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氯酸根论文_崔崇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氯酸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酸根,缔合,管网,二氧化氯,微粒,效应,阳离子。

亚氯酸根论文文献综述

崔崇威[1](2018)在《二氧化氯消毒后给水管网中氯酸根和亚氯酸根的转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给水管网中氯酸根和亚氯酸根的转化规律,为控制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水中氯酸根和亚氯酸根在pH值、温度、TOC浓度、二氧化氯残留浓度、管材和铁的存在条件下的含量变化。结果亚氯酸根在不同pH值、温度、TOC条件下均能稳定存在,而其浓度与二氧化氯残留浓度呈正相关,在铸铁材质中亚氯酸根转化后浓度为1. 47 mg/L,转化率为2. 0%;在钢管中亚氯酸根转化后浓度为1. 49 mg/L,转化率为0. 7%,其转化最先由二价铁离子和零价铁引起,而氯酸根在所研究条件下均能够稳定存在。结论给水管网中亚氯酸根能与铁及亚铁离子反应转化为氯离子,而氯酸根能在水中稳定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李倩倩,陈金楠,张隆基,武利[2](2018)在《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锰副产物亚氯酸根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向含锰地下水中投加ClO_2,主要考察C1O2预氧化除锰过程中亚氯酸根浓度变化及其发挥氧化性能除锰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模拟试验,选用强氧化剂Cl02对水中Mn2+去除。试验过程通过分别改变ClO_2投加量,p H值,原水Mn2+含量来考察该工艺的最佳的运行条件。p H值和二氧化氯投加量是影响亚氯酸根生成量及其发挥氧化性能的重要因素,适当提高p H值有利于亚氯酸根与锰的反应;ClO_2-的生成量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加而增加。因此,控制投加二氧化氯的量是控制水中剩余ClO_2-浓度首要条件。当初始锰浓度为1~7 mg·L-1,0.5≤[C1O2]/[Mn2+]≤1.25,p H=6.9,能有效将水中的锰离子降到0.1 mg·L-1以下,此时亚氯酸根能充分发挥其氧化的效能,最大量地减少了亚氯酸根的累积。(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8年02期)

谢宇奇,凌绍明,莫秋萍,梁萍萍[3](2018)在《酚藏花红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亚氯酸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盐酸介质中,亚氯酸根能氧化I~-为I_2,过量的I~-与I_2形成I_3~-,酚藏花红能与I_3~-反应生成纳米缔合物,缔合物在320 nm处产生共振散射效应,据此建立了一种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ClO_2~-的新方法。探讨了碘化钾和酚藏花红用量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亚氯酸钠在0.006 07~0.546μg/mL范围内与ΔIRS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RS=3 477.4ρ+54.532(ρ的单位为μg/mL),相关系数(R~2)为0.994 5,检出限(3σ)为3.9×10~(-3)μg/mL。(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8年01期)

凌绍明,欧阳辉祥,陈盛余,谢宇奇[4](2016)在《吖啶橙共振散射光谱法快速测定水中痕量亚氯酸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盐酸介质条件下,I-被亚氯酸根氧化成I2,I2再与过量的I-形成阴离子I3-。体系中带正电荷的吖啶橙(AO)与I3-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形成缔合物微粒,导致体系的共振散射强度增强,据此建立了一种用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水中亚氯酸根的新方法。研究了碘化钾和AO用量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亚氯酸根质量浓度在7.18×10-4~0.114 mg/L范围内与ΔIRS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线性方程为ΔIRS=870.39ρ+9.273 9,相关系数(R2)为0.992 7,检出限(3σ)为1.8×10-4 mg/L。(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6年09期)

李妍,崔崇威,许铁夫[5](2016)在《供水管网管垢对亚氯酸根和氯酸根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二氧化氯消毒的供水管网中管垢对消毒副产物浓度的影响,对管网中管垢吸附亚氯酸根和氯酸根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管网水中亚氯酸根和氯酸根的初始浓度、反应时间、p H值和温度对管垢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管垢对水中氯酸根和亚氯酸根的最大吸附率分别为32.0%和40.8%,吸附率随着p H值和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管垢吸附亚氯酸根和氯酸根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吸附动力学二级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管垢吸附过程的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09期)

李妍,崔崇威[6](2015)在《给水管网中氯酸根和亚氯酸根消减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给水管网中氯酸根和亚氯酸根浓度在管网前后端存在明显差异,研究了管网中各因素对水中消毒副产物转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给水管网中氯酸根和亚氯酸根浓度的消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中碳酸钙吸附和管网材质对氯酸根和亚氯酸根浓度的影响最大。在20℃、p H值=7、氯酸根或亚氯酸根初始浓度为1.5 mg/L时,碳酸钙对氯酸根和亚氯酸根的吸附率分别为23.3%、38.0%,纯铁管材管网中氯酸根和亚氯酸根的消减率分别为43.3%和48.0%。温度、p H值和紫外照射对氯酸根的影响微弱,而在30℃、p H值=5和紫外照射下的亚氯酸根分解率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03期)

史彦伟,强志民,张涛,李梦凯[7](2012)在《二氧化氯预氧化过程中的衰减模型和副产物亚氯酸根生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净水厂原水为试样,建立基于一级和二级动力学的二氧化氯(ClO2)混合衰减模型,比较研究了传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混合模型对ClO2预氧化过程中在不同水质(TOC 4.82~7.69mg/L)、ClO2初始浓度(0.52~1.95mg/L)和温度条件(10~30℃)下ClO2衰减的模拟,并探讨了不同条件下主要副产物亚氯酸盐(ClO2-)的生成。结果表明,在不同水质、ClO2投加量和水温条件下,混合模型均能更好模拟ClO2初期快速和后期慢速的衰减特征,不同水质下的拟合度(R2=0.92~0.99)要远远大于一级动力学模型(R2=0.58~0.86);原水中有机物浓度越高,这种差异更明显。ClO2转化为ClO2-的比例受水质特性的影响较大,为51%~67%,受ClO2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小;应用中应根据实际转化率优化ClO2的投加量。(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2年S1期)

康彩艳,廖祖荷,奚旦立,蒋治良[8](2008)在《十四烷基苄基氯化铵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亚氯酸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乙酸钠-盐酸缓冲溶液中,亚氯酸根能氧化I-为I2,过量的I-与I2形成I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十四烷基二苄基氯化铵(TDMBA)、溴代十四烷基吡啶(TPB)、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MAB)、四丁基碘化铵(TBAI)等分别能与I3-形成缔合物微粒,且均在467 nm处产生共振散射效应。ClO2-浓度分别在0.00948~0.664μg/mL、0.0170~1.706μg/mL、0.0474~0.855μg/mL和0.0237~1.138μg/mL范围内与TDMBA、TPB、CTMAB及TBAI缔合微粒体系的共振强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ClO2-的分析方法。各体系的检出限分别为0.00610μg/mL、0.00819μg/mL、0.0378μg/mL和0.00949μg/mL。其中TDMBA体系最稳定,且灵敏度也较高,用于水中ClO2-的测定,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康彩艳[9](2007)在《痕量二氧化氯、氯及亚氯酸根共振散射光谱测定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同步扫描技术建立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光谱是一种高灵敏的简便的可获得较宽频率范围瑞利散射信号的光谱新技术,近年来,已引起分析工作者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已用于生物大分子和痕量无机、有机和药物分析研究等,它在环境分析领域的应用也很活跃,但对于水处理剂氯、二氧化氯及其副产物的分析研究尚未涉及。因此,建立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便快速测定饮用水中氯、二氧化氯及其副产物含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共振瑞利散射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散射技术等研究了氯、二氧化氯、亚氯酸根与I~-、罗丹明染料、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银纳米微粒等的相互作用过程和机理,考察了它们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影响因素,讨论了共振散射增强的原因,RRS光谱与吸收光谱的关系,建立了简便、快速、灵敏测定氯、二氧化氯、亚氯酸根的共振瑞利散射新方法。说明这一技术在ClO_2、Cl_2、ClO_2~-的研究和测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也是共振散射在无机物分析应用中的一个新发展。此外,本文综述了氯、二氧化氯及氯氧化物分析研究进展,阐述了共振瑞利散射的理论基础、发展过程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痕量二氧化氯的罗丹明染料共振散射光谱分析在酸性介质中,ClO_2能氧化I~-为I_2,过量的I~-与I_2形成I_3~-,它分别能与罗丹明B(RhB)、丁基罗丹明B(b-RhB)、罗丹明6G(RhG)及罗丹明S(RhS)反应形成缔合微粒,显示较强的共振散射效应,最强共振散射峰均位于420nm处。ClO_2浓度分别在0.0056~0.787μg/mL、0.0034~0.396μg/mL、0.0057~0.795μg/mL和0.0052~0.313μg/mL范围内与各体系的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RhB、b-RhB、RhG及RhS体系的检测限分别为0.0011μg/mL、0.006μg/mL、0.0054μg/mL和0.0023μg/mL ClO_2。据此建立了测定ClO_2的罗丹明B缔合微粒共振散射光谱分析新法,用于饮用水中ClO_2的测定,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精密度好、结果满意。2.痕量氯的罗丹明染料共振散射光谱分析及应用在Na_2HPO_4-柠檬酸缓冲液中,Cl_2能氧化I~-为I_2,过量的I~-与I_2形成I_3~-,罗丹明B(RhB)、丁基罗丹明B(b-RhB)、罗丹明6G(RhG)及罗丹明S(RhS)分别能与I_3~-发生缔合,发生共振散射效应,共振强峰均在420 nm处出现。Cl_2浓度分别在0.008~1.74μg/mL、0.019~1.33μg/mL、0.021~2.11μg/mL和0.019~2.04μg/mL范围内与RhB、b-RhB、RhG及RhS缔合微粒体系的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各体系的检测限分别为0.0020μg/mL、0.0048μg/mL、0.0063μg/mL和0.0017μg/mL Cl_2。据此建立了测定Cl_2的分析法。其中罗丹明B体系最稳定,且灵敏度也高。用于饮用水中Cl_2的测定,并与光度法对照,结果满意。3.痕量亚氯酸根的罗丹明染料共振散射光谱分析及应用在乙酸钠-盐酸缓冲液中,亚氯酸根能氧化I~-为I_2,过量的I~-与I_2形成I_3~-,罗丹明B(RhB)、丁基罗丹明B(b-RhB)、罗丹明6G(RhG)及罗丹明S(RhS)分别能与I_3~-发生缔合,在400nm处产生共振散射效应。ClO_2~-浓度分别在0.00726-0.218μg/mL、0.0102~0.292μg/mL、0.00726~0.145μg/mL和0.0290~0.174μg/mL范围内与RhB、b-RhB、RhG及RhS缔合微粒体系的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各体系的检测限分别为0.00436μg/mL、0.00652μg/mL、0.0058μg/mL和0.0145μg/mL ClO_2~-。据此建立了测定ClO_2~-的分析法。其中罗丹明B体系最稳定,且灵敏度也高。用于水中ClO_2~-的测定,结果满意。4.痕量亚氯酸根的罗丹明缔合微粒荧光光谱分析在有KI存在的乙酸钠-HCl酸性缓冲溶液中,罗丹明B(RhB)、丁基罗丹明(b-RhB)、罗丹明6G(RhG)及罗丹明S(RhS)分别在580nm、580nm、550nm和5500nm处有一个荧光峰。当有ClO_2~-存在时,罗丹明染料荧光峰发生猝灭。考察了荧光光谱特征,影响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对于RhB、b-RhB、RhG及RhS体系,亚氯酸根浓度分别在0.0218~0.51、0.0218~0.304、0.0728~1.092、0.051~0.51μg/ml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强度成线性关系,建立了一个简便灵敏的亚氯酸根荧光分析新方法,用于测定合成水样中ClO_2~-的分析,结果满意。5.罗丹明染料缔合微粒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痕量二氧化氯和亚氯酸根在HCl-NaAc或NH_3-NE_4Cl缓冲溶液中,罗丹明S(RhS)、罗丹明6G(RhG)、罗丹明B(RhB)及丁基罗丹明B(b-RhB)分别在550nm、550nm、576nm、576nm处产生一荧光峰。ClO_2在酸性或碱性缓冲液中均能氧化罗丹明染料使其退色、荧光峰降低;亚氯酸根离子仅在酸性溶液中氧化罗丹明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可通过测定ClO_2产生的荧光猝灭强度选择性地测定ClO_2的含量;在酸性条件下可测量ClO_2与ClO_2~-共同产生的荧光猝灭强度,利用差减法可求出ClO_2~-的含量。对于RhS、RhG、RhB及b-RhB四体系,ClO_2浓度分别在0.00840~0.53μg/mL、0.0930~3.15μg/mL、0.215~2.610μg/mL及0.0825~1.096μg/mL范围内与四体系的荧光猝灭强度成线性关系;亚氯算根浓度分别在0.00950~0.711μg/mL、0.0940~2.36μg/mL、0.473~4.73μg/mL及0.473~2.36μg/mL范围内与四体系的荧光猝灭强度成线性关系。在四体系中,罗丹明S具有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因此选择罗丹明S体系测定ClO_2与ClO_2~-。据此,建立了分别测定ClO_2与ClO_2~-的罗丹明S荧光猝灭分析法,用于饮用水中ClO_2及ClO_2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6.痕量二氧化氯和亚氯酸根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缔合微粒共振散射光谱及分析应用在乙酸钠-盐酸缓冲液中,二氧化氯及亚氯酸根离子能氧化I~-为I_2,过量的I~-与I_2形成I_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TDMBA)、溴代十四烷基吡啶(TPB)、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MAB)、四丁基碘化铵(TBAI)等分别能与I_3~-形成缔合物微粒,在320 nm、467 nm、480nm、530nm处产生共振散射效应。激光散射法测得(TDMBA-I_3)_n缔合物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47 nm。ClO_2浓度分别在0.00992~0.546μg/mL、0.0102~1.024μg/mL、0.0269~0.538μg/mL和0.0178~1.095μg/mL范围内与TDMBA、TPB、CTMAB及TBAI缔合微粒体系在467nm处共振强度成线性关系,各体系的检测限分别为0.00593μg/mL、0.00600μg/mL、0.0198μg/mL和0.0645μg/mL ClO_2;ClO_2~-浓度分别在0.00948~0.664μg/mL、0.0170~1.706μg/mL、0.0474~0.855μg/mL和0.0237~1.138μg/mL范围内与TDMBA、TPB、CTMAB及TBAI缔合微粒体系的共振强度成线性关系。各体系的检测限分别为0.00610μg/mL、0.00819μg/mL、0.0378μg/mL和0.00949μg/mL ClO_2~-。其中TDMBA体系最稳定,且灵敏度较高,用于样品中ClO_2及ClO_2~-的测定。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拓展了共振散射的应用。讨论了体系稳定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7.银纳米微粒的等离子体共振散射(PRLS)及其在痕量二氧化氯分析中的应用在pH 9.1的NH_4NO_3~-NH_3·H_2O缓冲溶液中,银纳米微粒显示强的PRLS信号,特征峰位于470 nm,ClO_2能氧化银纳米微粒,导致PRLS发生猝灭。猝灭强度与ClO_2浓度在0.0011~0.185μ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限(3σ)为0.00050μg/mL,相关系数0.9995,该法被应用于饮用水中ClO_2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利用激光散射、透射电镜技术、原子吸收光度法及显色剂对银纳米微粒及其与ClO_2的反应进行了表征,阐释了PRLS信号猝灭的原因,讨论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PRLS光谱之间的关系,该法简便、快速、灵敏,是利用共振散射技术将金属纳米微粒探针应用于无机物分析的新尝试。8.银纳米微粒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痕量二氧化氯在pH=9.1的NH_4Cl-NH_3·H_2O缓冲溶液中,银纳米微粒在470nm处产生一个荧光峰;它能被ClO_2氧化导致体系的荧光发生猝灭。ClO_2浓度在0.0011~0.185μg/mL范围内与荧光猝灭强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047μg/mL ClO_2。据此建立了测定ClO_2的荧光分析新方法,用于饮用水中ClO_2的测定,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7-09-01)

康彩艳,奚旦立,梁爱惠[10](2007)在《罗丹明染料荧光猝灭法分别测定痕量二氧化氯和亚氯酸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碱性条件下,ClO2氧化罗丹明染料发生荧光猝灭可选择性地测定ClO2的含量,而ClO2-不干扰测定;在酸性条件下可测量ClO2与ClO2-共同产生的荧光猝灭强度,利用差减法可求出ClO2-的含量.对于罗丹明S,罗丹明G,罗丹明B及丁基罗丹明B四体系,ClO2浓度分别在0·00840—0·53μg·ml-1,0·0930—3·15μg·ml-1,0·215—2·610μg·ml-1及0·0825—1·096μg·ml-1范围内,与四体系的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亚氯酸根浓度分别在0·00950—0·711μg·ml-1,0·0940—2·36μg·ml-1,0·473—4·73μg·ml-1及0·473—2·36μg·ml-1范围内,与四体系的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另外,选择罗丹明S荧光猝灭法分别测定了饮用水中ClO及ClO-,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07年04期)

亚氯酸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向含锰地下水中投加ClO_2,主要考察C1O2预氧化除锰过程中亚氯酸根浓度变化及其发挥氧化性能除锰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模拟试验,选用强氧化剂Cl02对水中Mn2+去除。试验过程通过分别改变ClO_2投加量,p H值,原水Mn2+含量来考察该工艺的最佳的运行条件。p H值和二氧化氯投加量是影响亚氯酸根生成量及其发挥氧化性能的重要因素,适当提高p H值有利于亚氯酸根与锰的反应;ClO_2-的生成量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加而增加。因此,控制投加二氧化氯的量是控制水中剩余ClO_2-浓度首要条件。当初始锰浓度为1~7 mg·L-1,0.5≤[C1O2]/[Mn2+]≤1.25,p H=6.9,能有效将水中的锰离子降到0.1 mg·L-1以下,此时亚氯酸根能充分发挥其氧化的效能,最大量地减少了亚氯酸根的累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氯酸根论文参考文献

[1].崔崇威.二氧化氯消毒后给水管网中氯酸根和亚氯酸根的转化规律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

[2].李倩倩,陈金楠,张隆基,武利.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锰副产物亚氯酸根作用的影响[J].辽宁化工.2018

[3].谢宇奇,凌绍明,莫秋萍,梁萍萍.酚藏花红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亚氯酸根[J].工业水处理.2018

[4].凌绍明,欧阳辉祥,陈盛余,谢宇奇.吖啶橙共振散射光谱法快速测定水中痕量亚氯酸根[J].工业水处理.2016

[5].李妍,崔崇威,许铁夫.供水管网管垢对亚氯酸根和氯酸根的吸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6

[6].李妍,崔崇威.给水管网中氯酸根和亚氯酸根消减因素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15

[7].史彦伟,强志民,张涛,李梦凯.二氧化氯预氧化过程中的衰减模型和副产物亚氯酸根生成研究[J].给水排水.2012

[8].康彩艳,廖祖荷,奚旦立,蒋治良.十四烷基苄基氯化铵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亚氯酸根[J].分析科学学报.2008

[9].康彩艳.痕量二氧化氯、氯及亚氯酸根共振散射光谱测定新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07

[10].康彩艳,奚旦立,梁爱惠.罗丹明染料荧光猝灭法分别测定痕量二氧化氯和亚氯酸根[J].环境化学.2007

论文知识图

不同浓度亚氯酸根及二氧化氯的...在二氧化氯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亚氯衍生化条件对碘酸根、亚氯酸根...亚氯酸根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吸...亚氯酸根和亚氯酸根转换...亚氯酸根和亚氯酸根转换...

标签:;  ;  ;  ;  ;  ;  ;  

亚氯酸根论文_崔崇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