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湾和南海论文_刘雅馨

导读:本文包含了墨西哥湾和南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墨西哥湾,南海,油气,中国海,探井,水合物,有机质。

墨西哥湾和南海论文文献综述

刘雅馨[1](2012)在《墨西哥湾油气开发海工装备对我国南海油气开发的启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域,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南海的海洋环境与墨西哥湾有极大相似性。文章研究了海上油气田开发的一般规律及墨西哥湾油气田的开发及海工装备现状,对我国南海油气开发具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2年09期)

安蓓,李骥志,胡俊超[2](2012)在《“981”开钻,中国海洋石油正式挺进深水》一文中研究指出“981,981,北京呼叫!”    “北京,北京,981回答!”    9日9时34分,南海,北纬19度51分31秒,东经115度56分36秒,“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连线北京开钻仪式主会场。    “981现场准备情况怎么样?”(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12-05-10)

王春娟[3](2008)在《天然气水合物区域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环境条件,分析了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水合物成矿环境,总结水合物成矿的共有特征;选取典型成矿海区—墨西哥湾,研究其成矿特征,在典型海区内选择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和不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统计单元共同组成训练区,建立天然气水合物矿产资源评价的多元线性回归和数量化理论I预测模型以及判别水合物成因类型的费歇尔判别模型;将这些模型尝试应用于未勘探区,估计潜在资源分布和类型,圈定重点靶区,为将来的勘探和调查工作提供参照和依据。根据多元回归和数量化理论I模型预测整个墨西哥湾北部海区天然气水合物的赋存状况,发现墨西哥湾北部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基本集中分布在德克萨斯——路易斯安那陆坡至密西西比峡谷一带。向外海以Sigsbee陡坡为界,向内海基本上以陆架与陆坡交界处为界。运用费歇尔判别模型判别水合物中甲烷气属生物成因还是热成因,判别的正确率为82.4%。将多元回归预测模型运用于南海北部陆坡海区,发现南海北部陆坡区水合物主要存在于新生代盆地中,珠江口盆地最有可能存在丰富的水合物,预测概率值70%以上的区域占珠江口盆地的大部分面积。据该模型判断的水合物存在概率较大的海区与前人根据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分析的水合物异常区与研究区比较吻合,台西南盆地、东沙海槽和西沙海槽海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性较大,资源量极可能达到可开采的程度,推荐珠江口盆地为优先勘探区。将费歇尔判别模型运用于南海北部,发现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大部分是热成因气水合物;台西南盆地、琼东南盆地几乎全是热成因水合物;生物成因水合物环珠江口盆地而存在,热成因水合物集中分布在环中。其中神狐海域判断为生物成因水合物,这与该区取得水合物样品的地球化学研究相吻合。同时,将两个判别函数值标于直角坐标系中,发现有些单元的水合物并不能很好的区别属生物成因还是热成因,很可能是微生物和热成因相结合而产生的混和成因水合物。(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期刊2008-06-01)

王翠苹[4](2006)在《墨西哥湾—南海海底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博士论文通过对海底富集天然气水合物的墨西哥湾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和我国南海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在有机质组成、分布和特殊生物标记物及其碳同位素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对烷烃(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环烷烃和支链烷烃)、多环芳烃、脂肪醇、脂肪酸等的有机化合物组成、分布和来源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的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该项研究对于现代沉积有机地球化学及我国南海海域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和勘探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论文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 1、墨西哥湾沉积物样品中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在0.20-1.21%之间。可溶有机质主要由饱和烃、芳烃和非烃组成,均无沥青质。从可溶有机质族组成相对关系显示,墨西哥湾沉积物可分为两组,一组是具有典型现代海洋沉积有机质组成特点的样品,族组成呈:饱和烃<芳烃<非烃;另一组样品中可溶有机质则具有原油族组成特点,呈饱和烃>>非烃>芳烃,显示了受海底原油渗漏污染的特点。而所研究的南海沉积物样品中可溶有机质族以非烃为主,含量在80%—90%之间,族组成呈饱和烃<芳烃<<非烃。此外,墨西哥湾沉积物中可溶有机质呈原油组成特点的样品具有相对高含量的UCM,表明遭受了强烈生物降解作用。 2、在墨西哥湾S-1和S-4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到一组具有2,6,10,15,19—五甲基二十烷烯结构的含多个不饱和双键的烯烃化合物(pentamethylicosenes,PMIA)它们的碳同位素值在-86.7‰—-115.5‰之间,是甲烷古细菌厌氧氧化所生成的指征性标志物,标志着该沉积物所在区域可能有海底天然气渗漏、甚至有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 3、墨西哥湾沉积物样品中正构烷烃主要呈双峰型—前峰偶碳优势后峰奇碳优势、双峰型—前峰无奇偶优势后峰奇碳优势和单峰型的分布模式。而南海沉积物样品中的正构烷烃主要呈双峰型—前峰偶碳优势后峰奇碳优势和单峰型的分布模式。所分析的墨西哥湾和南海大部分积沉积物样品中的正构烷烃多以低碳数分布占绝对优势,显示了以低等生物为主的有机母质来源,中等长链环烷烃和支链烷烃的检出也说明低等生物是主要的有机母质来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期刊2006-05-16)

墨西哥湾和南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981,981,北京呼叫!”    “北京,北京,981回答!”    9日9时34分,南海,北纬19度51分31秒,东经115度56分36秒,“海洋石油981”深水钻井平台连线北京开钻仪式主会场。    “981现场准备情况怎么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墨西哥湾和南海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雅馨.墨西哥湾油气开发海工装备对我国南海油气开发的启思[J].中国矿业.2012

[2].安蓓,李骥志,胡俊超.“981”开钻,中国海洋石油正式挺进深水[N].新华每日电讯.2012

[3].王春娟.天然气水合物区域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模型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

[4].王翠苹.墨西哥湾—南海海底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

论文知识图

中国南海和墨西哥湾冷泉渗漏区海底甲...世界上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图墨西哥湾北部海域重力异常图(xyz文本...墨西哥湾AC-E饱和烃总离子流图及m/z6...墨西哥湾油气资源分布(绿色为油oil分...全球泥火山分布

标签:;  ;  ;  ;  ;  ;  ;  

墨西哥湾和南海论文_刘雅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