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辙预估论文-李文良

车辙预估论文-李文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辙预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车辙预估,Burgers模型

车辙预估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良[1](2019)在《基于Burgers模型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精确的车辙预估模型可指导路面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以有效控制车辙。以山西省大新高速公路科研路为依托,通过室内静态蠕变试验和Prony级数转化,得到了满足有限元计算的黏弹性材料参数;以月为单位,对山西省气温和路表温度进行分析,开展了不同月份车辙的贡献率研究,确定了山西省车辙年临界路表温度为40℃;基于Burgers模型建立了温度和荷载耦合叁维有限元模型,构建了轴载、荷载作用次数及年均路表代表高温温度的3因素车辙预估模型。预估数据与依托工程对比表明,忽略低温条件下的车辙贡献也可以使预估模型达到较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9年08期)

陈柯柯[2](2019)在《甘肃省典型地区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与车辙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沥青材料受温度影响较大,沥青路面在夏季高温期极易产生车辙,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面对沥青路面在高温期车辙频发这一现状,若能把握沥青路面结构的温度分布规律,即可建立相应的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为有效防治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选取甘肃省9个典型地区的气象站点进行夏季高温期的实测数据采集,利用实测沥青路面结构温度数据对典型地区的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和湿度等影响因素与路面结构温度的相关性,建立了以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和路面深度为主要参数的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预估模型,然后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得出沥青路面车辙深度,并选用车辙预估模型进行车辙深度的计算,根据本文建立的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和车辙预估模型研发沥青路面温度场和车辙预估软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变化,气温与路面结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太阳辐射强度与路面结构温度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湿度与路面结构温度变化趋势相反;(2)随着路面深度的增加,路面结构温度的变化幅度逐渐稳定,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受气温影响的滞后性越来越显着,路面深度30cm以下的路面结构温度变化幅度不超过0.5℃;(3)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的累积时间与深度近似呈叁次多项式关系,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的滞后时间与深度近似呈二次多项式。通过沥青路面10~50cm深度拟合曲线的趋势分析,本文确定了沥青路面0~10cm深度内的气温与太阳辐射强度的累积时间和滞后时间;(4)本文依据9个典型地区海拔高度的特点,将典型地区分为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并分别建立适用的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预估模型,其预估结果显示分类建模的方法是可行的;(5)沥青路面温度场和车辙预估软件有助于及时有效的获取沥青路面温度场,根据获取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并利用车辙预估模型可求出相应的车辙深度,相比较传统的试验手段,采用本文沥青路面温度场和车辙预估软件可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为甘肃省沥青路面的车辙防治提供技术服务。(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明[3](2018)在《基于交通调查和车辙预估的港口道路路面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口地区进出口货物量增加,导致港口地区疏港道路上运输货物的重载车辆数量迅速增加并且普遍存在超载超重情况,部分原有路面结构不能满足如此繁重的交通任务,导致疏港道路出现了大量的病害。青岛作为“一带一路”港口建设的重要环节,港口规模的扩大以及疏港道路运输网的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对疏港道路的交通特性、路面结构和路面病害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适合疏港道路的路面结构组合。首先,本文针对疏港道路的交通特性和病害进行调查。调查发现疏港道路重载车辆占比在30%以上,重载车辆中超载车辆数占比在80%以上。重载车辆集中出行和超载超重问题导致道路上车辆速度普遍较低。疏港道路上下行方向车辆满载比也不仅相同。根据疏港路面病害调查结果发现疏港道路病害主要表现为车轮迹下的车辙现象。通过路面车辙原位钻芯取样调查分析发现疏港道路中上面层变形量较大。本文针对疏港道路交通特性和病害特点推荐了疏港道路路面结构。其次,对原有路面结构使用的沥青混合料和针对疏港道路路面车辙而采用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大粒径透水沥青混合料进行动态模量试验、车辙试验和单轴贯入强度试验。通过试验得到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和相位角,分析高温条件下各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变化情况。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依然有较高的动态模量,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和抗变形能力。车辙实验结果表明各沥青混合料随轮胎压强的增加动态稳定度降低而车辙变形量增加,说明超载对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和车辙变形影响显着。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动态稳定度降低幅度和车辙变形量增加幅度相对较低,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动稳定度和抗车辙能力。通过单轴贯入强度分析各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结果表明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明显提高。再次,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推荐的疏港路面结构在常温和高温时不同轴载作用下的路面结构力学响应。从沥青层内垂直剪应力和剪应变角度分析证明推荐的疏港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从沥青层底横向拉应力和横向拉应变角度分析证明推荐的疏港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能力。最后,对基于剪应力的车辙预估模型进行修正和标定。利用车辙预估模型计算推荐路面结构的车辙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推荐的路面结构中采用高模量沥青混合料可有效的提高路面高温抗车辙能力。通过疲劳寿命计算分析可知,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可有效提高沥青层的抗疲劳性能。最终,推荐出适用于重载交通的路面结构组合。(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蔡瑞瑞,曹卫东[4](2018)在《沥青路面车辙预估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东省典型的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为例,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了路面结构车辙的数值模拟与分析,建立了车辙深度与轮载作用次数之间的模型方程,采用该方程可以确定路面养护的时机,为养护方案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8年10期)

李喜,王选仓,房娜仁,王鑫[5](2018)在《基于温度与荷载实际耦合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在路面温度场与实际交通荷载分布下的车辙发展规律,分析温度与荷载实际耦合作用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影响,建立不同月份下的车辙预估公式,并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温度对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影响程度。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路面结构不同时间与深度处的温度场,同时考虑交通荷载随时间分布的特性,计算得到1d内不同时段轴载累积作用次数及时间分布比例,以确定各温度场下典型月份的车辙临界温度及年车辙临界温度。根据车辙与平均气温的关系式计算得到各月份平均温度与20℃平均温度下的车辙比,进行公式修正及换算后,得到不同月份下考虑路面温度与荷载实际耦合作用的车辙预估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马歇尔方法得到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在60℃时突降,降低率高达50%,旋转试验机方法(GTM)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最大降低率出现在70℃时,约为50%,高温对车辙的影响较大;12月、4月、8月份的车辙临界温度分别为16℃、22℃、33℃,路面的年车辙临界温度为30℃,且当路面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产生的车辙对总车辙的贡献率分别为10%、3.3%、1.5%;车辙RD与平均气温T的相关关系式为RD=0.122T2-3.344T+24.888,以及平均温度为20℃时的车辙RD20与荷载作用次数N的拟合公式为RD20=0.485 6 N0.188 9。(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马雪城,李国芬,赵康[6](2018)在《钢桥面铺装车辙预估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荷位、轴载、大气温度以及计算方法各因素对钢桥面铺装车辙的影响,本文以上层高弹改性沥青混合料(35 mm)+下层浇筑式沥青混合料(40 mm)复合铺装结构为研究对象,并建立钢桥面铺装模型,通过单轴贯入试验获取材料的蠕变参数,利用ABAQUS计算钢桥面铺装车辙。分析表明:车辙主要发生在下层的浇筑式沥青混合料;横向荷位变化对车辙的影响远大于纵向荷位;车辙值总体与温度呈正相关性,与季节的温度变化相一致;连续变温下铺装车辙的计算方法比恒温下的要准确,车辙深度随着接地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研究结论对钢桥面铺装设计和车辙预估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森林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王健,毕玉峰,张宏超[7](2018)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水泥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车辙病害分析与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水泥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车辙病害的调查数据,运用单轴贯入试验和汉堡车辙试验,得出车辙病害成因和发展变化规律。然后,通过ansys力学分析和交通量调查数据,得到杭州湾跨海大桥水泥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车辙预估模型。(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叶丛[8](2018)在《基于HVS加速加载试验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服役期间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在交通和温度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因结构本身刚度不足或高温工况下的沥青软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永久变形,竖向变形的累积会造成路面车辙病害,从而降低其路用性能甚至危及行车安全。为了保证道路服役期间的正常运营安全,本文开展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车辙预估研究,包含以下方面:(1)对依托项目荒漠戈壁地区常见路面结构使用状况和环境以及国内外常见柔性基层路面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并作出简要分析和总结,确定四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为研究对象。对路面结构原材料进行基本性能指标试验,为试验路铺筑提供优质原材料,以提高试验结果可靠度;(2)针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HVS加速加载试验,进行了加载方案设计、传感器选型和埋设方案设计、试验路铺筑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和路面结构响应采集方案设计,为车辙深度预估分析提供有力数据支撑;(3)通过对四种路面结构预埋温度和土压力数据采集装置、车辙测量以及FWD现场检测,收集到车辙深度、面层温度、路基顶竖向压应力和结构各层反算模量等数据,明确了四种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深度发展规律,提出了基于连续监测的车辙等效温度计算方法,分别建立了沥青面层反算模量、路基顶竖向压应力与加载次数之间的关系;(4)以HVS加速加载试验路面结构力学响应、材料参数、道路交通和环境参数为依托,并结合实测车辙深度发展规律,提出了以沥青面层模量表征面层混合料刚度、路基顶竖向压应力表征路面结构强度、沥青层温度和加载次数表征环境和交通因素并利用理论植入行车速度因子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模型,对模型各参数在实际应用中的选取方法作了相关说明并完成计算示例。(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李伊,刘黎萍,孙立军[9](2018)在《沥青面层不同深度车辙等效温度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先期建立的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和车辙预估模型,利用累积车辙等效原则,提出了路面不同深度车辙等效温度的计算方法,初步建立了考虑地区差异和沥青材料特性的等效温度预估模型,并进行了检验。与国内外已有车辙等效温度预估模型相比,该模型反映了不同面层深度、不同地区及不同沥青材料类型的差异性,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朱金鹏[10](2017)在《基于车辙量预估的路面设计方案比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辙是影响重载地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主要病害,对路面车辙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估,进而根据车辙预估量,调整路面结构,形成基于车辙预估量的路面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阳蟒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为例,针对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两种路面结构进行了车辙量预估,预估结果表明,柔性基层车辙量要明显小于半刚性基层,为车辙预估模型的建立与路面结构的选择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山西交通科技》期刊2017年05期)

车辙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沥青材料受温度影响较大,沥青路面在夏季高温期极易产生车辙,导致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面对沥青路面在高温期车辙频发这一现状,若能把握沥青路面结构的温度分布规律,即可建立相应的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为有效防治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选取甘肃省9个典型地区的气象站点进行夏季高温期的实测数据采集,利用实测沥青路面结构温度数据对典型地区的沥青路面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气温、太阳辐射强度和湿度等影响因素与路面结构温度的相关性,建立了以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强度和路面深度为主要参数的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预估模型,然后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得出沥青路面车辙深度,并选用车辙预估模型进行车辙深度的计算,根据本文建立的沥青路面温度场预估模型和车辙预估模型研发沥青路面温度场和车辙预估软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变化,气温与路面结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太阳辐射强度与路面结构温度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湿度与路面结构温度变化趋势相反;(2)随着路面深度的增加,路面结构温度的变化幅度逐渐稳定,沥青路面结构温度受气温影响的滞后性越来越显着,路面深度30cm以下的路面结构温度变化幅度不超过0.5℃;(3)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的累积时间与深度近似呈叁次多项式关系,气温和太阳辐射强度的滞后时间与深度近似呈二次多项式。通过沥青路面10~50cm深度拟合曲线的趋势分析,本文确定了沥青路面0~10cm深度内的气温与太阳辐射强度的累积时间和滞后时间;(4)本文依据9个典型地区海拔高度的特点,将典型地区分为高海拔地区和低海拔地区,并分别建立适用的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预估模型,其预估结果显示分类建模的方法是可行的;(5)沥青路面温度场和车辙预估软件有助于及时有效的获取沥青路面温度场,根据获取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并利用车辙预估模型可求出相应的车辙深度,相比较传统的试验手段,采用本文沥青路面温度场和车辙预估软件可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为甘肃省沥青路面的车辙防治提供技术服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辙预估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良.基于Burgers模型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模型研究[J].公路.2019

[2].陈柯柯.甘肃省典型地区沥青路面高温温度场与车辙预估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3].张明.基于交通调查和车辙预估的港口道路路面结构优化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4].蔡瑞瑞,曹卫东.沥青路面车辙预估与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

[5].李喜,王选仓,房娜仁,王鑫.基于温度与荷载实际耦合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马雪城,李国芬,赵康.钢桥面铺装车辙预估有限元分析[J].森林工程.2018

[7].王健,毕玉峰,张宏超.杭州湾跨海大桥水泥混凝土桥梁桥面铺装车辙病害分析与预估[J].公路工程.2018

[8].叶丛.基于HVS加速加载试验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9].李伊,刘黎萍,孙立军.沥青面层不同深度车辙等效温度预估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10].朱金鹏.基于车辙量预估的路面设计方案比选[J].山西交通科技.2017

标签:;  ;  ;  ;  

车辙预估论文-李文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