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扰动稳定论文_申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扰动稳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稳定,并网发电,特征值,模型,概率,风力,建模。

小扰动稳定论文文献综述

申俊[1](2019)在《随机小扰动下稳定流形的逼近》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随机小扰动下稳定流形的逼近.在一定条件下证明,当小参数ε→0+时,受加性噪声驱动的随机发展方程的稳定流形几乎处处收敛到确定系统的稳定流形.(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杨培宏,王爱玲,张建君[2](2018)在《风电场集群接入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概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风电场实测出力数据作为等值建模的分群依据,建立风电场的等值模型,将等值模型与风场详细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所提出分群方法的有效性,并将风场等值模型并入四机两区域系统,经过概率计算得到系统的分布特性。最终结果表明,风电场并入传统电网使得原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概率降低。(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8年14期)

李润良,刘景霞[3](2017)在《大规模风电场集群并网的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风力资源丰富的区域远离负荷中心,致使建设大规模风电基地并集群并入电网成为了必然趋势,而大规模风电集群接入后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因素。本文针对风电场集群接入后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进行研究。首先,建立风电机组动态等值模型,包括风轮机、发电机、转子轴系以及变流器模型;其次,取风速作为分群依据对风电场进行聚类分群,建立风电场动态等值模型;最后,利用典型的两区域四机系统分析风电场集群接入后的小扰动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风电场接入位置和容量均会对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7年32期)

李培强,胡泽,李欣然,周丽英,曾小军[4](2016)在《直流逆变分布式电源降阶模型及小扰动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电源类型及控制方式多样,致使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小扰动机电暂态分析的电网模型复杂,分析难度加大.针对应用较广的光伏和燃料电池两种分布式电源,在对其全阶状态空间模型的特征分析和电池动特性时间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前馈解耦控制下考虑电池U-I外特性和逆变控制系统动特性的光伏发电系统降阶模型和忽略逆变系统快动态特性的燃料电池降阶模型,并应用于4机2区域系统并网小扰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直流DG并网主要通过改变系统潮流及平衡点影响系统阻尼特性;直流DG出力增加时,与采用降低出力增加旋转备用运行方式的常规机组强相关的模式阻尼特性会呈现增大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赖柏竹[5](2016)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小扰动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经济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化石能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面对能源困局,风电等新能源因其储量巨大、低碳环保等巨大优势获得了快速发展。我国风能丰富,风电产业发展迅猛,但却在“叁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弃风现象。本文通过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弃风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供暖管网节点上安装带有电锅炉和储热罐的热力站,通过配合CHP机组的运行帮助其解耦“热电联耦”约束,进而提升系统调峰能力并促进风电消纳的优化运行方案。同时,由于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本文提出在供热管网上安装带有电锅炉和储热罐的热力站,通过热力站配合CHP机组运行,解耦CHP机组的“热电联耦”约束。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协调风电场、常规火电、CHP机组和热力站的优化运行,将它们组建成一个虚拟发电厂,通过虚拟发电厂的控制中心进行统一经济调度,并参与市场竞争,获取最大经济收益。(2)采用场景分析法表示风电不确定性并建立日前综合调度模型,模型以整个虚拟发电厂的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了虚拟发电厂内各单元的特性、约束以及成本和收益。最后,利用算例验证了设置热力站的技术可行性以及虚拟发电厂的经济性。(3)为保证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本文研究了高比例新能源电源接入和特高压交直流电网建设两方面对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配置热力站后能有效提升系统调峰能力,促进风电消纳,为我国缓解弃风现象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新能源电源对电网的小扰动稳定性影响不大,而特高压交直流互联电网接入电网后能对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有着显着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6-03-01)

黄莹[6](2015)在《基于概率分配法的含风电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电的不断开发利用和并网渗透率的不断提高,风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因素,使其安全稳定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大规模风电并网后对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值得关注。传统确定性小扰动分析方法由于不能考虑风电的不确定性而无法真实反映实际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基于此,本文基于概率分配法(Probabilistic Collocation Methods,PCM)提出了一种计及风电不确定性的互联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稳定分析方法,适用于研究风电接入对互联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四种在电力系统不确定性评估中常用概率分析方法-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MC)、点估计法(Point Estimation Methods,PEM)、半不变量法(Cumulant Methods,CM)和概率分配法,通过概率潮流计算比较上述方法的准确性和计算效率,总结PCM相对于其它方法在电力系统不确定性评估中的优势。其次,研究了PCM在传统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分析中的应用。根据特征值分析法的机理和基本概念,建立输入变量的PCM模型,并详细介绍了基于PCM的传统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特性分析流程。通过仿真表明:通过PCM法计算得到主导振荡模式的振荡频率以及阻尼比的概率分布特性,其结果与MC法保持一致,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且计算效率远高于MC法,可以准确高效地得到系统小扰动特性。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PCM分析的含风电电力系统的概率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方法。考虑到实际中风电出力的非连续性,建立了风电出力的PCM概率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含风电互联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稳定性评估指标,并给出了基于PCM的风电互联电力系统的概率小扰动稳定分析的详细步骤。对含风电的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风电出力PCM模型能够准确的反映风电的运行特性,随着风电接入容量的增加,整个风电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特性呈现降低趋势。(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22)

周桢钧[7](2015)在《六相电励磁同步风电机组的简化动态模型及小扰动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六相电励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Six-Phase Electrically Excitation Synchronous Wind Generator,SP-EESWG)采用六相电励磁同步电机作为发电机,是一种特殊的变速恒频风电机组。SP-EESWG具有机组成本低、发电效率高、可靠性高、转矩脉动小等优点,在重庆武隆、山东栖霞和内蒙通辽的风电场中均有运用。然而与同属变速恒频类风机的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Double-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和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Direct-Driv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s,D-PMSG)相比,有关SP-EESWG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在机组建模及动态特性分析方面都有较大差距。本文以SP-EESWG为研究对象,围绕风电机组的动态模型、潮流计算以及小扰动稳定性展开研究,主要工作有:①提出了SP-EESWG的简化动态模型和稳态模型。以SP-EESWG中风力机、传动系统、六相电励磁同步发电机以及整流-逆变环节等各个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忽略整流-逆变环节的开关动态过程和谐波影响,考虑逆变器与电网的接口模型,通过选取适当的基值系统,以及对不可控整流桥“有功-无功”稳态运行特性的拟合,建立了SP-EESWG的简化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SP-EESWG的稳态模型,解决了动态模型的初值计算问题。以单机无穷大系统为仿真算例,考虑风速的阶跃变化和随机变化两种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算例系统的Simulink模型和所提简化动态模型的动态响应,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在SP-EESWG稳态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含SP-EESWG电网的潮流计算问题。以单机无穷大系统和IEEE-14节点系统两个算例验证了所提稳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对现有文献广泛采用的风电机组简化模型(包括一阶模型、二阶模型、叁阶模型和指数模型)对SP-EESWG潮流计算的适应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风速情况下,风电机组简化模型与本文模型的计算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误差;其中,一阶模型和二阶模型的误差最大,不宜用于SP-EESWG的稳态特性分析;当风速处于额定风速附近时,叁阶简化模型和指数模型的误差较小。②建立了SP-EESWG的小扰动模型,分析了相关参数对SP-EESWG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目前,尚未见SP-EESWG稳定性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所提SP-EESWG简化动态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建立了SP-EESWG的小扰动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风力机机械参数、发电机电气参数、直流电容值和PI控制参数对SP-EESWG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力机惯性时间常数和直流电容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其取值的增大将引起系统特征值整体右移,导致系统小扰动稳定性降低;传动轴刚性系数和发电机定子电阻的取值过大或过小都会对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而对于PI控制器而言,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对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的影响呈相反趋势。(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5-01)

李焕,刘海涛,龚乐年[8](2014)在《基于主导模式的风电并网小扰动稳定模型等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风电基地通过联络线接入电网,使得风电并网小扰动稳定问题更加突出,建立对应的小扰动稳定分析的数学模型并有效等值是稳定性分析的基础.详细分析推导了双馈风电机组轴系系统、变桨系统和发电机模型,建立其小扰动稳定分析状态方程.基于主导模式,推导采用最优线性组合理论的等值模型计算方法,获得阶次降低后的等值模型表达式.实例中以降阶前后状态变量动态特性的拟合度论证等效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合理选择主导模式可以有效利用最优线性组合法获得等值模型.(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杨昆,杨秀[9](2014)在《基于小扰动稳定分析的并网直驱永磁风电系统建模优化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力等各类逆变型电源的接入增加了电力系统扰动的概率和不确定性,而传统的基于电磁暂态的仿真分析无法很好地解决逆变器控制策略问题。应用小干扰稳定分析,研究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接入无穷大电网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完整的风力发电系统小扰动模型,包括风轮机、永磁同步发电机、AC/DC控制器、L型滤波器、DC/AC控制器和直流侧电容器。用特征值分析法分析风力发电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完整的仿真模型,对风速突变的情况进行仿真,验证了小扰动建模和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华东电力》期刊2014年10期)

杨昆,杨秀[10](2014)在《基于小扰动稳定分析的并网直驱永磁风电系统建模优化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各种干扰都有可能对电力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风力等各类逆变型电源的接入增加了扰动的概率和不确定性,而传统的基于电磁暂态的仿真分析无法很好地解决逆变器控制策略问题。本文就此应用小干扰稳定分析,研究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接入无穷大电网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完整的风力发电系统小扰动模型,包括风轮机、永磁同步发电机、AC/DC控制器、L型滤波器、DC/AC控制器和直流侧电容器。用特征值分析法分析风力发电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完整的仿真模型,对风速突变的情况进行仿真,验证了小扰动建模和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华东电力》期刊2014年09期)

小扰动稳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风电场实测出力数据作为等值建模的分群依据,建立风电场的等值模型,将等值模型与风场详细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所提出分群方法的有效性,并将风场等值模型并入四机两区域系统,经过概率计算得到系统的分布特性。最终结果表明,风电场并入传统电网使得原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概率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扰动稳定论文参考文献

[1].申俊.随机小扰动下稳定流形的逼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2].杨培宏,王爱玲,张建君.风电场集群接入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概率分析[J].电工技术.2018

[3].李润良,刘景霞.大规模风电场集群并网的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7

[4].李培强,胡泽,李欣然,周丽英,曾小军.直流逆变分布式电源降阶模型及小扰动稳定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赖柏竹.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与小扰动稳定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

[6].黄莹.基于概率分配法的含风电电力系统概率小扰动稳定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

[7].周桢钧.六相电励磁同步风电机组的简化动态模型及小扰动稳定分析[D].重庆大学.2015

[8].李焕,刘海涛,龚乐年.基于主导模式的风电并网小扰动稳定模型等值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杨昆,杨秀.基于小扰动稳定分析的并网直驱永磁风电系统建模优化和仿真[J].华东电力.2014

[10].杨昆,杨秀.基于小扰动稳定分析的并网直驱永磁风电系统建模优化和仿真[J].华东电力.2014

论文知识图

不同椭球吸引域体积指标下的小扰动不同运行方式下系统小扰动稳定LOEC下的小扰动稳定域传统励磁控制下的小扰动稳定域基于凸优化方法获得的小扰动稳定3-15 叁维空间中描绘的小扰动稳定

标签:;  ;  ;  ;  ;  ;  ;  

小扰动稳定论文_申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