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刺激论文_黄宏,廖卫华,方晓英,吴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庭刺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前庭,电位,功能,传导性,中缝,纯音,早产儿。

前庭刺激论文文献综述

黄宏,廖卫华,方晓英,吴迪[1](2019)在《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入住我院的早产儿8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早产儿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经口喂养前先提供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经口喂养能力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经口喂养过渡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出院时体质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引入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干预,可显着提升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缩短经口喂养过渡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促进体质量增加。(本文来源于《临床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成颖,张玉忠,陈耔辰,马伟军,吴宝俊[2](2019)在《骨导振动刺激下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传导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骨导振动(BCV)刺激诱发的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cVEMP)在传导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从2018.1-2018.6在门诊及住院部选取传导性耳聋患者65耳,双耳均行纯音听阈、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耳声发射、颞骨CT、气导声刺激(ACS)及骨导振动刺激的VEMPs检查,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 1.传导性耳聋患者中,平均骨气导差(PTA)大于20dB与小于20dB的BCV-VEMPs引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传导性耳聋患者中BCV-VEMPs和ACS-VEMPs引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3.其中36例单耳传导性耳聋患者中患侧和健耳BCV-VEMPs引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该36例患者患耳及健耳BCV-VEMPs的阈值、振幅、n1潜伏期、p1潜伏期、波间期等参数分别进行比较,oVEMP的阈值、振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余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VEMPs在传导性听力损失的患者中可稳定引出,在临床上可以将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VEMPs作为气导声刺激诱发的VEMPs的替代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孙弘丽,宋艳琪,高原,李程飞,潘益凯[3](2019)在《短臂离心机前庭刺激训练6 d对男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利用短臂离心机开展前庭刺激训练6 d对男性心血管功能、心率变异(HRV)性和前庭症状的影响。方法 12名男性被试者2人一组进行连续6 d人体短臂离心机暴露,足水平2 Gz,持续10 min,复合每分钟向左或向右交替转头45°1次。记录实验前后被试者血压、心率等变化,并进行HRV性分析,同时进行前庭功能评价。结果与训练前相比,短臂离心机前庭刺激训练6 d后被试者前庭症状明显减轻,前庭症状评分显着降低(P<0.05);而被试者心率、舒张压、心脏泵血功能和HRV指标较训练前均无显着变化。结论短臂离心机前庭刺激训练可显着增强前庭功能稳定性,但对心血管功能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王建洪,胡珍,罗小邹,彭静茹[4](2019)在《强度刺激训练前庭功能对不同程度运动病受试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强度刺激训练前庭功能治疗不同程度运动病(motion sickness, MS)敏感性受试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存在MS症状的受试者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通过斜转试验(offvertical axis rotation, OVAR)模拟诱发MS症状,并通过MS症状体征Graybiel评分将受试者分为MⅡA组、MⅢ组、MS组。受试者每隔2 d进行1次强度刺激训练前庭功能,共计5次。最后一次训练后第2天再次接受同样的模拟诱发试验进行Graybie评分。比较受试者训练前、训练后Graybiel评分,评价强度刺激训练前庭功能的效果。结果本研究纳入82例存在MS症状的受试者,男30例,女52例,平均年龄(39.16±11.63)岁。MⅡA组、MⅢ组、MS组分别纳入27、35、20例。3组训练后Graybiel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MⅡA组[(7.04±0.81)比(2.04±1.70), P <0.01],MⅢ组[(10.6±1.63)比(3.94±2.51), P <0.01],MS组[(26.55±8.04)比(11.45±7.78), P <0.01]。MⅡA、MⅢ组和MS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85.71%和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强度刺激训练前庭功能对受试者的治疗有效,可使MS症状严重程度明显减轻,其中对中度受试者具有更明显的短期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徐祥瑞,张家玉林,李晨浩,冯宇鹏,张勇[5](2019)在《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大鼠前庭感受器诱导前庭神经核复合体神经元表达Fos蛋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双轴旋转运动作用于前庭感受器引起前庭神经核复合体(VNC)神经元活动。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数目相等的四组:正常对照组、正常动物旋转刺激组、前庭感受器损毁组和前庭感受器损毁后旋转刺激组。向动物双侧鼓室内各注射10 mg 4-胺苯胂酸钠盐(sodium arsanilate)损毁前庭感受器。所有动物装入有机玻璃圆筒内于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正常动物旋转刺激组和前庭感受器损毁后旋转刺激组动物接受双轴旋转运动刺激2 h;其余动物置于运动刺激仪旁作为对照组。此后,处死动物并取材,以Western Blot监测VNC部位Fos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动物旋转刺激组VNC内Fos表达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而前庭感受器损毁组和前庭感受器损毁后旋转刺激组的Fos表达水平相当。以正常对照组VNC表达量为基准进行标准化,正常动物旋转刺激组、前庭感受器损毁组和前庭感受器损毁后旋转刺激组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 129±0. 0631,0. 959±0. 0487,1. 023±0. 237。结论:双轴旋转运动激活了VNC神经元; 4-胺苯胂酸钠盐可损毁前庭感受器。(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敏姣,林颖,刘嘉伟,樊小勤,钟波[6](2019)在《不同刺激声骨导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刺激声骨导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BC-oVEMP)特征,分析其反应阈、潜伏期和振幅,探讨其最佳刺激声,并获得正常值范围,为临床诊断前庭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500、1 000、2 000Hz短纯音及短声对20例(40耳)正常青年人进行BC-oVEMP测试,刺激声起始强度为仪器每个频率可输出的最大峰值等效力级(force level,FL),以5dB FL为步阶测试至阈值,分别记录其n1-p1潜伏期、振幅、波间期,得出其对称性和振幅比。结果在最大输出强度下,500、1 000、2 000 Hz短纯音及短声四种刺激声诱发的BC-oVEMP n1-p1引出率分别为100.0%、85.0%、42.50%及52.50%;反应阈分别为127.63±4.76、130.89±3.06、114.94±2.54、117.25±3.98dB FL;n1波潜伏期分别为10.14±0.62、11.80±1.66、13.61±0.81、12.52±0.82ms;p1波潜伏期分别为15.65±1.09、16.08±1.61、17.59±0.98、16.32±0.54ms;n1-p1振幅分别为12.14±5.85、2.80±1.82、2.69±1.14、2.85±1.78μV。结论500、1 000、2 000Hz短纯音及短声四种骨导刺激声均可诱发出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最大输出强度下500Hz短纯音BC-oVEMP引出率和振幅最高,为最佳刺激声,便于椭圆囊及其传导通路的相关疾病诊断。(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蔡亚仙[7](2019)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及其眼震视图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利用其物理效应及经络穴位效应相结合,观察其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提供一种无创、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再通过回顾性分析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眼震视图结果,探讨中医证型与眼震视图结果的关系。方法: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50例来自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严格按照国内外指南推荐用药方案及药物说明书适应症给予每晚口服氟桂利嗪5mg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选用双侧风池穴、天柱穴及丰隆穴刺激,予疏密波刺激维持20分钟,早晚各一次,持续治疗一周后评价临床总疗效、眩晕障碍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观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早期疗效以及对何种中医证型的前庭性偏头痛疗效更佳。并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眼震视图结果,探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眼震视图结果分布特点及其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一般既往史、治疗前DHI量表评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及VAS评分差异以及两组各中医证型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自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过一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84.00%,对照组总有效率5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治疗前后DHI量表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TCMSSS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阳上扰型治疗前后DHI量表及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MS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风阳上扰型DHI量表评分改善较痰浊中阻型更明显。气血亏虚型及肝肾阴虚型眩晕患者治疗前后DHI、TCMSSS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窍型因病例数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5、共33例VM患者同意行眼震视图检查,其中提示单独前庭周围病变的23例,比例为69.70%,提示单独前庭中枢病变的4例,比例为12.12%,两者并存的6例,比例为18.18%。74.36%提示前庭周围病变,25.64%提示前庭中枢病变。6、平稳跟踪试验及凝视试验均正常。扫视试验、视动试验、自发试验及变位试验大部分均正常,比例依次为90.91%、96.97%、90.91%、85.71%。摇头试验及温度试验异常比例稍高,分别为39.40%、46.67%,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提示单独前庭中枢病变主要为肝肾阴虚型,比例为50.0%,其次是痰浊中阻型及气血亏虚型,比例均为25.0%。提示单独前庭周围病变主要为风阳上扰型、痰浊中阻型,比例分别为56.52%、26.08%。提示两者并存是主要为风阳上扰型、肝肾阴虚型,比例均为33.3%。各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8、痰浊中阻型、风阳上扰型、气血亏虚型及瘀血阻窍型与VNG结果分布无明显关联(P均>0.05),肝肾阴虚型可能影响VNG的结果分布(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早期内显着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眩晕严重程度,降低眩晕障碍量表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有着显着的临床疗效,其中风阳上扰型及痰浊中阻型疗效更佳。且此治疗方法无创伤、充分发挥了电刺激及穴位的相互作用,相比于针刺、穴位注射等疗法,经皮穴位电刺激不存在晕针的可能性,且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也易为临床患者所接受。大部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眼震视图结果提示周围性病变,以摇头试验及温度试验异常为主,平稳跟踪试验、视动试验、凝视试验及固视抑制大多正常。痰浊中阻型、风阳上扰型、气血亏虚型及瘀血阻窍型与VNG结果分布无明显关联,肝肾阴虚型可能影响VNG的结果分布。(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11)

黄雅琳[8](2019)在《采用荡秋千进行前庭刺激对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运用秋千对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进行前庭刺激的效果。方法选取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秋千刺激前庭,每周进行3次刺激,每次训练均在治疗师的指导下,由家属进行1小时的前庭刺激,持续10周。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中国城市修定版及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第2版粗大运动发育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运用秋千进行前庭刺激可有效改善肌张力低下脑瘫儿童的智力及运动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肖青,陈建勇,沈佳丽,汪玮,王璐[9](2019)在《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LAVS)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影响,建立ASNR引出的最佳声刺激模式。方法选取24例48耳经颞骨CT确诊为LAVS、短声听性脑干反应(click ABR)波V阈值大于或等于90 dB nHL的受试者,分别进行click ABR、500 Hz(tone burst 500 Hz,TB-500 Hz)和1 000 Hz(tone burst 1 000 Hz,TB-1 000 Hz)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BR)测试,记录叁种声刺激模式下ASNR的引出率、阈值、95 dB nHL刺激声强下的ASNR幅值和潜伏期。结果①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下ASNR引出率分别为60.41%(29/48)、68.18%(30/44)、52.38%(2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500 Hz ASNR引出率相对较高;②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诱发的ASNR平均阈值分别为90.8±3.48、87.36±4.39、89.23±4.79 dB nHL,TB-500 Hz声刺激下的ASNR阈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诱发的ASNR平均潜伏期分别为3.13±0.29、4.32±0.57、4.12±0.21 ms,click声诱发的ASNR潜伏期较短纯音诱发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lick、TB-500 Hz、TB-1 000 Hz声刺激诱发的ASNR平均幅值分别为0.29±0.22、0.39±0.31、0.33±0.21μV,TB-500 Hz声刺激下ASNR的幅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AS患者短纯音诱发的ASNR潜伏期较click声诱发的明显延长;利用TB-500 Hz声刺激可获得更高的ASNR引出率及振幅,有利于ASNR的正确识别及可疑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玉忠,魏馨雨,陈耔辰,孙曼,张超[10](2018)在《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B81骨振子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5例正常志愿者的双耳行插入式气导声刺激(air-conducted sound,ACS),单侧乳突B81骨导振动刺激(bone-conducted vibration,BCV)的VEMPs检查,并对ACS-,BCV-VEMPs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BCV-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o VEMP)的引出率分别为92%(46/50),98%(49/50)。BCV-oVEMP与ACS-oVEMP比较,两者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6);两者N1波潜伏期(P=0. 00)、P1波潜伏期(P=0. 00)、N1-P1波间期(P=0. 01)及振幅(P=0. 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BCV-oVEMP的N1、P1波潜伏期,N1-P1波间期均较短,而振幅较大。ACS-,BCV-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 VEMP)的引出率均为100%(50/50)。BCV-cVEMP与ACSc VEMP比较,N1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96),P1波潜伏期(P=0. 02),P1-N1波间期(P=0. 00)、振幅(P=0. 04)均有统计学差异(P <0. 05); BCV-cVEMP的P1波潜伏期较短,P1-N1波间期较长,振幅较大。BCVo VEMP、ACS-oVEMP、BCV-cVEMP和ACS-cVEMP的两耳间振幅不对称率(%)分别为:28. 08±21. 10、27. 95±18. 13、23. 60±17. 86、32. 24±18. 92。结论 B81骨振子可以用于VEMPs的检测,骨导振动刺激在评价传导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前庭耳石器功能时优于气导声刺激,可作为气导声刺激诱发VEMPs的补充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前庭刺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骨导振动(BCV)刺激诱发的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cVEMP)在传导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从2018.1-2018.6在门诊及住院部选取传导性耳聋患者65耳,双耳均行纯音听阈、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耳声发射、颞骨CT、气导声刺激(ACS)及骨导振动刺激的VEMPs检查,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 1.传导性耳聋患者中,平均骨气导差(PTA)大于20dB与小于20dB的BCV-VEMPs引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传导性耳聋患者中BCV-VEMPs和ACS-VEMPs引出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3.其中36例单耳传导性耳聋患者中患侧和健耳BCV-VEMPs引出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该36例患者患耳及健耳BCV-VEMPs的阈值、振幅、n1潜伏期、p1潜伏期、波间期等参数分别进行比较,oVEMP的阈值、振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余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VEMPs在传导性听力损失的患者中可稳定引出,在临床上可以将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VEMPs作为气导声刺激诱发的VEMPs的替代检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庭刺激论文参考文献

[1].黄宏,廖卫华,方晓英,吴迪.听触视前庭多维感官刺激在早产儿经口喂养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9

[2].成颖,张玉忠,陈耔辰,马伟军,吴宝俊.骨导振动刺激下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传导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3].孙弘丽,宋艳琪,高原,李程飞,潘益凯.短臂离心机前庭刺激训练6d对男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心脏杂志.2019

[4].王建洪,胡珍,罗小邹,彭静茹.强度刺激训练前庭功能对不同程度运动病受试者的疗效分析[J].北京医学.2019

[5].徐祥瑞,张家玉林,李晨浩,冯宇鹏,张勇.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大鼠前庭感受器诱导前庭神经核复合体神经元表达Fos蛋白(英文)[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9

[6].王敏姣,林颖,刘嘉伟,樊小勤,钟波.不同刺激声骨导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7].蔡亚仙.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及其眼震视图结果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8].黄雅琳.采用荡秋千进行前庭刺激对肌张力低下脑瘫患儿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9

[9].肖青,陈建勇,沈佳丽,汪玮,王璐.不同声刺激模式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短潜伏期负反应的影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

[10].张玉忠,魏馨雨,陈耔辰,孙曼,张超.骨导振动刺激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中耳的结构图内耳的结构习服锻炼前后前庭核团与海马脑区c-Fos免...声音信号经处理输出为脉冲信号声音信号...(A)前庭刺激装置旋转示意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的Re...

标签:;  ;  ;  ;  ;  ;  ;  

前庭刺激论文_黄宏,廖卫华,方晓英,吴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