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胫小车蝗论文_郭楚南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胫小车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车,种群,亚洲,科尔沁,基因,积温,生活史。

黄胫小车蝗论文文献综述

郭楚南[1](2016)在《黄胫小车蝗成虫和若虫的miRNA与转录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隶属于直翅目(Orthoptera),斑翅蝗科(Oedipodidae),小车蝗属(Oedaleus Fieber),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目前大部分有关直翅目昆虫的研究多集中于外部形态分析、种群遗传多样性、线粒体基因组等方面,有关于黄胫小车蝗的miRNA和转录组的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次研究选取黄胫小车蝗的雄性成虫、雌性成虫和若虫叁个样本作为实验材料,分别对这叁种样品建立小RNA和转录组测序文库,利用Illumina HiSeqTM 2000测序平台,对黄胫小车蝗的雄性成虫、雌性成虫和若虫进行了niRNA和转录组进行深度测序、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GO功能分析和KEGG代谢途径分析,对已知miRNA进行鉴定,预测新的miRNA。主要得到如下结果:(1)黄胫小车蝗雄虫测序文库共获得947个miRNA,雌性获得873个,若虫文库获得904个,分别对应3,549,697、32,61,224和3,316,811条序列拷贝数。(2)利用miRDeep软件对叁个样品进行新miRNA的预测,得到雄性成虫新miRNA30个、雌性成虫43个、若虫32个。(3)对叁个样品进行miRNA差异表达分析,得到雄性成虫和雌性成虫显着差异的miRNA 112个、新miRNA50个,成虫和若虫显着差异的已知miRNA 499个、新miRNA44个。对雄性和雌性的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得到差异显着的miRNA403个;预测成虫和若虫的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得到516个靶基因。(4)黄胫小车蝗雄性、雌性成虫和若虫叁个样本的转录组测序分别得到54,971,450、52,666,682、53,132,988条纯净序列。利用合并拼接序列策略进行组装,分别得到雄性成虫52,743个Unigene、雌性成虫57,437个Unigene和若虫57,608个Unigene,叁个转录组合并后得到黄胫小车蝗51,608个Unigene,序列长度为57,606,410 nt。(5)对得到的51,608个Unigene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后,共注释了25,061个Unigene,占总数的43.50%,其中注释到Nr数据库的有22,650个,Nt数据库的有12,789个,Swiss-Prot数据库的有18,701个,COG数据库有9,594个。得到GO功能注释信息的有10,839个,注释到KEGG代谢通路中的有16,724个。这些数据为研究黄胫小车蝗的生物学特征和基因表达等提供了重要数据。(6)由叁个样品间的基因的表达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通分析可以看出,雄性性成虫在细胞膜成分、酶调节等过程中表达的特异性基因比较多。雌性成虫由于繁殖的需要,在新陈代谢、细胞组分中表达的基因较多,而若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达基因更多。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主要参与的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传导途径,共有16,724个Unigene参与了258条代谢通路中,这些基因的注释信息为研究黄胫小车蝗的生殖发育、生长代谢、信息传导、神经传递等适应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金永玲,杨苏宁,丛斌,王丽艳[2](2015)在《氰戊菊酯对黄胫小车蝗解毒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氰戊菊酯对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解毒酶的影响,利用点滴法进行毒力测定的同时,针对不同虫源黄胫小车蝗测定了增效醚(PBO)、磷酸叁苯酯(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和虫体内解毒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室内虫源的LD50为4.38×10-3μg·头-1,对黑龙江地区田间虫源HG、LD和ZY的LD50分别7.30×10-3、7.21×10-3和2.298×10-2μg·头-1,与室内虫源相比,抗性比分别为1.67、1.65和5.25倍。PBO对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的增效比分别为2.16、3.91倍,TPP对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的增效比分别为2.00、2.15倍。田间虫源ZY体内酯酶及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室内虫源(P<0.05)。经氰戊菊酯诱导后,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体内的酯酶上升比值分别为2.25、1.59倍,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分别上升1.21、1.45倍。以上结果表明,田间虫源ZY黄胫小车蝗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下降,且其体内酯酶、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提高,说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参与了氰戊菊酯的代谢作用,推断这两种酶是导致黄胫小车蝗氰戊菊酯抗性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孙嵬,张柱亭,类成平,董辉,钱海涛[3](2013)在《不同地理种群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序列对10个地理种群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68条序列样本中,共发现了1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5种单倍型。总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462,种群内单倍型多样度在0.125~0.625范围之内。总群体的Fst为0.0812,Gst为0.0991,Nm为4.55,表明黄胫小车蝗各地理种群之间存在着较为充分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差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部,占方差比率的91.53%。单倍型中介网络图及系统树显示,各种群中的单倍型分布混杂,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孙嵬,张柱亭,董辉,钱海涛,石玉[4](2013)在《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对农牧业生产危害严重的经济害虫。本文对黄胫小车蝗10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和分析,利用DnaSP 5.0和Arlequin 3.5.1.2软件对该蝗虫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程度、基因流水平及分子变异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倍型贝叶斯系统发育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144个序列样本中,共检测到21种单倍型,其中1种单倍型为10个地理种群所共享。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53,各地理种群单倍型多样度范围在0.423~0.790之间。总群体和各种群的Tajima’s D检验结果皆不显着,说明该种害虫在较近的历史上未经历群体扩张。总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4436,固定系数Fst为0.05255,基因流Nm为9.01。AMOVA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间的遗传变异水平较低。各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其地理距离间没有显着的相关性。贝叶斯系统发育进化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黄胫小车蝗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分布格局较为混杂,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研究结果揭示,黄胫小车蝗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未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孙嵬[5](2013)在《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蝗虫群落结构及亚洲小车蝗、黄胫小车蝗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群落结构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具有牧草生长茂盛、产草量高、质量好等特点,是其所在区域内重要的天然割草场和放牧场。但近年来,此草原上大面积、高密度发生蝗虫灾害,严重威胁着牧业生产的正常发展。明确该区蝗虫的群落组成、种间关系及发生动态,对于草原蝗虫的有效管理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于2011-2012年,对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的蝗虫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蝗虫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区系地理成分、群落的时间结构及空间结构、群落多样性、群落集团结构、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对在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的8个典型样地的蝗虫群落的调查,以及在样地及其周围的全面捕捉调查,共鉴定出此草原分布的蝗总科6科17属22种蝗虫,其中,斑翅蝗科(Oedipodidae)与网翅蝗科(Arcypteridae)蝗虫种类共计16种,占蝗虫种类总数的72.73%。蝗虫的区系地理成分以古北种为主,占蝗虫种类总数量的72.73%,在数量上占绝对的优势。8个典型样地因地形、植被组成等环境因子的差异,在蝗虫的种类组成及区系地理成分上均有着一定差异。2.受温度、植物群落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此草原上蝗虫的发生种类数、优势种的组成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动态。7月20日调查得到的种类最多,共计6科13属17种蝗虫。各种蝗虫由于生物学习性等差异,对于水平空间资源的利用、分隔有着明显的区别;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欧式距离为9.5时,蝗虫群落可分化成4个不同的取食组合,表现出蝗虫适应于植物高度的垂直分层现象。3.蝗虫群落多样性指数7月>8月>6月>9月;群落均匀性指数6月>8月>7月>9月;群落丰富度指数7月>8月>9月>6月。各样地中,因植被组成、地形的不同,在蝗虫群落特征参数上有所差异。由于此草原上蝗虫早期种、中期种、晚期种组成种类上的不同,不同月份蝗虫群落的相似性数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从各样地蝗虫群落的组成及相似性研究结果来看,地形的不同对于蝗虫种类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影响。4.蝗虫群落集团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蝗虫群落可以划分成6个集团,各集团之间在栖息环境及适应性上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多样的生境为蝗虫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空间,在光照、地形等环境因子及蝗虫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下,蝗虫为使生存适合度达到最大,在对适宜生境的选择中,形成了不同的资源利用集团;蝗虫的生态指标梯度按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2.91%,代表的生物学信息为蝗虫对地面基层、取食高度、地形以及阴影的选择;不同的蝗虫种类因对生境资源的利用程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生态位宽度,对生境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决定了蝗虫种间生态位重迭值的高低。5.2012年6月~8月间通过设置3植被组成相异且分布广泛的草原样地(Ⅰ:兴安胡枝子Stipa baicalensis+中华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chinensis植物群落样地;Ⅱ:贝加尔针茂Stipa baicalensis+糙隐子草C. squarrosa植物群落样地;Ⅲ:狗尾草Setaira viridis+蓖齿蒿Artemisia Pectinatal+兴安胡枝子植物群落样地),研究了植物群落结构、蝗虫群落结构以及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3个样地的植物重要值、高度、盖度、密度均有着明显差异,使得植物群落的组成复杂多样,为蝗虫提供多样化的生境选择。3个样地蝗虫种类组成相似,一年均只能完成一个世代交替。生物量较大的几种蝗虫明显分化为不同时期的优势种,轮纹异痂蝗Bryodemella tuberculatum dilutum、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是早期优势种蝗虫,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是中期优势种蝗虫,黄胫小车蝗是晚期优势种蝗虫O. infernalis。由于植物群落的差异,蝗虫对其的选择适应,使各样地蝗虫的发生密度及生物量存在着明显区别且具有时间动态。3样地植物群落系数与蝗虫群落系数的相关性有着明显的区别,样地Ⅰ、Ⅱ中植物群落多样性与蝗虫群落多样性之间呈负相关,而样地Ⅲ之间呈正相关,相关性均不显着(P>0.05)。结果说明,虽然蝗虫种类相似,但植被组成的差异,会造成蝗虫群落的组成及动态上的差异。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此草原上蝗虫的监测及综合治理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二)遗传分化研究明确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蝗虫群落结构中,亚洲小车蝗、黄胫小车蝗是此草原中、晚期优势种蝗虫,发生密度大,是该区草业发展的重要威胁且该两种蝗虫分布广泛。为明确该两种蝗虫不同地理种群的生态适应性及其遗传分化,选用ISSR、mtDNA(线粒体DNA)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两种蝗虫地理种群间的遗传结构和基因交流模式,以期为该两种蝗虫制定防治策略提供遗传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1)对黄胫小车蝗各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 (mtDNA)的CO Ⅰ、Cytb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测序,在CO Ⅰ基因片段中检测到21种单倍型(GenBank登录号:KC297197-KC297217),单倍型遗传距离在0.003~0.027之间;在Cytb基因片段中检测到15种单倍型(GenBank登录号:KC484967~KC484981)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2~0.007之间。基于mtDNA CO I、Cytb基因的单倍型构建的邻接系统发育进化树与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黄胫小车蝗各地理种群中的单倍型散布在不同的分布群中,分布格局较为混杂,未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结构。(2)基于ISSR分子标记,黄胫小车蝗总群体的Nei氏遗传指数为0.2628,各地理种群的数值在0.2171-0.2563之间;黄胫小车蝗总群体的Shannon信息指数为0.4129,各地理种群的数值在0.3257~0.3805之间。基于mtDNA CO I基因序列,黄胫小车蝗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653,各地理种群的数值在0.423-0.790之间。基于mtDNA Cytb基因序列,黄胫小车蝗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为0.462,各地理种群的数值在0.125~0.625之间。研究结果显示黄胫小车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表明其对环境的变化具有较大的生存空间和适应潜力。(3)基于ISSR、mtDNA分子标记研究结果显示,黄胫小车蝗各地理种群的总固定系数Fst、遗传分化系数Gst均较低,基因流Nm均大于4:AMOVA分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低;成对种群的遗传距离矩阵与采集地点地理距离的自然对数矩阵之间未呈现出显着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并未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地理隔离并非是导致黄胫小车蝗种群间遗传分化的主导因素。2.基于ISSR分子标记对亚洲小车蝗地理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显示。亚洲小车蝗总群体的Nei氏遗传指数为0.2339,各地理种群的数值在0.1738-0.2445之间。亚洲小车蝗总群体的Sbannon信息指数为0.3753,各地理种群的数值在0.2569~0.3568之间。表明该种蝗虫对于变化的环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亚洲小车蝗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1155,基因流Nm为3.83,种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1.55%,种群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88.45%,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着相关性。说明亚洲小车蝗种群间的遗传交流较为充分,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基因交流并未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3-05-06)

石玉,孙嵬,董辉,丛斌,白鸿岩[6](2013)在《黄胫小车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人工气候箱,在21,25,28,31,34℃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对其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用线性方程拟合了黄胫小车蝗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本试验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黄胫小车蝗各虫态(龄)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极显着相关性。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蝗卵、1~5龄蝗蝻、整个蝗蝻期、雌成虫期、雄成虫期、雌虫全世代及雄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5.57,17.22,17.04,17.19℃,18.50,18.75,19.86,14.99,18.41,17.04,19.51℃,有效积温依次为:263.97,86.43,71.55,85.00,83.99,59.30,423.09,652.31,442.90,940.50,657.97d℃。(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石玉,董辉,丛斌,孙嵬,张柱亭[7](2012)在《温度对黄胫小车蝗生长发育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照培养箱,在21℃、25℃、28℃、31℃、34℃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黄胫小车蝗(Oedaleas infernalis Saussure),对其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用线性方程拟合了黄胫小车蝗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本实验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黄胫小车蝗各虫态(龄)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极显着相关性。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蝗卵、1~5龄蝗蝻、整个蝗蝻期、雌成虫期、雄成虫期、雌虫全世代及雄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5.57℃、17.22℃、17.04℃、18.50℃、18.75℃、19.86℃、14.99℃、18.41℃、17.04℃和19.51℃,有效积温依次为:263.97日·度、86.43日·度、71.55日·度、85.00日·度、83.99日·度、59.30日·度、423.09日·度、652.31日·度、442.90日·度、940.50日·度和657.97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内蒙古地区1年的理论发生代数为1.36代,这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相符合。(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10-24)

高书晶,韩靖玲,刘爱萍,闫志坚,常秀清[8](2011)在《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遗传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关系及其遗传分化情况,应用RAPD-PCR技术对两种蝗虫的50头个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8条随机引物产生65条清晰、稳定的谱带,其多态性条带占93.85%。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黄胫小车蝗遗传多样性高于亚洲小车蝗,分别为0.322 4和0.256 0;亚洲小车蝗27.61%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72.3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黄胫小车蝗41.9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58.0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内。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的种群间变异均小于种群内变异。Ne′is遗传距离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同一采集地点混居的亚洲小车蝗与黄胫小车蝗之间的遗传距离小于地理上存在较大跨度的两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别用UPGMA和NJ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供试的50个个体分为两大聚类簇,亚洲小车蝗3个种群聚为一支,黄胫小车蝗2个种群聚为另一支。结论:RAPD分析方法可显示个体间的多态性,反映个体或物种间的细微差异,是区分近缘物种的有效分子标记。(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田方文,李振国[9](2009)在《鲁北黄胫小车蝗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初步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胫小车蝗(Oedaleas infernalis Saussure)是鲁北地区的重要蝗种。2005~2008年通过大田调查与笼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胫小车蝗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在鲁北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蝗蝻5龄。初步了解了该虫的年生活史、历期、生活习性及其发生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09年10期)

郝锡联,赵卓,任炳忠[10](2008)在《黄胫小车蝗配子发生时c-kit蛋白特异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Sauss.)配子发生期间原癌基因c-kit的特异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成熟精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c-kit蛋白表达,精巢末端还有较粗大的阳性颗粒分布;卵子发生过程中,第1~6阶段卵母细胞中有不同程度的c-kit蛋白特异性表达,但随着卵黄的发生逐渐消失.(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黄胫小车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确定氰戊菊酯对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解毒酶的影响,利用点滴法进行毒力测定的同时,针对不同虫源黄胫小车蝗测定了增效醚(PBO)、磷酸叁苯酯(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3种酶抑制剂的增效作用和虫体内解毒酶的活力。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对室内虫源的LD50为4.38×10-3μg·头-1,对黑龙江地区田间虫源HG、LD和ZY的LD50分别7.30×10-3、7.21×10-3和2.298×10-2μg·头-1,与室内虫源相比,抗性比分别为1.67、1.65和5.25倍。PBO对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的增效比分别为2.16、3.91倍,TPP对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的增效比分别为2.00、2.15倍。田间虫源ZY体内酯酶及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室内虫源(P<0.05)。经氰戊菊酯诱导后,室内虫源和田间虫源ZY体内的酯酶上升比值分别为2.25、1.59倍,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分别上升1.21、1.45倍。以上结果表明,田间虫源ZY黄胫小车蝗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下降,且其体内酯酶、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提高,说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参与了氰戊菊酯的代谢作用,推断这两种酶是导致黄胫小车蝗氰戊菊酯抗性的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胫小车蝗论文参考文献

[1].郭楚南.黄胫小车蝗成虫和若虫的miRNA与转录组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金永玲,杨苏宁,丛斌,王丽艳.氰戊菊酯对黄胫小车蝗解毒酶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5

[3].孙嵬,张柱亭,类成平,董辉,钱海涛.不同地理种群黄胫小车蝗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

[4].孙嵬,张柱亭,董辉,钱海涛,石玉.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的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分析[J].昆虫学报.2013

[5].孙嵬.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蝗虫群落结构及亚洲小车蝗、黄胫小车蝗种群遗传分化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

[6].石玉,孙嵬,董辉,丛斌,白鸿岩.黄胫小车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

[7].石玉,董辉,丛斌,孙嵬,张柱亭.温度对黄胫小车蝗生长发育速度的影响[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8].高书晶,韩靖玲,刘爱萍,闫志坚,常秀清.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遗传分化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1

[9].田方文,李振国.鲁北黄胫小车蝗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初步观察[J].中国植保导刊.2009

[10].郝锡联,赵卓,任炳忠.黄胫小车蝗配子发生时c-kit蛋白特异性表达[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论文知识图

引物S283对呼伦贝市种群黄胫小车蝗黄胫小车蝗(Oedaleusinfernal...长翅素木蝗、黄胫小车蝗、赤翅蝗...黄胫小车蝗跳跃过程的典型图片引物S1406对呼伦贝尔市种群黄胫小黄胫小车蝗卵巢长、宽及体积的季...

标签:;  ;  ;  ;  ;  ;  ;  

黄胫小车蝗论文_郭楚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