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涛: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网络议题与引导策略论文

赵丽涛: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网络议题与引导策略论文

[摘 要]西方宪政民主理论植根于西方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中,它是维护资产阶级核心利益的政治理论形态。在当前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宪政民主思潮追捧者将西方政治模式奉为“普世价值”,日益远离它出场时以规范政府权力与保障民众自由为目的的进步意义。特别是在网络空间,西方宪政民主思潮极力吹捧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宣扬迷惑性观点,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否定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引导网民正确认识网络空间的西方宪政民主思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揭露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真实用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增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关键词] 网络空间 西方宪政民主思潮 网络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1]每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发展程度有别,采取的政治模式也不尽相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国际政治发展中理应坚持的原则,更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的前提。然而,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追捧者将西方政治模式奉为“普世价值”,利用互联网强势宣传资产阶级核心理念,质疑乃至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一、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逻辑与现实畸变

深入认识和了解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真实本质,必须将之置放于西方文化的原初语境中,并从现实畸变中把握其当下的政治企图。

为更好的发行相应的理财产品,银行会成立资管子公司,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在产品的设计上可能会逐渐与公募基金接近。目前资管新规规定“公募产品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如果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部门没有明确针对理财的监管细则,那么从原则上来讲,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公募产品就不能再投资非标债权资产。未来理财将与公募基金产品趋同,将主要服务于共同竞争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一)西方宪政民主的原初语境与理论延伸

如果我们对“宪政民主”作历史性考察,那么就不难发现,它是随着资产阶级崛起而衍生的政治范畴,其最初目的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保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在此意义上,1215年英国颁布的《自由大宪章》可以被视为“限制王权”的标志性事件,它揭开了以法律意志制约君主权力意志的序幕。但是,就英国来说,由于资产阶级在与封建势力的博弈过程中并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因而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产生了具有英国特色的君主立宪政体,以法律形式确立资产阶级实际的中心地位与君主的象征性权力。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具有彻底的反封建决心与动力,深受英国残酷统治和政治压迫的美国民众崇尚“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独立战争时期的《独立宣言》和《联邦条例》就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每个人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获得幸福的权利,并且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极力主张严格限制政府权力。特别是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立宪政体,构建了包括联邦制、总统制、三权分立制、司法独立制在内的基本政治制度,[2]成为美国宪政体制诞生的标志。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也对封建势力进行了彻底清算,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立宪政体,宣称人之自由属性,且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成为民众追求的新思想。

最后课堂总结。布置课堂作业及课后预习作业,课堂作业是综合性的编程题目,在课前预习作业基础上加大难度,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课后通过微课平台,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复习和预习;教师查看学生微课学习情况,总结学员在学习交流中遇到的共性疑难问题和学生反馈。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授课的进度及进行网络答疑,老师要鼓励学生网络问答问题,对于经常解答同学问题的学生适当加平时成绩,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这样可以激励同学们形成一个互帮互学、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3]。

2、建立往来信息三方核对机制。建立往来信息三方核对机制是电力公司保证往来信息准确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与客户以及业务部门与客户的信息核对。首先,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主要涉及往来款清单的核对,通过每笔业务涉及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进行相关台账信息的核对;其次,财务与客户及供应商的信息核对,一般以金额较大的客户和供应商为主,进行往来款项的函证核对;最后,业务部门与客户及供应商的信息核对,主要由财务部门提供相关的往来款清单,由业务部门与客户直接核对并及时催缴。

三是曲解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将依宪执政视为西方宪政民主的逻辑推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全面依法治国,强调依宪执政理念。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追捧者故意歪曲解读我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认为这是我们党准备接轨西方宪政制度的信号,公开宣称国民必须补上“宪政启蒙课”,结束“有宪法无宪政”的历史。特别是一些标榜“维权律师”、“普法教父”、“自由派公知”者自认为负有特殊使命,主张尽快结束所谓“人治”政治模式,在中国复制西方的宪政制度。为了营造“宪政热”气氛,他们极力炒作所谓“历史上的今天”或“那年今日”,在《自由大宪章》《人权宣言》《钦定宪法大纲》等颁布周年日进行造势宣传,美化西方法治制度,暗喻当下社会主义法治制度只会造成集权专制。而且,一些网络意见领袖还借助热点问题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利用“港独事件”、“维权律师违法被抓”等问题或事件传播西方宪政民主理论。

(二)西方宪政民主的现实畸变与政治企图

当前,网络空间关于“宪政民主”的话题十分活跃,范围已经遍布微博、微信、社区论坛、网络直播等平台与场域,其传播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二是诋毁我国政治制度,质疑乃至否认党的领导的合法性。在网络空间,一些所谓的“公知”扮演着“西方宪政复读机”角色,他们无视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差异,生硬嵌入被固化的多党执政、分权制衡、议会民主、司法独立等政治制度模式,并将之视为每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依照这种荒谬逻辑,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追捧者极力抹黑、嘲讽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并且对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国体与政权组织形式进行歪曲和质疑。一些所谓意见领袖或活跃分子善于利用敏感时间、热点事件隐性传播西方宪政民主理论,打着虚假民主旗号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尤其是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传播领域宣传碎片化思想,试图通过人们心理上的快餐消费、浅阅读特点散布腐蚀性、虚假性、迷惑性价值观,抛出所谓“党大于法”、“共产党特权论”、“党纪国法冲突论”等伪命题,以此混淆黑白、扰乱视听,从而使网民在眼花缭乱的信息供给中丧失理性判断,对党的执政理念与制度模式产生怀疑。

二、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网络议题与传播特点

我国中小河流众多,由于人类活动的延伸,目前我国中小河流存在着退化以及山洪灾害日益加剧的态势,进行中小河流治理势在必行,但是,要从河流本身的自然规律出发,坚持生态水利建设,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过渡,本着保持河流水体与河岸的连续性,保持河岸植物群落多样性,增进河流生态系统功能完善化,保持河岸带功能延伸化,延续河流的健康生命。

(一)网络空间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议题表现

一是吹捧西方宪政民主理念,兜售多党执政、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制度模式。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追捧者趁机利用虚拟的网络平台兜售其政治理念,企图将西方文明标准强加于中国。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追捧者在网络空间不遗余力吹捧所谓的西方“普世价值”,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只能导致集权和专制,不实行西方宪政模式就没有法治,国家就会走向独裁,造成特权横行,社会缺乏公平正义,因此只有实行西方宪政模式才可能实现民主和自由。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意见领袖、维权律师公然吹捧西方宪政民主的正义性,主张只有实行西方的轮流执政、三权分立、议会民主等政治制度,才能保护公民的自由平等权利,保障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主张西方宪政民主是中国政治改革的最终归宿。激进者甚至指出,中国必须直接照搬或移植西方宪政民主制度,要求我国政治改革要以此为模板进行颠覆性设计。

西方宪政民主的现实畸变,使得它越来越远离其出场时以规范政府权力与保障民众自由为目的的进步意义。更加讽刺的是,西方宪政民主所倡导的限权模式已经严重制约政府行政效率,沦为资本家与政客合谋剥削底层民众的政治工具。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宪政民主日益亲近资本与权力,却离民主本质愈来愈远,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私利的异化存在。变异后的西方宪政民主剩下的只是多党竞选、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外衣,且日益被包装成完美无缺的政治模式,却缺少真正有益于普通民众的措施,最终使宪政民主成为资产阶级玩弄政治的虚伪话语。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自己视为“民主化身”,强势推行裹挟着私利的、被固化的宪政模式,企图复制清一色的西方民主世界,结果造成很多国家和地区政治动荡、社会分裂,严重冲击正常社会秩序,甚至使整个国家和民族陷入战乱。例如,泰国、埃及、乌克兰、伊拉克等植入西方宪政民主制度的国家并未带来真正的民主,反而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制造政治纷争,公民的基本权利根本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移动车体的结构参数确定为长650 mm,宽L3=500 mm,高985 mm,移动车体距离开关柜L3=400 mm,机械臂底座距离车体侧面L2=400 mm,开关柜高2250 mm。根据机械臂的运动学模型、移动车体及开关柜的结构参数,利用Matlab 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建立机械臂、移动车体及开关柜的三维模型,如图13所示,然后基于蒙特卡洛法对机械臂在工作空间中的可操作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图14所示,该图为机械臂在开关柜正面区域的可操作性图,可以看出在该区域内机械臂普遍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满足了机械臂在开关柜正面及背面检测及操作点处的运动性能要求。

从西方宪政民主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其理论初衷在于强调法律至上,以法治方式保证政治秩序合法运转,通过宪法权威形成权力制衡,最大限度保障民众基本权利。在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意义上,西方宪政民主理论具有历史进步性,它可以防止政府权力侵犯个体自由,能够有效保障人权,建立公正合理的民主制度。然而,不能据此将西方宪政视为实现民主的唯一手段和最终归宿。审视西方宪政民主必须将之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就此而言,宪政代表和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例如,在以宪法为核心的美国民主制度构建过程中,制宪者们都是从各自政治利益和所代表的资本集团利益出发。有学者分析了美国制宪者的阶级构成后指出,参加制宪会议的56名代表中,没有一人是无产者。[3]如果说西方宪政民主在初期为了确证自身合法性,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强调“限权”,高喊自由、民主、人权,那么一旦取得统治地位,其阶级立场就会立即凸显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为了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核心利益和制度模式,西方宪政民主模式在演变中逐渐成为虚幻的存在,诸如“金钱选举”、“轮流坐庄”、“种族歧视”问题层出不穷,表现出“反民主”特点,特别是危害到资产阶级核心利益时,所谓“宪政民主”就异化为限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自由的政治工具。

四是宣扬“殖民优越论”与“宪政合理论”,希冀尽快实现所谓“绝对自由民主的理想”。利用民众思想困惑、知识盲点宣传迷惑性观点,是西方宪政民主思潮传播的驱动机制。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追捧者利用网络的虚拟性、碎片化、交互性特点传播资产阶级价值观,善于将政治问题包装为学术问题、生活问题,极力淡化意识形态属性,以悖谬逻辑、美化方式宣扬西方宪政民主理论。一些网民特别是意见领袖不分青红皂白和特定历史情境,认为“殖民才有文明”、“模仿才有宪政”,主张必须接受西方宪政民主理念,加速改造我国政治制度。他们还煞有介事地宣称,既然可以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且缘此创造了中国奇迹,那么也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宪政推进政治发展,并将西方宪政与现代文明画等号,似乎不遵从西方宪政理念就是“开倒车”,就是“专制的落后的保守的封建状态”。

当前,西方宪政民主思潮是网络空间争论的热点话题,其中既有学术研究层面的讨论,也有政治意识形态的分歧。特别是一些人利用网络热点议题进行政治炒作,宣扬西方政治理念与制度模式,质疑或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威胁我国政治安全与政权安全。

(二)网络空间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传播特征

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益激烈的境况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将“宪政”与“民主”捆绑起来,将西方的多党竞选、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当作民主样板对外输出。他们将西方宪政民主视为“普世价值”,其他国家必须以此为标准进行自我改革。如此一来,谁不接受这种狭隘的“宪政民主”模式,谁就站在“民主”的对立面,就要遭受指责与惩罚。

二是以抽象性词藻迷惑网民,实现思想控制。网络空间的宪政民主思潮往往围绕“宪法”、“权力”、“自由”、“人权”、“专制”、“独裁”等关键词进行话题讨论,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宪政与民主的关系”、“宪法与权力”、“党大还是法大”、“言论的自由与限度”、“制度差异与宪政匹配性”等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热血沸腾”的词藻或议题能够激起舆论关注,实现思想动员与集体关注。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追捧者正是利用部分网民的知识盲点、甄别弱点、思想缺点传播华丽词藻,企图迷惑公众,使网民形成“标签式”思维,将西方宪政民主模式作为一种排他性的“一一对应关系”,否认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事实上,很多网民只是对西方宪政民主进行浅尝辄止的理解,就陷入这些抽象性词藻虚幻出的“民主陷阱”,而一旦深入其政治实质,就会发现所谓“普世性”理念不过是资产阶级牟利的工具。

一是利用网络热点事件制造宪政民主话题,达到其政治宣传目的。西方宪政民主思潮并不是赤裸裸地宣扬政治理论与隐晦观点,而是伺机而动,借助网络热点事件迅速抢占舆论高地,掌控舆论走向。通常而言,他们借助网络热点事件或热点问题制造阶层对立情绪,引发网民集体吐槽和群情激奋,并将舆论引向政治制度,借势诋毁中国政治制度模式,美化西方的多党竞选、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制度设计。本质上看,网络空间中的西方宪政民主思潮呈现出一个从“热点事件”到“渲染分歧”再到“政治宣传”的传播机制,其最终指向是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司法制度,极力颂扬西方宪政民主模式。

三是借助不良社会心态散播错误观点,渲染负面情绪。处于深度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不断交织积聚,一些人难免产生焦虑、愤怒、怨恨、浮躁等消极心态,特别是网络空间的个体不良心态容易演变为群体不良心态,出现过度放大与标签化传播现象,从而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导力。西方宪政民主思潮正是利用网民关注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的心理,偏好负面情绪表达,为了博取眼球而不顾客观事实,故意传播偏离真相的消息,并趁机传播西方价值观,弱化民众理性思考能力,进而将负面舆论引至中国政治制度。当网民情绪处于亢奋状态,表现出较多的不良心态与负面态度时,思想容易混乱,鉴别能力趋弱,西方宪政民主思潮便会乘虚而入,让人们产生认识偏见和畸形的价值观。

针对基于信号处理的滚动轴承复合故障诊断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CA的滚动轴承复合故障智能诊断方法.为提高NCA的分类正确率及效率,用常规时域特征提取方法,对滚动轴承不同运行状态的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将提取后的特征向量作为NCA的训练及测试样本,取得理想的分类效果.通过滚动轴承3种复合故障振动数据及正常状态数据,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此外,通过与PCA分类效果对比,证明了所述方法的优越性,具有更高的分类正确率.

三、认清网络空间西方宪政民主思潮传播的政治实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揭露西方宪政民主的政治用意

西方宪政民主思潮带有深刻的西方文化烙印,它甫一出现便是维护资产阶级特殊利益的政治工具,并在政治实践中演变为一套具有排他性的、所谓“普世性”的固化观念。实质上,“西方宪政民主的根基或说其‘基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就是‘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基础是近代西方自然法学说与社会契约论的融汇。这种政治哲学理论完全建立在唯心主义历史观基础之上。这种缺陷决定了它不可能科学地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对社会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4]

网络空间中传播的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说到底是要维护资产阶级的核心利益,它将宪政与民主勾连在一起,将西方的多党竞选、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视为宪政的标配,显然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这也是其极力向世界推广、要求全世界照搬与移植的目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5]对此,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精准分析,引导广大网民正确认识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真实用意,揭露其否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合法性的虚伪本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范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肆意传播,就是要认清一些人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击破别有用心者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政治目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

(二)厘清依宪执政与宪政民主的本质区别,有效引导网络舆论

我国的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是保障人民民主的重要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合法性,避免公权力侵犯个人自由,它强调规范与制约国家权力,实现科学化运行,从而切实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6]以此为指引,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7]西方宪政民主在其理论初创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解决了政治权力制约问题,但是后来却演化为一个复杂与模糊的概念,不仅其本身陷入“金钱政治”、“效率低下”、“政党恶斗”、“虚伪民主”等制度性困境,而且经过学术包装后成为意识形态渗透与控制的工具,在全世界范围内伺机寻找寄生地,那些脱离具体国情接受这种所谓“普世模式”的国家无不陷入政治动荡与社会混乱。

在当前网络空间,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聚焦于法律层面,以挑剔问题著称的意见领袖利用网络热点事件对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提出诘难,进而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及其前进道路。尤其是我国提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推进合宪性审查”等理念后,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追捧者将之置放于西方的思想框架中进行解读,混淆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引起网民思想混乱。因此,必须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通过权威发布、热点解析、政策解读厘清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民主的区别,特别是要注重利用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等宣传我国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增强网民政治鉴别能力,认清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追捧者将中国引向“邪路”的真实意图。[8]

(三)增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议题设置能力

批判与引导西方宪政民主思潮,需要加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讲明白、说透彻,提升广大网民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在网络空间的肆意传播。特别要注重议题设置能力建设,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着力回应网民最关注、最困惑、最现实的热点事件与敏感问题。一方面,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要贴近受众生活,让网民听得懂、听得进。在批判西方宪政民主思潮过程中,舆论引导话语应该观照受众导向需求,提供相关性话题,拉近和网民的心理距离,注重用事实说活、用数字说话,为网民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另一方面,避免“鸵鸟”思维,直面网络热点事件和问题。针对网络空间错误思潮蔓延,传统网络治理方式往往侧重于屏蔽、删除、封号,虽然这种“鸵鸟”思维可以暂时缩小不良思潮的传播范围,但却没有真正解决网民的思想困惑。因此,面对网络热点事件和问题,要及时介入、有效引导,着力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掌控网络舆论走向,传播主流声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

[2]吴传毅.走出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迷雾[J].学习论坛,2014(9).

[3]刘杰.西式民主扩张失灵的内在动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

[4]梅荣政.西方宪政民主的“基因缺陷”[N].环球时报,2017-06-02.

[5][6][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6,22,38-39.

[8]汪亭友.认清在我国宣扬“宪政民主”“司法独立”的实质[J].思想教育研究,2017 (2).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9)01-0092-05

[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人工智能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研究”(项目批准号:2018EKS012)。

本栏责任编辑 周家雅

标签:;  ;  ;  ;  ;  ;  ;  ;  ;  ;  ;  ;  ;  

赵丽涛: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网络议题与引导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