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情境,让孩子们都成为演员

表演情境,让孩子们都成为演员

彭敏江西省余干县三塘中心小学335100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需求,就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时候可为学生创设一个表演的教学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

如在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课文的重点在于体会作者王维在他乡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那么在教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时,我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体会出王维思念亲人的感情,便让孩子们自己扮演成王维,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他们都能很自然地表达出那种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趁机我便问他们:难道那时只有王维在思念自己的亲人,亲人们就不会思念王维吗?请你们两人为一组,一人扮演王维,一人扮演王维的亲人,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在他们真挚的言语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思念亲人的感情,顺势,我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将孩子们的情感延伸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我意味深长地对孩子们说道:“孩子们,你们的爸妈都远在他乡辛苦地工作着,每逢佳节之时,你们是否也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父母呢?你们的父母一定也在深深地思念着可爱的你们。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继续展开情境演练,找好搭档,一组为孩子们,一组为远在他乡的父母亲们,在佳节时你们之间会有哪些真挚的话语要表达呢?”那堂原本枯燥的古诗课在孩子们真诚的表演中得到了完美的结束。

在教学古诗时我们可以为孩子们创设表演情境,同样在上记事课文时我们也可适当地创设表演情境。例如:在上《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一文时,为了能让孩子们既更深地体会青年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同时又要孩子们懂得感恩的道理,我便让孩子们两个为一小组,一个扮演自愿奉献骨髓的青年,另一个为急需骨髓治疗的小钱,通过孩子们在表演情境中用自己的语言和感情领悟文中的感情,而无需老师间接输入。

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题材了,也是最能拓展孩子们想象的文本了。那么,在每次上童话故事题材的课文时,我最喜欢为孩子们创设表演情境了。如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一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自己多读课文,待到孩子们熟悉文本内容、能大致把文本的台词记住之后,便让他们分好角色进行表演。我不要求孩子们照本宣科,而是鼓励孩子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配合自己的动作把这篇童话故事导演成一部原汁原味的童话剧。在讲解小木偶拥有了人类的表情时,扮演小木偶的孩子脱口而出:“太好了,我总算正常了,我会哭、会笑、会生气了。”他一边说着还一边扮演着这些神情,可爱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这位孩子因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感情流露得更加自然了,他生气地对着熊警官和小兔子说道:“瞧瞧!你们都误会我了吧,我现在和正常的人一样了,我要向你们解释清楚!”这位孩子为我们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趁机,我笑着对孩子们说道:“现在,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么,接下来他会怎么做呢?请孩子们分组讨论,讨论之后再进行表演。”孩子们因为没有了固定模式,有了更多展开想象的空间,他们表演起来既充满趣味又不失思想,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这种生动的形式,使学生特别兴奋,既可以听到又可以看到,富有戏剧情味,而且其中有角色效应的作用。因为即是表演,就得担当角色。担当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变为“他角色”。那种新异感、好奇心,往往使他们激动不已。扮演角色可以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促使学生在表演中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转换到课文的角色之中,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加深了内心情感体验;同时学生在表演时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加深了对课文角色的理解,学生情绪热烈、印象深刻是必然的结果。

标签:;  ;  ;  

表演情境,让孩子们都成为演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