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感官论文_张旭曙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感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感官,美学,感受器,美学家,视觉,味觉,中枢。

审美感官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曙[1](2017)在《视觉中心与整体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感官(觉)分为眼(视)、耳(听)、鼻(嗅)、舌(味)、身(触)五官(觉),此外还有“心觉”(佛学称为“意根”)、“第六感”(超感官知觉)等说法。审美活动与人的感知觉具有天然的联系,而人的感知方式多种多样,何种经验能被我们察觉与表达,它经由什么感觉器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10-16)

施咏[2](2014)在《再谈中国音乐中的“味觉”审美——兼论中西美学对照下的审美感官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东西方各自以其休验论、认识论为哲学基础,也产生了西方美学中"唯耳眼论"与中国美学中重视呋觉感知的差异,而使得中西美学对照下的味觉地位迥异有别。在中国音乐审美中,味觉在审美情感中具有特殊的表现作用。"声亦如味",饮食口味与音乐色彩之间有着通联性,传统饮食口蛛的地域分布与传统音乐风格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并且,不同的饮食口味偏好与审美主体的性格、音乐审美的取向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对应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期刊2014年02期)

黄耀红,龙永和[3](2012)在《作文是对学生审美感官的开发——《树叶里有多少秘密》课堂实录与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话题引入师:今天,大家手里没有书,只带了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我呢,什么也没带,只有这张嘴,当然还有这个会思考的大脑。咱们今天不上课,就聊聊天。我最喜欢的聊天状态是胡说八道,天马行空,最好说得与别人完全不一样。我这样说之后,同学们还会不会和我聊?(会)那今天我们聊什么话题呢?我写一个词,你们想想,在这个世界上藏着最多秘密的地方在哪里?(本文来源于《湖南教育(中)》期刊2012年07期)

廖建荣[4](2011)在《论环境美学对传统审美感官的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阐述了传统美学的无功利性与直观的审美方式,其次,论证了环境美学的理论与实践:环境美学摆脱了主客两分的弊端,推翻了传统美学的无功利、形式美以及直观的审美方式,转变为全身心参与、介入自然与景观的整体之美。(本文来源于《新西部(下旬.理论版)》期刊2011年03期)

李永刚[5](1998)在《论审美感官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活动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当客观的美的对象进入人的主观意识领域,经由人脑的加工处理而产生动情的愉悦时,我们说美感就产生了。然而,这种美感的产生,却离不开人的生理物质基础,换句话说,它离不开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和大脑。人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1998年03期)

郭郁烈[6](1998)在《儒道禅审美感官论──中国传统审美感知理论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儒、道、禅均认为“心”是审美的基本器官,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特性。而在心本体、心功能的认识上叁家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表现出叁家哲学美学思想的差异。同时,历史地看,叁家的审美感知论又有着内在的精神上的一致性,存在着交汇融合的可能,这正是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得以确立并发扬光大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期刊1998年01期)

卢颂江[7](1994)在《审美感官是全部世界史的产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人认为,人类的感官与大脑是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形成的,人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创造了美,也创造了能感受美的感官。人类感官与高等动物有相近的生理结构与功能,人与动物最显着的一个差别是,动物从感官能得到至多是快感,而人类能得到美感。(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4年04期)

[8](1992)在《中西审美感官差异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美学家把视觉和听觉作为审美感官看待,因为它们是“思维”的器官;吕国学者认为味、嗅、触、视、听五觉都为审美感官,特别是对西方美家所贬斥的味觉而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认为审美感官应当是“享受”的器官。对审美感官的区分和性质的界定,以对美和审美的看法为根本依据。西方美家认为美是与人无关的最高存在,审美是一种认识(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1992年08期)

肖君和[9](1992)在《论审美感官》一文中研究指出审美感官问题是审美生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认为,对于正常人来说,在眼、耳、鼻、舌、身这五个感官中,只有眼、耳是审美感官。眼、耳能够成为审美感官是有它们的根据的。鼻、舌、身虽然不是审美感官,然而,它们对于审美活动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 要考察审美感官,首先就要考察审美感官构成的前提,这种前提有两个。(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1992年05期)

王旭晓[10](1991)在《“思维”的器官与“享受”的器官——中西方论审美感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西方美学认为只有人的视觉和听觉才属于审美感官,因为它们是“思维”的器官;而中国传统美学却认为味、嗅、触、听、视五觉都为审美感官,因为它们应是“享受”的器官,且特别重视为西方美学家所贬斥的味觉的作用。对审美感官的划分,乃是以中西方对美和审美的看法为根本依据的,其中更包含着中西方哲学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1991年03期)

审美感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东西方各自以其休验论、认识论为哲学基础,也产生了西方美学中"唯耳眼论"与中国美学中重视呋觉感知的差异,而使得中西美学对照下的味觉地位迥异有别。在中国音乐审美中,味觉在审美情感中具有特殊的表现作用。"声亦如味",饮食口味与音乐色彩之间有着通联性,传统饮食口蛛的地域分布与传统音乐风格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并且,不同的饮食口味偏好与审美主体的性格、音乐审美的取向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对应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感官论文参考文献

[1].张旭曙.视觉中心与整体观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2].施咏.再谈中国音乐中的“味觉”审美——兼论中西美学对照下的审美感官地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

[3].黄耀红,龙永和.作文是对学生审美感官的开发——《树叶里有多少秘密》课堂实录与点评[J].湖南教育(中).2012

[4].廖建荣.论环境美学对传统审美感官的超越[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

[5].李永刚.论审美感官的培养[J].语文学刊.1998

[6].郭郁烈.儒道禅审美感官论──中国传统审美感知理论研究之一[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8

[7].卢颂江.审美感官是全部世界史的产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8]..中西审美感官差异论[J].戏剧文学.1992

[9].肖君和.论审美感官[J].贵州社会科学.1992

[10].王旭晓.“思维”的器官与“享受”的器官——中西方论审美感官[J].思想战线.1991

论文知识图

图片来源:《...《中国锣鼓》正是对于精神世界的不断...界面设计),综合多样的要素,通过视觉和触觉传...2-1绝版套色木刻作品40青花红绿彩如意形枕

标签:;  ;  ;  ;  ;  ;  ;  

审美感官论文_张旭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