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静
南京市摄山中学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有责任去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那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是,怎么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认真学习、乐于学习。
1.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进入了初中,学习内容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学习任务倍增,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争取课外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英语似乎很难,那么只有着眼在课堂45分钟上下功夫显得尤为关键;但有时觉得时间这么紧,这个也要讲,那个也要讲,干脆就包揽了学生的一切。比如老师教单词和短语;详细地讲解翻译课文、语法、语言点。老师在讲,并要求学生在听并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而传统的一言堂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要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情,教材备的再透,课堂再怎么精心设计,学生不喜欢,那这样的课堂有什么效果呢?大部分学生英语不好,他们基本从初一就不喜欢上英语课,听不懂干脆就不听,更谈不上在课后去努力学习英语了,他们的想法是反正也学不好,干脆不学。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晓之以情、动之有理希望能慢慢地引导,根据学情设计教案,让他们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乐学。另一方面,应该和孩子们加强沟通、交流,试图了解每一个孩子,要多鼓励、多表扬,正确引导。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今天你的学习态度很好,你学习进步真快,今天听写真好,等等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二、提高学习热情
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2.尊重学生个性需“因材施教”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发展,那么教师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进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而“施教”。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特长、需求、情绪变化、家庭状况等,对学生了解全面、准确,有助于教师形成一个科学的判断。“心中有材”,还要“科学施教”。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创设不同的学习场景,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质疑,学生能够“说我想说的英语”、“问我想问的英语问题”。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教学内容局限于现有的教材,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编排课堂教材,尤其是要把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且又容易为他们所接受的事物、场景引入课堂,作为英语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防止“审美疲劳”。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变换教学环境,以“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教学活动把课堂搬到课外,在广阔的课外天地中,教师的“教”更有激情,学生的“学”更有热情,教学过程自然也就更有情趣了。
3.分组竞争,激发上课热情
适当的分组竞争能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有时候适当的引入一些分组竞争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整个课堂的关注度,也就是比讲解的时候走神的少。如果担心本科成绩中等或偏下的学生没有表现机会,那可否给每个组设定一些必答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来划分小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组,一般每组6-8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基础较好又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同学为组长,其他同学分别担任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等。分组竞争可以开展短剧表演、短文背诵、课堂抢答等活动。这样小组成员之间齐心协力、相互合作,看哪个小组短剧表演得好;哪个小组短文背诵的快、错误率低,在竞争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男女生之间相处得更融洽,还可以促使学生课后多查英文资料,多读英文书籍,扩大阅读面,从而在竞赛中找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努力学习。在和别人比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和自己比,和自己的过去比,在比赛的过程中争取超越自己过去的成绩,因为提升才可以增加自信心,也才是前进的最大动力。总之,引入竞争机制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可以激发英语教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是一种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形式。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充分调动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时也可以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而言之,无论是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还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要加强对学法和教法研究创新,培养兴趣、激发热情,立足课堂,开发其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