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道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学校道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学校道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教育,学校,道德,藏族,启示,孔子,身体。

学校道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石莹,刘占祥[1](2019)在《孔子君子人格观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的君子人格观是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最集中的表达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文章剖析了孔子君子人格观的道德教育意蕴,指出孔子君子人格观所倡导的人文传统、践履特征以及日用原则,在实现学校道德教育的人学转向、明确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意向、凸显学校道德教育的生活面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30期)

马银迪,牛健蕊[2](2019)在《生命道德教育:寄宿制学校道德教育的有益补充》一文中研究指出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为了着力补上寄宿制学校道德教育的短板,夯实义务教育根基,应着力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这有利于提高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命韧性,挖掘其生命的力量,培养"向死而生"的生命态度,着力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郭红[3](2019)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幽默艺术及其实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幽默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对于学校道德教育而言,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技巧性地运用幽默艺术,能够起到激发学生道德动机、活跃教育气氛、融洽师生关系、优化学生个性品质等作用。幽默艺术在道德教育中有语言幽默、表情幽默和动作幽默叁种表现形式。要体现幽默艺术的效果,就必须在道德教育中熟练运用幽默教育技巧:善于搜集与挖掘幽默教育艺术的素材;掌握采用幽默教育艺术的适宜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与幽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道德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24期)

侯馨茹,祁进玉[4](2019)在《地方性知识融合学校道德教育教学的初步探讨——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Z藏族中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性知识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与道德教育具有密切关联,但在实践中两者关联性存在问题:一是民族地区学校道德教育缺乏地方性相关知识的支撑,二是地方性知识传承缺乏德育课程开发路径。本文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Z藏族中学为田野观察点,在教育人类学视域下,通过观察和访谈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以学校德育和地方性知识的关系为切入点,将地方性知识所蕴含的道德教育知识深入挖掘并融入学校德育课程中,为两者的融合呈现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融合进行了策略性思考和讨论。研究发现,唯有以深度挖掘地方性知识中的道德教育理念为切入点,才能基于地方性视角帮助学生逐步认知道德思想,筛选地方性知识作为道德教育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内化道德观念,最终回到地方性知识生产和践行的原生"场域",达到践行道德品质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赵华[5](2019)在《学校道德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而人是一种特殊的双重存在,是个体性存在与社会性存在的统一。这一特殊性决定了道德教育向内要追求个体道德的完善,向外要实现社会道德的整体性提升。德性与规则是道德教育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是人的个体性道德的内在提升,后者是人的社会性道德的外在要求,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在道德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相互对立之势。然而,德性的养成是在反复的道德规则的遵守过程中形成的,脱离了具体的道德规则,任何德性的概念都是虚幻的;同样,缺乏德性支撑的道德规则容易沦为一种摆设,难以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整体性思维,对道德教育中德性与规则加以融合,促使二者优势互补,合力推动道德教育良性发展。论文从道德教育的现实问题出发,按照德性与规则为什么要融合、何以能够融合以及怎样融合的基本思路,力图对道德教育中德性与规则的融合进行系统而全面的阐述。论文共分叁部分:第一章:道德教育的现实问题与理论困境。本章首先指出德性与规则失衡是导致当前道德教育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然后分析了德性与规则失衡的具体表现与后果;进而对基于德性的道德教育和基于规则的道德教育进行详细论述和检讨,重点阐释单一视角下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德性与规则融合之于道德教育的合理依据。本章从逻辑关联、历史本源和现实诉求等叁个方面来论证道德教育何以要融合德性与规则。一方面,分析和探讨了德性与规则自身的逻辑关联,明确了德性与规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另一方面,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历史本源的追踪,并结合现实情况指明了德性与规则的融合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第叁章:基于德性与规则相融合的道德教育构想。本章以德性伦理和规则伦理为理论基础,从德性与规则相融合的视角出发,探索能够推动道德教育良性发展的合理路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蔡雅如[6](2019)在《当代英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经验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工作中道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品德发展也就成为多国学校关注的重点。英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中有一些成熟做法能为我国提供经验与启示。英国学校道德教育重视隐性教育,累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实际可操作性强。本文从内容、方法进行梳理研究,得出相应的经验和启示。第一章主要介绍当代英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背景、选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其研究重难点、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研究当代英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以促进学生的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为出发点,将内容的特征总结概括为突出“英国特性”,重视公民教育,注重行为养成和社会参与。第叁章分析当代英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多样化的引导式教育;系统化的规范式教育;自主化的互助式教育;生活化的渗透式教育;科学化的目标式教育。第四章梳理当代英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的经验和不足,经验分别是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高标准的道德要求;依托环境媒介进行德育渗透和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手段。不足分别是教师作用弱化;过于重视学生自由忽略自律和学校对学生课后教育薄弱。第五章总结论述当代英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分别是加强“中华民族特性”教育;道德学习转为行为养成;强调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与时俱进更新德育目标;注入多元一体理论。(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卢艳飞[7](2019)在《身体哲学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身体转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确的哲学本体论是决定学校道德教育能否生成真正的道德人的关键,学校道德教育的本真存在取决于自身独立性的实现。然而“重心抑身”的哲学观使得学校道德教育只维持在知性层面,身体之维被忽视和边缘化,导致身体与知识分离、与心灵割裂,由此,基于身体哲学的视域反思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离身”现象,明晰学校道德教育中身体的深刻含义,让学校道德教育回归本真样态。本研究首先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法和理论研究法从身体哲学理论出发对身体进行源生分析,揭示身体各层面的深刻含义,并阐释了身体哲学观中对于身体特殊意义的阐述,明晰身体作为主体性存在的道德教育价值,探寻道德教育中师生关系、教育话语以及教育路径中的身体的存在意义,并进一步分析身体与道德教育深刻关联,阐释了身体之于道德教育中的知情意行的建构作用,身体在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对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身体问题进行反思,表征道德教育中被异化的身体、被隐匿的身体,被规训的身体,身体的本真存在在学校道德教育中遭遇驱逐,身体价值被曲解和抽离,道德教育“离身”现象严重。再次,分析身体问题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凸显的原因,并进行病理分析。理性、技术、知识的各种主义思潮疯狂席卷使得学校道德教育深受影响,制度化的学校道德教育也对身体造成了禁锢与制约。研究的最后,用身体哲学观重构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发挥身体的价值引领作用,并由价值引领转向实现路径。让学校道德教育中异化的身体回归本位,让隐匿的身体达到彰显,让束缚的身体得到自由,使身体哲学观真正融入学校道德教育之中。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身体转向是对“人”的进一步关注,也是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进一步深化,更是对道德教育研究的一次理论探索。身体的转向让我们直面人性,直面具体的道德遭遇,让学校道德教育变得更加有温度,学校道德生活变得更加鲜活。(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方蕾蕾,冯永刚[8](2019)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纪律与道德》一文中研究指出纪律因存在约束和规范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学校道德教育漠视乃至边缘化。纪律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缺失,无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基础文明素养或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无助于个体道德的社会化。纪律与道德虽然在作用方式、判断基准及仰赖形式上有所分野,但纪律与道德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是互补与融合的关系,纪律是道德的预演及模拟,而道德是纪律的支撑并为纪律的权威性提供保障。纪律的他律作用与道德的自律价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体两翼,二者相辅相成,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是共生共进的存在。化解纪律与道德的纠纷和倾轧,促进二者的整合、贯通与共进,既是培养个体良好道德品质的内在诉求,也是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并推进社会道德进步的必然态势。(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19年05期)

程红艳[9](2019)在《学校道德教育的范式重构:从规范本位到育人本位》一文中研究指出规范本位道德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是主导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本位德育寻求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过于倚重道德理性,易陷入知行必然合一等认知陷阱,在认识与实践中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弊病。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强制性与个人道德发展的特殊性、自发性之间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综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等多学科视野,德育范式的重构在方法论上应以生态系统思维代替理性崇拜,在道德发展观上应以社会生态建构观代替线性发展观,在道德教育的主旨上应以育人为本位,即专注于学生发展。"育人本位"的道德教育要求建设道德学校、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拥有实践智慧。(本文来源于《高等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邢玲[10](2019)在《新品格教育理念对我国高等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教育家托马斯·里克纳的新品格教育思想,是在对上个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道德相对主义批驳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是道德认知、道德体会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新品格教育倡导传统文化和现实融合、有效性原则、综合性教育策略等理念,对推进我国高等学校道德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干部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学校道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为了着力补上寄宿制学校道德教育的短板,夯实义务教育根基,应着力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学生进行生命道德教育。这有利于提高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命韧性,挖掘其生命的力量,培养"向死而生"的生命态度,着力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学校道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石莹,刘占祥.孔子君子人格观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发[J].教学与管理.2019

[2].马银迪,牛健蕊.生命道德教育:寄宿制学校道德教育的有益补充[J].亚太教育.2019

[3].郭红.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幽默艺术及其实现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

[4].侯馨茹,祁进玉.地方性知识融合学校道德教育教学的初步探讨——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Z藏族中学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9

[5].赵华.学校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6].蔡雅如.当代英国中小学学校道德教育经验及其启示[D].江西财经大学.2019

[7].卢艳飞.身体哲学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身体转向研究[D].渤海大学.2019

[8].方蕾蕾,冯永刚.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纪律与道德[J].思想理论教育.2019

[9].程红艳.学校道德教育的范式重构:从规范本位到育人本位[J].高等教育研究.2019

[10].邢玲.新品格教育理念对我国高等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沈阳干部学刊.2019

标签:;  ;  ;  ;  ;  ;  ;  

学校道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