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热合剂论文-王琼,王国松,雷明莉

退热合剂论文-王琼,王国松,雷明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退热合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儿低热,低热不退,退热合剂

退热合剂论文文献综述

王琼,王国松,雷明莉[1](2019)在《退热合剂治疗小儿外感热病后低热不退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退热合剂治疗小儿低热不退的临床作用。方法将符合研究方案的11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退热合剂治疗,两组均以治疗3d为1个疗程,1周后统计疗效和不良反应,2个月后统计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痊愈43例(78.2%),对照组痊愈24例(43.6%),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退热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退热时间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25.5%)明显高于观察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30.9%),观察组无1例体温反跳,其治疗持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退热合剂治疗外感热病后低热不退患儿长远疗效显着,能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郝乘仪,于蕾,昌盛,刘哲[2](2019)在《HPLC-DAD法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合剂中多指标成分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合剂中8个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DIKMA Platisil ODS色谱柱(250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变换波长检测,分别为240 nm(京尼平苷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京尼平苷)、274 nm(绿原酸、黄芩苷、丹皮酚)和210 nm(连翘苷、柴胡皂苷A),流速为1 mL·min~(-1)。结果:京尼平苷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京尼平苷、绿原酸、黄芩苷、丹皮酚、连翘苷、柴胡皂苷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7~9.36 ng·mL~(-1)(r=0.999 5),1.98~15.84 ng·mL~(-1)(r=0.999 7),8.00-64.00 ng·mL~(-1)(r=0.999 9),1.64~13.12 ng·mL~(-1)(r=0.999 8),7.00~56.00 ng·mL~(-1)(r=0.999 9),1.096~8.768 ng·mL~(-1)(r=0.999 9),0.56~4.48 ng·mL~(-1)(r=0.999 9),6.20~49.60 n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在95.2~103.0%之间。3批样品中上述8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124 4~0.125 2、0.172 4~0.172 9、1.331 4~1.331 9、0.129 2~0.130 3、1.543 3~1.544 1、0.107 3~0.107 6、0.304~0.308、0.373 0~0.374 5mg·mL~(-1)。结论:该法检测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小儿退热合剂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永[3](2019)在《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2例小儿外感发热患儿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采用小儿退热栓塞肛进行退热处理)与实验组46例(采用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完全退热时间为(21.2±4.3)h,对照组患儿完全退热时间为(45.1±6.7)h,对比差异显着,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实验组(95.7%)明显优于对照组(78.3%),对比差异显着,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外感发热患儿中,采用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能够显着提高治疗效果,退热时间较快,能够对患儿症状进行显着改善,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喻灿,赵亮,李旭成,王凌,张栋[4](2019)在《感冒退热合剂的药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感冒退热合剂的药理作用。方法利用发热、炎症等动物模型,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感冒退热合剂进行科学的药理学研究。结果感冒退热合剂具有良好的退热作用,能够在体外抗菌抗病毒,并且能够在炎症小鼠模型中具有抗炎作用,而在长期的毒理研究中,也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感冒退热合剂具有良好的药效,并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01期)

周林,喻灿,刘毓玲,陈奕雯[5](2018)在《感冒退热合剂治疗风热型感冒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感冒退热合剂治疗风热型感冒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120例风热型感冒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给予感冒退热合剂和双黄连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120例患者中,6例在治疗过程中服用解热镇痛药被剔除,2例未能联系失访,最终完成观察病例112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4~+/CD8~+、CD19~+、NK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冒退热合剂通过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对治疗风热型感冒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21期)

王迅,邹恺平,周琴妹,张源[6](2018)在《小儿退热合剂定性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小儿退热合剂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小儿退热合剂中的黄柏和钩藤进行定性鉴别,以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照品为对照,测定制剂中5种成分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鉴定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0~35.29mg/mL(r=0.9999)、2.28~72.88mg/mL(r=0.9999)、1.01~32.42mg/mL(r=0.9999)、1.51~48.47mg/mL(r=0.9999)、0.34~10.93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1%(RSD=1.27%)、103.01%(RSD=1.28%)、102.46%(RSD=1.39%)、96.80%(RSD=0.56%)、97.56%(RSD=1.65%)。结论:方法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退热合剂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8年10期)

万霞,刘天兰,黄玲丽[7](2018)在《退热合剂3号灌肠护理干预病毒性上感发热41例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退热合剂3号灌肠护理干预病毒性上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病毒性感冒发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用中药自拟方退热合剂3号灌肠,对照组用右旋布洛芬治疗。2组均可根据病情酌情补液2~3d。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12%,对照组为74.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退热时间、体温下降幅度、反跳现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退热合剂3号灌肠护理干预病毒性上感发热临床效果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刘伟寒,黄洪发,陆丽珍,吴文花[8](2017)在《拟退热合剂治疗外感发热180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拟退热合剂治疗外感发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外感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2例,采用自拟退热合剂治疗,早晚各服1袋,对照组88例,采用利巴韦林0.3 mg口服,3次/d。两组均治疗3d。比较两组退热后体温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治愈率(23.9%)及总有效率(92.4%)均显着高于对照组(17.0%,79.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发热、咽痛、流涕、鼻塞症状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退热合剂退热效果和缓解外感发热伴随症状的作用比对照组效果明显,本方退热迅速并且使用方便,显效快捷等特点,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是理想的外感发热退热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7年30期)

李沁,杨臣,游勇基[9](2017)在《HPLC-DAD法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合剂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丹皮酚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合剂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丹皮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30 nm(绿原酸)、240 nm(栀子苷)、278 nm(黄芩苷和丹皮酚),柱温为30℃。结果: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丹皮酚进样量分别在0.003-0.171μg(r=0.999 9)、0.025-1.228μg(r=0.999 9)、0.034-1.679μg(r=0.999 9)、0.005-0.254μg(r=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8%、99.1%、100.5%、99.9%,精密度RSD均小于0.5%,重复性RSD均小于2.0%,供试品溶液放置48h内稳定。其中栀子苷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着性差异。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不同生产企业之间各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部分生产企业不同生产批次间的差异也较大。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法可用于小儿退热合剂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丹皮酚含量的测定。(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喻灿,王凌,李旭成,张栋,张军[10](2017)在《感冒退热合剂治疗风热型感冒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感冒退热合剂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治疗组采用感冒退热合剂治疗,比较两组的退热作用以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112例患者,其中8例因连续两次体温≥39.1℃,退出研究,2例在治疗过程中服用解热镇痛药物被剔除,2例因外地出差不能随访,最终共完成观察病例100例。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前(就诊时,0 h)体温,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6、12、24、30、36、48、54、60 h与0 h(治疗前)比较,体温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别不大(均P>0.05),60 h时测量点两组体温均降至正常。两组即刻退热效果上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全疗程退热时间比较,两组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差别不大(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差异差别不大(P>0.05)。治疗组愈显率83.33%优于连花清瘟组的63.64%(P<0.05)。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电图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感冒退热合剂治疗风热型感冒疗效显着,针对细菌感染患者疗效优于连花清瘟组。(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7年01期)

退热合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合剂中8个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DIKMA Platisil ODS色谱柱(250mm×4.6 mm,5μm),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变换波长检测,分别为240 nm(京尼平苷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京尼平苷)、274 nm(绿原酸、黄芩苷、丹皮酚)和210 nm(连翘苷、柴胡皂苷A),流速为1 mL·min~(-1)。结果:京尼平苷酸、京尼平龙胆双糖苷、京尼平苷、绿原酸、黄芩苷、丹皮酚、连翘苷、柴胡皂苷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7~9.36 ng·mL~(-1)(r=0.999 5),1.98~15.84 ng·mL~(-1)(r=0.999 7),8.00-64.00 ng·mL~(-1)(r=0.999 9),1.64~13.12 ng·mL~(-1)(r=0.999 8),7.00~56.00 ng·mL~(-1)(r=0.999 9),1.096~8.768 ng·mL~(-1)(r=0.999 9),0.56~4.48 ng·mL~(-1)(r=0.999 9),6.20~49.60 ng·mL~(-1)(r=0.999 8),平均回收率在95.2~103.0%之间。3批样品中上述8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124 4~0.125 2、0.172 4~0.172 9、1.331 4~1.331 9、0.129 2~0.130 3、1.543 3~1.544 1、0.107 3~0.107 6、0.304~0.308、0.373 0~0.374 5mg·mL~(-1)。结论:该法检测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小儿退热合剂质量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退热合剂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琼,王国松,雷明莉.退热合剂治疗小儿外感热病后低热不退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2].郝乘仪,于蕾,昌盛,刘哲.HPLC-DAD法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合剂中多指标成分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9

[3].王永.退热合剂直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喻灿,赵亮,李旭成,王凌,张栋.感冒退热合剂的药理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

[5].周林,喻灿,刘毓玲,陈奕雯.感冒退热合剂治疗风热型感冒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6].王迅,邹恺平,周琴妹,张源.小儿退热合剂定性定量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8

[7].万霞,刘天兰,黄玲丽.退热合剂3号灌肠护理干预病毒性上感发热41例效果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

[8].刘伟寒,黄洪发,陆丽珍,吴文花.拟退热合剂治疗外感发热180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

[9].李沁,杨臣,游勇基.HPLC-DAD法同时测定小儿退热合剂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丹皮酚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7

[10].喻灿,王凌,李旭成,张栋,张军.感冒退热合剂治疗风热型感冒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

标签:;  ;  ;  

退热合剂论文-王琼,王国松,雷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