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太极拳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极拳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极拳,血浆,功能,认知,内啡肽,绝经期,能力。

太极拳运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亚辉,赵立峰,赵保礼,甄宇治,常丽静[1](2019)在《太极拳运动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太极拳组及联合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太极拳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由专业治疗师指导进行24式简化太极拳基本拳法锻炼,联合组患者在太极拳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T)、脑钠肽(BNP)水平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 3组患者LVEF、6-MWT均显着增高(P均<0.05),BNP水平均显着降低(P均<0.05);联合组和太极拳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LVEF、6-MWT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BNP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联合组患者各指标变化均显着优于太极拳组(P均<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均<0.05),且太极拳组RP评分、GH评分、VT评分、SF评分、MH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联合组SF-36各项评分均显着高于太极拳组(P均<0.05)。结论太极拳运动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吕墨竹,苏东坡,樊丽霞[2](2019)在《音乐对太极拳运动参与者愉悦感的健身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采用客观生物电测试与主观量表测试两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音乐对不同水平习练者运动愉悦感的影响规律。选取32名受试者,即初学者和熟练者各16人,分别进行4种不同音乐类型情境下的太极拳练习,通过对受试者皮肤电变化的监测,以及采用主观的体育情境兴趣量表进行测试,得出音乐对不同水平习练者运动愉悦感的影响规律,熟练者和初学者在不同音乐类型情境下主客观愉悦感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这不仅对太极拳的发展和研究有相当大的帮助,同时也为今后的太极拳教学、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武术(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徐丽香,刘静[3](2019)在《太极拳运动对改善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心身角度纵向跟踪观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认知能力—反应时、再认能力、方位知觉的影响。结果显示:四个月太极拳运动后,受试者的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均有下降;再认正确率和排除再认的正确率都明显上升;方位知觉有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11期)

陈頔,孟帅,胡宝华,邓伟[4](2019)在《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身行为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极拳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拳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能够起到防身作用,而且是一种有效的健身方式。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强健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缺一不可。因此,将太极拳引入高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样不仅能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30期)

李晓利[5](2019)在《太极拳运动对提升锻炼者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极拳作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锻炼项目,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大量的爱好者与受众群体。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小强度的运动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心肺组织的各项功能,具备强身健体的健身作用,为研究太极拳运动对人体能力的影响,提出太极拳运动对提升锻炼者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强化平衡姿势控制和强化下肢肌肉力量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9期)

赵静[6](2020)在《围绝经期女性接受太极拳运动后骨密度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当前练习太极拳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和骨密度有何影响鲜有文献报道。目的:探讨定期的太极拳锻炼对围绝经期女性症状、血浆多巴胺、血浆β-内啡肽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西南科技大学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受试者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选取74名年龄分布在45-55岁的围绝经期女性,采用数字随机方式分为太极组(n=36)和对照组(n=38),太极组进行为期48周(3次/周,60min/次)的太极拳锻炼;对照组除保持既往生活习惯外不再进行其他方式的锻炼。测试两组受试者48周前后Kupperman量表的评分,多巴胺和β-内啡肽浓度、腰椎和优势侧股骨近端骨密度。结果与结论:①48周后太极组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焦躁、眩晕、抑郁、疲乏、肌肉关节痛和Kupperman总分极显着减小(P <0.01)且极显着小于对照组(P <0.01),多巴胺和β-内啡肽浓度极显着增加(P <0.01),腰椎L2-4、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叁角骨密度无显着变化(P>0.05);②多巴胺浓度与失眠、抑郁和Kupperman总分呈显着负相关(P <0.05),β-内啡肽浓度与失眠、焦躁和Kupperman总分呈显着负相关(P <0.05);③结果说明,48周太极拳锻炼显着改善了围绝经期女性症状,提示血浆多巴胺和β-内啡肽浓度变化是减轻围绝经症状的因素之一,但对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20年02期)

于雅洁,张新安[7](2019)在《太极拳运动对COPD-OSAHS重迭综合征患者认知电位P300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COPD-OSAHS重迭综合征患者认知电位P300与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辽宁省金秋医院呼吸内科40~50岁、病情相对稳定、无运动项目的COPD-OSAHS重迭综合征的男性患者6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太极拳)和对照组(无运动项目)各30人。试验组接受连续6个月的太极拳干预,对照组在试验期间无规律运动项目。分别在基线和运动6个月后对两组进行P300测试、肺通气(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潮气量)测试、Borg量表评估,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基线时两组受试者基本情况和量表测试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试验前后各指标未见显着性变化(P>0.05)。较基线相比,经过6个月运动干预,试验组受试者P300潜伏期、P300基峰值、P300峰峰值、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潮气量及Borg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受试者P300潜伏期、基峰值、峰峰值、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潮气量出现明显变化,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Borg量表评估均出现明显变化,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COPD-OSAHS重迭综合征患者认知P300潜伏期与呼吸机能或Borg评分呈高度负相关(P<0.01),认知P300基峰值、峰峰值与上述指标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太极拳运动对COPD-OSAHS重迭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及肺功能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值得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社区及家庭康复中推广。(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阿仙·乌日娜,张丽,李玉芳,李媛媛,杨文君[8](2019)在《太极拳运动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心率及体格变化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压、心率及体格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选取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中选取29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太极拳运动处方治疗。疗程为16周,比较太极拳运动前、运动后血压、心率及体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与对照组0周比较:血压、体格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心率大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与对照组16周比较:两组心率比较无差异(P> 0. 05),实验组肱叁头肌皮脂厚度、小腿围大于对照组(P <0. 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组内比较:16周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0周(P <0. 05),16周小腿围、腰围、肱叁头肌皮脂厚度小于0周(P <0. 05),16周体重高于0周体重(P <0. 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0周与16周臀围、上臂围、上臂肌围、握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太极拳运动有助于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可作为药物降压治疗的辅助治疗方案,同时太极拳运动可降低心率,改善血液透析患者下肢肌围,预防下肢肌肉萎缩。(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石大玲[9](2019)在《太极拳运动对体育运动损伤与康复的影响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太极拳运动对体育运动损伤与康复的影响。选择91例体育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太极拳组,给予两组常规康复锻炼、太极拳运动锻炼。结果发现,太极拳组锻炼后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太极拳组锻炼后3个月、6个月活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太极拳组对康复锻炼的满意度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太极拳运动用于体育运动损伤患者的康复锻炼,可缩短其康复时间,改善其康复效果。(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26期)

陈川,杨英,袁新国[10](2019)在《太极拳运动结合中药茶饮对肥胖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太极拳运动结合中药茶饮对肥胖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长江大学肥胖男性大学生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为期12 w每天45 min的太极拳运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饮用200 ml的中药茶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压、心肺功能显着改善(P<0.05),体重、BMI值和体脂百分比显着降低(P<0.05,P<0.01),TC、TG和LDL-C显着降低(P<0.05,P<0.01),而HDL-C显着升高(P<0.05);INS和LEP浓度显着降低(P<0.05,P<0.01)。结论太极拳运动结合中药茶饮能改善体脂及血脂的组成成分,调节血压,促进机体脂肪代谢,调节内分泌系统,且中药茶饮配方简单,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无副作用,是学生预防肥胖,减肥减脂理想选择。(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太极拳运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采用客观生物电测试与主观量表测试两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音乐对不同水平习练者运动愉悦感的影响规律。选取32名受试者,即初学者和熟练者各16人,分别进行4种不同音乐类型情境下的太极拳练习,通过对受试者皮肤电变化的监测,以及采用主观的体育情境兴趣量表进行测试,得出音乐对不同水平习练者运动愉悦感的影响规律,熟练者和初学者在不同音乐类型情境下主客观愉悦感存在较高的一致性。这不仅对太极拳的发展和研究有相当大的帮助,同时也为今后的太极拳教学、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极拳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辉,赵立峰,赵保礼,甄宇治,常丽静.太极拳运动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吕墨竹,苏东坡,樊丽霞.音乐对太极拳运动参与者愉悦感的健身作用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9

[3].徐丽香,刘静.太极拳运动对改善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实验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4].陈頔,孟帅,胡宝华,邓伟.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身行为影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5].李晓利.太极拳运动对提升锻炼者静态平衡能力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6].赵静.围绝经期女性接受太极拳运动后骨密度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

[7].于雅洁,张新安.太极拳运动对COPD-OSAHS重迭综合征患者认知电位P300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

[8].阿仙·乌日娜,张丽,李玉芳,李媛媛,杨文君.太极拳运动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心率及体格变化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

[9].石大玲.太极拳运动对体育运动损伤与康复的影响评价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10].陈川,杨英,袁新国.太极拳运动结合中药茶饮对肥胖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标签:;  ;  ;  ;  ;  ;  ;  

太极拳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