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氏无针乌贼论文_孟方

导读:本文包含了曼氏无针乌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乌贼,幼体,标志,软体动物,方法,转录,近海。

曼氏无针乌贼论文文献综述

孟方[1](2019)在《氯喹对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过程中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鱼类的养殖在我国已经形成第四次海水养殖浪潮,经济效益显着,有力的推动力了我国海水养殖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养殖品种早期发育阶段胚胎和幼体是整个生活史中对各种污染物最为敏感的阶段,胚胎发育、仔鱼开口和饵料转换时期是死亡高发时期,它们会直接影响繁养殖产业效益,研究表明,体外培养过程中早期胚胎发育伴随着大量的发育异常的细胞,现已有大量有关温度、盐度、氧气、饵料及水体污染物对个体发育早期阶段存活率的影响的研究,因此,保证胚胎发育过程中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提高养殖效率的关键。自噬和凋亡影响生物的发育、成熟、衰老阶段的多项生理活动。本研究拟以曼氏无针乌贼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胚胎发育过程中自噬/凋亡及其通路上的LC3、Becn1、P62、P53等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揭示自噬和凋亡过程在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时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交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包括曼氏无针乌贼在内的头足类的发育生物学过程及调控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幼体成活率的内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优化人工育苗条件,提高这一珍惜物种的资源恢复成效提供有力保障,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和产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0-17)

王起[2](2019)在《曼氏无针乌贼缝隙连接蛋白Innexin的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立足于目前Innexin蛋白的研究现状,以曼氏无针乌贼为研究对象,对缝隙连接蛋白Innexin基因进行cDNA克隆,克隆获得的曼氏无针乌贼Innexin基因的cDNA片段长608bp,编码158个氨基酸。经比对,与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的Innexin4相似性最高。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进一步验证了本实验中获得的cDNA序列为曼氏无针乌贼Innexin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Innexin在曼氏无针乌贼13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Innexin基因在鳃心中表达量最高(p<0.01);视叶中的表达量次之(p<0.01);紧接着外套膜、脑和缠卵腺,叁个组织之间无显着差异;然后是脾组织和胰腺组织(p<0.01);在剩余的肝、心、眼、胃、肠和肌肉组织中Innexin的表达量较低(p<0.01)且没有显着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nnexin在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及配子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前期基础及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0-17)

陈淑敏,张玉琦,龚芳芳,王晔,刘英丹[3](2019)在《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抗菌糖蛋白提取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抗菌糖蛋白的提取工艺,探索糖蛋白的抗菌活性。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对糖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粗糖蛋白采用阴离子交换柱(DEAE-52)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电泳鉴定。结果表明,糖蛋白的提取优化参数为:NaOH浓度为0.43 mol/L、提取时间2.8 h、提取温度27℃,液料比30∶1,在此条件下,得出抗菌粗糖蛋白实际得率为8.31%±0.18%。粗糖蛋白经阴离子交换柱(DEAE-52)层析有效分离获得组分2和组分3等2个糖蛋白组分,经SDS-PAGE电泳表明2个糖蛋白中的活性蛋白成分均为单一蛋白。结果同时表明,组分2与组分3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非常显着的抑菌效果(P<0.01),且抗菌活性远强于同浓度山梨酸钾(P<0.01)。本研究可为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糖蛋白在生物防腐剂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0期)

董智勇,刘立芹,龚理,刘炳舰,江丽华[4](2019)在《玻璃管动物标签标志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效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苗种繁育技术的突破,曼氏无针乌贼大规模增殖放流工作已在中国沿海迅速展开,但至今中国尚不能对增殖放流活动的实际效果进行准确评估,建立适于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增殖放流标志方法是准确评估增殖放流效果的重要前提。本研究采用玻璃管动物标签法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进行了标志,并对该标志的有效性、保持率及其对乌贼行为、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将玻璃管动物标签植入内壳包膜后,可在乌贼幼体(胴长2.63~2.88 cm)背部标签所在位置形成明显的隆起,可直接通过肉眼或标签阅读器进行准确快速识别;室内养殖条件下,50 d后乌贼标志的保存率达100%;标志后乌贼行为活动正常,并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50 d内即达到成体规格并达性成熟,其瞬时生长率达5.93%/d;标志乌贼的全长、胴长、胴宽、体重、壳长、壳宽和壳重等生长参数上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别(P>0.05);标志乌贼实验期内的累计存活率达78.85%,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别(P>0.05)。研究认为,玻璃管动物标签是一种易识别、低损伤、保持率高的理想增殖标志,可有效运用于曼氏无针乌贼的大规模标志放流及增殖效果评估过程。本研究可为曼氏无针乌贼及其他头足类水产动物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方法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期刊2019年05期)

董智勇,刘立芹,龚理,刘炳舰,江丽华[5](2019)在《3种标志方法在曼氏无针乌贼幼体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茜素络合物、动物体内色素标签及玻璃管动物标签3种方法对养殖条件下的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进行标志,探索其在今后乌贼野外标志放流中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标志方法均可有效运用于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标志中。标志后,茜素络合物、动物体内色素标签会在标记处留下清晰可见的紫色或蓝色斑块,而玻璃管动物标签会在标记处形成突出的隆起,3种标志可从幼体阶段一直持续到成体阶段,标志保存率均达100%。3种标志对乌贼的活动、生长和存活均无显着影响(P>0.05)。相对于茜素络合物、动物体内色素标签,玻璃管动物标签具有更高效的标志效果,在今后曼氏无针乌贼大规模标志放流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李颖,周宇鑫,单雨菡,黄伟,刘慧慧[6](2019)在《曼氏无针乌贼神经肽sCAP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小心激肽(small cardioactive peptides, sCAP)生理功能,通过RACE技术克隆曼氏无针乌贼sCAP基因(简称SjsCAP, GenBank登录号:MG779491),得到总长度为696 bp的cDNA序列,包括111 bp的5′非编码区(UTR)和324 bp的3′UTR,预测的开放阅读框(ORF)共261 bp,编码8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MW)为9.331 kD,等电点(pI)为8.52。信号肽以及跨膜区预测结果表明, sCAP中含有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区结构。因此,推测该蛋白可能由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亲水性分析显示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基于sCAP氨基酸序列进行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曼氏无针乌贼与商乌贼(Sepia officinalis)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到90%。通过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技术对Sjs CAP基因在成熟雄性和雌性曼氏无针乌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CAP主要在视叶中显着表达,在脑中也有较高的表达量,其中雄性个体表达量显着高于雌性个体。原位杂交实验结果显示sCAP基因在曼氏无针乌贼的脑组织的视叶、食道上神经团的垂直叶、亚垂直、脑脚叶、背外侧叶和视腺均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阳性杂交信号。sCAP基因的成功克隆以及组织表达定位分析为sCAP的亚细胞定位以及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为曼氏无针乌贼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孙扬,郭宝英,祁鹏志,陈宇,唐祖蓉[7](2019)在《基于转录组的曼氏无针乌贼SSR与SNP位点信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lluminaHiseq平台对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转录组序列中的SSR、SNP位点信息并设计了SSR引物。利用MISA工具筛选了转录组测序获得的127 575条Unigene序列,共得到分布于50 626条序列中的SSR位点108 685个,SSR发生率39.68%,出现频率为85.19%。平均每949 bp含有1个SSR位点。在50626条含有SSR位点的Unigene序列中,有25 548条Unigene包含SSR位点数目在2个及以上。其中单碱基重复是EST微卫星序列的主要形式(42.84%),其次是二碱基重复(28.73%),叁碱基重复(14.93%)和四碱基重复(12.79%)。在所有微卫星序列所包含的重复单元中,优势重复基元类型为A/T(占总SSRs的42.23%),其次为AT/AT (13.33%),AC/GT (9.32%),AAAG/CTTT(10.00%)。运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共设计了46 520对SSR引物。在12 323条Unigene中发掘出SNP位点64 732个,每条Unigene平均含5.25个SNP位点。其中转换(Transition) 45 975个(71.02%),颠换(Transversion) 18 757个(28.98%)。本研究通过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了SSR位点与SNP位点的开发,为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辅助育种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等提供了有力研究工具。(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涛,史会来,平洪领,卢斌,余方平[8](2018)在《曼氏无针乌贼繁养殖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曼氏无针乌贼俗称墨鱼,隶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目、乌贼科、无针乌贼属。有关曼氏无针乌贼的研究虽已有大量报道,但有关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及繁养殖现状的报道较少。因此,笔者通过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及结合自身对繁养殖工作的总结,对曼氏无针乌贼繁养殖现状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优化繁养殖技术及加快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以期逐渐修复和振兴我国的曼氏无针乌贼资源。一、繁养殖现状为了拯救绝迹的曼氏无针乌贼,21世纪初,(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8年12期)

徐开达[9](2018)在《浙北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修复浙北近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 2013-2016年实施了大规模放流,累计增殖放流受精卵7835×10~4粒,并开展了跟踪监测调查。本研究利用放流前后调查资料,估算了生物学参数,并构建资源评估模型分析渔获产量和残存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2013-2016年浙北海域放流曼氏无针乌贼年总死亡系数Z为2.83,年自然死亡系数M为1.74,年捕捞死亡系数F为1.09;现行捕捞强度下,每投放1万粒受精卵,可形成137.3kg产量,同时还补充了502个性成熟个体,增殖放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种群修复和增产增收的目的。评估结果显示,将开捕时间推迟2个月,捕捞产量可增加10.0%,发育至性成熟个体增加27.5%;若将F降至0.76,捕捞产量最高可达155.6 kg,发育至性成熟个体增加29.4%。(本文来源于《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28)

黄伟卿[10](2018)在《18日龄曼氏无针乌贼选育子代F_2生长性状相关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相关关系、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对18日龄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选育子代F2全长(x1)、胴长(x2)和体质量(y)生长性状的相关关系分析,并统计了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和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体质量(36.15%)的变异系数最高;体质量(0.057)的现实遗传力最大;全长与胴长的相关关系最大,为0.973;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达0.573;建立了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自变量为全长(x1)和胴长(x2)的回归方程:y=-0.232+0.256x1+0.145x2,决定系数等于0.861,全长和胴长对体质量的偏回归系数及回归常数均达到了极其显着水平(P<0.01),回归模型满足正态性假设。(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8年06期)

曼氏无针乌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立足于目前Innexin蛋白的研究现状,以曼氏无针乌贼为研究对象,对缝隙连接蛋白Innexin基因进行cDNA克隆,克隆获得的曼氏无针乌贼Innexin基因的cDNA片段长608bp,编码158个氨基酸。经比对,与莱氏拟乌贼(Sepioteuthis lessoniana)的Innexin4相似性最高。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进一步验证了本实验中获得的cDNA序列为曼氏无针乌贼Innexin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Innexin在曼氏无针乌贼13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Innexin基因在鳃心中表达量最高(p<0.01);视叶中的表达量次之(p<0.01);紧接着外套膜、脑和缠卵腺,叁个组织之间无显着差异;然后是脾组织和胰腺组织(p<0.01);在剩余的肝、心、眼、胃、肠和肌肉组织中Innexin的表达量较低(p<0.01)且没有显着差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nnexin在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及配子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前期基础及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曼氏无针乌贼论文参考文献

[1].孟方.氯喹对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过程中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C].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2].王起.曼氏无针乌贼缝隙连接蛋白Innexin的克隆及表达分析[C].第叁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3].陈淑敏,张玉琦,龚芳芳,王晔,刘英丹.曼氏无针乌贼缠卵腺抗菌糖蛋白提取工艺优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4].董智勇,刘立芹,龚理,刘炳舰,江丽华.玻璃管动物标签标志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效果初探[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

[5].董智勇,刘立芹,龚理,刘炳舰,江丽华.3种标志方法在曼氏无针乌贼幼体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9

[6].李颖,周宇鑫,单雨菡,黄伟,刘慧慧.曼氏无针乌贼神经肽sCAP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定位[J].水生生物学报.2019

[7].孙扬,郭宝英,祁鹏志,陈宇,唐祖蓉.基于转录组的曼氏无针乌贼SSR与SNP位点信息分析[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张涛,史会来,平洪领,卢斌,余方平.曼氏无针乌贼繁养殖现状[J].科学养鱼.2018

[9].徐开达.浙北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C].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10].黄伟卿.18日龄曼氏无针乌贼选育子代F_2生长性状相关关系分析[J].河北渔业.2018

论文知识图

1 雌体曼氏无针乌贼成熟系数变化曼氏无针乌贼ALSM的叁级结构预测曼氏无针乌贼ALSM基因5′、3′RA...4 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橙光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对曼氏无针种头足类血细胞显微镜下的形态

标签:;  ;  ;  ;  ;  ;  ;  

曼氏无针乌贼论文_孟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