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论文_华丹,王维亭,周雪霞,王虔,孙翠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肿瘤,药物,机制,细胞因子,细胞,作用,白山。

抗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华丹,王维亭,周雪霞,王虔,孙翠云[1](2019)在《桉属间苯叁酚-萜烯类化合物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间苯叁酚-萜烯为桉属Eucalyptus L. Herit植物中天然存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独特的聚酮-二萜骨架,抗癌活性显着,是抗癌先导化合物的潜在来源。综述桉属植物抗癌活性天然间苯叁酚-萜烯类化合物的结构、作用机制,为间苯叁酚-萜烯类抗癌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4期)

窦芳,陈钰,张伟,胡冬梅,杨志福[2](2019)在《2015—2018年西京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西京医院2015—2018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按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分级、发生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剂量频次、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多发生于46~60岁(55例,35.71%);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42例,92.21%);注射用顺铂(28例,18.18%)、注射用奥沙利铂(21例,13.64%)和注射用奈达铂(12例,7.7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消化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72例,46.75%)。结论收集整理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归纳总结其特点规律,有助于促进抗肿瘤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2期)

赵芳,张睿,王娟,王建华,许卫星[3](2019)在《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抗肿瘤生长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抗肿瘤生长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集26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进行细胞培养与回输,随机分为观察组(PC、CIK回输)和对照组(CIK回输)。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因子水平,记录患者不良反应与疗效。结果观察组CD3~+/CD8~+细胞、CD3~+/CD56~+细胞双阳性细胞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CIK细胞的IFN-γ、IL-12、TNF-α细胞因子均显著低于DC-CIK细胞(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患者免疫结构受损,DC-CIK免疫功能优于单纯CIK;DC-CIK生成IFN-γ、IL-12、TNF-α细胞因子能力强、杀伤肿瘤细胞效果优;DC-CIK免疫治疗可有效缓解治疗中发热、发量减少、白细胞数量降低等副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檀军,田莹,蔡仁莲,郭建军[4](2019)在《药用昆虫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难题,肿瘤防治的关键手段之一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虽然目前的抗肿瘤药物对大多数肿瘤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着严重的副作用。药用昆虫抗癌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本文通过归纳各类昆虫抗肿瘤机制,为开发安全、有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新药提供依据和材料,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其他药用昆虫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5期)

卢佳姝,李建华[5](2019)在《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新型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的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的切入点。方法结合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通过对《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深入学习,掌握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知识,肿瘤治疗的价值,药物经济学以及合理用药要点,分析并归纳出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切入点。结果临床药师制定出包括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合理性、用药教育、用药安全性评价、医嘱点评等多个切入点。结论临床药师可通过多个切入点参与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更好的开展合理用药工作,保障肿瘤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2期)

张晓芹,王娜妮,李亚平,陈礼平,贾敏[6](2019)在《畲药白山毛桃根抗肿瘤作用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述畲药白山毛桃根抗肿瘤作用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为白山毛桃根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1980—2018年以来国内外有关白山毛桃根的抗肿瘤作用及活性成分的研究论文,总结分析其抗肿瘤作用、抗肿瘤机制及活性成分。结果白山毛桃根具有治疗胃癌、肝癌、黑色素瘤等多种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免疫调节、阻滞细胞周期等,其抗肿瘤活性成分主要为乌苏酸类化合物。结论白山毛桃根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尚需加强其循证医学数据、抗肿瘤活性成分和质量标准的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22期)

付佃华,付亚杰,张栋栋,尚雯倩[7](2019)在《丹皮酚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丹皮酚为中药牡丹皮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目前药理研究表明丹皮酚具有抗菌、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关于丹皮酚抗肿瘤的研究成为热点,发现丹皮酚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同时还发现丹皮酚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现将目前关于丹皮酚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更深入地了解丹皮酚的抗肿瘤作用。(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史蕾,杨文聪,沈淇,尹伟,霍朝晖[8](2019)在《咔咯铁(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及其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10-(4-吩噻嗪苯基)-5,15-二(五氟苯基)铁咔咯配合物(2-Fe)。在H2O2存在下,配合物2-Fe能有效抑制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在H2O2和2-Fe共同作用下,A549细胞生长被阻滞在S期和G2期,且有63. 76%发生细胞凋亡。Hoechst-33342细胞核染色实验观察到A549细胞核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同时细胞线粒体膜电势发生明显下降。2-Fe与小牛胸腺DNA(ct-DNA)以外部模式相结合,且能有效催化氧化断裂DNA,此过程中涉及的活性氧物种可能是单线态氧。(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12期)

朱淑芳,王生彪,岗桑卓玛,索积芳,陈美玲[9](2019)在《2015-2017年青海省叁级以上公立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15-2017年青海省叁级以上医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研获得青海省2015-2017年叁级以上医院抗肿瘤药物的相关用药信息,对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用药金额呈逐年增长趋势,销售金额最多的抗肿瘤药物为抗生素类药(35.6%)。DDDs排序前叁位的药物有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多西他赛注射液及氟尿嘧啶注射液。DDDc值相对延后的抗肿瘤药有注射用甲氨蝶呤、注射用顺铂及氟尿嘧啶注射液。结论抗肿瘤药物整体使用情况与我国癌症发病率及当前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基本相符,但抗肿瘤抗生素类用药金额占比需引起重视,需定期进行合理性评价和分析存在的问题,避免过度或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促进规范化用药。(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沈娟,陈雪琴,马胜林[10](2019)在《安罗替尼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高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多个靶点,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安罗替尼在晚期肺癌、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肾细胞癌等肿瘤中的临床疗效良好,本文就安罗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实体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抗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西京医院2015—2018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按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分级、发生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剂量频次、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多发生于46~60岁(55例,35.71%);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42例,92.21%);注射用顺铂(28例,18.18%)、注射用奥沙利铂(21例,13.64%)和注射用奈达铂(12例,7.7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消化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72例,46.75%)。结论收集整理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归纳总结其特点规律,有助于促进抗肿瘤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华丹,王维亭,周雪霞,王虔,孙翠云.桉属间苯叁酚-萜烯类化合物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

[2].窦芳,陈钰,张伟,胡冬梅,杨志福.2015—2018年西京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

[3].赵芳,张睿,王娟,王建华,许卫星.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在抗肿瘤生长免疫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4].檀军,田莹,蔡仁莲,郭建军.药用昆虫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J].科技风.2019

[5].卢佳姝,李建华.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新型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的切入点[J].中国处方药.2019

[6].张晓芹,王娜妮,李亚平,陈礼平,贾敏.畲药白山毛桃根抗肿瘤作用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7].付佃华,付亚杰,张栋栋,尚雯倩.丹皮酚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基层医学论坛.2019

[8].史蕾,杨文聪,沈淇,尹伟,霍朝晖.咔咯铁(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及其抗肿瘤活性[J].应用化学.2019

[9].朱淑芳,王生彪,岗桑卓玛,索积芳,陈美玲.2015-2017年青海省叁级以上公立医院抗肿瘤药物使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

[10].沈娟,陈雪琴,马胜林.安罗替尼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可能抑癌机制Fig.4-7Sketchofp...经典mTOR信号传导通路Figure1.5Class...不同时间梯度BRCAA1-FMNPs纳米探针在...本章所选用的配体分子和主体分子的结...α生物学功能Fig.1-12Biologica...(a)金纳米笼可控释放系统的示意图...

标签:;  ;  ;  ;  ;  ;  ;  

抗肿瘤论文_华丹,王维亭,周雪霞,王虔,孙翠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