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翯:系统思维融合的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

高翯:系统思维融合的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 要:将系统思维引入工科素养培养为主的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复合理念、专业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以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为例,针对以往出现的选题设置过于宽泛、教学过程关联性不足、教学反馈流向单一等问题,从选题、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融入系统思维的课程教学改革,即选题方向的层次化设定、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引入、教学过程的整体化安排,积极引导学生以系统思维思考城市现象、问题与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发展规律。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已初步实现了学生思辨、创新、抽析等复合能力的提升和获得感、成就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开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关键词:系统思维;城乡规划;社会综合调查研究;教学改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系统思维方法强调深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1],注重系统的整体性与要素的协同性,这也为当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创新思路。系统思维能力和工程素养是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培养目标,“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接触实践教学的初期阶段,是专业思维、复合理念、科研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在接触了两年偏重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培养,借助“系统”性的概念,强调学生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研究思路的逻辑性和研究方法的关联性等上述能力的完善[2]。“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正是基于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建立和培养,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通过包含相应知识点的若干个单元模块的构建,使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得到有效训练,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调研方法的掌握程度。

一、“社会综合实践调查”课程教学的现状

“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作为城乡规划学专业学生接触城乡规划设计思维的首个实践教学环节,旨在训练学生对实践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掌握,培养他们对城市现象及问题的观察、认知、分析、思辨及总结能力,为后续实践课的开展打下基础。“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以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及建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为基础,设置在第5学期,前期相关专业课程包括“城市社会学”和“城市规划导论”、“城市地理学”、“建筑学基础”等,后续课程包括“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城镇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共计40学时和2个设计周。

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联合用药组IL-2和IFN-γ与PR和SD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D呈负相关(P均<0.05);TNF-α和IGF-1与PR和SD呈显著负相关,而与PD呈正相关(P均<0.05)。见表3。

二、开展“社会综合实践调查”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选题设置过于宽泛

“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的选题阶段是学生进行实践研究的基础与起点,决定着调研的走向和深度,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是调查研究实现研究价值的关键所在。目前,对于城乡规划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前两年的学习对象是“建筑”的微观尺度,学生习惯性地建立起微观入手的思维视角,而“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主要是以“街道”、“社区”、“城市”等中观、宏观为基本尺度,这需要学生转变思维模式,建立起多因素影响下的实践系统观念。因此,仅依托学生已储备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进行自主选题,缺少发现社会焦点、热点、前沿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选题较少,多停留于城市问题的表象,导致研究范围过于宽泛。这就反映出目前“社会综合实践调查”课程选题上的非系统思维,学生难以就某一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造成选题研究深度不足、解决方案过于泛泛的弊病。

(二)教学过程关联性不足

“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一般是“确定选题——资料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对策建议”。授课过程中,由于各部分内容及研究方法的独立性,同时缺少及时的反馈机制,学生往往将每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割裂开来,前导结论和后续研究缺少关联性,如由于学生忽视了对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收集的重要性,导致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存在诸多缺陷,进一步影响问卷的分析与调研目的的契合度,加之资料分析方法掌握不足,仅仅停留在对问卷数据的直接描述上,因此很难保证研究结论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所以,为避免割裂式的条块化教学,完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连贯性是非常必要的。

运用系统思维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以系统论的方法思考城市现象、问题与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及发展规律,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宏观与微观、现象同本质的关系,以解决不同尺度的城市规划问题。将系统思维融入“社会综合实践调查”课程教学的关键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三)教学反馈流向单一

丁辛醇装置是我公司产品结构调整的主体工程之一。该装置以丙烯和PSA制气装置提供的精合成气、氢气为原料,采用世界先进的低压羰基合成工艺生产丁辛醇。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的系统性构建

安:当然是范·克莱本的演绎!关于你说的解构,我认为他是第一个抛开此曲极其复杂的技术,而以更高的视角审视此曲完整艺术价值的演奏家!这样的视角也是极有前瞻性的。他的演奏不追求极致速度,却是满满的音乐性、歌唱性。他无须用这首曲子证明什么,也并未因为其中的技术而歇斯底里。他把“拉三”当成纯粹的音乐。

(一)选题方向的层次化设定

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由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的思路,选题系统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热点问题的多选区实践,如分组对长春市新京时期的各条既有水系进行追踪,探索原始水系与城市内涝点关系的调查研究,以期得出修复历史水系,解决城市水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二是特征区域的多途径改善,如对社区开敞空间的改造,可通过对所选社区特征性的把握,从适老化、儿童友好、商住混合等方面入手,探讨开敞空间的升级改造策略。三是特殊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如老年人对于居住、交流、就医,游客对于购物、住宿、游览,学生对于娱乐、学习、安全等方面的细化需求的满足方式和方法的探索。课程选题不仅是对城市社会调研方法的训练,更是紧密追踪当代科研的热门领域,选题的强调前瞻性、地域性和创新性以及学生参与的适宜性,以实现调研报告完成的精度深度。

图1 课程改革要点示意图

图2 互动反馈开放式教学示意图

图3 课程教学流线示意图

(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引入

针对不同学生的思路和理解,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适合自己组别的针对性的指导,提高调研深度。独立指导与配合指导相结合,指导学生对方案做出准确判断、及时调整和设计优化。

从选题阶段、调研阶段到汇报阶段,采用“多年级混编式”的教学工作坊方式组织教学,由研究生、高年级优秀学生与该年级学生共同研讨、评价各个阶段的课程任务,加上教师反馈,既能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反思、经验传递的机会,又能为低年级本科生提前培养科研思维[5]。在终期汇报中,积极推广国际workshop方式,通过师生沙龙,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将设计思想融于即兴品评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沟通表达和思辨能力。

3.研讨式教学

通过集中教学和专题讲座对各阶段集中进行知识和技术层面内容进行启发式讲述,强化两者与设计思维的融合,如组织学生参观长春市规划展览馆,通过讲解员对长春市历史水系空间演进的描述,激发学生基于生态伦理的职业情怀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和鉴赏能力,加深学生对规划设计核心要点的理解,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知行并举的目的。

2.开放式教学

根据课程强调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的特点,采用“调研——汇报——反馈——调研”全过程互动反馈开放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群体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给予反馈,实时提出修正和改进建议,促进课堂的灵活性。翻转课堂结合互动反馈:通过课下学习、课上研讨,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给予反馈,实时进行修正和改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4](如图2)。

结合该专业的学科特点、教师的研究领域和教学对象的知识积累,实施启发式、开放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知识”讲座,集中教学与定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构建跨学科、跨年级、跨空间的教学联系和交流渠道,促使学生形成逻辑清晰、理性思辨的系统思维意识[3]。

虽然“社会综合调查研究”的课程教学管理逐步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但是强调秩序感、一致性、纪律性的这种约束力极强的“规训”式教学模式仍然阻碍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1][2]。课堂教师讲授、纠错、指导的主导式教学仍占主要地位,导致学生对错误的认知和修正固化在教师思路里的被动接受,教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也难以及时获取。因此,增加各环节联系和反馈的纽带,以获取系统关联性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1.启发式教学

第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实践。深入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在思想政治授课中应以本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础,把握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展特点并进行积极引导。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对其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

表2相异矩阵中的数据表示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远近,数值越接近0表明对应的两个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距离越近,相似度越高;反之,数值越接近1表明对应的两个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距离越远,相似度越低。同时相异系数矩阵对角线上的数值0表示高频关键词自身的相关程度。由表2获悉,各关键词与正念疗法非直接相关,除关键词“禅修”和“认知疗法”外,其余关键词同正念疗法的相异系数值均为1。

表1 “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教学进程

阶段(周次) 周次 课内教学 专题教学 课外实践 阶段成果要求 备注阶段一选题 1 2 1.布置任务书2.选题讲解选题相关理论解析1.研究综述2.选取调研专题3.组织分组1.文献综述报告2.拟定研究框架 组织汇报阶段二调研准备 3 调研内容调研方法选区城市规划历史沿革1.拟定调研提纲,确定调研方法2.设计调查问卷,规划调研路径1.调研提纲2.调查问卷阶段三调研 4 6 调研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网络数据收集与运用1.外出调研、实地考察2.发放问卷、现场访谈3.调研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1.制作调研分析报告2.确定选题子目标 组织汇报阶段四调研深化 7 8 国内外先进案例讲解海绵城市的适用性分析1.对于遗漏项目进行补充调研2.查找案例3.案例选取及要点分析1.完善的调研分析报告2.案例分析3.改造初步意向组织汇报阶段五终期评分 9 10 调研报告写作指南往届获奖作品评析1.完善调研内容;2.润色文字表达3.美化图文版式 调研报告 组织汇报设计周 完善最终成果撰写并提交报告书

(三)教学过程的整体化安排

教学过程形成“一横、一纵”的系统化安排,纵向主要是指课程教学流程,其遵循“选题——调研准备——调研——调研深化——终期完善”五个阶段(详见表1),将调查——分析——研究过程进行细化(图3所示)。其中,为提高选题调查的有效性,调研准备和调研深化两阶段是对以往教学的补充部分。学生在正式调研前应先进行预调研即调研准备,包括相关文献、上位规划、已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调研范围、路线、对象、方法的确定,在此基础上设计调研框架及调查问卷[6]。并通过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等环节,不断完善调研阶段的准备内容,为后续调研打好基础。调研深化是通过调研过程中拟定的问题解决意向,查找国内外案例,从中抽析出与本研究相关并能加以引用的理念、方法、设计,是提高学生鉴赏、分析能力的有效手段。

横向是指课堂的教学内容组织,主要通过课内教学——专题教学——课外实践——互动反馈四个层次进行布置。课内教学主要围绕选题、调研方法、调研报告等方面展开,为学生提供各环节学习内容的解释说明及注意事项的讲解。专题教学是组织校内外专家及教师开展与选题相关的主题式授课,辅助扩展学生视野,如传统生态智慧与实践、长春市城市规划历史沿革、网络数据收集与运用、海绵城市的概念及适用性分析、往届获奖作品评析等注入到教学各相应阶段,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由综合到专项的模式进行授课。系统化流程布置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确保每个阶段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特组织阶段性汇报,通过反馈和修正,适时纠正偏离的调研轨道,强化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对遗漏项目进行补充调研,从而保证教学计划优质高效的完成。

四、教学效果

通过“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在选题方向、研究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措施已取得显著成效[7]。由于课内外专题教学的引入,使学生围绕选题加大相关信息的集中摄取,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并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在参与调研与汇报中,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实践研究方法,30%以上的调研报告达到优秀水平。并采取开放式成果考核机制,促进师生之间、课堂内外多层次和多环节的互动交流,营造良性互动的创新型教学环境[1]。基本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思辨、创新、科研等能力的提升和获得感、成就感等积极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开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五、结束语

系统思维在“社会综合实践调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条理性和知识结构的关联性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8],此次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研究专题为中心、以工作坊为载体”的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极大促进学生接触前沿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逐层推进的系统性规划设计思维。

参考文献:

[1]樊欣.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宝贵经验——析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J].科学社会主义,2018(06):73+106-111.

[2]范凌云.社会调查与城市规划相关课程联动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9-43.

[3]齐羚,吕元.人居环境科学背景下城乡规划“无界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1):99-105.

[4]郭丽.以人为本的互动式课堂管理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09):45-47.

[5]葛桦.“实践教学工作坊”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8):45-47.

[6]唐慧超.基于系统思维培养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17,35(01):61-63.

[7]夏红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01):83-87.

[8]刁衍斌.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设置[J].系统科学学,2019,27(05):75-79.

Abstract:Systems thinking to engineering quality train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teaching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and is effective meansto improve students'logic thinking,compound concept,and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The paper takesthe social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curriculum as an example,against the problems,which appeared in the past,of too broad setting of topic selection,lack of correlation in teaching process,a singleteaching feedback and so on,exploresthe teaching reform integrated into the system thinking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selected topic,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process,namely the hierarchical topic direction setting,the diversification introduction of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integrativ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process,actively guiding students to think systematically about the correlation and development rules between urban phenomena,problems and constituent elements.Through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e past two years,it has preliminarily realize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ability of thinking,innovation,extraction and analysis,as well as the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such as sense of gain an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The good teaching effect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ubsequent design courses.

Keywords:system thinking;urban planning;comprehensive social survey and research;the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0-0138-04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城市与区域发展课程群的整合与优化研究”(编号:GH170427)

作者简介:高翯(1984-),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城市与区域规划。

标签:;  ;  ;  ;  ;  ;  ;  ;  ;  ;  ;  ;  

高翯:系统思维融合的社会综合调查研究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