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意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道德意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意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意蕴,伦理,学术,新时代,康德,宗教。

道德意蕴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马彪[1](2019)在《道德宗教的内在意蕴——以康德的《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宗教思想一直被后世学者解读为道德宗教或理性神学,即基于道德的宗教或根于理性的神学,然而从既有的文献看,人们对其内在意蕴所指为何的细化研究却不甚多见。为准确理解康德,须对此议题加以探讨:就宗教的起源而言,康德主张人的义务(道德)应先于上帝的诫命,而非相反。在此层面上,可以说康德的宗教观念倾向于自然宗教,而非启示宗教。不过,这不意味着康德完全拒绝启示的作用。在他看来,只要有助于真的宗教的确立,上帝启示,甚至奇迹都是容许的,虽然它们与宗教的本质无涉,只有引导作用。然而,这一引导作用到底是体现在唤醒理性神学的外在起始处,还是体现在促进道德宗教的内在过程中,却是不可知的。基于此,可以说,康德的道德宗教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神论,也不是他所界定的理性主义以及纯粹理性主义,而是基于自然宗教之上的不可知论。(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前沿》期刊2019年10期)

余孟孟[2](2019)在《教师倾听在课堂中的道德意蕴及其实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课堂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师"失聪"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堂教学道德性缺失的集中体现。基于对课堂中教师"失聪"现象的分析,发现倾听在课堂教学中有丰富的道德意蕴。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明确教师倾听的重要意义,探析教师倾听在课堂中的实现策略,以期为中小学教师对课堂倾听环节的把握,提供有效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9年20期)

李建国,范宁宇[3](2019)在《马克思的道德批判及其共同体思想的伦理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道德"一词是由"伦理"一词演化而来的,西方伦理思想经历了由古代"伦理"思维方式向近现代"道德"思维方式的转变。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解读可以从"道德"与"伦理"两个维度进行。通过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考察可以发现,马克思对道德的批判,在知识图景中揭示了道德的本质及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理论的基本特征。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通过对共同体思想的阐发体现了其独特的伦理思维取向。他主张以革命的方式创造一个真正的共同体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致思路径既包含着古代伦理思维的元素,又实现了对古代伦理思维的超越。(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9年10期)

陈志兴[4](2019)在《时代新人的道德人格建构:价值意蕴、现实境遇与实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道德人格建构是时代新人培育的根本性任务,对时代新人创造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代新人道德人格的内在结构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责任叁个基本要素。其中,道德理想是时代新人道德实践的总体导向,道德原则是基本准则,而道德责任是内在调控。为了应对道德人格建构所遭遇到的道德理想失衡、道德原则失序、道德责任失位等现实境遇,应该从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全方位道德教育体系、制定新时代道德规范体系、培养道德主体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深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并结合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入手,以增进时代新人对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责任等的认同。(本文来源于《探索》期刊2019年05期)

周四选[5](2019)在《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叁重价值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时代话题,是贯穿人类文明发端、发展全过程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围绕道德问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其中,"道德是什么、道德为什么、道德在哪里"是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上述基本问题作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科学思考和郑重回答,是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建设这一时代命题的应有之义。(本文来源于《机关党建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李春青[6](2019)在《在政治与道德之间——论“中”的语义演变及其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是儒学核心范畴之一,集中体现着儒家士人政治诉求和道德理想,也表征着儒学中的哲学之维。作为对君权的要求与约束,它具有政治性;作为儒家士人所追求的人格理想,它是一种道德境界;作为能使"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大本"与"达道",它又具有哲学本体意味。但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中"的语义并不尽相同,一般而言,在先秦子学时代,"中"既有政治含义,也有伦理道德与哲学本体论的意义,在两汉的经学语境中侧重于政治规范意义,到了宋明时期则更多地成为一种道德哲学的概念,而在晚明的何心隐那里又重新成为一种直接指向君主的政治话语。"中"概念的意义演变与儒家士人与君权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自我认同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唐建华[7](2019)在《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的道德价值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时代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日益增多。作为公民公共交往的客观基础和物质载体,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公民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空间,其公共性、平等性和意志性等特性与所蕴含的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和凝练意志的道德价值,决定了它成为承载着人类社会活动与塑造人类道德的重要空间载体。(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范宁宇[8](2019)在《马克思的道德批判及其共同体思想的伦理意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道德”一词是由“伦理”一词演化而来,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变迁,它实现了从古希腊时期对“好生活”的追问向近现代社会对“法则”的遵守的转变。马克思之所以批判道德,正是因为作为“法则”的道德在现代社会具有观念意识形态的性质,沦为了统治阶级维护其阶级利益的工具。通过对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考察可以发现,“道德”与“伦理”是马克思伦理思想的两个维度,道德是一个显性的概念,而伦理则是一个隐性的概念。实际上,马克思在道德批判的过程中通过对共同体思想的阐发充分彰显了其伦理旨趣,他以现实的个人和人的现实生活为立足点,主张以革命的方式创造一个真正的共同体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了对古代伦理思维方式的超越。本文追溯了中西语境下“伦理”与“道德”的内涵,分析了“伦理”与“道德”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西方伦理思想史的视角,概述了古代伦理思想的“伦理”思维取向向近现代伦理思想的“道德”思维取向的演化过程。本文从知识层面来理解马克思对道德的批判。阐明了马克思对道德的产生、道德的本质及道德的发展、演变的认识。从马克思对边沁功利主义和康德义务论的批判中揭示了资本主义道德的抽象性及其阶级意识形态本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道德理论的两种基本特征。本文以“共同体”为视角,从价值层面揭示了马克思道德批判背后的伦理意蕴。阐释了黑格尔对“道德”与“伦理”关系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国家伦理思想,分析了马克思由对黑格尔国家伦理的批判所形成的共同体思想及其伦理体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所展现的伦理思维方式与古希腊伦理思维方式的比较,揭示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古希腊元素及对古希腊的超越,从中凸显了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理论特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郝志强,陈松,孟雪静[9](2019)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道德意蕴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新的历史定位,并提出了一个重大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凸显出浓厚的伦理道德意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理论依据;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凸显公平正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凸显"不忘初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文化自信;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凸显自我革新的勇气和决心;倡导"天人合一"凸显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凸显"世界大同"。(本文来源于《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郑伟,张茂聪[10](2019)在《高校学术道德生态系统:意蕴、境遇与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道德生态系统是以学术发展为目标,以学术道德为主线,学术价值观、学术成果和学术环境等因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组织系统。在剖析高校学术道德生态系统现实困境与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唤醒"学术良知以培育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创新学术评价机制以引导学术成果功能回归、规避科层制管理弊端以优化学术道德生态系统环境的重构路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道德意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课堂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师"失聪"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课堂教学道德性缺失的集中体现。基于对课堂中教师"失聪"现象的分析,发现倾听在课堂教学中有丰富的道德意蕴。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明确教师倾听的重要意义,探析教师倾听在课堂中的实现策略,以期为中小学教师对课堂倾听环节的把握,提供有效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意蕴论文参考文献

[1].马彪.道德宗教的内在意蕴——以康德的《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为中心[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9

[2].余孟孟.教师倾听在课堂中的道德意蕴及其实现策略[J].中国德育.2019

[3].李建国,范宁宇.马克思的道德批判及其共同体思想的伦理意蕴[J].江汉论坛.2019

[4].陈志兴.时代新人的道德人格建构:价值意蕴、现实境遇与实现路径[J].探索.2019

[5].周四选.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叁重价值意蕴[J].机关党建研究.2019

[6].李春青.在政治与道德之间——论“中”的语义演变及其文化意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唐建华.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的道德价值意蕴[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8].范宁宇.马克思的道德批判及其共同体思想的伦理意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9].郝志强,陈松,孟雪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伦理道德意蕴新探[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9

[10].郑伟,张茂聪.高校学术道德生态系统:意蕴、境遇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

标签:;  ;  ;  ;  ;  ;  ;  

道德意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