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者论文-侯金亮

为政者论文-侯金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为政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者贵,知止,为政,领导干部,唐代文学,知足不辱,慎终如始,柳宗元,增广贤文,晋阳

为政者论文文献综述

侯金亮[1](2019)在《为政者贵在知止》一文中研究指出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独有的一种智慧。老子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通俗地讲,知止就是常能有所节制,做事有分寸,不会被欲望所控制。知止不是教人消极保守、不思进取,而是要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对于领导干部来讲,知止就是要时刻保持强大定力,做到心有所畏、(本文来源于《重庆日报》期刊2019-07-25)

左连璧[2](2019)在《为政者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忠、信、敢"叁字,虽不能涵盖为人处世的所有道理,却是为政者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先来说说这个"忠"字。诸葛亮《兵要》中载:"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则名扬。"到了近现代,"忠"字又有了新的内涵。钱学森回国前,在美国被迫参加了数次听证会,被问道:"你效忠谁?"钱学森答道:"我效忠中国人民。"从诸葛亮到钱学森,忠诚的内涵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对个人的"小忠",而上升为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大忠"。(本文来源于《秘书工作》期刊2019年02期)

唐烨[3](2018)在《为政者率先奉法 老百姓遵法守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黄浦区邀请华东政法大学专家学者对“黄浦区依法治区‘十叁五’专项规划”进行了中期评估,并对“拆违十条”等九个依法治区重点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估”。专家们在详细考察了黄浦区2016年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情况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全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8-11-12)

董强[4](2018)在《为政者别被非法社团“忽悠”》一文中研究指出岁末年初,一大社会热点是民政部公布179个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并向全社会征集其非法活动线索。耐人寻味的是,这些五花八门的非法社会组织在欺骗社会公众、攫取不义之财的同时,有的专门盯着官员“上下其手”。而且,在瞄准官员“下手”方面可谓挖空心思,为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纪检监察报》期刊2018-02-13)

谭宝刚[5](2017)在《老子五千言之旨:为政者何以求得社会之和谐》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学说有叁:宇宙论、人生论和政治论。而五千言之旨,则在教导为政者何以求得社会之和谐。老子和谐思想之哲学基础在其宇宙论,其历史渊源则可远溯史伯与《尚书·尧典》。老子五千言教导为政者唯有修身方能担当治理天下之大任。为政者在治国理民时,需抱一守静、保持素朴、节制嗜欲,去满、塞兑、闭门、挫锐,无为、无事、不欲以静,大公无私、心系百姓、与物无争、利万物而甘居卑下,重身轻物、知足知止,守雌、守弱、处下,平等对待百姓,不可与民众对立,恶兵而谦下。如此,方能求得"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和"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之理想的和谐社会。(本文来源于《荆楚学刊》期刊2017年02期)

徐文秀[6](2016)在《为政者的“六怕”“七不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政者要善怕,心有敬畏、行有戒尺,掌握好分寸、把握好自己,大到走什么路、读什么书、交什么友,小到吃什么饭、说什么话、去什么地方等,都应该有边界和底线。如此,才能站得稳、走得顺、行得远。一怕"头脑昏"。一些人"头脑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辨不清方向、是非,分不清好坏、对错,不能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另一种是有了一点儿成绩,就飘飘然、昏昏然,陶醉于鲜花和掌声中,思想麻痹或头脑膨胀。头脑犯糊涂,就容易使(本文来源于《领导之友》期刊2016年22期)

沈小勇[7](2016)在《为政者“生命的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从政修养学说强调对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双重追求,主张"修身"与"为政"的融合,"学问"与"事功"的融合,"成己"与"成物"的融合,在本质上体现了"入世的情怀"和"生命的境界"的双重融合。儒家强调"叁不朽"的追求,即"立德、立功、立言",乃是一种人生的大文章。冯友兰曾提出着名的"人生四境界说"。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给出了一个不断升华的四境界:自然境界最(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上半月)》期刊2016年11期)

沈小勇[8](2016)在《为政者“生命的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从政修养学说强调对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双重追求,主张"修身"与"为政"的融合,"学问"与"事功"的融合,"成己"与"成物"的融合,在本质上体现了"入世的情怀"和"生命的境界"的双重融合。儒家强调"叁不朽"的追求,即"立德、立功、立言",乃是一种人生的大文章。冯友兰曾提出着名的"人生四境界说"。在他看来,中国传(本文来源于《思维与智慧》期刊2016年21期)

沈小勇[9](2016)在《为政者“生命的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要儒家主张“为政以德”的境界追求乃是一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理想境界。人生的成功不仅在于“事业上的成功”,更应当突出“人格上的成功”。我们今天汲取传统从政修养的目的,既不是为了要求功名富贵,也不是寻求所谓简单的感官快乐,而是在根本上要(本文来源于《深圳特区报》期刊2016-07-26)

沈小勇[10](2016)在《为政者“生命的境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载“横渠四句教”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种何等境界追求!中国传统从政修养学说强调对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双重追求,主张“修身”与“为政”的融合,“学问”与“事功”的融合,“成己”与“成物”的融合,在本(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6-06-16)

为政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忠、信、敢"叁字,虽不能涵盖为人处世的所有道理,却是为政者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先来说说这个"忠"字。诸葛亮《兵要》中载:"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则名扬。"到了近现代,"忠"字又有了新的内涵。钱学森回国前,在美国被迫参加了数次听证会,被问道:"你效忠谁?"钱学森答道:"我效忠中国人民。"从诸葛亮到钱学森,忠诚的内涵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对个人的"小忠",而上升为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大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为政者论文参考文献

[1].侯金亮.为政者贵在知止[N].重庆日报.2019

[2].左连璧.为政者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J].秘书工作.2019

[3].唐烨.为政者率先奉法老百姓遵法守法[N].解放日报.2018

[4].董强.为政者别被非法社团“忽悠”[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8

[5].谭宝刚.老子五千言之旨:为政者何以求得社会之和谐[J].荆楚学刊.2017

[6].徐文秀.为政者的“六怕”“七不怕”[J].领导之友.2016

[7].沈小勇.为政者“生命的境界”[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6

[8].沈小勇.为政者“生命的境界”[J].思维与智慧.2016

[9].沈小勇.为政者“生命的境界”[N].深圳特区报.2016

[10].沈小勇.为政者“生命的境界”[N].学习时报.2016

标签:;  ;  ;  ;  ;  ;  ;  ;  ;  ;  

为政者论文-侯金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