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梅:“批判性思维”摭述论文

杨冬梅:“批判性思维”摭述论文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思维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取决于是否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技能。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学科或学问,它不是对原有逻辑传统的简单继承、延续和发展,而是结合实际的经验、道德判断和价值观,理解世界的复杂多样性和评价标准价值观的多元性。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理性精神的培育,正是现代社会公民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释义;价值

思维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学会思考是智育的核心。伴随着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学科或学问而出现。近年来,在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大量不同类别的通识教育课程,《批判性思维》被列为通识教育设计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批判性思维到底说的是什么?本文对其缘起、发展、基本含义与多方面价值做一摭述。

一、术语的缘起与学科的发展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缘起于1962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罗伯特·恩尼斯(Robert H. Ennis)在《哈佛教育评论》上刊发的一篇文章《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紧随其后的无数教育理论家们为批判性思维大唱赞歌。多年以来,批判性思维在全球教育界一直受到追捧。然而,批判性思维的盛行则是缘于当今社会传播方式的改变。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网络与信息时代,也是数据和消息泛滥的时代,每时每刻,现代人被过量的、芜杂的消息包围着,以至于淤塞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虚虚实实,令人眼花缭乱,真假难辨,强烈地考验着人们的判断能力。在这样一个信息、资讯过载的时代里,人们时常面对形形色色的声音与观点鱼龙混杂,这种局面不仅是对人的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的考验,而且大幅增加了这种考验的困难程度,这就更加需要提升人们辨别真假、判断优劣和决定合适行动的能力。[1]2因此,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思维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取决于是否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成为现代人的一种技能。于是,一个迫切的问题是:生活和裹挟在信息洪流中的人们,如何才能做到不随波逐流,真正独立思考?针对信息社会,恩尼斯在2002年重提批判性思维。其强调的重点是“思维”,并重新诠释了批判性思维具有的特征。就是要求每个人都有必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深思熟虑,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被人随意地忽悠和愚弄。

传统的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的纸质作业是由教师依据参考的教科书或者辅助材料进行设计,以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等内容与形式为主,形式比较单一,知识点局限,缺乏学生个体差异的考虑,导致所布置的作业缺乏层次化,无法培养水平不同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另外,传统的纸质作业,主要是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和练习[5],较少有对相关医学素质和技能的关注,缺乏专业特征型的设计,导致考核的个性化和层次化不足。

作为一门学科或学问的批判性思维伴随着全球教育改革,在许多国家的大学里以课程形式广为开设,并延展到中小学。1978年6月,首届“国际非形式逻辑研讨会”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温莎大学举行,标志着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哲学运用学科的正式诞生。美国哲学学会制定的哲学教育大纲中也提出,凡是主修哲学的学生需要学习符号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两种逻辑课程。

伴随西方出现的“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运动中非形式逻辑、论证理论以及批判性思维兴起,以解决实际论证的评价问题为载体,直通逻辑学的实践转向,旨在从中培养现代公民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场运动带来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以批判性思维理念为基础的能力型测试模式的出现,随后又席卷全球。GRE、GMAT、LSAT等美国的能力型考试,其中的“批判性推理”(Critical Reasoning),测试的就是考生的思维素质和能力。目前,我国的MBA(1997)、MPA(2001)、MPAcc(2004)、GCT(2003)考试,事实上采取的就是美国的这种能力型测试模式,主要有:假设、支持(加强)、削弱(质疑)、评价、推论、解释六种题型。试题测试阅读理解、提炼、区分、整理、把握信息敏捷准确性,寻找、把握、区分关键性概念,进行推断、论证与反驳、比较与辨析等多种思维能力。

甲鱼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在自然状态下捕食水中的小鱼、小虾、蝌蚪、水蚯蚓及水生昆虫等,也喜食人工配合饵料。

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还存在管理范围未实现全覆盖、管理经费不够、管理人员不多等问题,管理中还有薄弱环节,如有的河道水生植物较多、少数水面有漂浮物,有些河坡被垦种、倾倒垃圾,有些河堤存在违章搭建现象,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1.3观察指标: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积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进行测评,其中上肢功能最高分为66分,下肢功能最高分为34分,积分越高者则功能越好[2-3]。

美国州立大学联盟(AASCU)和公立大学联盟(APLU)主要对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水平进行评估。2006年他们共同推出了“自愿问责系统(Voluntary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VSA)”旨在为成员院校开展高等教育评估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定义了“CT、AR、阅读和写作”这四项乃“核心教育成果”。其中分析推理(analytical reasoning简称AR)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缩写为CT)在现代西方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与认识

(一)基本内涵的释义

2.提倡理性的批判性思维不能等同于否定感性。认为提倡理性就是否定了感性,这样的错误想法恰恰是非此即彼的思维怪圈误导,陷入了二元思维的误区。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感性和理性,理性和感性二者并非绝对矛盾。理性发展,思维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的感知能力、感受力也会变得更丰富、更广泛、更稳定、更持久、更独立。

在杜威那里,他倡扬的“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是作为一种技能概念提出来的,还可以表述为:大胆质疑、谨慎断言。他特别强调在进行主动、持续和细致的理性探究之前对观点、假说和论证一定要采取谨慎的态度,不要立即赞成或反对的表态,即延迟判断。波普尔提出的科学批判思想强调,只有可证伪的陈述才是科学的陈述。无论科学研究还是探寻论证知识的真理性过程中,通过持续不断的外在化的批判和检验是必不可少的途径。知识的积累和增长被“理性重建”为一个动态的运动过程:“问题→尝试性解决→反思、质疑、排除错误→新的问题”称之为著名的四阶段图式。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1这里讲的是知识学习中的批判性思维。其实课堂之外、日常生活中导出都用得着批判性思维。罗伯特·恩尼斯将批判性思维简洁地表述为:“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与行动。”[1]3国际著名批判性思维专家美籍华人董毓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有合理性、反思性和建设性三个显著特征。我国学者谷振诣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清除错觉、识破欺骗、破除迷信、澄清误解、做出好的判断,进而迈向更美好的人生。武志宏教授提出批判性思维包含不懈质疑、多元意见和理性判断三个关键词,是对思维的再思考。

(1)不懈质疑:首先要有质疑的意识,不论是对别人的观点、还是自己的看法。 有没有这种意识是大不一样的。事实上,许多人的问题就出在没有养成这样的意识,思维的惰性远远大于好奇心。凡事以为“理固宜然”,头脑中少了问号,少了“为什么”的发问。鲁迅先生在一百年前就试图唤醒麻木的国人:从来如此,便是正确的吗?质疑不是仅仅为了质疑而质疑,质疑是为了更有理由地相信。

(2)多元意见:注别人的观点,但不是要求人们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面对日益丰富、多元和个性化的社会趋势,要有新的认知和新的思维方式,理解世界的复杂多样性,以开放的心态、宽容的态度,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平等对待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发表的意见和观点。

(3)理性判断:不受情绪的影响和支配,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经过仔细考虑后,给出充足、合理的理由,并做出明智的判断。基于理性判断,我们相信什么、做出什么决定并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警惕网络环境中的眩晕,清醒前行,保障我们不产生错觉、不被欺骗,不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产生误解。谣言止于智者,智慧源于沉思,而善用批判性思维的人,获取知识、鉴别真伪,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不善用者往往被人忽悠、任人催眠。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内容,批判性思维也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理性和民主社会的工具。

A市税务局大胆结合税务检查理念,对于纳税评估后发现涉税疑点的纳税人,经约谈后仍有疑义需进一步查账核实的,发《税务检查通知书(一)》进行实地核查并调取企业经营账册进行查账,对拒不提供资料又存在明显问题的案件再根据实际情况移交稽查处理。通过融合税务检查理念,强化了执法刚性,提升了纳税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配合度。

(二)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关系

具体来说,任何论证都必须尊重事实和符合形式逻辑,这是两条不可突破的“底线”。当事实与逻辑一致时,就需要在综合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当事实与逻辑相谬时,首先,决策必须基于真实的事实,不管是信念还是行动,都要建立在合理的基础上,有好的理由;其次,要有方法和规则,即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这决定我们的行为不是乱来和碰运气;再次,在符合前两项的基础之上,还有很关键的是基于不同的前提假设和预设的价值观,价值取向不同会出现多种可能的决策选项和方案,决策者对所做决策以及对自己决策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美国哲学学会在20世纪90年代,把批判性思维界定为: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批判性思维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我校准等核心技能。引导人们特别要树立理智的怀疑和反思态度,强化深思熟虑的思考习惯,养成好的思维习性与品质。[2]3-11

形式逻辑顾名思义“形式”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从传统逻辑到现代逻辑的转捩点上,形式大有僭越内容之势。于是,逻辑与经验疏离,人们日益感到隔膜,现在该是强调“内容”的时候了。人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和素养自然与逻辑基础知识相关,知识需要学习记忆,转化为素养需要训练,即提高逻辑素养,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可称为逻辑之道,推理的理论与方法本身是逻辑之术。逻辑思维素养是分析理性和科学精神的基础,批判性思维其核心部分是逻辑思维,但又不局限于逻辑思维。[3]批判性思维是审慎地判断是非和正确决策的能力。它不是对原有逻辑传统的继承、延续和发展,而是集知识、价值和思维方法于一体,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并且向固有的逻辑观念和原则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带来一场逻辑观念上的深刻革命。所以,人的思维不能仅仅局限于形式逻辑,还需要以实际的经验、道德判断和价值观为基础,理解世界的复杂多样性和评价标准和价值观的多元性。

因此,批判性思维正是致力于把思维技能与人格特质统摄起来,它可以既是一种追求事实、逻辑和情理相统一的思维技能,也是一种尊重、理解、包容与创新的现代人格气质,思维方式是人格气质的显性化。具备批判性思维习性的人往往兼有平和、多元、理性的性格特点,相反,则具有偏执、顽固、狭隘的性格特征。

(三)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简单勘谬

1.批判性思维绝不能等同于消极否定思维。Critical Thinking从字面上直译成批判性思维,在汉语的语境中很容易被误解为挑毛病、批评别人的“否定性的思维”或“没有情感的思维”。事实上,批判性思维从持疑开始,全面了解多元的意见和不同观点,最终依靠证据进行判断,否定本身绝不是目的,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过程才更重要。[4]

批判性思维在英语中是“Critical Thinking”一词,意思是在严格推断的基础上,通过质疑的、辨析性的、抓住要领的、机智的、敏捷的思维。直译为批判性思维,也有译为明辨性思维或者审辩式思维。恩尼斯最早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针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专家理查德·保罗指出:“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地、熟练地解读、应用、分析、综合、评估支配信念和行动的那些信息的过程”。具体而言,批判性思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技能,二是情感意向。前者也被称批判性思维技能,后者则是批判性精神。批判性思维被学术界誉为人类思想和认识发展的破冰船,它以逻辑方法为基础,结合人们实际的日常思维和人们心理倾向发展出一系列批判性思维的技能。[1]16其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或“思想助产术”。苏格拉底经常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在辩论中向对方提出问题,进而指出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之处,揭露其推理缺陷;或者是提出反例,引导其独立进行更深入的思索得出结论。苏格拉底的思想和讨论方式实际上是逻辑推理和思辨的过程,通过问答和“讥讽”,启发并引导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和认识,进而帮助获得新思想和新认识。可是,当人们面临该相信什么或做什么样的决断时,每做出一次好的判断和抉择,就意味着向真理或成功迈进了一步;每做出一次坏的判断和决定,就意味着向谬误或失败迈进了一步。

3.批判性思维并不等同于逻辑。批判性思维出于逻辑,又超越逻辑。它的内容比逻辑的内容更丰富,逻辑仅仅是批判性思维所遵循的基本标准之一。批判性思维是集知识、价值和思维方式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和品格,辩论、写作和对话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之一。

4.我们推崇的这种批判性精神是开放式的,并非有些人狭隘理解的处处树敌。作为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是一种反思意识,对文化意义的追问,它常常是对自己的反省,它是一种对话的姿态,它也会在阅读一本书时有所斩获。

长期异物刺激:牙齿的残根或残冠、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造成口腔黏膜的损伤,产生慢性炎症或溃疡,如果这种刺激长时间不能消除,这种慢性的刺激就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

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不少公共事件中网络所起到正面作用非常显著,但似乎负面消息、八卦新闻和批评意见容易引起轰动,普通网民们如果只是吃瓜群众的围观也罢,有甚者起哄,发帖,网络推手掀波助澜,引起冲突,进而上升为情绪化的争吵和发泄。中国网络上的讨论不乏出现这样的景观:“怨妇化”的“意见领袖”“喷子”“愤青”,再加“无脑化”的粉丝参与其中,许多争吵过后根本提不出有关问题的什么建设性意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曾指出,中国整个社会日益童稚化,就是指人们在接收信息、选择信息来源的时候,由于缺乏思考而导致的“无脑化”。缺乏权威信息并不一定是坏事,可是网络上往往有所谓的“权威信息”,制造的影响及其危害不可预料。

三、批判性思维的价值

网络信息时代更需要理性思维。然而,在我们的文化和语境中批判性思维、持疑的态度、审慎的思索总是匮乏的。如何在文化地化为之下,独立思考、科学思考,对世界持有整体的检视与宽和,无所依傍地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事实上,越是在复杂、理性的思考之中,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明晰,思考的速度会逐步加快,看问题的角度会变得多元,一种全新的思维习惯得以建立。批判性思维是未来核心素养的基础,现代社会与个人都需要理性思维。

(一)批判性思维于当今中国的社会价值

事实上,喜欢望文生义的人总是肤浅地把批判性思维理解为武断、粗暴地同意或不同意的简单线性思维。恰恰相反,它是对线性思维的超越,是对武断、粗暴的否定。“批判性思维”是基于理性和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直面异议和分歧,做出客观公正判断和评估事实的能力,以求真,公正,反思的精神为核心。[1]30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反思意识与能力,也被称之为明辨性思维或者审辩式思维。批判性思维属于多元复杂思维,不是简单线性思维;是多元思维,不是一元的思维;是多维思维,不是一维直线的思维。用最简短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目前学界比较权威的理解和概括为12个字:“不懈质疑,包容异见,力行担责”。其中,质疑的目的是善意地帮助完善论证,虽然有些时候会使原来的论证显得非常不可信,但它不是以吵架为目的的。批判性思维突出表现的是认知和人格两个方面的一种最重要的职业胜任心理特征。

批判性思维是寻求合理性,正义性和创新性的现代思维方式。 它以一种理性、反思和开放的态度思考问题,清晰准确地表达思想观点,逻辑严谨地推理,合理地进行论证。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地方国有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诸多弊端,就当下而言,很多地方国有平台公司仍以政府行政作为公司发展的主导,存在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粗放的问题,不利于平台公司的发展,难以有效激发公司的竞争力,同时人力资源粗放管理,公司内缺乏公平竞争的机制,会造成平台公司的人才流失,人力资源失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是确保地方国有平台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批判性思维于个人的意义

一个人的思考方式、看待世界的方式可以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中不自觉地体现出来。对于现实中的大部分人来说,本能的第一反应便是人们的行事纲领,无论学历高低,考虑问题、得出结论的依据往往是感性。在所谓“看脸”的时代,凭感性来判断一个人的个性、智商等等。在人类的进化中,逐渐形成了节约脑力的思考方式,以快速适应环境,并不是对于任何问题都要深思熟虑一番才能得出判断和结论。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是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中始终镌刻着:“我只相信我的本能反应。”那么,思考对于他来说就是偏狭的、机械化的、无法深入内心的。一旦自我意识这个开关被打开,就会激发全新的学习热情和需要。怀特海说:观念的变化牺牲最小,成就最大。学习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即:批判性思维方式。它不是一种固定死板的技术,而应该成为一种对待生活的方式,一种可以让人活得更清明、更睿智的方式。有了更多的理性与包容,在争议中发出真正有营养的声音,在问题面前,拒绝做情绪的怪兽,发现观点背后的价值观,不被观点绑架。批判性思维也是个人强大内心的武器。在公共场合的讨论与私人场合的探究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用一种理性的方式进行考察。

其次,研判哪些问题属于探究的范畴,不是把精力耗费在无谓之争中,而让“真问题”浮出水面。斯宾塞·约翰逊说:“会选择的人就是幸运的,不会选择的人只能自认倒霉。”人有限的生命里,放弃不值得浪费时间和情感的问题或话题具有重大意义。“寻求真理并不是探究的唯一目的,对世界获得更好的理解则是探究的中心目标”。在这样的基点之上,承认我们是可错的,开放性探究需要持有的“可错主义”的基本态度,以有主见的公民和负责任的个体,抱有谦虚和开放的心态,对各个观点秉承尊重的基本前提下的善意释解。

《中国人的思维危机》一书中把当下中国人思维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概括为:表面化、片面化、简单化和情绪化的“四化”思维。主要指缺乏思维深度、思维广度、逻辑推理简单、缺乏理性。[5]在人类文明进步、知识快速增长、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习理性的探究途径和方式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最迫切的客观需要。

(三)批判性思维乃教育的使命

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目标不应局限于学生在课堂上批判性思考,还应该学会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进行批判性思考。思考力和批判性思维应成为社会公民具有的普遍素养。

在现代社会,各国文化差异比较明显,但大都着力培养学生应对世界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批判性思维普遍被确立为教育目标之一,特别是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洲、亚洲等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进入21世纪,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核心素养的框架、纲领和计划,格外重视批判性思维,放在突出位置。未来核心素养强调即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创造性与合作能力。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中把批判性思考能力视为一种通惯性的基本能力,属于核心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逐渐向生态智慧水利的方向发展,为水资源的决策和调度提供参考。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3S技术研究河流污染物的迁移规律、管理区域内水资源将会是未来新的水利研究方向。国外已经针对水资源监管不到位,导致水资源利用率过低现象,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法。从遥感、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多传感器和Web服务器,建立了用于收集和处理海量数据的大数据库,实现对对规划管理的数字化操作。此外,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高新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研究应该得到加强和普及。

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教育的使命,它提倡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运用逻辑的方法和技术合理的质疑和反思思维产品和思维过程,从而做出恰当的评估和判断;注重培养思维的清晰性、准确性、一致性、合理性以及理性的公正、谦逊、真诚和执著等思维品质和习惯。目前,在教育界业已形成广泛共识:在学生的成长阶段必须着力注重培养和发展其批判性思维。批判质疑、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已列为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其根本在于使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这体现了教育应有的变革和学习应有的改进。

在加载初始阶段,未能观察到较为明显的试验现象。当层间位移角到达1.5%rad即梁加载中心点位移19.10 mm第一个周期正推时以及第二个周期正推时,节点发出轻微响声。

在今天互联网时代,泥沙俱下的信息快速传播、扩散、变异……每天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特别需要审问和明辨,特别需要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需要学会分析、评价、质疑、取舍、升华、创新……。思考不能只有速度和广度,更需要具有深刻性、准确性和独特性。否则,就是只聪明不智慧,只有知识却没有思想。一些大学生拥有大量碎片状的知识或信息,表达的思想无灵魂,就与缺乏批判性思维有关。一个人不仅需要经过培养和训练,让批判性思维成为人的第二本能,更要做卓越的思想者和创造者,做人类文明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陈慕泽,于俊伟.逻辑与批判性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2.

[4]董毓.批判性思维三大误解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69.

[5]宋怀常.中国人的思维危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43.

ASketchonCriticalThinking

YANG Dong-mei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s,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Baotou 014030)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necessitates people’s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The state of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depends on whether human beings are good at thinking, which becomes an important modern skill. Being a subject or knowledge, critical thinking doesn’t mean the simple inheritance,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riginal logic tradition. It helps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world, the diversity of evaluation criterion and values. In modern society, citizenship education has an obligation to foster people’s a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as well as rational spirit.

Keywords:critical thinking; paraphrase; value

中图分类号:B0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869(2019)01-0073-05

*收稿日期:2018-07-04

作者简介:杨冬梅(1968-),女,内蒙古包头人,硕士,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韩芳〕

标签:;  ;  ;  ;  ;  ;  ;  ;  ;  ;  ;  

杨冬梅:“批判性思维”摭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