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阻生牙论文_刘杉

导读:本文包含了埋伏阻生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生牙,埋伏,正畸,上颌,锥形,口腔,手术。

埋伏阻生牙论文文献综述

刘杉[1](2019)在《早期矫治联合牙周治疗牵引上前牙埋伏阻生牙病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埋伏阻生牙是一种常见的错??畸形,多发生于上前牙,若不及时进行干预,通常导致上前牙无法正常萌出,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周围牙齿的顺利萌出或口腔功能异常、以及该牙最终被拔除等。因此,早期发现埋伏阻生牙,并牵引埋伏阻生牙使其回到正常位置,不仅可以恢复口腔的正常功能、面部美观,同时保留该牙、促进埋伏阻生牙牙根的成长生长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阻生牙牙根与牙冠方向异常、埋伏阻生牙位置较高,阻生牙牵引过程中除了观察牙根的发育情况外,牙龈组织的恢复情况也是牵引成功的重要部分。本病例在早期进行阻生牙的牵引同时并定期进行牙周洁治,使阻生牙牵引到正常位置同时能够达到更好的牙龈形态,维护口腔卫生的健康。(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口腔医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李安亮[2](2019)在《手术助萌与口腔正畸治疗埋伏阻生牙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手术助萌和口腔正畸疗法在埋伏阻生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埋伏阻生牙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试验组行手术助萌和口腔正畸联合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拔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咬合功能异常、影响面部美观度和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如夜磨牙、口腔关节局部疼痛等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影响面部美观率、感染发生率、咬合功能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手术助萌和口腔正畸联合疗法治疗埋伏阻生牙,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减少感染发生风险,提高面部美容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31期)

钱庆慰,余佳杰,马宏涛[3](2019)在《下颌后牙区舌侧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微创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颌后牙区舌侧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综合科就诊需拔除下颌后牙区埋伏阻生牙的患者19例,术前经锥形束CT(CBCT)准确定位,选择舌侧翻瓣,利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与外科动力钻精确去骨和分牙,微创拔除患牙。结果 19例患牙及牙根均顺利拔除,手术时间14~26 min,平均20 min。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较轻,均无明显肿胀。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舌麻木、损伤邻牙等并发症,创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对于下颌后牙区舌侧埋伏阻生牙,术前经CBCT准确定位,选择合适的舌侧切口,利用气动式外科专用切割手机联合外科动力钻微创拔除,临床疗效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廖丹,侯建[4](2019)在《锥形束CT在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诊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锥形束CT(CBCT)在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并行正畸治疗的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X线根尖片及CBCT定位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上颌埋伏阻生牙的定位及矫治方案的指导价值。结果 45例患者均为上颌埋伏牙,共计63颗牙。CBCT术中符合率100.0%显着高于X线根尖片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可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准确定位,且与其实际情况完全一致,手术入路均准确无误,创口大小适合。45例患者中36例行正畸牵引治疗,9例因位置倒置或畸形拔除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结论 CBCT可在叁维方向上直观反映阻生牙的位置、形态、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对上颌埋伏阻生牙的定位及矫治方案的准确制定具重要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宋铁砾,陈志远,刘静明[5](2019)在《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前部单侧完全骨埋伏阻生牙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所有患者拔牙术前均拍摄锥形束CT精确定位阻生牙,拔牙术中使用超声骨刀、微创牙挺等微创器械去除骨阻力、分割牙齿、增隙,比较患者手术前及手术中血压的变化。拔牙术后第1天、第3天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拔牙术后第3天评价患者术区肿胀情况,拔牙术后第7天评价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阻生牙包括水平阻生6例、垂直阻生3例、倒置阻生2例,所有病例阻生牙拔除术均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拔牙术前及拔牙术中血压波动不明显,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按时复诊,术后疼痛、肿胀均不明显,拔牙术后第1天及第3天患者疼痛VAS评分均为5分以下(0-5分),拔牙术后第3天术区轻度肿胀者占比72.7%、中度肿胀者占比18.2%。术后第7天所有患者伤口无感染,愈合良好。结论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创伤轻微,术后反应小,精准的手术设计是成功的关键,超声骨刀在去骨、分牙中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17期)

陈城,周朋[6](2019)在《埋伏阻生牙的正畸诊断和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埋伏阻生牙是口腔错畸形的常见原因,对牙弓形态,咬合功能,颞下颌关节的健康以及美观影响较大,因为病因复杂,诊断和治疗难度较大。当牙根形成2/3时,牙齿就应该出现在牙弓内,如果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或是异位萌出,过了萌出年龄以后牙冠距离牙槽突仍有一段距离,此时称之为阻生。1阻生的病理原因骨隐窝内牙胚指向不正常,最常见于上颌尖牙和中切牙;前颌骨发育不足导致萌出路径太窄或者其他牙颌不调(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王伟,刘兰[7](2019)在《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CT确诊为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86例。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T定位,全面了解阻生牙所处状态及与邻牙牙根的关系和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在叁维平面内确定埋伏阻生牙的位置、形状、数目等,以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缩短综合治疗的时间。采用常规外科导萌手术治疗者为对照组(43例),常规外科导萌手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者为观察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异常率、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1.4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总异常率(25.58%)明显高于观察组(9.30%),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72.09%,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的牵引时间、综合治疗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不仅降低了患者的异常率,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总有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赖颖,潘韦霖,刘畅,黄静远,华成舸[8](2019)在《埋伏阻生牙导致牙根外吸收邻牙的预后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埋伏阻生牙导致邻牙(恒牙)牙根外吸收(ERR)时,阻生牙拔除术后邻牙的预后。方法以埋伏阻生牙导致邻牙(恒牙)ERR但可以正常行使功能的63例患者的75颗ERR邻牙作为研究对象,微创拔除埋伏阻生牙后,术后随访6月,观察ERR邻牙的预后情况,并分析预后与患者年龄、性别、牙根数量、牙根吸收类型、牙根吸收程度的关系。结果在75颗ERR邻牙中,67颗(89.3%)为无症状活髓牙。ERR邻牙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相关(r=0.330,P<0.05),年龄低于30岁者ERR邻牙均保持了无症状活髓。ERR邻牙的预后与性别、牙根数量、牙根吸收类型、牙根吸收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因相邻埋伏阻生牙导致的牙根外吸收而无临床症状的恒牙,有较大概率在阻生牙拔除术后保存活髓,建议密切随访观察,不必行预防性根管治疗。(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岳川,王素梅,韩巍[9](2019)在《观察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外科手术及正畸牵引联合矫治运用到治疗儿童埋伏阻生牙患儿中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儿童埋伏阻生牙患儿78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39例患儿施以外科导萌,组二39例患儿施以外科手术及正畸牵引联合矫治,比照两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结果组二患儿的治疗成功率好于组一患儿,P<0.05。结论外科手术及正畸牵引联合矫治运用到对儿童埋伏阻生牙患儿辅以治疗后,治疗的成效较优,即一大较优的矫治方式。(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24期)

提娜[10](2018)在《笑气麻醉在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的护理配合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笑气麻醉在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的护理配合及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行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牙拔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笑气麻醉,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前、术中VAS评分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SAS、SDS评分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笑气麻醉下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可以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A1期)

埋伏阻生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手术助萌和口腔正畸疗法在埋伏阻生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埋伏阻生牙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试验组行手术助萌和口腔正畸联合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拔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咬合功能异常、影响面部美观度和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如夜磨牙、口腔关节局部疼痛等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影响面部美观率、感染发生率、咬合功能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手术助萌和口腔正畸联合疗法治疗埋伏阻生牙,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减少感染发生风险,提高面部美容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埋伏阻生牙论文参考文献

[1].刘杉.早期矫治联合牙周治疗牵引上前牙埋伏阻生牙病例[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口腔医学技术进步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汇编.2019

[2].李安亮.手术助萌与口腔正畸治疗埋伏阻生牙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

[3].钱庆慰,余佳杰,马宏涛.下颌后牙区舌侧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微创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9

[4].廖丹,侯建.锥形束CT在口腔正畸埋伏阻生牙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

[5].宋铁砾,陈志远,刘静明.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阻生牙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9

[6].陈城,周朋.埋伏阻生牙的正畸诊断和治疗[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7].王伟,刘兰.手术导萌联合口腔正畸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8].赖颖,潘韦霖,刘畅,黄静远,华成舸.埋伏阻生牙导致牙根外吸收邻牙的预后的临床观察[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

[9].岳川,王素梅,韩巍.观察外科手术与正畸牵引联合矫治儿童埋伏阻生牙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10].提娜.笑气麻醉在下颌完全埋伏阻生牙拔除术中的护理配合及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论文知识图

埋伏阻生牙患奢领面全景片表1状突颈部埋伏阻生牙拔除术前埋伏阻生牙在颌骨中的位置表2状突颈部埋伏阻生牙拔除术后颌骨线性横断曲面断层摄影能清楚反映...埋伏阻生牙思者CBCl重建影像

标签:;  ;  ;  ;  ;  ;  ;  

埋伏阻生牙论文_刘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