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文_刘昌龄

导读:本文包含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持久性,污染物,环境监测,斯德哥尔摩,青藏高原,中国科学院,环境。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昌龄[1](2019)在《浅谈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概述角度出发,并且阐述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测的现状,进而提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合理优化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可靠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肖妙,张彩云,李玉卡,刘二花,苏青[2](2019)在《畜产品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及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结构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自然环境中又难以被降解的一类化学物质,它能够通过空气进行长距离传输迁移,并能够在远离排放点的地区沉降积累下来,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不断累积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迁移性~([1])。该类化学物质因为廉价高效曾被大量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生产,直到"日本米糠油(本文来源于《今日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0期)

彭艳春,吴毅[3](2019)在《湖南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2015~2017年湖南省主要行业持久性有机物排放源情况为基准,从行业和地区对湖南省主要二恶英的排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湖南省2015~2017年二恶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总结了二恶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为湖南省的二恶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6期)

张蕊[4](2019)在《我国科学家余刚获“安捷伦思想领袖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记者张蕊报道 安捷伦科技日前在北京举行“安捷伦思想领袖奖”颁奖典礼,将这一奖项授予清华大学教授余刚,表彰其在有机污染物控制理论、技术和策略研究中的贡献。这是第45次颁发安捷伦思想领袖奖,也是中国学者第5次获奖。此前,中国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报》期刊2019-08-20)

黄尧,赵南京,孟德硕,左兆陆,王翔[5](2019)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已引起广泛关注。环境中POPs的监测分析对于污染评价、污染物修复和生产管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色谱分离技术的传统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但也普遍存在周期长、消耗高、过程繁琐等弊端。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样品使用少、预处理简单、快速、无损等优势而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方法体系。介绍了我国现行环境标准中POPs的控制浓度和检测方法,综述了近年来直接/间接荧光、同步荧光扫描联用技术、化学多维校正-叁维荧光光谱法和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POPs检测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重点包括土壤及水体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等,着重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技术各自适用的情况,分析了不足与待完善之处,并针对POPs的直接荧光光谱检测技术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方向提出了展望,为进一步发展POPs的荧光光谱快速检测技术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7期)

刘莎[6](2019)在《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与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高毒性和挥发性等特性,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不可估量的危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存在与积累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危害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本文阐述了当下中国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现状,总结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般治理方法,着重论述了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机理,介绍了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具体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6期)

陆一夫,邱天,胡小键,丁昌明,林少彬[7](2019)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41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地表水中41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方法(GC-HRMS)。方法地表水样品采用HLB固相萃取柱富集提取,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联合洗脱,氮吹浓缩进样分析。结果 41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0.10~20.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均≥0.997,检出限范围(0.002~0.15) ng/L,定量限范围(0.005~0.51) ng/L,回收率范围70.4%~122.4%,精密度(RSD)范围4.2%~19.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适用于同时测定地表水中41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晨[8](2019)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何跨越喜马拉雅到达青藏高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基于青藏高原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时空分布研究发现,在印度季风的驱动下,南亚排放的POPs可以翻越喜马拉雅到达青藏高原。但到目前为止,“POPs如何跨越喜马拉雅”这一科学问题尚未得到明确的解答。鉴于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6-11)

蔡德雷,宋燕华,徐彩菊,鹿伟,夏勇[9](2019)在《低剂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暴露对大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剂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暴露对大鼠体重、进食量、脏器、血生化、代谢酶和抗氧化成分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给予多氯联苯、多氯联苯醚以及多氯代二英和多氯代苯并呋喃的混合物(终浓度分别为10、5、1 ng/mL)灌胃,连续28 d,灌胃体积为10 mL/kg;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大豆油。记录大鼠体重、进食量,实验末检测血常规和血生化,取肝、肾、脾、睾丸(卵巢)称重并计算脏体比,取肝组织检测代谢酶和抗氧化成分。结果两组大鼠均未见明显异常的症状和体征,也未出现死亡个体。实验组大鼠周进食量增加多于对照组,分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雄性大鼠实验组肝体比为(3.87±0.19)%,高于对照组的(3.53±0.06)%(P<0.05);雌性大鼠实验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分别为(145.25±6.18) g/L和(6.90±0.14)×10~(12)/L,均低于对照组的(154.50±4.20) g/L和(7.39±0.24)×10~(12)/L (P<0.05);雌性大鼠实验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为(13.37±1.05) U/mgprot,高于对照组的(9.43±1.08) U/mgprot (P<0.05);雌性和雄性大鼠实验组P4501A1分别为(88.23±5.81) ng/mgprot和(96.80±13.32) ng/mgprot,均高于对照组的(73.85±5.86)ng/mgprot和(72.20±2.01) ng/mgprot (P<0.05)。结论低剂量POPs混合物可诱导大鼠肝P4501A1升高,雄性大鼠肝体比增加,雌性大鼠GST酶活性升高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降低,提示机体可能受到损害。(本文来源于《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孙军亚,金星龙,杨瑞强,罗雅丹[10](2019)在《森林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及其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因其高毒、持久、生物积累、远距离迁移的特性而广受关注.森林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是POPs天然的储存库,对POPs的全球迁移与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森林土壤中POPs来源途径不仅包括POPs的干湿沉降,还存在着POPs随落叶迁移至森林土壤的特征途径.森林土壤富集大量POPs,有必要对其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环境影响进行总结,因此本文从土-气交换、储存和迁移、降解转化等方面对POPs在森林土壤中的典型环境行为进行综述,分析其对森林土壤根际环境、微生物和微型动物以及食物链传递的环境影响,最后对森林土壤中POPs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结构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自然环境中又难以被降解的一类化学物质,它能够通过空气进行长距离传输迁移,并能够在远离排放点的地区沉降积累下来,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不断累积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迁移性~([1])。该类化学物质因为廉价高效曾被大量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生产,直到"日本米糠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昌龄.浅谈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J].江西化工.2019

[2].肖妙,张彩云,李玉卡,刘二花,苏青.畜产品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害及检测[J].今日畜牧兽医.2019

[3].彭艳春,吴毅.湖南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状况调查[J].化工管理.2019

[4].张蕊.我国科学家余刚获“安捷伦思想领袖奖”[N].中国环境报.2019

[5].黄尧,赵南京,孟德硕,左兆陆,王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6].刘莎.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与治理[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7].陆一夫,邱天,胡小键,丁昌明,林少彬.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41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9

[8].李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何跨越喜马拉雅到达青藏高原[N].中国科学报.2019

[9].蔡德雷,宋燕华,徐彩菊,鹿伟,夏勇.低剂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暴露对大鼠的影响[J].预防医学.2019

[10].孙军亚,金星龙,杨瑞强,罗雅丹.森林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及其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灭蚁灵的分子结构式在环境中的释放[48]四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去除率随...多介质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暴露区和对照区人群外周血持久性有土壤中单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

标签:;  ;  ;  ;  ;  ;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文_刘昌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