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频数论文_李晓娟,简茂球,方一川,罗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暴雨频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暴雨,汛期,短波,气候,特征,时空,气象学。

暴雨频数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娟,简茂球,方一川,罗文[1](2012)在《广东省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实测降水量资料研究了广东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与同期雨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基本可以表征前汛期的旱涝程度,通过REOF可将其分为4个区:粤东区、珠江叁角洲区、粤西北区和雷州半岛区;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的年际变化明显,主要有准2~3 a、6~10 a周期,1985年后各区周期均有缩短趋势,以4~5 a短周期为主;珠江叁角洲及以南地区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有增多趋势,其中珠江叁角洲中心区域增多显着,6月份变化最明显。(本文来源于《气象》期刊2012年11期)

周小云,白玉洁,李琼[2](2011)在《广州汛期暴雨频数和强度统计及周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广州汛期暴雨的频数和强度及周期变化。[方法]利用1951~2010年广州市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60年来广州市汛期暴雨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汛期暴雨与年平均温度的关系。[结果]近60年来,广州汛期暴雨量和暴雨日分别以6.23 mm/10a和0.27 d/10a的线性趋势增长,日数(雨量)最多的年份均为2001年,为15 d(1 085.7 mm),最少年份没有暴雨(1990年);广州汛期暴雨量和日数的年际变化均在近20年明显增多;前后汛期暴雨年代和年际变化均存在差异,前汛期趋势增多,后汛期趋势有微弱减少。广州汛期暴雨日数与年平均温度的正相关关系显着,相关系数为0.22,通过α=0.02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广州市前汛期暴雨总日数主要存在4.2年左右的年际和52.9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后汛期主要存在5.5年左右的年际和18.4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结论]该研究为汛期降水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5期)

朱志存,尹宜舟[3](2010)在《中国大陆登陆台风所引起的暴雨频数分布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程序计算得到了1949—2008年登陆中国大陆的台风登陆点经纬度信息,在此基础上对登陆中国大陆的台风进行分析,最终选择110—122°E海岸线为研究区域,7—9月为研究时段,且将110—122°E海岸线以1°E为间隔划分为12段,分析这12段海岸线登陆台风的基本特征发现:1961—2008年,各区间对应的暴雨总站次,1 18°E以东的区间要远大于以西的区间,就空间分布而言,较大值的分布出现在区间[119,120°E],[110,111°E]。(本文来源于《第七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0-11-05)

伍淑瑜,梁美婵[4](2009)在《叁水近52年暴雨频数的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水气象观测站1957~2008年共52a的暴雨频数、降水量等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及Morlet小波分析对暴雨频数进行分析,得出暴雨频数年际变化显着、未来暴雨频数呈增加趋势、年暴雨频数和年总降水量有正相关关系等结论。(本文来源于《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9-10-14)

沈亚平,樊璇,刘正洪,范侃翔,陈晓琳[5](2009)在《启东52年暴雨频数的气候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了W、C、E和3、M1、M2型大气环流的多年振动规律和环流纪的相互转化及混合原理。分析了151个暴雨日频数4年周期图、≥75mm、≥100mm暴雨日频数2年周期图。暴雨频数以3个暴雨日为中心轴上下振动需4年周期(占11/13),达85%。它的正负相关韵律(3—4、6—7年),以4年周期为主,且同步的,只差的是振动的相位差。在2年上升波段中,压点4个(7/9)、3个(11/13)暴雨日分别达78%、85%。≥75mm暴雨日频数2年周期以1个暴雨日为中心轴振动(4、10、7年),基本以正相关韵律活动为主(4、10、6年)。在上升波段中,3个(4/4)、5个(3/3)暴雨日均达100%。≥100mm暴雨日频数2年周期以1个暴雨日为中心轴振动(4、6、8年)。它的正相关韵律(6、10、4年),负相关韵律(8年)。在上升波段中,压点2个(3/3)、5个(5/5)暴雨日均达100%。对作预报暴雨日频数、量级及水情洪涝变化趋势,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和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期刊2009-04-01)

沈亚平,陈晓琳,樊璇,刘正洪[6](2008)在《启东52年暴雨频数的气候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了W、C、E和3、M1、M2型大气环流的多年振动规律和环流的相互转化及混合原理。分析了151个暴雨日频数4年周期图、≥75mm、≥100mm暴雨日频数2年周期图。暴雨频数以3个暴雨日为中心轴上下振动需4年周期(占11/13),达85%。它的正负相关韵律(3—4、6—7年),以4年周期为主,且同步的,只差的是振动的相位差。在2年上升波段中,压点4个(7/9)、3个(11/13)暴雨日分别达78%、85%。≥75mm暴雨日频数2年周期以1个暴雨日为中心轴振动(4、10、7年),基本以正相关韵律活动为主(4、10、6年)。在上升波段中,3个(4/4)、5个(3/3)暴雨日均达100%。≥100mm暴雨日频数2年周期以1个暴雨日为中心轴振动(4、6、8年)。它的正相关韵律(6、10、4年),负相关韵律(8年)。在上升波段中,压点2个(3/3)、5个(5/5)暴雨日均达100%。对作预报暴雨日频数、量级及水情洪涝变化趋势,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和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第五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11-01)

许金镜,林新彬,温珍治,杨林,汪品端[7](2004)在《福建暴雨频数的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引起旱涝灾害最重的暴雨频数进行分析探讨,揭示其演变规律和影响背景,主要结论有:1)福建暴雨频数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准2a和准11a主要振动周期;2)随着气候的增暖,福建暴雨频数存在增多之趋势;3)若冷空气势力偏弱、欧亚盛行纬向环流、西太平洋和南海副高偏强、以及西太平洋海温偏高时有利于福建暴雨频数增多;反之,有利于暴雨频数减少.(本文来源于《台湾海峡》期刊2004年04期)

吴有训,余品忠,徐光海,杨萍,程向敏[8](1998)在《皖东南地区暴雨频数的时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统计了皖东南地区1960~1989年暴雨频数,考察暴雨序列样本之间相似系数,得出多波振动的暴雨频数年际变化模式和半波振动的月际变化模式。年暴雨频数的大小与水旱年基本对应,并存在准3年周期振荡;半波振动的峰区对应梅雨期。月暴雨频数的地理分布又与重要天气系统活动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1998年02期)

暴雨频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广州汛期暴雨的频数和强度及周期变化。[方法]利用1951~2010年广州市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60年来广州市汛期暴雨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汛期暴雨与年平均温度的关系。[结果]近60年来,广州汛期暴雨量和暴雨日分别以6.23 mm/10a和0.27 d/10a的线性趋势增长,日数(雨量)最多的年份均为2001年,为15 d(1 085.7 mm),最少年份没有暴雨(1990年);广州汛期暴雨量和日数的年际变化均在近20年明显增多;前后汛期暴雨年代和年际变化均存在差异,前汛期趋势增多,后汛期趋势有微弱减少。广州汛期暴雨日数与年平均温度的正相关关系显着,相关系数为0.22,通过α=0.02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广州市前汛期暴雨总日数主要存在4.2年左右的年际和52.9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后汛期主要存在5.5年左右的年际和18.4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结论]该研究为汛期降水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暴雨频数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娟,简茂球,方一川,罗文.广东省前汛期大到暴雨频数的时空变化特征[J].气象.2012

[2].周小云,白玉洁,李琼.广州汛期暴雨频数和强度统计及周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

[3].朱志存,尹宜舟.中国大陆登陆台风所引起的暴雨频数分布初步分析[C].第七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2010

[4].伍淑瑜,梁美婵.叁水近52年暴雨频数的统计分析[C].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2009

[5].沈亚平,樊璇,刘正洪,范侃翔,陈晓琳.启东52年暴雨频数的气候振动分析[C].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09

[6].沈亚平,陈晓琳,樊璇,刘正洪.启东52年暴雨频数的气候振动分析[C].第五届长叁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2008

[7].许金镜,林新彬,温珍治,杨林,汪品端.福建暴雨频数的变化特征[J].台湾海峡.2004

[8].吴有训,余品忠,徐光海,杨萍,程向敏.皖东南地区暴雨频数的时空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1998

论文知识图

长江流域春夏季暴雨频数图年暴雨频数PZ指数的子波变换分析年暴雨频数PZ指数与年海温的相关...年暴雨频数异常多和异常少的年50...3 暴雨频数主要时间模态与 200 h...1979—2008年5~9月上海地区静止锋和暖...

标签:;  ;  ;  ;  ;  ;  ;  

暴雨频数论文_李晓娟,简茂球,方一川,罗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