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置存储器论文_徐艺,黄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置存储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存储器,孔径,可编程,实时,矩阵,门阵列,软硬件。

转置存储器论文文献综述

徐艺,黄静[1](2016)在《基于DDR2和FPGA的实时成像转置存储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雷达实时成像处理器的发展,使得系统中的运算愈加复杂且数据量大,这就要求系统在进行快速运算的同时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传输和存储。转置存储器是合成孔径雷达实时处理器和逆合成孔径雷达实时处理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效率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文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将FPGA作为控制逻辑,DDR2作为外部缓存的转置存储器方案,该方案针对DDR2连续对同一bank的同一行进行读写操作时效率最高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种可以在雷达成像系统中通用的转置存储器,使用该存储器对4 096×512×32 b的数据在125 M时钟下做转置,只需80 ms,完全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物联网技术》期刊2016年06期)

邵津津[2](2014)在《40纳米工艺双模转置存储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矩阵转置运算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离散傅里叶变换等科学计算,图像、视频应用中的滑窗类算法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矩阵转置操作。矩阵转置操作效率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科学计算和图形图像应用程序的性能。根据FT-XXX军用高性能定点、浮点DSP芯片中DMA针对大量矩阵转置操作的需求,需要设计能支持高效率转置操作的存储器。本课题基于FT-XXX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设计要求,完成了一款基于40纳米CMOS工艺双模转置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为了达到高性能、低功耗及较小面积的设计目标,本文采用全定制的方法完成了基于40nm工艺、具有两个端口(1读/1写)的16×16位双模转置存储器的设计。版图后模拟验证表明,该款转置存储器功能正确,在典型工作条件下,工作频率达到了1GHz,输出延时为290ps,功耗为1.17m W,版图面积为33×30μm2,达到了设计目标。其次,在16×16位双模转置存储器的基础上完成了1024位双模转置存储器的电路设计及物理实现。采用层次化设计方法完成了1024位双模转置存储器的电路设计,同时采用Formality等价性验证工具将其与RTL级的源代码进行比较,验证了功能的正确性。之后完成了1024位宽双模转置存储器的手动布局与自动布线。测试结果表明:其绝对延时为0.293ns,面积为512×120μm2,达到了设计目标。最后,设计并实现了高覆盖率的双模转置存储器的内建自测试。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双模转置存储器的MBIST设计结构、测试方法,编写出了一套相应的测试激励,同时分析了双模转置存储器的固定1和固定0故障检测方法,最后将双模转置存储器电路等效替换,测得其故障覆盖率为91.40%。(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03-01)

郑艳丽,李丽,潘红兵,李伟,沙金[3](2013)在《基于SRAM的软硬件协同转置存储器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转置存储是信号处理中常见的算法,矩阵转置的效率对整个算法(如实时成像算法)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在研究各种矩阵转置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RAM的软硬件协同转置存储控制器,利用嵌入式处理器进行控制,具有很好的灵活性与可扩展性,能根据矩阵的不同尺寸选择正确的转置方法。该转置存储控制器采用SRAM作为存储器,使用DMA等外围设备,具有很高的数据输入输出速率。该设计已嵌入到一款异构众核片上网络(NoC)系统,并基于Xillinx V6FPGA芯片,实现了原型演示系统。(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3年06期)

王一鸣[4](2012)在《基于FPGA的SAR转置存储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具有高分辨成像雷达,在许多领域均发挥重要作用。在工程实现的过程中,一方面,它需要对大数据量和高数据率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雷达系统对实时性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给工程实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用于实现合成孔径雷达处理的硬件系统的选择和搭配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对这种雷达数字信号进行处理都是采用DSP来实现,然而,随着合成孔径雷达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施加给DSP的负担越来越重,仅仅使用DSP来完成设计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由于FPGA技术在实现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趋近成熟,因此,FPGA在SAR成像方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而本文就是基于FPGA平台进行设计。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SAR转置存储器设计方法,主要解决基于DSP实现成像处理转置存储功耗高、速度慢、效率低和不能抗辐射的问题。本文具体论述了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案,并且给出了详细的验证结果。本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转置存储器的工作效率,使转置存储器系统运行更稳定、功耗更低、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能抗辐射,可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设计。(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白海龙,全英汇,王虹现,王彤[5](2008)在《基于DDR2 SDRAM的SAR成像转置存储器的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转置存储器(CTM)是合成孔径雷达(SAR)实时处理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在基于FPGA和DDR2 SDRAM的实时成像系统中CTM的设计方法,详述了其功能和设计思想,并使用ALTERA的EP2S60F1020C5 FPGA和SAMSUNG的M378T6553CZ3 DDR2 SDRAM进行了实现和验证,同时给出了设计与实现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8年01期)

李早社,禹卫东,汪亮,郑小双[6](2007)在《基于SDRAM的星载SAR星上实时成像转置存储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实时成像处理转置存储器(Corner Turning Memory,CTM)的功能和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SDRAM的星载SAR星上实时成像处理CTM系统实现方案。考虑到星上环境对器件的抗辐照要求,系统选用一片XQB2V500 FPGA做控制器,主存储器选用叁片Micron公司的MT48LC16A2 SDRAM。系统采用叁页式结构,输入输出并行处理。文章分析了系统输入、输出接口时序,给出了详细的硬件实现和测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CTM系统方案可行,能够应用在星上实时成像处理器中。(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07年03期)

卢世祥,韩松,王岩飞[7](2005)在《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转置存储器的两页式结构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处理器转置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讨论了转置存储器的两种主要结构:叁页式结构和两页式结构,并指出了这两种结构各自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两页式转置存储器结构的典型应用,给出了以双数据率同步动态内存(DDRSDRAM)作为主存储器构成的两页式转置存储器的电路结构和实现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5年08期)

李早社,禹卫东[8](2005)在《星载SAR成像处理器中转置存储器的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成像处理器转置存储器(Cornerturningmemory,CTM)的功能和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星载SAR成像处理器CTM设计方案,分析了系统的参数及输入输出接口时序,给出了详细的硬件实现,并进行了功能和时序仿真。方案主要部分由一片XC2V500FPGA和叁片K6F3216T6MSRAM组成,采用叁页式结构和输入输出并行处理方法,考虑了星上环境条件对器件的限制,可以实现星上SAR实时成像处理器的CTM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CTM系统可行。(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05年02期)

转置存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矩阵转置运算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领域,离散傅里叶变换等科学计算,图像、视频应用中的滑窗类算法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矩阵转置操作。矩阵转置操作效率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科学计算和图形图像应用程序的性能。根据FT-XXX军用高性能定点、浮点DSP芯片中DMA针对大量矩阵转置操作的需求,需要设计能支持高效率转置操作的存储器。本课题基于FT-XXX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设计要求,完成了一款基于40纳米CMOS工艺双模转置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为了达到高性能、低功耗及较小面积的设计目标,本文采用全定制的方法完成了基于40nm工艺、具有两个端口(1读/1写)的16×16位双模转置存储器的设计。版图后模拟验证表明,该款转置存储器功能正确,在典型工作条件下,工作频率达到了1GHz,输出延时为290ps,功耗为1.17m W,版图面积为33×30μm2,达到了设计目标。其次,在16×16位双模转置存储器的基础上完成了1024位双模转置存储器的电路设计及物理实现。采用层次化设计方法完成了1024位双模转置存储器的电路设计,同时采用Formality等价性验证工具将其与RTL级的源代码进行比较,验证了功能的正确性。之后完成了1024位宽双模转置存储器的手动布局与自动布线。测试结果表明:其绝对延时为0.293ns,面积为512×120μm2,达到了设计目标。最后,设计并实现了高覆盖率的双模转置存储器的内建自测试。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双模转置存储器的MBIST设计结构、测试方法,编写出了一套相应的测试激励,同时分析了双模转置存储器的固定1和固定0故障检测方法,最后将双模转置存储器电路等效替换,测得其故障覆盖率为91.4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置存储器论文参考文献

[1].徐艺,黄静.基于DDR2和FPGA的实时成像转置存储器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6

[2].邵津津.40纳米工艺双模转置存储器的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3].郑艳丽,李丽,潘红兵,李伟,沙金.基于SRAM的软硬件协同转置存储器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2013

[4].王一鸣.基于FPGA的SAR转置存储器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5].白海龙,全英汇,王虹现,王彤.基于DDR2SDRAM的SAR成像转置存储器的FPGA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8

[6].李早社,禹卫东,汪亮,郑小双.基于SDRAM的星载SAR星上实时成像转置存储器[J].信号处理.2007

[7].卢世祥,韩松,王岩飞.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转置存储器的两页式结构与实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

[8].李早社,禹卫东.星载SAR成像处理器中转置存储器的FPGA实现[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5

论文知识图

转置存储器的结构叁页式CTM结构图转置存储器中数据的读、写顺序2D DCT/IDCT处理器结构图基于FPGA的信号处理板卡结构图板卡选...一11CTM电路板结构框图

标签:;  ;  ;  ;  ;  ;  ;  

转置存储器论文_徐艺,黄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