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比较论文_尹红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音乐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音乐,美学,乐谱,教材,美国,音乐教育,特征。

音乐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尹红红[1](2019)在《新时代中国特色音乐教育模式思考——基于中、美、德学校音乐教育特色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一个国家的学校音乐教育都会受到该国历史文化传统和教育制度传统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德国、美国和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特色,旨在寻求和提供于我们当前音乐教育改革与实践值得借鉴和思考的价值所在,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音乐教育模式。(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9年23期)

李学娟[2](2019)在《乐谱的历史嬗变及在中西方音乐史上的美学特征与地位比较研究(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方学者对记谱法和乐谱的研究多集中在记谱法的历史、记谱法的理论、各种乐谱版本的比较分析、古乐谱的挖掘整理与翻译、记谱法的创新等方面,对于乐谱作为独特的音乐存在方式,在音乐美学上的意义研究,却关注甚少。但记谱法和乐谱对世界音乐历史的变迁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乐谱意义的研究并非无足轻重。笔者通过中西方音乐历史各个时期中乐谱的发展变化,对于不同国家乐谱的美学特征和历史地位进行粗略的比较和阐释,以期对乐谱在中西方音乐中的意义进行较为客观的定位和合理的把握。(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2期)

傅聪[3](2019)在《蒙古族萨满治疗仪式与西方音乐心理剧之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治疗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结合应是世界音乐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一研究聚焦于内蒙古科尔沁萨满治疗仪式,结合现代西方音乐心理剧的临床实践研究,应用跨学科的综合分析,力求从纵横交织的古今、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揭示出现代音乐治疗与萨满治疗仪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9年06期)

李学娟[4](2019)在《乐谱的历史嬗变及在中西方音乐史上的美学特征与地位比较研究(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西方学者对记谱法和乐谱的研究多集中在记谱法的历史、记谱法的理论、各种乐谱版本的比较分析、古乐谱的挖掘整理与翻译、记谱法的创新等方面,对于乐谱作为独特的音乐存在方式,在音乐美学上的意义研究,却关注甚少。记谱法和乐谱对世界音乐历史的变迁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乐谱意义的研究,绝非无足轻重。笔者通过中西方音乐历史各个时期中乐谱的发展变化,对于不同国家乐谱的美学特征和历史地位,进行粗略的比较和阐释,以期对乐谱在中西方音乐中的意义进行较为客观的定位和合理的把握。(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1期)

赵大路[5](2019)在《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的比较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些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同样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对我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和改变,在视听方面的改变则主要表现为这些年异军突起并迅速传播的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一种充分结合传统音乐形式与现代科技的,具有丰富内容的现代科技产物,它的出现甚至可以定义为对于音乐生命的再赋予以及内涵的补充。与传统作曲相比,电子音乐的创作虽然起步晚,但是也在快速进步之中,本文主要就两者之间的一些区别进行分析,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2期)

刘晓飞[6](2019)在《中外音乐排行榜比较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40年美国着名的娱乐周刊《公告牌》(Billboard)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音乐排行榜以来,音乐排行榜就开始作为音乐传播链条中的一环,进行着音乐流行强度的测量。本文从中外音乐排行榜的榜单设置、评选方式、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中国音乐排行榜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音乐排行榜是对音乐领域的个体进行销售量、点播率、下载次数等综合比较,将统计结果暨排行信息进行发布的音乐传媒产品,其实质是对音乐流行强度进行衡量的一种量化手段。音乐排行榜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它以各种媒体作为媒介,利用不同的统计手段定期、有规律(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21期)

管乐[7](2019)在《父子情深 一曲贯穿——张难、张朝父子二人《哈尼情歌》的音乐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表达对父亲张难的感恩之情,着名作曲家张朝将父亲的小提琴作品《哈尼情歌》进行改编,创作了钢琴独奏曲《音诗》。本文通过两部作品的主题旋律、调式调性和音色的比较,试图探寻两部作品之间的联系,感受蕴藏在作品中的父子深情。希望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和民族音乐能够代代传承。(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9年11期)

李晓囡,祝春华[8](2019)在《音乐美学教材的分析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音乐美学的教育和教学中,教材无论是对学科建设还是学科发展都具有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因此教材是实现音乐美学教育和教学的最基本途径。笔者希望能通过一些常用音乐美学教材的分析和对比,寻求最适宜综合类院校本科学生适用的教材,为音乐美学学科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9年11期)

王芊[9](2019)在《综合性大学专业音乐教育的思考——中美专业音乐教育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我国综合性大学专业音乐教育现状出发,主要分析在教学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中美综合性大学专业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在教学理念及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相关优秀经验之借鉴与启发,旨在促进我国综合性大学专业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0期)

王超[10](2019)在《“自我”的“他者”与“他者”的“自我”——中国与印度普通学校传统音乐教育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是"他者"?翻译或英文是"the other"也就是说"他者"是除了自己本体以外的别人的东西,是与"自我"一组相互对立的概念,实际上,"他者"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个学术概念。在后殖民理论中,西方人将"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世界观为"他者"以此为参考来更好的确立和认识自我。萨义德在他的着作《东方学》中指出"东方是欧洲最深奥,最常出现的‘他者’形象之一,它有助于欧洲(西方)将自己界定为与东方相对照的形象、观念、人性和经验"。(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9期)

音乐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西方学者对记谱法和乐谱的研究多集中在记谱法的历史、记谱法的理论、各种乐谱版本的比较分析、古乐谱的挖掘整理与翻译、记谱法的创新等方面,对于乐谱作为独特的音乐存在方式,在音乐美学上的意义研究,却关注甚少。但记谱法和乐谱对世界音乐历史的变迁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乐谱意义的研究并非无足轻重。笔者通过中西方音乐历史各个时期中乐谱的发展变化,对于不同国家乐谱的美学特征和历史地位进行粗略的比较和阐释,以期对乐谱在中西方音乐中的意义进行较为客观的定位和合理的把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乐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尹红红.新时代中国特色音乐教育模式思考——基于中、美、德学校音乐教育特色之比较研究[J].明日风尚.2019

[2].李学娟.乐谱的历史嬗变及在中西方音乐史上的美学特征与地位比较研究(下)[J].北方音乐.2019

[3].傅聪.蒙古族萨满治疗仪式与西方音乐心理剧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2019

[4].李学娟.乐谱的历史嬗变及在中西方音乐史上的美学特征与地位比较研究(上)[J].北方音乐.2019

[5].赵大路.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的比较浅谈[J].传播力研究.2019

[6].刘晓飞.中外音乐排行榜比较研究初探[J].知识文库.2019

[7].管乐.父子情深一曲贯穿——张难、张朝父子二人《哈尼情歌》的音乐比较分析[J].当代音乐.2019

[8].李晓囡,祝春华.音乐美学教材的分析与比较[J].当代音乐.2019

[9].王芊.综合性大学专业音乐教育的思考——中美专业音乐教育之比较[J].北方音乐.2019

[10].王超.“自我”的“他者”与“他者”的“自我”——中国与印度普通学校传统音乐教育之比较[J].黄河之声.2019

论文知识图

音乐视频情感识别的一般过程号被试睁眼合奏脑波音乐片段(MEO)基于局部多核学习回归(LMKR)算法的音...号被试闭眼合奏脑波音乐片段(MEC)原型方法情感模型睁眼时电极F3-F4的EEG、PSI和脑波音...

标签:;  ;  ;  ;  ;  ;  ;  

音乐比较论文_尹红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