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主义论文_魏传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相对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对主义,道德,文化,枢轴,多元论,基督教,神学家。

相对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魏传光[1](2019)在《实践语境与生产力标准——对马克思主义是“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伍德、米勒等"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由于马克思主义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无法确立什么是"真正的道德规定",最终必定会走向"道德相对主义",进而否定对社会形态或生产方式进行道德评价的合法性。实际上,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描述了道德相对性现象,并且反对道德普遍主义,但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的语境中,非常明确地给出了各式各样的道德判断,且把生产力作为道德标准的共同尺度,并内含着一种"道德进步"的信念。因而马克思主义既不是"规范性的道德相对主义",也不是"元道德的相对主义",更不能因此否定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批判的合法性。(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9年05期)

李岱巍[2](2018)在《相对主义的心理主义是荒谬的吗?——以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中的论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一卷《纯粹逻辑导引》第七章中针对作为相对主义的心理主义提出了强有力的批判,他认为心理主义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它将导致某种怀疑论的相对主义,而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有问题的学说是荒谬且不可接受的。在本文中,我将通过对胡塞尔论证的分析指出,胡塞尔的论证由于预先设定了对真的一个明见性理解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犯了窃题的错误。同时我还将通过对相对主义的自我反驳性论证问题在当代认识论中的讨论试图表明,单单从逻辑形式上对相对主义进行反驳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而后期的胡塞尔也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本文来源于《德国哲学》期刊2018年02期)

袁鑫[3](2019)在《当代文化哲学中的文化相对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相对主义是从文化多元论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比较极端的文化哲学思潮。但文化多元论并不等于文化相对主义,承认文化的相对性也不必然导致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的基本思想特征是强调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差异性,否认一元的文化进化观和历史进步观;否认人类文化发展具有普遍的一般法则和规律;否认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普遍适用的价值尺度;认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具有不可比较性和不可通约性。文化相对主义有其积极的理论价值,同时又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姚佳欣[4](2019)在《近十五年有关文化相对主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其联系就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其差别就在于: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与自己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有关,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所带来的霸权主义,不仅覆盖了经济层面也对音乐文化层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当今是个多元化的世界,不同民族有各自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在研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我们应该树立以"文化相对论"的视角来看待异族的音乐文化。这样,才能使得全球的音乐文化呈现(本文来源于《音乐生活》期刊2019年08期)

贺衡艳[5](2019)在《从道德相对主义的形成视角探讨道德共识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形成道德共识建设的研究,先后从国内外学者对道德相对主义的研究、道德相对主义的成因分析视角,触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们的生活细微处能反应出来,但由于道德价值主体的统一性、市场经济运行开放性的合理性基础,促进现代社会道德共识达成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4期)

陈嘉映[6](2019)在《相对主义:在可能有道理的地方设立一道墙》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着名哲学家陈嘉映做客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主办的“艺术与人文高端讲座”,以“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为题现场开讲,他指出,克服相对主义,不是靠上升到普遍者,靠的是在貌似不可沟通的地方发现可沟通之处,促进两个个殊者之间的(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7-04)

苏珊·哈克,徐召清,彭译莹[7](2019)在《对相对主义的反思:从重要的重言式到诱人的矛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苏珊·哈克提供了一个分析相对主义的统一框架,将蒯因的本体论相对性等诸多论题都纳入相对主义的范围内来讨论。她区分了浅层相对主义和深层相对主义,前者是指讨论的主题会随着不同的因素而变化,后者是指只有相对于某些因素,这些主题才有意义。哈克应用她的这种区分,探讨了罗蒂的认知相对主义。哈克没有给出对相对主义的直接反驳,但是通过与普特南的概念相对主义的详细对比,描绘了一种她称为"坦陈实在论"的理论,以表明引发特定形式的相对主义的考虑可以怎样以非相对主义的方式得到安置。(本文来源于《哲学分析》期刊2019年03期)

马芳芳[8](2019)在《维特根斯坦:一个彻底的相对主义者?》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维特根斯坦在确定性问题上是否持有一种相对主义立场,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对不同的世界图景的认同,表明维特根斯坦在确定性问题上坚持相对主义,应当将他视为一个相对主义者;另一方则主张,世界图景的可替代性所导致的相对主义不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可能性。事实上,维特根斯坦一方面肯定了枢轴命题和世界图景作为确定性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也承认这些作为确定性被接受下来的东西实际上都具有某种相对性。然而,承认确定的信念系统带有相对性并不等于在确定性问题上持有相对主义立场,更不能由此断定这种相对性会构成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障碍。相反,维特根斯坦认为,人类共同的行为方式为不同世界图景的交流提供了可能性。语言游戏和确定性的融合视角有助于摆脱相对主义问题的困扰。(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汪晓昕[9](2019)在《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国文化的交流愈加密切,我们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接触到与本土文化截然不同的外国文化。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体验,即多元文化的差异性体验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认知与行为。那么,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是否会对个体的不道德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叁个互有关联的研究,尝试探讨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相对主义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起到的中介作用。研究1采用相关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招募中国大学生为被试(N=175,Mage=20.32,SDage=0.94),测量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不道德行为倾向和道德相对主义。结果表明,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通过提高道德相对主义增加了个体的某些不道德行为倾向(例如:因迟到而超速行驶)。在研究1的基础上,研究2采用实验方法,以168(Mage=19.80,SDage=1.26)名普通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化启动范式操纵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多元文化组&单一文化组&控制组),考察其与不道德行为(例如,欺骗)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会增加个体的欺骗行为。研究3采用实验法进一步探讨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程度对不道德行为的作用。以165(Mage=20.36,SDage=2.00)名普通的中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操纵不同程度多元文化差异性的体验(多元文化差异性较大组&多元文化差异性较小组&单一文化组&控制组),考察其对不道德行为的作用。结果表明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越大,道德相对主义越高,不道德行为(欺骗)越多。此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丰富多元文化体验影响不道德行为的潜在机制研究,警惕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对不道德行为的可能影响,从而发挥多元文化体验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高攀[10](2019)在《布伦塔诺与休谟对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阐述休谟和布伦塔诺以情感作为道德判断的先决条件,分别以普遍观点和正确性试图解决道德分歧问题,避免走向道德相对主义;本文将论证前者在普遍观点的修正下只能保证一种主体间的道德共识,不能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建立标准,而后者由于加之与正确性的标准,在出现道德分歧时,以正确性为普遍标准,从而避免相对主义。第一部分将围绕休谟的观点,休谟认为道德判断的根据是直接情感,为了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实现道德的社会协调功能,道德判断需要普遍观点的修正,即从一种无偏倚的视角修正。但这种修正只是基于一个社会群体拥有相似的情感,无法处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歧,此时达成的道德共识是一种主体间的,无法在不同的社会群体间立法,因此仍然会导致一种相对主义。第二部分将阐述布伦塔诺对道德判断根据的论证,即道德判断的根据是当下直接体验到的正确的情感,情感属于心理现象,正确性是我们在自明性判断中所体验到的。与判断相类比,情感表达接受或拒绝的指涉,当这种情感指涉是正确的,它们如同自明性判断一样获得了直接的,无缪的确认。正确性也是普遍有效性的保证:情感的矛盾律如同判断领域中的定律,当出现分歧时,只有一方是具有正确的,我们以这种正确性的体验作为最终的标准。通过将体验置于其道德判断的核心位置,揭示情感领域的矛盾律,布伦塔诺对相对主义进行了有力的回应。在这一部分还会阐述道德分歧出现的原因,并通过论证盲目的判断并不能取消这种自明性判断的可靠性,论证盲目性情感也不能取消正确情感的可靠性。第叁部分是一二部分讨论的自然结果:面对广泛的道德分歧,休谟希望通过一种普遍观点的修正来达成道德共识,这局限于主体间,无法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建立普遍有效的标准;而布伦塔诺将之建立于正确性的体验之上,其标准是普遍有效的。面对“神秘主义”的指责,布伦塔诺认为这终究要回到对其的体验之上;同样地,这只是一种形式的主观确信的攻击,布伦塔诺仍是如此回应:体验是最终的标准。最后将介绍布伦塔诺的论述是他将人文学科科学化工作的一部分的,他的伦理思想对当代伦理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15)

相对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一卷《纯粹逻辑导引》第七章中针对作为相对主义的心理主义提出了强有力的批判,他认为心理主义最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它将导致某种怀疑论的相对主义,而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有问题的学说是荒谬且不可接受的。在本文中,我将通过对胡塞尔论证的分析指出,胡塞尔的论证由于预先设定了对真的一个明见性理解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犯了窃题的错误。同时我还将通过对相对主义的自我反驳性论证问题在当代认识论中的讨论试图表明,单单从逻辑形式上对相对主义进行反驳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而后期的胡塞尔也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相对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魏传光.实践语境与生产力标准——对马克思主义是“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J].道德与文明.2019

[2].李岱巍.相对主义的心理主义是荒谬的吗?——以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中的论证为例[J].德国哲学.2018

[3].袁鑫.当代文化哲学中的文化相对主义[J].教学与研究.2019

[4].姚佳欣.近十五年有关文化相对主义的研究[J].音乐生活.2019

[5].贺衡艳.从道德相对主义的形成视角探讨道德共识建设[J].山西青年.2019

[6].陈嘉映.相对主义:在可能有道理的地方设立一道墙[N].社会科学报.2019

[7].苏珊·哈克,徐召清,彭译莹.对相对主义的反思:从重要的重言式到诱人的矛盾式[J].哲学分析.2019

[8].马芳芳.维特根斯坦:一个彻底的相对主义者?[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

[9].汪晓昕.多元文化差异性体验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9

[10].高攀.布伦塔诺与休谟对道德相对主义的回应[D].南京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狄慈根在维护人类理性价值的前提下完成对相5.3本文引用的适用PROCESS插件...5.1相对主义伦理立场的调节效应...5.2伦理型领导的调节效应图为了进...

标签:;  ;  ;  ;  ;  ;  ;  

相对主义论文_魏传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