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活水源头来--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唯有活水源头来--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刘玉环(山东阳信商店镇第一中学,山东阳信251800)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137-02

摘要: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的难度大,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语文老师的困惑和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新课程总目标中对阅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阅读多种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的难度大,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语文老师的困惑和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冷静静的思考,认认真真的对待,绝不能固步自封,误人子弟。笔者就我校的初中阅读教学工作现状,总结如下: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困惑

(一)学生的困惑:

1.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

2.平时读的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

3.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

4.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教师的困惑:

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2.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

3.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

4.阅读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

5.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二、新形势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扩大阅读范围扩展学生视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因此,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着作、美文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有效的进行阅读。如:1、童话、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等。2诗歌散文作品:冰心《繁星春水》、鲁迅《朝花夕拾》、泰戈尔《泰戈尔诗选》等.中外文学名著:中国四大名著,海明威《老人与海》、《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等。5、推荐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等。

(二)传授阅读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交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呢?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他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辨的出他的疏漏之处。”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的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1)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

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直到熟读成诵,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2)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以便更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容。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4)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并能解决。教师还可设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决。

(5)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

略读则是一种运用精读得来的方法,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求学生多做粗读、泛读、跳读练习,以增强他们把握文章的能力。

浏览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了解式浏览,即只了解其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即可。一种是涉猎式浏览。浏览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

(三)拟定阅读计划推进教学工作。

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很多老师都是在给学生讲解练习中,临时给学生增加一点阅读方面的知识,更没有专门的阅读的教学课。其实,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大失误。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把教学阅读细化,系统化。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

(四)立足课堂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课堂上,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分析优美诗句,概括文章主旨,看上去井然有序,实则老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

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我们不能一味的讲解,而应当把每篇课文当成阅读练习,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适当点拨,这才显示出老师的作用,而不是主观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这才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无形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文鉴赏水平也就得到慢慢的提高。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多赏识。只有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欣赏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五)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现在有些学生宁肯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电脑上,却不喜欢读书。他们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学生少有阅读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1.保证时间和数量。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3000字。

2.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天阅读必定做好摘记,摘录文中名言警句或精彩片段。

3.以写促读。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每篇300-400字。

4.组织交流与互查。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用来组织阅读摘记和笔记的交流和互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迅速走出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素养,把自己修炼成一个书香味浓郁的语文教师,让学生从你身上收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让我们一起从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去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探求新教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开明出版社,1958年版。

【2】《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  ;  

唯有活水源头来--农村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