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损伤论文_宋良瑞,唐忠茂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建筑结构,数值,混凝土,静力,结构,动力。

地震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宋良瑞,唐忠茂[1](2019)在《点支式玻璃建筑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对建筑结构的损伤轻则影响建筑完整性,重则导致建筑崩塌。近几年,地震损伤评估问题得到地震工程研究领域的高度重视,但对点支式玻璃建筑结构的损伤评估研究较少。为此,构建一种点支式玻璃建筑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模型。采用基于HHT变换的结构损伤部位识别方法判断地震中点支式玻璃建筑损伤部位,建立点支式玻璃建筑结构地震损伤评估多元联系数模型,评估点支式玻璃建筑损伤部位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对某地区点支式玻璃建筑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情况与实际结果一致,且该模型可控性较强,评估范围全面,评估效率明显优于其他评估模型,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洋,梅竹,戴靠山,吕大刚[2](2019)在《中小跨径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地震损伤指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损伤指标是定义结构地震损伤极限状态的依据,也是结构进行易损性评估的必要参数。以一座典型的20米跨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选择组合主梁、桥墩与混凝土横梁连接节点作为原型,设计制作了3个1:2缩尺模型。分别完成了单调加载与循环加载的拟静力试验,比较分析了试件的损伤发展及破坏模式。定义了桥面板与横梁节点对应的工程需求参数,识别了具有代表性的损伤参数及其对应的损伤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加,混凝土桥面板首先开裂,继而桥墩出现裂缝,直至横梁出现损伤;节点处组合梁是最薄弱构件,横梁早于桥墩失效;对比数值分析结果,损伤指标应通过试验校准。(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游励晖,刘伟,邵长江,李吉林,钱永久[3](2019)在《平面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桥梁结构振动台试验表明,在上部质量较重的梁柱组合框架结构中,柱子的抗剪性能受自重压力的影响很大,轴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抗剪能力的衰减,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损伤机理是压剪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的劣化,表现为混凝土拉压损伤导致结构刚度的折减和承载能力的降低。文章采用拉压损伤变量分析混凝土材料的损伤机制,并考虑混凝土的拉压异性效应和随动强化效应,给出了相应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拟了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响应过程。破损区域损伤变量时程曲线表明,混凝土柱子是在剪切造成的拉伸和轴向压缩损伤作用下发生破坏而退出工作的。(本文来源于《高速铁路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刘春芳,朱南海,冯冲冲,贺小玲[4](2019)在《基于多尺度模拟的网壳结构地震损伤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突发事件作用下网壳结构的倒塌事故屡有发生,如何开展此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机理研究已成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研究地震作用下空间网格结构的倒塌过程及破坏行为,进而揭示结构的倒塌机理,以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多尺度模型,模拟网壳结构地震作用下损伤演化的全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多尺度损伤模型能够兼顾结构整体上的线弹性响应和局部易损部位上的塑性损伤特征,从而更有效地模拟结构的损伤破坏过程。(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4期)

沈超,钱德玲[5](2019)在《基于小波包能量的地基土对框筒结构地震损伤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地基土对高层框筒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建立了固定基础体系和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两种振动台试验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获得了两种试验模型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各楼层的加速度时程,以及地震前后白噪声扫频数据;首次从小波包能量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两种试验模型在不同工况作用下上部结构的能量分布、振动基频变化以及易损伤部位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刚性基础体系,地基土能够显着降低上部结构所吸收的地震能量和振动基频,改变结构的能量分布和易损部位;研究成果可为高层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6期)

黎雅乐,宗周红,黄学漾,林元铮,夏坚[6](2019)在《基于倒塌分析的连续梁桥地震损伤评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掌握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在地震作用下从完好到倒塌的破坏历程,首先,基于振动台试验研究对两跨连续梁桥模型进行倒塌仿真分析;其次,建立结构层次的单一倒塌准则;最后,根据影响结构倒塌的关键构件提出两跨连续梁桥地震损伤的整体评价指标D和破坏等级划分标准。结果表明:提出的能量比指标可以有效识别出地震损伤时刻甚至倒塌时刻,当能量比小于能量比限值时即可判定进入倒塌阶段;纵向地震动作用下中墩墩柱和固定支座是关键受力构件;基于关键构件提出的两跨连续梁桥地震损伤整体评价指标D可对不同损伤程度的两跨连续梁模型桥进行评估,该评价体系也可为同类桥型的地震损伤评估和抗震加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9年04期)

诸葛翰卿,谢旭,唐站站[7](2019)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钢桥墩损伤区域长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板局部失稳是典型的钢桥墩地震破坏形式之一,因此在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需要考虑钢板局部变形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了研究钢桥墩结构的地震损伤特征并为建立合理的杆系-板壳混合单元模型提供依据,以矩形截面钢桥墩为对象,采用板壳有限元模型和修正双曲面滞回本构模型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双向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讨论了加载路径对桥墩承载力、延性以及极限状态下局部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结构参数分析拟合了钢桥墩地震损伤区域长度预测公式;通过全板壳单元模型和杆系-板壳混合单元模型的桥墩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损伤区域长度预测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钢桥墩在单方向上的承载能力和延性特性与荷载作用路径有关,沿正方形加载时结构的延性最小,沿斜方向加载时结构的承载力最小;荷载作用路径对钢桥墩极限状态下的损伤区域长度影响不明显;矩形截面钢桥墩地震损伤区域长度主要与截面宽度及横隔板间距有关,根据这2个参数建立的钢桥墩地震损伤域区域长度预测公式能够正确反映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发生局部失稳的范围。该公式可为钢桥墩地震损伤范围预测以及合理混合单元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但预测结果偏于保守,精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李辉,张俊发[8](2019)在《中强地震下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抗震性能是建筑设计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需要对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损伤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种中强地震下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方法。从有效应力与Cauchy应力张量,建筑材料损伤演化方程等方面对弹塑性损伤模型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建筑材料应变率与建筑结构损伤能释放率的相关关系,通过Bonora损伤模型获取失效建筑材料损伤指数,并计算整体建筑结构构件损伤指数,以建筑材料损伤指数和建筑结构构件损伤指数为依据,完成中强地震下的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损伤模型构建。利用实例进行分析,地震加速度值为0.3g的情况下,该模型的建筑结构相对位移时程曲线与实际位移曲线拟合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损伤模拟精度,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丽萍,张伟,罗文文[9](2019)在《地震作用下RC框架梁受弯损伤轴向伸长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RC框架梁受弯损伤会发生轴向伸长,周边构件对梁伸长的约束作用会在梁中产生不可低估的轴力,显着提高其抗弯承载力,此现象未得到足够重视。RC框架梁抗弯承载力非预期超强可能导致结构在强震中难以出现预期的强柱弱梁破坏模式,造成结构倒塌。为研究地震作用下RC框架梁受弯损伤轴向伸长效应,首先阐明了梁伸长的概念,并从机理上揭示了梁伸长的必然性及其构成,基于试验研究定性分析了梁伸长规律;发现了目前尚缺乏全面综合考虑梁伸长效应的分析模型;归纳分析了梁伸长效应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进展及忽略此效应可能引发的问题。最后指出亟待开展考虑梁受弯损伤轴向伸长效应的RC框架结构强震破坏模式及抗震性能的系列基础性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框架结构抗震延性设计方法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3期)

许成祥,徐茜,许奇琦[10](2019)在《外包钢加固SRC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演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外包钢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性试验,采用材料性能折减的方法考虑震损影响,对外包钢加固损伤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利用改进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计算其主要构件和整体结构的损伤指数,并利用多项式函数对其构件及整体结构的损伤演化曲线进行拟合,探讨外包钢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折减材料性能来模拟预震损的方法是合理的;改进的地震损伤模型能定量计算结构在各个循环阶段的损伤指数;外包钢加固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程度,与未加固的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外包钢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地震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损伤指标是定义结构地震损伤极限状态的依据,也是结构进行易损性评估的必要参数。以一座典型的20米跨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选择组合主梁、桥墩与混凝土横梁连接节点作为原型,设计制作了3个1:2缩尺模型。分别完成了单调加载与循环加载的拟静力试验,比较分析了试件的损伤发展及破坏模式。定义了桥面板与横梁节点对应的工程需求参数,识别了具有代表性的损伤参数及其对应的损伤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加,混凝土桥面板首先开裂,继而桥墩出现裂缝,直至横梁出现损伤;节点处组合梁是最薄弱构件,横梁早于桥墩失效;对比数值分析结果,损伤指标应通过试验校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宋良瑞,唐忠茂.点支式玻璃建筑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2].刘洋,梅竹,戴靠山,吕大刚.中小跨径钢—混凝土组合桥梁地震损伤指标试验研究[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3].游励晖,刘伟,邵长江,李吉林,钱永久.平面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机理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9

[4].刘春芳,朱南海,冯冲冲,贺小玲.基于多尺度模拟的网壳结构地震损伤过程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沈超,钱德玲.基于小波包能量的地基土对框筒结构地震损伤影响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6].黎雅乐,宗周红,黄学漾,林元铮,夏坚.基于倒塌分析的连续梁桥地震损伤评估方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

[7].诸葛翰卿,谢旭,唐站站.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钢桥墩损伤区域长度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8].李辉,张俊发.中强地震下建筑结构动力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9].王丽萍,张伟,罗文文.地震作用下RC框架梁受弯损伤轴向伸长效应研究[J].建筑结构.2019

[10].许成祥,徐茜,许奇琦.外包钢加固SRC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演化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剪力墙WDH6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演化曲...试验模型的失效过程钢柱损伤随地震强度发展曲线模型修正的Sina模型剪力墙顶点位移时程曲线

标签:;  ;  ;  ;  ;  ;  ;  

地震损伤论文_宋良瑞,唐忠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