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

(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认知活动的功能、表现、内在结构和心理机制的心理学分支。因为认知和语言二者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程度也非常的复杂,因此,对于二者的这种紧密联系使得人们在关注时就不可避免地把认知心理学和应用语言学当做共同的课题来研究。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语言输出;过程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322-02

学生在刚开始学会某一表达时,由于记忆犹新,便非常正确的使用;往后与所学的其他新的词语表达混淆,会有倒退的情况出现;最后通过不断的比较、对照、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并学以致用,以便更好的高度自动化。在当前环境下由于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所以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不仅仅能够只了解学生,而且还必须了解语学习语言技能的规律,以便更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

1.语法规则还是固定记忆

就预言输出的整个过程来讲,说的直白一些就是造句填词,在适当的位置填上适当的词,大脑语言在进行造句填词的工作中都是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卓有成效的,以一种很大众的方式来实现我们在实际中对语言的加工需求,语言知识水平的表现是衡量语言使用能力高低的标准。语言学信息加工机制模式认为,当我们说话时是有充足的时间来组织我们想要什么样的语句,有充足的时间决定用什么样的句子结构来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有时间在“备选库”中对各种结构句子进行筛选,把最适合的词放入句子最恰当的位置。因此,我们说语言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为它忽略了口语交际中很重要的一点,即在实际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大脑语言信息加工机制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对语言信息进行在线处理。而且语言学信息加工模式的两个假设也无法得到证实。这样的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不但不会快捷、轻松,反而会是很费力的,需要花费大量的心力和脑力资源,因而不能满足实时语言加工的需求。同样,没有任何理由说人类记忆系统所储存的东西总是组织得井井有条,可以随时被有效使用的。基于语法规则的语言处理系统是语言学家强加的,是不能被用来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的。语言是受语法规则制约的观点本身就有点言过其实,事实上,口语表达更多地依赖大小不同的词汇单位。他的解释很有说服力。他认为,基于语法规则的语言加工有助于新的意思的表达,使我们能够创造出从未使用过的句子结构,说出从没有说过的话语。这种对语言使用的描述是否可以反映语言使用者日常使用语言的特点。在不否认语言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特点的同时,他提出我们所说的话,所用的结构、所用的词,大部分都是我们曾经说过的或用过的。他认为,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并不总是在创新,总是在试图用一些新奇的词语或句子结构:一般的交际用语都不具备创造性的特点,都是一些经常使用的、可以预见的语言表达。同样,尽管语法规则给我们提供了构成无数个句子的可能,实际上,大部分这样的可能性都被忽视掉了,而某些特定的词汇组合却不断被重复使用,他提出语言加工过程一般遵循两个原则:自由选择原则和习语原则。所谓自由选择原则实际上就是遵循语法规则的同义词,即使用(并且能理解)无数的词语组合的能力。习语原则包括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第一,习语原则认为词语的共现性是有限的,一个词语的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它词语与之搭配的可能性;第二,许多常用词语在同其他词组合形成常用的搭配和短语时,就失去了原有的词义,也就是说词语的意思被淹没在短语或常用搭配的意思中;第三,习语原则优先的主张,“自由选择的过程可以被想象成分析过程,这一过程贯穿语言活动的始终,但其结果却偶尔才会被需要”。换句话说,借助于习语的手段进行交际才是自然、真实的,我们只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会放弃这一方法。

2.通过使用词汇化的句子结构达到接近本族语者的流利程度

现在,有人提议大部分的实时语言产出主要依赖于记忆系统,通过固定表达的使用,讲话者常常可以避免不得不进行的句子分析。通过使用词汇化的句子结构以达到接近本族语的流利程度。一个由一些词语所构成的基本结构,这些结构在这三个句子中有一些变化,同时又保留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基础。一般的本族语者都掌握数以百计这样的词汇化的句子结构,这些作为随时待用的语言储备可以在语言交际中被用来实现实时语言交际所要求的流利程度,而且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实时语言交际是需要一定的流利程度的,这样的流利程度,在实时交际的情况下,除了使用固定的词汇化的句子结构外,是其它方法都不可以达到的。本文是在作者设计进行的一个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英语故事复述过程,以了解在我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中,语言结构知识起多大的作用,习惯表达起多大的作用,语言加工机制是基于语法规则还是基于对固定用词格式的记忆。

3.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往往是关于事实、理论、事件等的表述,涉及“是什么”;后者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是可以用活动表现出来,它更多地体现为技能和程序,是关于一件事情应该“怎样做”的知识。在二语习得中,习得者要掌握的不仅有词汇、语法、惯用法等陈述性知识,还有语用等程序性知识。今天的二语习得者中,“聋子英语”、“哑巴英语”越来越少,但是“傻子英语”仍然存在。有些二语习得者词汇量不可谓不丰富,发音也不可谓不标准,但是他们的英语总是“不得体”、“不地道”。也就是说,二语习得者不仅要学会“说什么”,还要学会“怎么说”,学会“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使自己的英语“pragmaticallyaswellasgrammaticallycorrect”。要做到这一点,根据上文的分析,需要习得者不断地进行语言输出,反复检验自己的语言是否符合听话者的期望,这也是斯旺的输出假说中提出的语言输出假设验证功能的一种体现:二语习得者可以把语言输出视为是验证自己在习得过程中形成的有关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新假设的途径。并且,这种“如何说”的知识也只有在输出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和验证。在以上的讨论中我们看到,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可理解输出,它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输出作为练习的形式锻炼习得者的注意力从而促进二语习得;二是输出对习得者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编码(包括浅层次的形式编码和深层次的语义编码即“精细复述”)从而让习得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三是输出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操作方式促进语用能力的获得。而这三种表现形式也正是可理解输出促进语言习得的三大功能,二者在这里不谋而合。

4.结语

输入假说认为语言输出是足量的语言输入的必然结果的观点有失偏颇,并且在中国这样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中,由于缺乏真实的外语环境,要习得者获得足量、真实的语言输入并非易事,因此在二语教学中向习得者提供语言输入的同时强调语言输出是较为实际的做法。

【参考文献】

[1]邵志芳.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32-44.

[2]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标签:;  ;  ;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