钌羰基簇合物论文_宗司棋,马志宏,李素贞,韩占刚,郑学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钌羰基簇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羰基,金属,催化剂,前驱,乙炔,电化学,吡啶。

钌羰基簇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宗司棋,马志宏,李素贞,韩占刚,郑学忠[1](2017)在《含吡啶乙醇配体的钌羰基簇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啶醇是一类具有良好配位能力的N,O二齿配体,可与许多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并在应用上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1-2]),但与羰基金属反应的报道甚少~([3]).本文研究了吡啶乙醇衍生物1-(2-叁氟甲基苯基)-2-(2-吡啶基)乙醇和1-(2-溴苯基)-2-(2-吡啶基)乙醇与Ru_3(CO)_(12)的反应性,分离得到了两个钌羰基簇合物1和2,用IR、~1H NMR和~(13)C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1和2均为叁核簇合物,分子中的两个配体分别通过一个叁电子供体的m_2-O氧桥同时与2个Ru原子配位,每个吡啶N原子与一个Ru原子配位,从而螯合形成了两个六元环钌结构;簇合物1属于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簇合物2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10-26)

魏玮[2](2016)在《含膦、硫配体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作为一种典型而又重要的金属原子簇,一直是原子簇化学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过渡羰基羰基簇合物中的羰基可被非碳配位原子基团(如氮、磷、硫)所取代,过渡金属又可呈现出多种类型的配位方式,因而可以将其作为制备其他金属原子簇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试剂。本文从过渡金属的特性和配体原子基团两个方面出发,选取了几种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作为试剂,尝试合成全新的异核金属簇合物。实验选用了Co(CO)4SnPh3作为底物,将元素Au插入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钴锡簇合物中,利用双金属之间存在的协同效应合成出催化活性更为高效的新物质。结果表明,底物与有机金配体反应时,Co-Sn键断裂,Co(CO)4部分与有机金配体形成Co-Au键,得到含钴、金的双金属羰基簇合物。虽然没有得到含钴、锡、金的叁核金属羰基簇合物,但是成功探索了一条合成钻金双金属簇合物的新路线。考察了Sn[Fe(CO)4]4与VA配体(SbPh3、PPh3)的反应,在温和条件下成功合成了一个双金属含膦衍生物Fe4(CO)15(PPh3)(μ-Sn)和一个叁金属Fe-Sn-Sb羰基簇合物Fe4(CO)15(SbPh3)(μ4-Sn),并通过对照实验Fe(CO)5分别与PPh3、SbPh3, Fe2(CO)9分别与PPh3、SbPh3反应,发现Fe4(CO)16(μ4-Sn)与含VA配体发生反应过程中Fe原子与Sn原子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在Sn原子的参与下,对Fe原子产生影响,从而脱羰基后与富电子的含VA配体成键生成含P(或Sb)的Fe-Sn羰基簇合物。对这两种新物质采用X射线单品衍射、红外、1H NMR、31P{1H}NMR、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Fe4(CO)15(PPh3)(μ4-Sn)与Fe4(CO)15(SbPh3)(μ4-Sn)的结构并不是一致的,含P基团与Sn(1)原子处于反位上,而含Sb基团与Sn(1)原子处于顺位。(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6-05-25)

李昂[3](2015)在《钴羰基簇合物及稀土—钴羰基桥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费托催化性能评价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费托合成是将CO和H2混合气转换成液态烃的化学反应,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钴基催化剂凭借其高链增长能力、高一氧化碳加氢活性、不易积碳,水煤气变换反应不敏感等优势,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而相对于传统的无机盐催化剂,金属羰基簇合物前驱体负载在氧化物载体上的催化剂因其高分散性、卓越的催化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金属钴羰基簇合物并将其负载在γ-Al2O3上。具体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合成了含有不同羧基数的二核钴羰基簇合物:(CO)6Co2HCCCOOH和(CO)6Co2CC(COOH)2。以之为前驱体负载在γ-A1203载体上制备了两种钴基催化剂(分别记做Co2-COOH/y-A1203和Co2-(COOH)2/γ-Al2O3)。对上述催化剂进行费托反应活性评价,结果表明:Co2-COOH/y-Al2O3和Co2-(COOH)2/γ-Al203的CO 转化率相近;C5+选择性的按:Co2-COOH/γ-A1203>Co2-(COOH)2/y-Al203依次降低。结合In-situIR、TPD-MS、TEM、XPS等表征手段对其在氢气预处理过程中和F-T反应中的结构演变进行合理推测,探讨了催化剂物种的结构演变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核数分散度相同,不同羧基数主要影响碳链增长。2.合成了羧基数相同核数不同的羰基簇合物:(CO)6Co2HCCCOOH、(CO)9Co3CCOOH、(CO)10Co4HCCCOOH,并以之为前驱体负载在 γ-Al2O3 载体上制备了叁种钴基催化剂(分别记做Co2/y-A1203、Co3/y-Al2O3和Co4/γ-A1203),对上述催化剂进行费托反应活性评价,结果表明:CO转化率Co4/Al2O3>Co2/Al2O3>Co3/Al2O3,C5+选择性:Co4/Al2O3≈Co2/Al2O3>Co3/Al2O3,结合In-situ IR、TPD-MS、TEM、XPS等表征手段对其在氢气预处理过程中和F-T反应中的结构演变进行合理推测,得出结论:Co2/γ-A1203和Co4/y-Al2O3与载体间作用力相似,分散度相似,所以活性和选择性相似,而Co3/Al2O3在费托过程中形成了不以还原的Co3C,因此无论是活性和选择性都要差于Co2/γ-Al2O3和 Co4/γ-Al2O3。3.在本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种稀土-钴簇桥连配合物Ce12[Co2(CO)6CC(COO)2]8(CH3COO)4(CF3COO)16·16H20 前驱体,并以 y-Al2O3为载体制备了 Co2-Ce/γ-Al2O3催化剂,同时又以相同钴含量与钸含量的(CO)6Co2CC(COOH)2与叁氟乙酸铈机械混合催化剂作为参比(记做Co2+Ce/γ-Al2O3),比较了不同的稀土引入方式对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合In situIR、Ar-TPD-MS、CO-TPD、TPR、XRD、XPS 表征讨论了原因。4.设计合成了相同核数不同稀土种类的的钴羰基簇合物C80H72Co7F36La6O60、C80H64Co7F36Ce6O60、C72H50Co7F36Sm6O58以之为前驱体负载在 y-A1203 载体上制备 了叁种催化剂(分别记做 Co3-La/y-Al2O3、Co3-Ce/γ-Al203 和 Co3-Sm/γ-Al2O3),通过费托合成评价得出无论是CO转化率还是C5+选择性均遵循Co3-Ce/γ-Al2O3>Co3-Sm/y-Al2O3>Co3-La/γ-Al2O3的规律,结合TEM和XPS分析催化活性的不同和失活的原因主要源于类似尖晶石结构的产生。(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5-05-03)

李雪芬,白凤华,苏海全[4](2015)在《新型含羧酸配体钴羰基簇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o4(CO)10HCCCOOH与Eu(OOCCF3)3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羧酸配体的钴羰基簇合物Co3(CO)9(μ3-CCH2COOH),并对簇合物进行了C/H元素分析、IR和TGA等表征,同时测定了簇合物的晶体结构.簇合物Co3(CO)9(μ3-CCH2COOH)结晶于叁斜晶系,属于P-ī点群.晶胞参数a()=8.2074(7),b()=13.5852(12),c()=15.9065(14),α(°)=95.6430(10),β(°)=101.035(2),γ(°)=86.056(2),Z=1,F(000)=1887,分子结构呈中心对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李昂,白凤华,苏海全[5](2014)在《不同核数的钴羰基簇合物为前驱体催化剂的制备及费托催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费托合成反应是以合成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和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合成清洁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有效途径[1]。在传统的费托合成催化体系中,通常以无机盐为前驱体制备高活性和高C+5选择性的钴基催化剂[2]。本文选用不同核数的钴羰基簇合物(CO)6Co2HCCCOOH,(CO)9Co3CCCOOH和(CO)10Co4HCCCOOH[3]为前驱体制备γ-Al2O3负载型催化剂。通过H2-TPR、in situ IR、TEM等表征手段及F-T催化性能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核数的催化活性物种的衍变过程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核数的簇合物在反应过程中导致了不同程度的活性物种的迁移,进而影响了CO转化率的改变,而对C+5选择性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8-17)

李路,张秀辉[6](2014)在《叁核四核茂环钒羰基簇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BP86/DZP和PBE/DZP的理论水平下研究了过渡金属钒羰基配合物Cp3V3(CO)9和Cp4V4(CO)4可能的稳定结构及其特殊的化学键类型,并和已有实验值[1]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Cp3V3(CO)9能量最低的构型和实验上预测的一致,都是含有9个端羰基的叁角形结构。而预测的能量最低的Cp4V4(CO)4(4T-1)为含有四个μ3-CO的四面体构型,与实验上根据频率(1999~2029cm-1)[1]推测的羰基全部为端羰基不一致。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果,我们采用了更高的基组6-311(2d,2p)并结合色散力(IOP(3/124=3))矫正进行了优化,表明能量最低的异构体仍为4T-1。因此,根据计算结果推测实验上给出的Cp4V4(CO)4的结构信息是错误的,而该端羰基的振动频率可能来自于含有端羰基的反应物Cp2V2(CO)5[2]或者产物CpV(CO)4[3,4]和Cp3V3(CO)9。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在有机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罕见的多桥连多电子配位羰基,包括叁桥连六电子羰基(η2-μ3-CO)和四桥连四电子羰基(η2-μ4-CO)。(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期刊2014-08-04)

白剑臣,索全伶,韩利民[7](2014)在《新型二茂铁炔基苯胺化合物及其钴羰基簇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炔基双二茂铁丙烷和对碘苯胺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二茂铁乙炔基化合物[FcC(CH3)2Fc'-C≡CC6H4-NH2(1)];以1为配体,与Co2(CO)8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炔桥钴羰基簇合物{[FcC(CH3)2Fc'-C≡CC6H4-NH2]Co2(CO)6},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和MS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对1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扫描速率为30 mV·s-1时,1具有两个较为明显的还原峰Epc1(0.279 V)和Epc2(0.496 V)。(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4年03期)

李路,张秀辉,刘玲[8](2014)在《多核茂环钒羰基簇合物Cp_3V_3(CO)_9和Cp_4V_4(CO)_4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BP86/DZP和PBE/DZP的理论水平下研究了过渡金属钒羰基配合物Cp3V3(CO)9和Cp4V4(CO)4可能的稳定结构及其特殊的化学键类型,并和已有实验值[]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Cp3V3(CO)9能量最低的构型和实验上预测的一致,都是含有9个端羰基的叁角形结构。而预测的能量最低的Cp4V4(CO)4(4T-1)为含有四个μ3-CO的四面体构型,与实验上根据频率(1999~2029cm-1)[1]推测的羰基全部为端羰基不一致。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果,我们采用了更高的基组6-311(2d,2p)并结合色散力(IOP(3/124=3))矫正进行了优化,表明能量最低的异构体仍为4T-1。因此,根据计算结果推测实验上给出的Cp4V4(CO)4的结构信息是错误的,而该端羰基的振动频率可能来自于含有端羰基的反应物Cp2V2(CO)5[]或者产物Cp V(CO)4[,]和Cp3V3(CO)9。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在有机金属羰基化合物中罕见的多桥连多电子配位羰基,包括叁桥连六电子羰基(η2-μ3-CO)和四桥连四电子羰基(η2-μ4-CO)。(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6-12)

刘晓明[9](2014)在《VIB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Metal-Organic Frameworks)的定义是以金属离子、金属簇为节点,有机配体做为桥联配体,利用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之间的几何构型的多样化,通过配位键自组装而形成具有周期性的链状、层状、网状结构的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又被称为配位聚合物。通过设计有机配体的配位基团的角度可以影响合成MOF骨架的拓扑结构,同样可以达设计结构的目的。近年来兴起了一种修饰MOF材料的方法,称为后合成(Postsynthesis)方法.后合成方法是在有机官能团的基础上合成MOFs,然后对MOFs骨架进行修饰。本课题主要利用溶剂热法室温脱羰基的方法合成一系列的VIB金属羰基簇合物。并在此基础上组装MOFs结构,探讨其在水相催化及光化学中的应用。主要的研究方面为:溶剂热合成法合成金属羰基簇合物。溶剂热法合成法是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传统方法,或者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和手套箱提供的无水无氧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金属羰基簇合物脱去羰基后与反应体系中的有机配体进行配位形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分步控制法组装MOFs结构并研究其光化学性质。在叁甲基氧化氮的作用下,基于第一步合成的产物进行进一步脱羰基,并在第一步合成产物脱去羰基后不饱和的状态下引入第二种配体,组装形成具有MOFs结构的产物。进一步的研究集中在这些MOFs结构在光化学中的性质;利用后合成法在VIB族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基础上合成水相催化剂。最后,在室温条件下达到了分步控制羰基脱离的方法,在此反应过程中,能够得到相比溶剂热法更高的产率和单一的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双配体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结构产物。对于单配体产物的研究利用后合成法的思维,对单配体金属羰基簇合物的金属节点进行修饰,在过氧酸的氧化下会合成水相催化剂M{(bpm)MoO3}n,并通粉末衍射仪等表征手段检测其结构为二维定向延伸的纳米材料。对于双配体金属羰基簇合物,进一步研究发现,双配体金属有机产物在紫外光的诱导下由于MLTC的影响下的荧光性质发生变化,且引入具有长链的醇配体的产物在水相-有机相下自组装,荧光吸收增强。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用多种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的VIB金属羰基簇合物,并对其光化学性质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整个论文工作选用的合成方法简单易行,所得到的产物在催化、光化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10)

李雪芬,白凤华,苏海全[10](2014)在《以钴羰基簇合物为前驱体制备的钴基催化剂上F-T反应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羧酸配体的钴羰基簇合物Co2(CO)6HCCCOOH,Co3(CO)9CCH2COOH,Co4(CO)10HCCCOOH为前驱体,γ-Al2O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 同时以Co(NO3)2作为前驱体制备了参比催化剂.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费托反应性能评价,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氨程序升温脱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不同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对载体上Co的分布具有明显影响,进而影响催化剂活性.反应结果表明,不同前驱体制备的催化剂上CO转化率及C5+选择性顺序为Co3(CO)9CCH2COOH>Co2(CO)6HCCCOOH>Co4(CO)10HCCCOOH>Co(NO3)2.(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钌羰基簇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十年来,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作为一种典型而又重要的金属原子簇,一直是原子簇化学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过渡羰基羰基簇合物中的羰基可被非碳配位原子基团(如氮、磷、硫)所取代,过渡金属又可呈现出多种类型的配位方式,因而可以将其作为制备其他金属原子簇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试剂。本文从过渡金属的特性和配体原子基团两个方面出发,选取了几种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作为试剂,尝试合成全新的异核金属簇合物。实验选用了Co(CO)4SnPh3作为底物,将元素Au插入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钴锡簇合物中,利用双金属之间存在的协同效应合成出催化活性更为高效的新物质。结果表明,底物与有机金配体反应时,Co-Sn键断裂,Co(CO)4部分与有机金配体形成Co-Au键,得到含钴、金的双金属羰基簇合物。虽然没有得到含钴、锡、金的叁核金属羰基簇合物,但是成功探索了一条合成钻金双金属簇合物的新路线。考察了Sn[Fe(CO)4]4与VA配体(SbPh3、PPh3)的反应,在温和条件下成功合成了一个双金属含膦衍生物Fe4(CO)15(PPh3)(μ-Sn)和一个叁金属Fe-Sn-Sb羰基簇合物Fe4(CO)15(SbPh3)(μ4-Sn),并通过对照实验Fe(CO)5分别与PPh3、SbPh3, Fe2(CO)9分别与PPh3、SbPh3反应,发现Fe4(CO)16(μ4-Sn)与含VA配体发生反应过程中Fe原子与Sn原子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在Sn原子的参与下,对Fe原子产生影响,从而脱羰基后与富电子的含VA配体成键生成含P(或Sb)的Fe-Sn羰基簇合物。对这两种新物质采用X射线单品衍射、红外、1H NMR、31P{1H}NMR、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Fe4(CO)15(PPh3)(μ4-Sn)与Fe4(CO)15(SbPh3)(μ4-Sn)的结构并不是一致的,含P基团与Sn(1)原子处于反位上,而含Sb基团与Sn(1)原子处于顺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钌羰基簇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宗司棋,马志宏,李素贞,韩占刚,郑学忠.含吡啶乙醇配体的钌羰基簇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7

[2].魏玮.含膦、硫配体过渡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湖南大学.2016

[3].李昂.钴羰基簇合物及稀土—钴羰基桥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费托催化性能评价及机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4].李雪芬,白凤华,苏海全.新型含羧酸配体钴羰基簇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李昂,白凤华,苏海全.不同核数的钴羰基簇合物为前驱体催化剂的制备及费托催化机理研究[C].第十叁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6].李路,张秀辉.叁核四核茂环钒羰基簇合物[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2014

[7].白剑臣,索全伶,韩利民.新型二茂铁炔基苯胺化合物及其钴羰基簇合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J].合成化学.2014

[8].李路,张秀辉,刘玲.多核茂环钒羰基簇合物Cp_3V_3(CO)_9和Cp_4V_4(CO)_4的理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9].刘晓明.VIB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

[10].李雪芬,白凤华,苏海全.以钴羰基簇合物为前驱体制备的钴基催化剂上F-T反应性能[J].催化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4-2化合物13的晶体结构和晶胞结构图...4-4化合物15的晶体结构图和晶胞结构...4-1化合物12的晶体结构和晶胞结构图...4-3化合物14的晶体结构和晶胞结构图...一化合物簇合物Ⅰ的晶体结构

标签:;  ;  ;  ;  ;  ;  ;  

钌羰基簇合物论文_宗司棋,马志宏,李素贞,韩占刚,郑学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