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水泥论文_胡秋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纤维水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纤维,水泥,复合材料,性能,基材,节理,抗压强度。

碳纤维水泥论文文献综述

胡秋玲[1](2019)在《碳纤维超细水泥基复合浆液碳纤维掺量优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灌浆加固是节理岩体加固的有效手段,而碳纤维在提高浆液力学性能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文章以碳纤维超细水泥基复合注浆材料加固节理岩体为例,对不同竖向应力和碳纤维掺量条件下的岩样抗剪强度、剪切刚度以及抗剪强度参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碳纤维的最佳掺入量为0.75%。(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能及电气化》期刊2019年10期)

杨来运,方海,吴万开,莫立武,刘伟庆[2](2019)在《碳纤维织物增强磷酸盐水泥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抗弯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盐水泥(MPC)是一种新型无机胶凝材料,具有早强快凝且时间可调、与旧混凝土的黏结性能优异、收缩小等优点;采用碳纤维网格织物增强可以改善其韧性。分析了MPC基体厚度、碳纤维织物层数和水灰比等主要因素对纤维增强磷酸盐复合材料加固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织物增强MPC抗拉强度是相应基体的3. 14倍;加固钢筋混凝土板时,随着设置于加固板底的碳纤维网格织物层数与加固层厚度的增加,加固板的受弯开裂荷载与极限承载力得以显着提高,分别为262%和148%。提出了关于碳纤维织物增强MPC加固钢筋混凝土板开裂荷载、极限荷载的理论计算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较为符合。(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王晓杰[3](2019)在《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迫使相关行业不得不做出适当的努力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中土木工程行业是从事国家建设的行业,相关人员分析了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引进各种新材料。其中,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ement,CFRC)具有新的发展趋势。本文概述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相关内容及其主要特点,并列举了CFRC在土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展望。(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9期)

杨楠,孙全胜[4](2019)在《碳纤维聚氨酯水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碳纤维聚氨酯水泥(CPU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讨论了影响CPUC压缩、劈拉、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确定其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硅灰掺量是影响CPUC压缩强度的主要因素,碳纤维掺量是影响CPUC劈拉和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CPUC作为抗压加固材料时,最优组合为聚灰比1∶0. 7、8%硅灰替代水泥; CPUC作为抗拉加固材料时,最优配合比为聚灰比1∶0. 7、3%硅灰替代水泥并添加质量分数不大于2%的碳纤维。(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张植娟[5](2019)在《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通过改变碳纤维形态结构或者量的多少能有效改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能。也是现在对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25期)

郑少鹏,李古,张锦钊,翁浩锋,朱江[6](2019)在《基于膜厚度理论的碳纤维水泥砂浆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水膜厚度及纤维长度对碳纤维水泥砂浆的新拌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分为四个部分:堆积密实度试验,新拌性能试验,力学性能试验,膜厚度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膜厚度及纤维长度与碳纤维水泥砂浆的新拌性能和力学性能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19)

赵洁,党松洋[7](2019)在《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对水泥基材料压敏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备压敏性良好的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对碳纤维表面进行化学镀镍处理,得到镀液的最佳配方和镀镍工艺,并研究镀镍处理对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压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主盐、还原剂、稳定剂和络合剂浓度分别为30 g/L、20 g/L、50 g/L和10 g/L,镀液p H值为10,试镀时间为15 min时,碳纤维的导电性最佳。镀镍层厚度和碳纤维掺量对压敏性的影响规律一致,当镀镍层厚度和碳纤维掺量分别为1μm和0.4%时,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压敏性最佳。(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06期)

赵贵南[8](2019)在《碳纤维-钢-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钢-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梁是由叁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结构,主要利用叁种不同材料各自的优势,使得组合结构充分利用材料性能。相对于常规组合梁桥,碳纤维-钢-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梁存在两个滑移面,使得组合梁的变形状态和受力状态变得复杂。为了更全面地揭示组合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挠度特征和应变特征等静力响应变化规律,设计制作碳纤维板-槽钢-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梁,进行室内荷载试验,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加以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利用常规原材料和普通成型工艺流程进行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强度正交试验,并利用极差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因素各水平的影响顺序和优选方案。2.通过对正交试验中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微观分析,观察不同强度试件的各相几何特征,并对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形成机理进一步分析。3.定量分析推出试验中栓钉连接件的受力状态和荷载-滑移关系及通过弹性模量试验得出应力-应变曲线和弹性模量,同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推出试样的非线性仿真模型,计算得到栓钉连接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及混凝土板、栓钉和工字钢的应力分布。4.对组合梁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试验梁空间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试验实测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以确定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组合梁静力响应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倪鑫[9](2019)在《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材加固前后中度劣化RC梁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目前仍是我国能源的主体,煤矿安全生产及废弃空间二次利用对煤矿地面建筑物的承载力和耐久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评定煤矿环境RC梁结构可靠性,并及时修复加固对避免因结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课题组已有试验数据,采用物理实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综合分析了轻中度劣化RC梁混凝土及钢筋力学性能退化规律、RC梁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及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材加固后中度劣化RC梁力学性能增强规律,主要结论和创新成果如下:1.揭示了轻中度劣化RC梁劣化混凝土力学性能退化规律。拟合得到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及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时间函数;随劣化周期延长,轻中度劣化RC梁混凝土中性化程度增长呈现“快慢交替”的趋势;由表及里侵蚀元素和腐蚀产物持续增长;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得到了轻中度劣化RC梁锈蚀钢筋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建立了锈蚀钢筋强度与钢筋锈蚀率的函数关系,拟合得到不同位置钢筋锈蚀率的时间函数;钢筋锈蚀率呈现先慢后快的增加趋势,损伤劣化梁钢筋锈蚀率增长快于劣化梁钢筋锈蚀率;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随着锈蚀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钢筋强度发展存在波动性且强度损失不大。3.揭示了轻中度劣化RC梁劣化状态变化规律、RC梁破坏过程及破坏特征演变规律。煤矿环境下RC梁劣化程度随周期增加而加深;7-8周期试验梁破坏过程和破坏特征基本一致;相同周期损伤劣化梁极限承载力明显小于劣化梁极限承载力;截面有效高度的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下降是影响轻中度劣化RC梁挠度变化速率的主要因素。4.建立了轻中度劣化RC梁的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模型。轻中度劣化RC梁的极限承载力退化呈先快后持续缓慢下降的趋势;变形能力随腐蚀周期呈波动下降趋势;RC梁破坏形态随周期增长由压剪破坏转变为受弯破坏;在煤矿环境下0-8周期RC梁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基础上,考虑多重腐蚀因素,完善了其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5.得到了CFRCM粘贴碳纤维布和纤维编织网在加固后产生的的不同效果。CFRCM粘贴碳纤维布增强了截面抗弯刚度,承载力增强效果优于粘贴碳纤维编织网,起到刚性加固效果;CFRCM粘贴碳纤维编织网有效地提高了构件的极限位移,增韧效果优于粘贴碳纤维布,起到柔性加固效果。6.提出了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材加固劣化RC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在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材加固RC梁力学性能增强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RC梁材料劣化、碳纤维复材有效利用率等因素,对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CFRCM粘贴碳纤维布或纤维编织网加固劣化RC梁的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得到显着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汪洋,徐金霞,蒋林华,殷天娇[10](2019)在《磁场诱导定向碳纤维增强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利用磁场诱导定向技术,制备了具有明显择优取向的碳纤维增强水泥砂浆,表征与测试了不同水灰比、龄期和纤维掺量的水泥砂浆的碳纤维取向、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研究了碳纤维的取向性对力学性能提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纤维掺量对碳纤维的取向性有显着影响;相较于无择优取向的普通碳纤维增强水泥砂浆,经磁场诱导定向的碳纤维增强水泥砂浆的劈裂抗拉强度有显着增加,而抗压强度无明显变化;相同水灰比下,纤维取向和纤维掺量是影响定向碳纤维增强水泥砂浆劈裂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定向碳纤维增强水泥砂浆劈裂抗拉强度增强效率的最佳碳纤维掺量为水泥的0.50%。(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碳纤维水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磷酸盐水泥(MPC)是一种新型无机胶凝材料,具有早强快凝且时间可调、与旧混凝土的黏结性能优异、收缩小等优点;采用碳纤维网格织物增强可以改善其韧性。分析了MPC基体厚度、碳纤维织物层数和水灰比等主要因素对纤维增强磷酸盐复合材料加固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织物增强MPC抗拉强度是相应基体的3. 14倍;加固钢筋混凝土板时,随着设置于加固板底的碳纤维网格织物层数与加固层厚度的增加,加固板的受弯开裂荷载与极限承载力得以显着提高,分别为262%和148%。提出了关于碳纤维织物增强MPC加固钢筋混凝土板开裂荷载、极限荷载的理论计算模型,理论值与试验值较为符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纤维水泥论文参考文献

[1].胡秋玲.碳纤维超细水泥基复合浆液碳纤维掺量优化试验研究[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9

[2].杨来运,方海,吴万开,莫立武,刘伟庆.碳纤维织物增强磷酸盐水泥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抗弯性能[J].工业建筑.2019

[3].王晓杰.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展望[J].四川水泥.2019

[4].杨楠,孙全胜.碳纤维聚氨酯水泥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聚氨酯工业.2019

[5].张植娟.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

[6].郑少鹏,李古,张锦钊,翁浩锋,朱江.基于膜厚度理论的碳纤维水泥砂浆性能试验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7].赵洁,党松洋.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对水泥基材料压敏特性的影响[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8].赵贵南.碳纤维-钢-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组合梁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9

[9].倪鑫.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材加固前后中度劣化RC梁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10].汪洋,徐金霞,蒋林华,殷天娇.磁场诱导定向碳纤维增强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1 未经纤维表面处理的碳纤维水泥...碳纤维水泥基材料中电导与碳纤维...碳纤维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碳纤维水泥砂浆成型工艺流程图碳纤维水泥基材料中电导与碳纤...碳纤维水泥基材料28d龄期的交流阻...

标签:;  ;  ;  ;  ;  ;  ;  

碳纤维水泥论文_胡秋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