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去离子论文_包旭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去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水处理,碳源,营养盐,磷酸盐,柠檬酸,离子交换。

电去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包旭涛[1](2019)在《试论电去离子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如果不经过过滤处理就进行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等问题,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化工企业在实际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废水的水质成分十分复杂,且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因此水处理工作对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基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新时期相关技术人员正在研究应用电去离子技术有效处理化工废水的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30期)

桂波,曹永刚[2](2019)在《通过电去离子性能变化模式判断故障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去离子元件价格较高,且难以直接通过运行数据判断其是否出现故障。为了建立通过分析运行数据以判断电去离子故障成因的方法,分析了3个案例,通过数据标准化判断出其性能变化的模式,进而推测出这些案例中故障的成因。针对每个电去离子模块的解剖和化学清洗,也验证了通过性能变化模式来判断故障成因的可靠性。结合电去离子工艺的原理,总结出了电去离子模块经受氧化、浓水侧结垢、铁离子中毒、二氧化碳耗尽的性能变化模式。(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3期)

郑皓月[3](2018)在《新型电去离子技术浓缩回收尿液中氮磷营养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磷元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同时也是重要的资源与能源。随着氨氮类燃料电池的日益兴起,氮源有望成为新能源之一。而磷资源的短缺已然成为全球性范围的危机。近几年,废水中氮磷元素的回收利用逐渐开始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传统的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多依赖于生物化学类方法,往往需要外加化学试剂,既增加了成本,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寻求一种兼顾氮磷元素回收及去除的绿色工艺将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尿液中含有的氮磷浓度较高,是城市生活污水中氮磷的主要源头,分别占有其高达80%和50%的处理负荷,因此如果将尿液进行分离后进行单独处理,既可以降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规模及运行费用,又能够回收获得氮磷资源。综合分析当前尿液处理现状,本论文选择电去离子技术去除并回收尿液中的氮磷元素。电去离子技术是一种结合离子交换和电渗析双重技术的复合工艺,原本单一工艺中存在的浓差极化和化学再生问题在这两种工艺的协同作用下得以解决,并且能够更高效的处理低浓度的溶液。在传统EDI技术上设计了六隔室新型电去离子装置,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可以实现树脂的在线连续再生。并利用其净化功能和分离纯化功能,不只是将氮、磷营养盐作为单纯污染物处理,而是将回收尿液中氮磷资源作为重要目标,探究电迁移、对流、扩散对单一氮磷离子的迁移影响,并模拟了 EDI系统对尿液中氮磷营养盐的浓缩行为,系统地研究了 EDI对尿液中的氮、磷营养盐的净化回收效果。结果表明该电去离子装置可以有效回收分离尿液中的氮磷元素。通过探究影响单一氮磷离子富集回收的因素,发现电流对离子迁移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进水流速大小会影响有机物尿素的迁移。以人工模拟尿液为研究对象,探究得到氮磷元素回收的最佳操作条件为:电流0.19 A,进水流速为4 L/h。并且在该操作条件及装置状况下,实际尿液中的氮磷元素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富集、分离和去除。其中磷酸盐的浓缩倍数为4.4左右,去除率约为90%,尿素的富集回收与进水流速呈正相关,回收单位磷酸盐及尿素所需能耗分别为23.66Kw·h/g,0.352Kw·h/g。基于其环境友好,为工业回收尿液中的氮磷营养盐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01)

苑丽新[4](2018)在《电去离子活性碳纤维电极去除Cu~(2+)和有机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废水不达标排放使得水体污染愈发严重。为解决重金属排放和污染问题,研究了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CDI)。在一对电极间施加电压,液相中阴、阳离子分别向正、负电极表面迁移并且被吸附形成双电层,从水溶液中去除。尚未见在电容去离子的技术中同时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报道。特别是利用回收的金属成分提高有机物去除效率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基于活性炭纤维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创新性结合电催化作用同时去除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以活性碳纤维为电极材料,考察了操作条件(电压、进水流量、初始浓度、以及pH)对电去铜离子的影响;对比了二氧化钛改性活性碳纤维前后的物化性质以及电化学性能;对比研究了二氧化钛改性前后对(铜离子/柠檬酸)复合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的去除效果。结果如下:(1)TiO_2改性后,增加了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碳纤维表面TiO_2的主要以锐钛矿的晶型存在,经过负载TiO_2,碳纤维材料本身结构变化不大;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TiO_2改性活性碳纤维,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电容性,但是增加了工作电极内部的传质电阻。(2)操作条件的影响:随着电压增大,铜去除效果越好,在电压为1.2V,铜离子发生了还原;进水流量越大,电吸附速率越快,但对电吸附容量影响不大;溶液初始浓度对越大,电极的电吸附容量越大;pH越小,溶液中的H~+与铜离子形成竞争吸附,不利于铜离子的去除。(3)实验对比了ACF-ACF、TiO_2/ACF-ACF、ACF-TiO_2/ACF和ACF/TiO_2-ACF/TiO_2(阴极-阳极)四种电极组合方式对铜离子和柠檬酸的去除率的影响铜离子去除率分别为89.06%、95.64%、73.65%和93.25%,COD去除率分别为38.46%、62.92%、14.37%和33.16%。(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28)

庞沁彧[5](2018)在《改性丙纶的吸附与电去离子技术处理铜离子废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镀废水是现今的一种主要工业污染。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吸附技术是去除水中的高浓度重金属离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同时对其进行电化学解吸还能有效回收金属离子。电渗析(ED)和离子交换技术结合起来,连续去除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方法被称为电去离子技术(EDI),它不造成二次污染,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论文用实验室自制接枝聚丙烯非织造布吸附处理高浓度铜离子废水,然后利用EDI技术处理低浓度铜离子废水,充分发挥两种技术各自优点,具有一定实用价值。首先,制备了苯乙烯与丙烯酸共同接枝和浓硫酸磺化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PP-g-(SPS-co-PAA));其次,探讨了接枝磺化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对模拟铜离子电镀废水吸附性与电化学解吸的重复利用性,其中,重点研究了电化学吸附与电化学解吸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方法表征了改性前后的聚丙烯非织造布、离子交换膜和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与性能;最后,基于淡水室和浓水室的电导率、p H、铜离子浓度和膜堆电流等,对比了吸附法-电去离子技术(AS-EDI)和电渗析法-电去离子技术(ED-EDI)两种运行模式的对于低浓度铜离子废水的处理效果。结论如下所示:(1)单纯接枝的PS分布在PP纤维的表面,PS与PAA共聚接枝物均匀覆盖在PP非织造布表面且倾向于渗透进非织造布的内部。丙烯酸共聚接枝有效地改善了聚苯乙烯的磺化作用。油性交联剂的加入使非织造布变得柔软,但接枝物易剥落,接枝率显着下降。(2)PP-g-(SPS-co-PAA)非织造布10次吸附率都在88%以上,吸附量也维持在140mg/g以上,10次重复性的电化学解吸试验证实了离子交换非织造布的重复利用性。(3)通电吸附时,阳离子交换膜在吸附铜离子的同时还释放出单价阳离子如钠离子或者氢离子,故电流会增加,阴阳极表面形成的氢气和氧气致使短期电流下降;通电解吸时,离子交换非织造布表面铜离子解吸的同时还会吸附单价阳离子或者氢离子,但铜离子导电性低于氢离子或者钠离子,通常电解吸电流趋于减小。(4)随着阴阳极板间距离增大,电解电流明显降低。由于阴阳极表面气体释放(氢气与氧气),对电流的扰动大。两极板间距离越近,电解电流扰动程度越大。氢气与氧气气泡使电流下降。(5)接枝改性非织造布随着丙烯酸含量增加,吸附率、解吸率和电流效率均明显增大。单体比例3:3时生成黑色沉淀物明显多于前两者。Cu SO4作为解吸溶液是较好的选择,较理想的电化学解吸电压为20V。(6)99块PP-g-(SPS-co-PAA)接枝非织造布吸附1000mg/L Cu2+的硫酸铜溶液,过滤后的Cu2+浓度为84.8mg/L,去除率为91.52%。电渗析装置运行50h后淡水室的Cu2+平均浓度为102mg/L,平均去除率达到89.8%。吸附法在高浓度铜离子去除率上要优于电渗析法。(7)AS-EDI模式运行时树脂工作区域增大,剥落接枝物增大了吸附量,提高了铜离子去除率。ED-EDI模式淡水室二中失效区域更大,树脂老化更严重。AS-EDI模式处理重金属废水更优异。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1)本文特色之处在于:同时对电化学吸附与电化学解吸过程进行详细研究,这为快速处理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分别利用AS-EDI与ED-EDI处理模拟铜离子废水,发现AS-EDI铜离子去除效果更好。(2)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对聚丙烯非织造布采用双单体接枝和进一步磺化改性的方法,解决了单纯接枝苯乙烯磺化程度低的根本缺陷;从接枝非织造布制备到吸附处理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最后再用电去离子技术处理低浓度金属离子废水,形成一套方便可行的高浓度高价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技术。(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振辉,王建友,杨建鑫,薛喜东[6](2016)在《基于太阳能驱动的倒极电去离子淡化苦咸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新型倒极电去离子(EDIR)装置,在浓淡室与极室中均填充离子交换树脂,与恒定直流电压输出的太阳能电池构成"太阳能-EDIR"装置,以模拟苦咸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EDIR的脱盐性能。结果表明,在树脂混床填充、阴阳树脂体积比为4:6及树脂粒径分布为0.45~0.71 mm时,可获得最佳处理效果。对于含4个膜对的1级2段式EDIR装置,在24 V恒定电压驱动及目标脱盐率不低于90%的前提下,处理TDS质量浓度分别为3、4、5 g/L的模拟苦咸水,产水量可相应达到6、5、4 L/h。基于太阳能驱动的小型EDIR装置能够有效地淡化苦咸水,在解决户外、机动式供饮用水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6年09期)

朱国春,李亚峰,申宿慧[7](2016)在《电去离子(EDI)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电去离子(EDI)技术的工作原理,并与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比较,阐述了EDI技术的优缺点。通过论述EDI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得出相应结论。(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6年10期)

闫国凯[8](2016)在《电去离子技术去除和浓缩水中磷酸盐及氨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为活动增加了自然水体中氮磷的输入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频繁出现,如何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和磷酸盐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常用的去除氮磷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结晶法、离子交换法等,均存在成本高、去除效果差等不足。同时,氮磷作为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可以作为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本文采用电去离子技术同时去除和浓缩氨氮和磷酸盐,一方面对原水中氨氮和磷酸盐进行去除,使出水达标,另一方面对氨氮和磷酸盐进行浓缩并加以回用。电去离子(EDI)是一种新型的绿色高效分离技术,近年来在重金属分离与浓缩、制备超纯水等领域所展现出的优良性能受到了人们关注。它结合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的优点。本文主要针对EDI去除和浓缩磷酸盐和氨氮的效果和规律进行系统研究。自主设计制作了EDI反应器,包括循环式和连续式操作。首先对装置中材料和运行参数进行了选择,验证了EDI装置去除氮磷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不同电压、进水磷酸盐浓度和进水流速对EDI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树脂1:1(v:v)填充D001和D201离子交换树脂并预先吸附饱和的条件下,适宜的操作条件为电压30 V,进水流速5 mL/min、磷酸盐浓度100 mg/L,连续运行10 h后,淡室出水为15.68 mg/L,磷酸盐去除率达到86.3%,浓室浓缩倍数为2.58,电流效率为56.6%;证明EDI技术可以连续高效地去除和浓缩磷酸盐。此外,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明确了电压通过改变驱动力影响离子迁移、进水浓度通过控制系统导电性影响离子迁移、进水流速通过控制离子在EDI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影响离子迁移,其中电压对迁移速率的变化占主导作用。最后,考察了EDI处理氨氮和磷酸盐混合溶液的效果并对电压进行了简要分析。不同电压条件下连续运行3 h,原水氨氮浓度分别降为7.5-29.1 mg/L,去除效率最高为95.0%,浓缩倍数为0.82-1.36;磷酸盐浓度分别降为9.1-30.6 mg/L,去除率最高为94.5%,浓缩倍数为1.00-1.15。说明EDI可以同时对水中高浓度的氨氮和磷酸盐进行去除和浓缩。(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6-04-30)

韩昌邦[9](2016)在《低碳源污水电去离子—电催化复合技术深度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常规二级处理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氨氮和硝酸盐氮、总氮,排放到河道、湖、库或做景观用水等用途时依然会出现水质富营养化和黑臭等水环境质量问题,导致饮用水源被“叁氮”污染。而我国普遍存在的生活污水低碳源,导致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碳氮比也低,这使得采用传统生物脱氮工艺深度脱氮时遇到较大的困难,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开发低碳源污水的非生物法脱氮的新技术和工艺。本论文以低碳源污水为进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常规二级处理工艺出水为研究对象,主要以总氮限值1mg/L和氨氮限值0.5mg/L为最终目标,首先采用电催化、电去离子单独工艺技术,进而采用电去离子和电催化复合技术对低碳源污水的深度脱氮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由铁碳微电解填料与催化填料制成的TCMF复合填料是将铁粉、碳粉以及微量催化元素M及F制成极细的粉末并通过专利技术加工而成。实验证明其反应速率快、脱除氨氮和CODcr的效率高:反应柱HRT为60min和沉降槽30min时,氨氮去除率为35%;TN去除率为16.7%。以纳米Fe改性的ACF包覆钛基电极为阴极,与具有稳定析氯性能的双金属尖晶石NiCo2O4电极为阳极组成无隔膜电解体系(电催化II段),NO3-N去除率为95%,NH3-N去除率为20%,总氮去除率为83.5%,电解时间仅需要60min。设计电去离子装置以铁碳微电解填料与催化填料塔及斜管沉降槽出水为进水,运行60min后,NO3-去除率达98%以上,氨氮去除率达到65%,出水TN为2.0mg/L,去除率为92%。经过正交试验,从大到小排列了影响EDI脱氮电流效率的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电压、进水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电去离子电催化复合工艺为:电催化I段和电催化II段和电去离子。电去离子浓水返回到电催化II段。24h后总氮去除率与氨氮去除率基本趋于一致,产水总氮小于1mg/L,氨氮达到0.5mg/L以下。运行一定时间后,可进入电催化II段直接产水与电去离子产水交替、间歇运行阶段。经济测算分析表明,电催化单独运行、电催化I段和电去离子装置运行以及电去离子电催化复合运行的产水吨水成本在0.53-1.19元,运行成本较低。电去离子与电催化复合技术相对于传统生物工艺,并未增加运行成本,但其对低碳源污水深度脱氮的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黄惠娟,刘颖,赵江惠,陶然,朱新生[10](2016)在《两种不同电去离子技术处理含铜金属离子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倒极电渗析技术(EDIR)和电去离子技术(EDI)过程中淡出水和浓水室的电导率、p H值、铜离子浓度和膜堆电流,以及运行后离子交换膜和树脂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EDIR运行15 h的淡出水的电导率为30μS/cm,16 h的铜离子去除率为97.2%。EDI过程中15 h淡出水的电导率550μS/cm,16 h的铜离子去除率为77.8%。EDIR使淡出水的电导率降低,铜离子去除率升高。EDIR淡出水的p H值长期维持碱性,EDI淡出水则由碱性变成酸性、再变成碱性。然而,EDIR和EDI过程中浓水室的电导率和p H值基本接近。EDIR降低了膜堆电流、消除了浓水室阴离子交换膜表面氢氧化铜沉淀,抑制了淡水室中混合树脂表面沉淀。本质上,EDIR通过周期性改变淡水室和浓水室的相对数量和离子迁移方向而消除了膜表面氢氧根离子富集,并缓和了树脂表面水解现象,从而改善了EDIR过程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合成技术及应用》期刊2016年01期)

电去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去离子元件价格较高,且难以直接通过运行数据判断其是否出现故障。为了建立通过分析运行数据以判断电去离子故障成因的方法,分析了3个案例,通过数据标准化判断出其性能变化的模式,进而推测出这些案例中故障的成因。针对每个电去离子模块的解剖和化学清洗,也验证了通过性能变化模式来判断故障成因的可靠性。结合电去离子工艺的原理,总结出了电去离子模块经受氧化、浓水侧结垢、铁离子中毒、二氧化碳耗尽的性能变化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去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包旭涛.试论电去离子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

[2].桂波,曹永刚.通过电去离子性能变化模式判断故障成因[J].工业水处理.2019

[3].郑皓月.新型电去离子技术浓缩回收尿液中氮磷营养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

[4].苑丽新.电去离子活性碳纤维电极去除Cu~(2+)和有机物[D].大连理工大学.2018

[5].庞沁彧.改性丙纶的吸附与电去离子技术处理铜离子废水研究[D].苏州大学.2018

[6].张振辉,王建友,杨建鑫,薛喜东.基于太阳能驱动的倒极电去离子淡化苦咸水[J].水处理技术.2016

[7].朱国春,李亚峰,申宿慧.电去离子(EDI)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

[8].闫国凯.电去离子技术去除和浓缩水中磷酸盐及氨氮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9].韩昌邦.低碳源污水电去离子—电催化复合技术深度脱氮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10].黄惠娟,刘颖,赵江惠,陶然,朱新生.两种不同电去离子技术处理含铜金属离子废水的研究[J].合成技术及应用.2016

论文知识图

去离子水配制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体系(浓...去离子水配制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体系(浓...去离子水配制的聚丙烯酰胺溶液体系(浓...含钙的去离子水配制的溶液体系(浓度为...含钙的去离子水配制的溶液体系(浓度为...含钙的去离子水配制的溶液体系(浓度为...

标签:;  ;  ;  ;  ;  ;  ;  

电去离子论文_包旭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