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诺尔盆地论文_薛云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查干诺尔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诺尔,盆地,组合,海拉尔,裸子植物,伊敏,类型。

查干诺尔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薛云飞[1](2017)在《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伊敏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查干诺尔凹陷伊敏组钻井地层等时对比标准和恢复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对海参8井伊敏组开展了孢粉地层学和孢粉古气候学的系统研究。使用盐酸—氢氟酸冷处理法获取了岩石中十分丰富的孢粉化石,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Lygodioisporites-Cyathidites-Triporoletes组合分布于伊敏组1段,Leiotriletes-PilosisporiteAsteropollis组合分布于伊敏组2+3段,是研究区钻井地层等时对比的有效标志。孢粉组合对比表明,伊敏组的地质时代为Barremian至Aptian期。依据孢粉谱恢复古气候的演变规律为:伊敏组1段植被演替是针叶-灌木林→灌草丛→常绿阔叶林、灌草丛→针叶-灌木林,气候由湿润的热带向热带、北亚热带气候转变;伊敏组2+3段植被演替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灌草丛→针叶林、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气候属于湿润的热带气候。(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7年02期)

池继立[2](2016)在《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洼槽下白垩统巴彦花群阿尔善组烃源岩特征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勘探程度较低,烃源岩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烃源岩的岩性及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的分析,对高力罕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阿尔善组的烃源岩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洼槽内,其中洼槽东北部G2井区阿尔善组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均已进入成熟阶段,是研究区内烃源岩发育的主力区域;而西南部G2井区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较差、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低,烃源岩发育相对较弱。(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6年08期)

万传彪,薛云飞,金玉东,张昕[3](2016)在《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伊敏组孢粉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22块孢粉样品的分析鉴定资料,建立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伊敏组孢粉组合序列,为本区后续井下地层划分对比及与相邻凹陷地层对比提供孢粉地层学依据。伊敏组自下而上划分为2个孢粉组合,现介绍如下。水龙骨单缝孢Polypodiaceaesporites sp.—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刺毛孢Pilosisporite sp.组(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暨和政化石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6-24)

池继立[4](2014)在《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洼槽腾一段沉积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力罕凹陷位于乌尼特坳陷东北部,南起大兴安岭隆起,北至苏尼特隆起,东接胡热图凸起与巴彦花、迪彦庙凹陷相连,西隔巴其凸起与阿拉达布斯相连,是二连盆地群中面积最大的富油凹陷之一。研究目的层段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的腾一段地层。根据现代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理论,结合录井、测井、地震、各种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构造特征等多方面资料,对研究区腾一段的沉积相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4种沉积体系,分别是辫状河叁角洲、洪(冲)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湖泊沉积体系,并识别出多种沉积亚相和沉积微相。腾一下段沉积时期,水体较浅,南部斜坡带发育扇叁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洼陷区发育湖相泥岩,北部缓坡带发育薄层扇叁角洲相;腾一上段沉积时期,水体加深,洼陷区为深湖沉积,南部斜坡带主要发育扇叁角洲前缘亚相,东北部地区发育厚层的辫状河叁角洲体系,延伸较远。岩性与含油性分析表明:含油级别较高并可作为有利储层的区域及层段有:研究区北部查干诺尔洼槽腾一下段和中东部的哈拉根图洼槽的腾一上段中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扇叁角洲前缘、洪(冲)积扇、水下扇成因的砂砾岩、砾状砂岩。(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4-11-25)

毛庆鑫,王典[5](2013)在《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断陷烃源岩特征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干诺尔断陷在勘探过程中显示出较好的油气成藏潜力,通过对断陷内所有单井有机地化指标进行分析,根据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有机质演化特征并结合以往二维地震解释成果进行烃源岩评价和资源潜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集中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与南屯组,有机质类型以Ⅱ型、Ⅲ型干酪根为主,南屯组-大磨拐河组现今的烃源岩厚度一般为350~730m,其中优质烃源岩主要集中在南屯组。(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25期)

陈治军,高怡文,刘护创,陈义国[6](2013)在《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洼槽测井烃源岩评价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烃源岩评价中,用测井资料建立一套定量评价方法获取连续的TOC值是科学可行的。查干诺尔洼槽分析化验资料少,给烃源岩评价带来很大的困难。运用前人的经验公式对本区烃源岩机碳含量进行计算,应用效果均不理想。研究发现,实测TOC值与RT、Gr和AC有很好的相关性,利用数值分析软件拟合出TOC定量计算公式,应用效果极好,说明建立的计算公式是正确可靠的。该模型适合查干诺尔洼槽或者二连盆地其它区域。同时,这种利用测井资料建立TOC值定量评价方法和对烃源岩的评价方法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区域的同类地区有很好的推广前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3年11期)

乔秀云,孟德福,金玉东,王平,薛云飞[7](2011)在《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早白垩世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干诺尔凹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境内,呈东北-南西向长条状展布,面积约1420km2。构造上位于海拉尔盆地扎赉诺尔坳陷南段东侧,东北与呼伦湖凹陷相接,西南延伸至蒙古国境内,西北侧与汗乌拉凸起接壤,东南嵯岗隆起毗邻。断陷内见有兴安岭群塔木兰沟组、铜钵庙组、南屯组,扎赉诺尔群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上白垩统发育不全,仅以青元岗组为代表。其中大磨拐河组孢粉化石及其丰富,可分2个组合。(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八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18)

薛云飞,王丽岩[8](2010)在《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扎赉诺尔群孢粉组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地区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扎赉诺尔群自下而上划分为4个孢粉组合。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 sp.-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 sp.-叁角粒面孢Granulatisporites 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 sp.-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 sp.-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二段;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刺毛孢Pilosisporite sp.-水龙骨单缝孢Polypodiaceaesporites sp.组合,分布于伊敏组一段;有突肋纹孢Appendicisporites sp.-桫椤孢Cyathidites sp.-星粉Astropollis sp.组合,分布于伊敏组二、叁段。上述孢粉组合研究证明,大磨拐河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欧特里夫期(Valanginian-Hauterivian),尽管没有出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但也不排除部分进入巴列姆期(Barremian)的可能,伊敏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阿普第期(Barremian-Aptian)。据此认为扎赉诺尔群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阿普第期(Valanginian-Aptian)。(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0年01期)

邹宗义[9](2009)在《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查干诺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西南部的一个二级负向构造单元。查干诺尔凹陷的主要烃源岩是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的泥岩。凹陷内广泛分布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3套储集层。伊敏组泥岩是区域性盖层,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泥岩是局部盖层。断块、断鼻和地层超覆等油藏类型较为发育。东部断阶带的中南段、西部斜坡与中央凹陷过渡带的中南段是有利勘探区带。(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09年23期)

王润红,刘红旭,郭华,卫叁元[10](2009)在《查干诺尔盆地地下水中铀和伴生元素特征及其研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剖析和预测查干诺尔盆地铀成矿的有利地带,运用放射性水文地质研究方法,通过对所采集的53个上升泉地下水化学样品进行铀与硒、钼、铼和钒等元素含量的测定,系统地分析了铀及其伴生元素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查干诺尔盆地西部地下水中铀与硒、钼、铼和钒含量等值线呈NE向展布,并从NW向SE方向铀含量具有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通过综合分析地下水样测试数据及其在外生后成砂岩型铀成矿作用方面的成因联系,结合区域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成矿条件,认为盆地西部构造斜坡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前景,并圈定出5片成矿远景区:古宁浑迪、冲果勒浑迪、哈沙廷呼都格、安达特浑迪和那尔图远景区。(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地质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查干诺尔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勘探程度较低,烃源岩研究相对薄弱。本文通过对烃源岩的岩性及分布、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的分析,对高力罕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阿尔善组的烃源岩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主要分布于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洼槽内,其中洼槽东北部G2井区阿尔善组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均已进入成熟阶段,是研究区内烃源岩发育的主力区域;而西南部G2井区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较差、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低,烃源岩发育相对较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查干诺尔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薛云飞.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伊敏组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

[2].池继立.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洼槽下白垩统巴彦花群阿尔善组烃源岩特征与评价[J].辽宁化工.2016

[3].万传彪,薛云飞,金玉东,张昕.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伊敏组孢粉组合[C].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暨和政化石论坛论文摘要集.2016

[4].池继立.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洼槽腾一段沉积相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5].毛庆鑫,王典.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断陷烃源岩特征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6].陈治军,高怡文,刘护创,陈义国.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洼槽测井烃源岩评价方法及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

[7].乔秀云,孟德福,金玉东,王平,薛云飞.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早白垩世大磨拐河组孢粉组合[C].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八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1

[8].薛云飞,王丽岩.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扎赉诺尔群孢粉组合[J].中国煤炭地质.2010

[9].邹宗义.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

[10].王润红,刘红旭,郭华,卫叁元.查干诺尔盆地地下水中铀和伴生元素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9

论文知识图

查干诺尔盆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查干诺尔盆地区域构造地质图查干诺尔盆地区域地质略图查干诺尔盆地结构构造示意图查干诺尔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查干诺尔盆地古宁浑迪地段Ⅲ′剖...

标签:;  ;  ;  ;  ;  ;  ;  

查干诺尔盆地论文_薛云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