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预冷论文_周航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地预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预冷,产地,资源县,荔枝,冷风,果蔬,装置。

产地预冷论文文献综述

周航[1](2018)在《猕猴桃采后产地预冷及保鲜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西“徐香”猕猴桃为试验原料,研究采后产地的强风预冷技术及预冷&1-甲基环丙稀复合保鲜技术对于果实在保鲜冷藏期间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猕猴桃果实在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的变化情况,得出果实内部生理生化活动的反应进程和强度水平,从而得到最佳的复合保鲜工艺方案。全文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采收时需要注意果实的成熟度,采收过早,果实发育不完全,果小味淡,在贮藏期间发病率、烂果率高;采收过晚,果实容易软化,且容易遭受早霜灾害。试验结果表明,在猕猴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0%左右时采收,比较有利于后续的运输、贮藏或加工工作;2.温度是影响果实贮藏品质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综合考虑检测结果与预冷处理和后续冷链保鲜贮藏的对接,建议0℃为预冷处理的温度参数,可以较好的维持果实的生理活性,减少贮藏过程中的有机物损失,提升货架期质量。实验结果表明,将3h确定为适宜的预冷时间参数,可以较好的消除田间热的影响,保证果实的货架期质量;3.1-MCP可以与乙烯受体相结合,减少乙烯的催熟效果。猕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预冷处理结合1-MCP处理猕猴桃果实,可以明显延缓果实在贮藏期间的呼吸作用,推迟呼吸跃变高峰的到来,果实硬度和抗坏血酸含量在贮藏后期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复合工艺处理的果实贮藏情况好于单一预冷处理的果实,并且1.0μL · L-1的1-MCP浓度是4个浓度处理中较为经济有效的选择;4.在猕猴桃果实后熟衰老过程中,H2O2等活性氧自由基逐渐增多,损害细胞膜脂质结构,加速细胞的衰老和解体。1-MCP处理能够在贮藏后期保持ASA、CAT、SOD和POD等保护酶的活性,维持猕猴桃果实的抗氧化性,减少果实组织受到的氧化危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期刊2018-06-01)

黄宇轩[2](2016)在《预冷和1-MCP处理对果蔬产地短期贮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地预冷是果蔬冷链物流的开端,对果蔬的流通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果蔬冷链物流中,新鲜果蔬采收后需要在产地进行预冷和短期的贮藏保鲜处理,以确保果蔬品质,方便配货和运输。实践证明,果蔬从采收到进入低温和保鲜处理的时间越短,对其品质保持的效果就越好,贮藏期和货架期越长。因此,产地预冷和贮藏保鲜处理对搞好果蔬物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时令果蔬的需求,现代化的大型农业企业的生产模式往往以果蔬的多品类规模化处理或贮藏为主。然而,不同果蔬种类贮藏保鲜条件不一,多品类的生产模式会造成技术规范的标准化难度增大,且统一性不好。因此,建立标准化生产规程,减少产地贮藏实际操作中的技术难度十分必要。本文以大型农业企业——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为实验基地,以贮藏适温为0~4℃、8~12℃和常温的多个果蔬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预冷方式和1-MCP处理对多种果蔬采后产地短期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为生产实际中果蔬物流品质的控制和相应技术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真空预冷能够显着抑制叶菜类和花菜类产品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作用,延缓Vc含量的下降和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降低叶菜的转黄速度,从而维持其良好的外观品质。真空预冷适合叶菜类和花菜类产品产地贮藏时多批量、大规模统一处理,但并不适用于茄果类和瓜菜类。冷水预冷更适合茄果类和瓜菜类产品的中长期贮藏,对减轻果蔬的冷害症状和维持较好的品质效果显着。(2)1-MCP能够降低不同果蔬的呼吸强度和失重率,保持瓜类果蔬的糖酸比,延缓Vc含量的下降,维持细胞膜透性,降低甜椒类蔬菜的转色速度,保持果蔬较好的贮藏品质。在常温下采用浓度为1μL/L的1-MCP熏蒸处理24h,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化技术规程用于多批量果蔬的产地贮藏,并且可以多品种统一处理,减少了实际操作中的技术难度。(3)在真空预冷后再进行1-MCP处理对菠菜的保鲜效果最好;单独常温1-MCP处理比单独冷库预冷对菠菜的保鲜效果好;在冷库预冷的同时进行1-MCP处理对菠菜的保鲜效果介于单独常温1-MCP处理和单独冷库预冷之间;在1-MCP处理之前进行预冷会降低1-MCP的对菠菜保鲜效果,而在常温1-MCP处理后进行预冷处理,会使预冷对菠菜的保鲜的效果降低。(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2-01)

冯毓琴,张永茂,于洋[3](2014)在《甘肃高原夏菜产地预冷与保温物流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甘肃高原夏菜产地分散,冷库预冷能力弱、缺乏冷链运输设备的情况,提出发展组装式小冷库、改进差压预冷技术以及采用蔬菜绿色包装和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建议。随着高原夏菜生产规模和产量的迅速增长,甘肃省蔬菜冷库数量逐年增加,40%的冷库为近五年所建。但据调查,夏菜产后预冷处理能力仍显不足,冷藏设施和冷藏车等冷链运输设备严重缺乏。如何(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4年12期)

凌建刚[4](2014)在《浙江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发展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地预冷是农产品物流保鲜重要环节,也是鲜活农产品物流减损的关键。本文以浙江地区为例,针对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产业背景、技术需求与国内外发展现状等进行了分析,对区域性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技术集成与装备提升提出了对策。(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期刊2014年04期)

刘升[5](2013)在《果蔬产地预冷——流通过程中的关键、品质与营养的根本保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冷冻冷藏产业(科技、管理、营销)创新发展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5-15)

王倩,戴绍碧,徐娓,廖志[6](2012)在《荔枝产地预冷装置的开发研究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开发荔枝产地预冷装置的必要性,指出了荔枝产地预冷装置需满足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产地预冷装置的设计方法,搭建了以冰为冷源,采用空气—水换热器的预冷实验台,测定了不同条件下荔枝的温度变化情况,为开发荔枝产地预冷装置的研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2年07期)

王倩,戴绍碧,徐娓[7](2012)在《小型果蔬产地预冷装置的研究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开发适合单体农户使用的小型产地预冷装置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产地预冷装置的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预冷箱体与制冷设备可分离的小型产地预冷装置。以注水不锈钢小球为被冷却对象,在设置的预冷箱体中进行单层钢球、多层钢球的冷却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层钢球试验中,钢球的温度变化规律可以用指数方程进行拟合,其方程为y=22.57e-0.002 3x,判定系数R2=0.948 7,在冷却过程中,1/2、3/4、7/8预冷时间分别为39、70和104 min。在多层钢球试验中,上层钢球温度下降最快,下层钢球温度下降最慢,最上层钢球的降温情况与单层钢球的预冷情况相同,接近于指数变化规律,拟合后的曲线方程为y=27.117e-0.005 9x,判定系数R2=0.912 2;最下层的温度变化近似为直线规律,拟合后的方程为y=-0.109 8x+25.619,R2=0.966 7;温度由最上层至最下层逐次上升,在实际应用中,应以下层果蔬的温度值作为是否达到预冷温度设定值来进行控制;1/2、3/4、7/8预冷时间分别为55、91和130 min。该研究可为产地预冷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9期)

王倩,戴绍碧,徐娓,廖志[8](2011)在《荔枝产地预冷装置的开发研究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开发荔枝产地预冷装置的必要性,指出了荔枝产地预冷装置需满足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产地预冷装置的设计方法,搭建了以冰为冷源,采用空气-水换热器的预冷实验台,测定了不同条件下荔枝的温度变化情况,为开发荔枝产地预冷装置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3)

杨寿发,徐锡春[9](2011)在《实施产地预冷完善鲜食葡萄低温物流冷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鲜食葡萄产区,讨论了鲜食葡萄产地预冷的必要性并介绍了预冷方法及预冷效果。提出了鲜食葡萄产地预冷,完善低温物流冷藏链的实施方案。此外,还对预冷技术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外葡萄与葡萄酒》期刊2011年03期)

易忠应[10](2010)在《资源县建成首座果蔬产地预冷贮藏保鲜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刊讯近年来,广西资源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红提、西红柿、猕猴桃和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具有了一定规模,其中红提种植面积达到2440hm2,今年预计总产量达3万t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0年08期)

产地预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产地预冷是果蔬冷链物流的开端,对果蔬的流通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在现代果蔬冷链物流中,新鲜果蔬采收后需要在产地进行预冷和短期的贮藏保鲜处理,以确保果蔬品质,方便配货和运输。实践证明,果蔬从采收到进入低温和保鲜处理的时间越短,对其品质保持的效果就越好,贮藏期和货架期越长。因此,产地预冷和贮藏保鲜处理对搞好果蔬物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时令果蔬的需求,现代化的大型农业企业的生产模式往往以果蔬的多品类规模化处理或贮藏为主。然而,不同果蔬种类贮藏保鲜条件不一,多品类的生产模式会造成技术规范的标准化难度增大,且统一性不好。因此,建立标准化生产规程,减少产地贮藏实际操作中的技术难度十分必要。本文以大型农业企业——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为实验基地,以贮藏适温为0~4℃、8~12℃和常温的多个果蔬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预冷方式和1-MCP处理对多种果蔬采后产地短期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为生产实际中果蔬物流品质的控制和相应技术规程的制定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真空预冷能够显着抑制叶菜类和花菜类产品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作用,延缓Vc含量的下降和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降低叶菜的转黄速度,从而维持其良好的外观品质。真空预冷适合叶菜类和花菜类产品产地贮藏时多批量、大规模统一处理,但并不适用于茄果类和瓜菜类。冷水预冷更适合茄果类和瓜菜类产品的中长期贮藏,对减轻果蔬的冷害症状和维持较好的品质效果显着。(2)1-MCP能够降低不同果蔬的呼吸强度和失重率,保持瓜类果蔬的糖酸比,延缓Vc含量的下降,维持细胞膜透性,降低甜椒类蔬菜的转色速度,保持果蔬较好的贮藏品质。在常温下采用浓度为1μL/L的1-MCP熏蒸处理24h,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化技术规程用于多批量果蔬的产地贮藏,并且可以多品种统一处理,减少了实际操作中的技术难度。(3)在真空预冷后再进行1-MCP处理对菠菜的保鲜效果最好;单独常温1-MCP处理比单独冷库预冷对菠菜的保鲜效果好;在冷库预冷的同时进行1-MCP处理对菠菜的保鲜效果介于单独常温1-MCP处理和单独冷库预冷之间;在1-MCP处理之前进行预冷会降低1-MCP的对菠菜保鲜效果,而在常温1-MCP处理后进行预冷处理,会使预冷对菠菜的保鲜的效果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地预冷论文参考文献

[1].周航.猕猴桃采后产地预冷及保鲜工艺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8

[2].黄宇轩.预冷和1-MCP处理对果蔬产地短期贮藏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6

[3].冯毓琴,张永茂,于洋.甘肃高原夏菜产地预冷与保温物流模式分析[J].中国蔬菜.2014

[4].凌建刚.浙江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4

[5].刘升.果蔬产地预冷——流通过程中的关键、品质与营养的根本保证[C].第五届全国冷冻冷藏产业(科技、管理、营销)创新发展年会论文集.2013

[6].王倩,戴绍碧,徐娓,廖志.荔枝产地预冷装置的开发研究与实验[J].农机化研究.2012

[7].王倩,戴绍碧,徐娓.小型果蔬产地预冷装置的研究与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2

[8].王倩,戴绍碧,徐娓,廖志.荔枝产地预冷装置的开发研究与实验[C].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9].杨寿发,徐锡春.实施产地预冷完善鲜食葡萄低温物流冷链[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1

[10].易忠应.资源县建成首座果蔬产地预冷贮藏保鲜库[J].中国果业信息.2010

论文知识图

产地及时预冷方式对新疆主栽9个杏品种...冷链-蔬菜冷链流通体系模式图产地及时预冷方式对新疆主栽9个杏品种...冷藏货架结构示意图节点分布图不同温度下葡萄的呼吸强度

标签:;  ;  ;  ;  ;  ;  ;  

产地预冷论文_周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