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教材文化论文_包天花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文教材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语文教材,高中,汉语,文化,教材。

汉语文教材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包天花[1](2019)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学汉语文校本教材建设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学汉语文校本教材的研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汉考取消古诗文而带来的消极影响,强化了蒙古族中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汉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同时要有语文课程理论依据。汉语文校本教材应遵循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并且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9年33期)

阮平章[2](2019)在《论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承载着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任务,从来都是基础教育的活性元素。高中语文课程与生活、时代、社会、文化、历史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关注语文的人文性,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一、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内涵的意义1.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33期)

黄文娟[3](2019)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语文素养——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的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那些经过时代的洗礼依旧不褪色的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学生们的精神食粮。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古诗文,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家国情怀,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语文素养。下面,笔者就介绍几种具体的方法:一、巧妙点拨近年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少教多学"的思想应运而生。不过,有必要指出的是,此种教学思想并非要求语文教师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应当科学地利用教学时间,巧妙地点拨和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揣摩和品读古诗词。以《念(本文来源于《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期刊2019年10期)

范井轩[4](2019)在《巧借文本 厚植传统——论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璀璨生辉。但是,当今社会,年轻一代正在成为"无根"的一代,他们正在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性贯穿始终,加强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是提升学生文化(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27期)

李贤斌[5](2019)在《谈传统文化在人教版高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语文教科书总是会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是义务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在确保和弘扬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特色的基础上,编辑小学语文教科书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品质,在努力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做了很多尝试和实践,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学苑教育》期刊2019年17期)

曾柏玲[6](2019)在《小学语文教材与构建文化精神美学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语文作为人文性高度集中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精神美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在小语文教学的帮助下,培养学生的精神美也符合当下学生认知成长规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注重文化精神美学素养的渗透,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本课题主要结合小学语文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小学语文教材与构建文化精神美学的实践策略,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又能够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9年24期)

刘佳[7](2019)在《试析高中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和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中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在解读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层次把握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多样化路径高效开发、利用的同时建构高效语文教学课堂,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中正确认识以及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24期)

蔺兆萍[8](2019)在《聚焦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传统文化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思想明确提出在新时期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传统文化传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使小学语文彰显其真正的价值。本文聚焦核心素养,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探究,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期刊2019年08期)

李洪修,葛圣心[9](2019)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构建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推进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本研究以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为例,发现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主要体现在民族传统、民族景色、民族人物形象和关键性的民族事件四个方面。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建构主要基于价值建构、结构建构和活动建构叁种方式。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彰显要重点思考"教什么""怎么教"和"何时教"叁个问题,即教材建设要表达民族文化的价值,突破元素局限的格局,还要符合民族发展的局面。(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肖萌,杨柳[10](2019)在《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自信》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载体。新时代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彰显文化自信是语文教材的重要担当,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需要教材作为中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选文内容上体现了民族自信与制度自信;插图设计具有鲜明的"中国味道"、浓郁的"传统气息";在教学安排上回归传统,将中国文化摆在第一位。语文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这一特色,精读文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利用插图,形象理解传统文化;避免灌输,隐性渗透文化自信。(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26期)

汉语文教材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中语文教学一直承载着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任务,从来都是基础教育的活性元素。高中语文课程与生活、时代、社会、文化、历史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关注语文的人文性,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一、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内涵的意义1.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文教材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包天花.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中学汉语文校本教材建设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研究[J].课外语文.2019

[2].阮平章.论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J].中学语文.2019

[3].黄文娟.传承传统文化,培养语文素养——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的教学为例[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9

[4].范井轩.巧借文本厚植传统——论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语文.2019

[5].李贤斌.谈传统文化在人教版高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J].学苑教育.2019

[6].曾柏玲.小学语文教材与构建文化精神美学的实践研究[J].教师.2019

[7].刘佳.试析高中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和利用[J].中学语文.2019

[8].蔺兆萍.聚焦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传统文化浅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

[9].李洪修,葛圣心.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文化的构建与实现[J].民族教育研究.2019

[10].肖萌,杨柳.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自信[J].教育科学论坛.2019

论文知识图

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各类汉文化内容数...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汉文化构成比例图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和缅甸东枝东华学校...

标签:;  ;  ;  ;  ;  ;  ;  

汉语文教材文化论文_包天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