陈行水库大堤运行期间的安全,采用水库专业检测手段,在水库大堤面向长江一侧的滩面开展了水下地形动态监测。水下地形动态监测运用GPS-RTK技术结合回声测深仪进行,分别实施了整体地形测量与固定断面测量,并对测量成果进行合理、可视化的处理,直观地表达了大堤临江侧滩面水下地形整体及局部的冲淤变化,为陈行水库大堤的安全运行提供专业检测数据支持,对同类水库安全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行水库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静雅.陈行水库应对咸潮入侵的运行分析与思考[J].净水技术.2019

[2].裘一鸣.浅谈陈行水库安全管理之外侧滩面动态监测[J].大坝与安全.2018

[3].吴冠宇.陈行水库:上海第一座长江水源水库[J].中国叁峡.2018

[4].陈蓓蓓,张淑敏,朱建荣.陈行水库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J].中国给水排水.2015

[5].王静雅.陈行水库十年进出水氨氮变化分析[C].第九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4

[6].王静雅,祝一欣,程诚.陈行水库十年进出水氨氮变化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

[7].常玥.陈行水库生态治藻的研究及常态化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

[8].许敏华.青草沙水库与陈行水库将建管道贯通[J].上海水务.2013

[9].周文琪,叶辉,张东,高炜,张凤英.高锰酸钾预氧化—O_3/BAC组合工艺处理长江陈行水库原水[J].水处理技术.2012

[10].黄勇娣.原水未现污染申城饮水无虞[N].解放日报.2012

标签:;  ;  ;  

陈行水库论文-王静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