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原位合金化论文_邓雄武,魏淑贤,孙贯凯,马桂秋,盛京

聚丙烯原位合金化论文_邓雄武,魏淑贤,孙贯凯,马桂秋,盛京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丙烯原位合金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丙烯,合金,等离子体,原位,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聚合物。

聚丙烯原位合金化论文文献综述

邓雄武,魏淑贤,孙贯凯,马桂秋,盛京[1](2016)在《聚丙烯/苯乙烯预聚体的等离子体在线改性及其原位合金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表面的等离子体改性可以实现聚丙烯表面的活化。聚丙烯活化表面含有大量的自由基等活性基团,能引发苯乙烯在聚丙烯表面上的接枝共聚~([1-3])。本文将讨论在密炼机中,聚丙烯熔体在线等离子体改性,进而实现改性聚丙烯/苯乙烯预聚体的原位合金化。苯乙烯预聚体(PSt)系用本体聚合合成,引发剂为BPO,预聚体分子量为M_W=30725g/mol;聚丙烯为燕山石化的等归聚丙烯(iPP,T1701)。等离子体介质为二氧化碳(CO_2,分析纯)和苯乙烯(St,分析纯)混合气体。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方式产生等离子体。用化学法(DPPH)测定聚合物表面的自由基含量,用FTIR和SEM表征材料的化学结构与形态。用DSC和流变方法研究材料的性能用离子体处理的iPP与PSt熔融混炼原位形成的共混物,经萃取,得到iPP与PSt的接枝物(iPP-g-PSt),PSt在iPP上的接枝率可达1%以上。图1给出了共混物(iPP50/PS50)及其原位合金的SEM断面图像。同时用旋转流变仪在小振幅动态剪切(stressτ=0.01Pa,strainγ=1%,angular velocityω=1.0rad/s)作用下,研究了合金的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具有长苯乙烯接枝链的接枝聚丙烯其结晶行为严重受限;同时发现,在iPP/PS共混物中,PS是iPP的结晶成核剂或结晶促进剂。(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1)

魏淑贤[2](2015)在《乙烯低温等离子体诱发聚丙烯/聚乙烯原位聚合合金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以有机单体乙烯为主要等离子体,在氩气作为无机介质成功在常压下进行等离子体聚合,得到淡黄色具有一定交联度的聚合物。研究了乙烯/氩气等离子体改性聚丙烯(PP)的表面改性情况,并以聚丙烯/聚乙烯(PE)共混体系为基础,制备了PPP/PE合金,分析其相分散及相形态变化规律,并对相应的机理做出分析,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乙烯/氩气等离子处理PP表面,采用DPPH法表征等离子体处理聚丙烯(PPP)表面的自由基含量达到10-8mol/cm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谱图均证明表面生成极性基团,使PP的水接触角明显降低,表面能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PP表面的形貌,发现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褶皱现象,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加,褶皱的周期逐渐变小。在不同基底,相同放电参数条件下,由于内应力和热膨胀系数的共同作用,出现各不相同的形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PP/PE共混物和PP/PE合金的形貌和相分散情况;SEM结果表明,合金中的两相分散均匀,界面模糊。X光衍射(WAXD)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基本上不会影响聚合物或者是合金的结晶结构。小角X光散射(SAXS)数据处理所得光散射相关特征参数研究相形态的变化,积分不变量Q、相关距离ac和平均弦长L均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分散相PE的相尺寸变小,分散更加均匀,相间距离变小,PP和PE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两相界面层的厚度增加。排除Ar等离子体对界面层的作用,说明PP和PE两相相容性的改变是乙烯等离子体。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体系的机械性能与其介观结构密切相关,相比较PP/PE共混体系,乙烯等离子体处理后,所得合金中,分散相颗粒分布更均匀,在不降低其包括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在内的拉伸性能的情况下,加入更少的PE相,冲击性能得到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刘亚鹏[3](2014)在《乙烯等离子体诱发聚丙烯与聚乙烯的原位合金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自制了介质阻挡放电装置(DBD),该装置可以实现乙烯(Ethylene)等离子体在常压大气中聚合。首先在不同放电条件下,用Ethylene等离子体分别处理聚丙烯(PP)表面、聚乙烯(PE)表面,采用DPPH法表征了等离子体处理后PP与PE表面自由基含量;结合接触角测定了等离子体处理后PP与PE表面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PP表面自由基含量更高,表面能更大。在放电电压41V,处理时间lOmin时,PP表面自由基含量最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等离子处理前后PP表面的元素含量和含氧基团的存在。同时采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处理过的PP薄膜。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使PP表面引入了C-O、C=O官能团。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等离子体处理后PP表面的形貌。结果表明,Ethylene等离子体处理过的表面既有刻蚀现象也有颗粒状沉积物。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表征Ethylene等离子体处理过的熔融PP薄片,谱图中出现(20=16.08°)的衍射峰,表明Ethylene等离子体诱导PP产生了p晶型。采用FTIR和XPS表征了Ethylene等离子体在无机材料表面的沉积产物。利用自制装置与密炼机连接,实现了Ethylene等离子体处理PP熔体。结合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与等离子体聚合技术,运用一种新方法制备出了PP/PE原位合金。同时制备了相同组分的PP/PE物理共混物作为对照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PP/PE共混物和PP/PE合金的形貌和相分散情况;SEM结果表明,合金中的两相分散均匀,界面模糊。采用小角X光散射(SAXS)对共混体系结构进行了探讨。计算出了合金的界面层厚度,结果显示合金有一定相容性,与SEM结果一致。采用WAXD继续研究共混体系的p晶现象。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PP/PE合金的谱图中均出现(20=16.08°)的衍射峰,而PP/PE共混物中均未出现β晶现象。说明Ethylene等离子体或起到β晶成核作用,其成核机理尚且不明,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邓雄伍[4](2013)在《低温等离子体改性聚丙烯/聚苯乙烯原位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低温等离子体分别处理等规聚丙烯颗粒(PP)和聚丙烯熔体,然后加入苯乙烯预聚体(PSt),通过密炼共混制备不同比例的PPP/PSt原位合金,同时制备相同组分的PP/PS物理共混物进行对比研究。本实验自制了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装置,首先对自制的等离子体实验装置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然后采用DPPH法表征了CO2等离子体以及CO2和苯乙烯混合等离子体处理后PP表面自由基含量;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等离子处理前后熔融PP薄膜表面的元素含量和含氧基团的存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CO2和苯乙烯等离子体沉积的产物。结合以上的测试和结果分析,最终选择了电极间距为2.6cm、苯乙烯气化温度55℃、CO2作为等离子体气源,放电电压为35V下处理15min为最佳等离子体处理条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P/PS共混物和PP/PSt合金的相形貌和相分散情况;采用旋转流变仪测试了样品的复数粘度、储存模量、损耗模量等参数,并结合SEM、差示量热扫描仪(DSC)以及流变仪对PP/PS共混物以及PPP/PSt合金的相容性进行研究,得出通过介质阻挡放电(DBD)用氩(Ar)等离子体提前处理PP颗粒和通过辉光放电用CO2和苯乙烯(St)混合等离子体处理PP熔体有利于改善共混物的相容性。采用SEM、DSC、FTIR、热失重分析(TG)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等规聚丙烯(PP)与苯乙烯预聚体制备的PPP/PSt合金,验证了合金中PP-g-PSt接枝物存在,合金中PP、PSt两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结合的更加紧密,无论PP为连续相还是PS为连续相,分散相颗粒都急剧被细化,且连续相和分散相之间的界面变得模糊,两相间存在一定相容性;用偏光显微镜(POM)、DSC、椎板流变仪研究了共混物和合金中PP的结晶行为,发现PPP/PSt合金中PP-g-PS接枝物并没有起到成核的作用,反而阻碍了PP结晶,降低合金中PP的结晶速率,小振荡恒定频率扫描也进一步说明当PS组分不超过60%时,PP/PS物理共混物中PS起到成核剂的作用,加速了PP的结晶成核进程;而对于PPP/PSt合金,PP与PSt紧密的结合,无论何种组分比例,PSt没有起到成核剂作用,PSt和PP-g-PSt严重阻碍了PP的结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11-01)

张森林[5](2012)在《等离子引发聚丙烯/苯乙烯原位合金化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低温等离子体引发苯乙烯单体在聚丙烯表面接枝聚合的方法,制备了比例不同的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t)原位合金,并制备了相同组成的PP/PS共混物进行对比。本实验分别采用氮气(N2)、空气、二氧化碳(CO2)、氩气(Ar)等离子体处理PP表面,并进一步引发了苯乙烯单体在PP表面接枝聚合,采用DPPH法表征了Ar等离子处理后PP表面自由基含量,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了等离子处理前后PP表面的元素含量和含氧基团的存在;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明了接枝反应后PP表面PP-g-PSt接枝物的存在。结合以上测试并根据所得产物接枝率的不同,最终选择氩气(Ar)作为等离子体气源,40V下处理10min作为等离子处理条件,120℃作为接枝反应的温度条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PP/PS共混物和PP/PSt合金的形貌,表明共混物的相界面非常尖锐而合金的两相结合紧密,原因在于共混物是不相容体系而合金是部分相容体系。采用旋转流变仪测试了PP/PS共混物和PP/PSt合金的粘度、储存模量、损耗模量等参数,对PP/PS共混物以及PP/PSt合金的相容性以及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静态剪切的流变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结晶诱导时间随PS组分增大而缩短,但PS达到50wt%以后,共混物结晶诱导时间反而延长;而合金的结晶诱导时间普遍长于纯PP。动态频率扫描得出的Cole-Cole图可以定性地反映出两相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合金的内部结构更加复杂,这与SEM结果是相符合的。恒定频率的测试的结果表明,PP/PS共混物中PP结晶速度随PS含量增加而增大,PS含量超过50wt%后,共混物中的PP结晶速度减慢。这与静态剪切时的结果是相符合的。(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12-01)

马桂秋,李晨,刘犇,盛京[6](2012)在《聚丙烯/苯乙烯原位合金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的高性能和功能化,特别是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与功能化是国内外备受关注的课题,其中又以聚烯烃的高性能和功能化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态,是由一些活性物种如电子、离子、自由基和中性粒子组成的,(本文来源于《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期刊2012-10-16)

翟锦江[7](2009)在《聚丙烯(PP)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及其原位引发苯乙烯聚合合金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为基础,用一种新的方法制备出了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原位合金。采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XRD)、小角X光散射(SAXS)对共混体系结构进行了探讨。运用氩气(Ar)等离子体对PP薄片进行表面改性,结合接触角、表面张力的测试确定出了表面处理的参数。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出了元素和基团的含量,并结合红外谱图(FTIR)确定出了含氧基团的存在,主要为C=O、-O-C=O和过氧基团。用DPPH法测定出了PPP(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PP表面)表面自由基的含量,结果表明放电电压是影响自由基含量的最重要因素。低温等离子体表面处理以后,表面的活性基团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可以引发烯类单体的聚合,同时,PPP表面的自由基也成为了接枝聚合的场所,结果表明,在表面引发和热聚合的协同作用下,苯乙烯(St)快速的聚合,分子量、转化率都比St的热聚合要高,并且PPP表面的接枝率能达到4.32 %。100℃、120℃两个条件下,PPP与St预聚2 h以后,PPP粒料和一定转化率的PS溶为一体,反应产物为固态,添加一定质量的PP、PS粒料,按不同的配料比组成共混体系,一定条件下密炼后制得原位合金并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结构上的比较。SEM结果表明,两相能均匀分散。用DSC进行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平衡熔点的测量,结果显示两相之间的相容性得到了改善。用SAXS结果计算出了界面层厚度和长周期的值,结果显示,小角X光散射方法在判断共混物的相容性方面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5-01)

王亚,马春宝,盛京[8](2007)在《聚丙烯反应加工过程中的原位合金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转矩流变仪在加工过程中原位合成了聚丙烯(PP)合金。在合金形成过程中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十六醇酯(HA)原位反应生成了分散相,分散在聚丙烯基质中。通过对 SEM 照片中分散相尺寸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出了分散相的投影面平均直径(dp),并发(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7-10-01)

马桂秋,宋仁峰,盛京[9](2006)在《CO_2等离子体引发苯乙烯聚合及其与聚丙烯原位合金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合金的相容性问题已经有了很多报道。Sun等利用 Friedel-Crafts烷烃化反应挤出技术,以AlCl3为催化剂对PP/PS进行了原位增容。魏天际等研究了含(?)唑啉侧基聚苯乙烯(RPS)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P)的反应性共混以及 RPS-MPP作为PP/PS相容剂的效果。叶挺进等利用GPP(PP固相接枝苯乙烯和马来酸酐)(本文来源于《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金慧[10](2006)在《聚丙烯/聚苯乙烯原位合金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两种不同加料顺序制备熔融接枝共聚物,及丙烯酸十六酯与苯乙烯共聚物预聚体增容PP/PS和PP。采用扫描电镜(SEM)、相差显微镜(PCM)、偏光显微镜(POM)、流变对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探讨。红外谱图分析表明此实验方法可以制备PP-g-PS(PPg)接枝共聚物。PPg具有较高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实验方法(b)制备的接枝物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优于方法(a)。在单体含量0~18wt%范围,接枝率与单体用量几乎呈线性关系。缺口冲击断面SEM结果表明:PP/PS纯机械共混物,界面粘结力差,试样呈脆性断裂。PPg接枝共聚物加入后,两相界面趋于模糊,断口边缘凹凸不平,脆性断裂中带有韧性断裂,有较强界面粘结力。PP/PS/HA-St(80/20/8)体系中,共聚摩尔比减少有利于分散相平均粒径dp,分散相平均弦长L1降低,分散程度变好。丙烯酸十六酯含量过多,不利于界面粘结力提高。PP/HA-St(80/20)共混体系呈韧性断裂,随着HA-St组分摩尔比增大,分散相粒径呈减小趋势。运用傅里叶变换方法对几个共混物相差显微镜照片进行了处理,并计算了相关距离ac2、分形维数D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PPga和PPgb都有利于降低分散相颗粒尺寸,改善分散相尺寸均匀性,具有一定增容效果。对于PP/PS/HA-St共混体系,随着HA-St组分摩尔比减少,分散相颗粒变小,分散程度变好。傅里叶变换光斑的分析结果与SEM分析数据具有很好对照性。力学性能研究表明:PPga和PPgb接枝共聚物加入可以提高PP/PS体系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对PP/PPga(100/8)共混体系,PPga加入使杨氏模量提高,但对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影响不明显。对PP/PS/HA-St和PP/HA-St共混体系,随着HA-St组分摩尔比增大,冲击强度有显着提高。偏光显微镜(POM)结果表明PP/PS体系中PS加入阻碍了PP结晶生长。PP/PS/PPg,PP/PS/HA-St,PP/HA-St共混体系结晶完善程度好于PP/PS。动态流变数据表明:PPg,HA-St共聚物的加入可以引起共混体系复数粘度的降低,有利于加工性能提高。(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6-01-01)

聚丙烯原位合金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以有机单体乙烯为主要等离子体,在氩气作为无机介质成功在常压下进行等离子体聚合,得到淡黄色具有一定交联度的聚合物。研究了乙烯/氩气等离子体改性聚丙烯(PP)的表面改性情况,并以聚丙烯/聚乙烯(PE)共混体系为基础,制备了PPP/PE合金,分析其相分散及相形态变化规律,并对相应的机理做出分析,并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乙烯/氩气等离子处理PP表面,采用DPPH法表征等离子体处理聚丙烯(PPP)表面的自由基含量达到10-8mol/cm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谱图均证明表面生成极性基团,使PP的水接触角明显降低,表面能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PPP表面的形貌,发现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褶皱现象,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加,褶皱的周期逐渐变小。在不同基底,相同放电参数条件下,由于内应力和热膨胀系数的共同作用,出现各不相同的形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PP/PE共混物和PP/PE合金的形貌和相分散情况;SEM结果表明,合金中的两相分散均匀,界面模糊。X光衍射(WAXD)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处理基本上不会影响聚合物或者是合金的结晶结构。小角X光散射(SAXS)数据处理所得光散射相关特征参数研究相形态的变化,积分不变量Q、相关距离ac和平均弦长L均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分散相PE的相尺寸变小,分散更加均匀,相间距离变小,PP和PE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两相界面层的厚度增加。排除Ar等离子体对界面层的作用,说明PP和PE两相相容性的改变是乙烯等离子体。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研究表明:体系的机械性能与其介观结构密切相关,相比较PP/PE共混体系,乙烯等离子体处理后,所得合金中,分散相颗粒分布更均匀,在不降低其包括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在内的拉伸性能的情况下,加入更少的PE相,冲击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丙烯原位合金化论文参考文献

[1].邓雄武,魏淑贤,孙贯凯,马桂秋,盛京.聚丙烯/苯乙烯预聚体的等离子体在线改性及其原位合金化[C].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2].魏淑贤.乙烯低温等离子体诱发聚丙烯/聚乙烯原位聚合合金化[D].天津大学.2015

[3].刘亚鹏.乙烯等离子体诱发聚丙烯与聚乙烯的原位合金化[D].天津大学.2014

[4].邓雄伍.低温等离子体改性聚丙烯/聚苯乙烯原位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3

[5].张森林.等离子引发聚丙烯/苯乙烯原位合金化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马桂秋,李晨,刘犇,盛京.聚丙烯/苯乙烯原位合金化的研究[C].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2012

[7].翟锦江.聚丙烯(PP)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及其原位引发苯乙烯聚合合金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

[8].王亚,马春宝,盛京.聚丙烯反应加工过程中的原位合金化[C].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7

[9].马桂秋,宋仁峰,盛京.CO_2等离子体引发苯乙烯聚合及其与聚丙烯原位合金化研究[C].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2006

[10].金慧.聚丙烯/聚苯乙烯原位合金化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聚丙烯原位合金化论文_邓雄武,魏淑贤,孙贯凯,马桂秋,盛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