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产学结合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基于产学结合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摘要:职业教育培养目的从就业本位过渡到能力本位,已经得到职业教育界的认可,职业能力的提高是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关键。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要能够根据社会和企业需求,不断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水平,适应经济发展新需求,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好人才支撑。基于此,文章就高职院校基于产学结合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结合;职业能力培养

1.职业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1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是职教发展必然趋势

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在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工作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要快速融入到具体的生产领域。如果学校还采用传统的培养方式———以课本、理论教学为主,重点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就完全与当今社会发展要求脱节,培养出的学生进入企业后不能快速适应和满足企业的要求,违背了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方向,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都围绕企业需求,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要求而变化,从而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进入企业后就能够快速地适应工作。

1.2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社会分工的细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为适应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职业院校对学生技能和素质培养方式及目标都要根据当前的需求而调整,否则培养出的学生就不被社会认可,不仅学生在社会竞争中要被淘汰,甚至学校也会被社会抛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技术的进步,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密切产学结合,培养服务地方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2.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1产

产即产业实践。按照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个体应该从工作中获取知识,即从做中学,主张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基础。由于城市管理专业应用性极强,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强化产业实践的导向作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城市管理产业实践更加便捷,学校完全可以利用一些初会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大体上讲,城市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模拟仿真实践,主要通过利用一些模拟仿真软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城市管理的实质和交易过程;第二个层次为综合实践实训,主要通过使用一些综合性任务型实训平台,如网络营销能力秀、C实习等等,让学生参与并完成一些任务,从而获得综合性的知识;第三个层次为产业经营实践,主要通过学生创建城市管理经营实体,真正开展城市管理经营实践活动。

2.2学

学即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让学生学习一些成熟的理论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和应用于产业实践,是开展专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学习模式目前已相对成熟,且教育形式也基本相同。在理论知识教育中,既要开展专业教育,又要兼顾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主要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专业教育主要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根据自己的偏好有侧重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化。

2.3“产”与“学”结合

英国“三明治”教育提出“理论学习—产业实践—理论学习”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理论能够较好地强化理论学习成效,协调理论与实践相向发展。但由于城市管理专业应用性非常强,且其专业内涵仍不够明确,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应注重强化“产”的导向作用。与英国“三明治”教育不同,我们主张城市管理推行“产业实践—理论学习—产业实践”的教育模式,如此可以让学生首先对城市管理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理论学习后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将理论知识再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之所以采用这种教育模式,是由于当前城市管理普及率已非常高,青年学生对城市管理已不再陌生,让他们从非常熟悉的实践开始具有先天的认知优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产业实践的先期导入,可以让学生对实践有更多的思考,从而在理论学习阶段更加有针对性。

3.构建与实施高职院校学生产学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措施

3.1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的职业能力技能竞赛模式

职业能力技能竞赛主要是将职业的核心能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职业技能大赛组成各种方式的系列竞赛,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举办与专业相融合的职业能力竞赛活动。在大一入校时就开始建立技能竞赛档案存档,要求所有新生必须参加初赛,以择优录取的原则进入决赛。每个赛程的每一步骤都是对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和巩固的提高,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专任教师、辅导员必须全程参与活动,给予指导,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职业能力有更深的认识。通过举办学生职业能力技能竞赛的一系列活动,结合学生学风和教师教风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成为职业特色风采,如学院举办的环保时装秀成为环保行业中的职业特色风采。

3.2构建校内实验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培养职业能力的职业技能系统

学院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是在环保专业实训中心训练的基础上,拓展到校内节能环保实验、节能和环保专业核心课程的集中实训、校外毕业综合实践,构建出一种“校内实验+集中实训+校外毕业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以“考证培训+以证代考+职业能力竞赛”为途径来实现各项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巩固,进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3.3推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构建“多模块”并存的课程,以强调职业基本素养、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为职业能力服务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针对岗位要求,课程安排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综合素养课程。与此同时,根据工科职业要求和标准,强化校内实训,通过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自我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社会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实践活动,来体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拆分或重组相关专业课程。

3.4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

在考核评价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企业、行业、第三方评价体系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按照职业、企业、行业、第三方评价等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高低,不是通过一次性的知识考试,也不能通过课程考试的方式来决定。而且,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可,不能只以学校评价标准来衡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建立评价构成、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皆与社会接轨的综合评价体系,如把学生学习态度、平时表现、课程考核、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技能竞赛等纳入课程评价体系。

综上,在当下毕业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管理专业教学来说,“产学”结合模式应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只有充分认识产学结合人才对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军,韩清恩.以兼职教师制度构建产学结合新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5,06:67-69.

[2]崔杰.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5,04:68-69+71.

标签:;  ;  ;  

高职院校基于产学结合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