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论文_付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檀香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檀香,歌剧,技法,我是,民间,刽子手,和声。

檀香刑论文文献综述

付丹[1](2019)在《文学创作的继承与开拓——《檀香刑》与《喧哗与骚动》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读者把《檀香刑》和《喧哗与骚动》放在一起审视时,总会清晰地感觉到福克纳对于莫言的影响,无论是意识流手法的使用,还是多角度叙事的借鉴,都可以看作向昔日经典的致敬。然而,莫言的借鉴绝不是简单的模仿,他丰富和发展了福式叙事的技巧,并巧妙地将民间文化和魔幻想象融入到文本中,为我们创作出一部既忠于民族文化又张扬想象魔力、既采用西方技巧又凸显本土艺术的优秀作品。(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梦杰,张其云[2](2019)在《生态翻译视角下《檀香刑》英译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其文学翻译意义重大。生态翻译理论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新兴的翻译视角。将生态翻译运用于文学翻译,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基于生态翻译,从"叁维转换"理论的视角,分析《檀香刑》葛浩文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南昌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敏[3](2019)在《论歌剧《檀香刑》的和声技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檀香刑》是第一部据莫言同名小说改编的歌剧,具有丰富的戏剧性与浓郁的地域性相结合的艺术特征,这与和声的运用息息相关。作曲家基于广阔的和声思维,采用结构多样的和弦与具有独创性的和声进行,将和声与戏剧的发展紧密结合,并将源于茂腔的特性和音融入其中,从而产生了感人的戏剧推动力。(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9年05期)

李小曦,罗兴萍[4](2019)在《论《檀香刑》中的钱丁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钱丁是莫言小说《檀香刑》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之一。作者通过钱丁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挣扎,婚姻与爱情中的两难选择,刻画出他既想实现理想抱负,又胆小、自私和懦弱的性格特征,表达了莫言对传统士大夫文化的批判。(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7期)

常伦军[5](2019)在《论《檀香刑》民间叙事的隐喻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莫言是从民间走出的文学大师,民间立场是他最重要的精神家园。《檀香刑》中,莫言有意识借助以"民俗节日"为代表的时间隐喻、"行刑场"为核心的空间隐喻以及"加冕——脱冕"的身份相互交织的隐喻结构,来实现民间力量的历史介入。(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5期)

齐婧妤[6](2019)在《关于当代中国歌剧创作的几点思考——从歌剧《檀香刑》说开去》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檀香刑》获得业内人士及观众的认可,这对新时期中国歌剧的创作提供了可鉴之处。对中国当代歌剧创作进行简要回顾,当前中国歌剧创作具有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音乐元素多维度融合、受众程度不广泛以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的总体特点。通过对《檀香刑》的分析,思考了关于歌剧创作中应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歌剧创作如何在音乐文本与主观体验中寻求音乐的真谛以及衡量歌剧作品的核心因素等叁个问题。(本文来源于《齐鲁艺苑》期刊2019年04期)

刘雪飞[7](2019)在《歌剧《檀香刑》中“孙眉娘”的主要唱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檀香刑》改编自莫言先生同名长篇小说,由山东艺术学院李云涛教授历时六年精心打造,于2017年6月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歌剧厅成功首演,是我国山东省艺术院校首部原创歌剧作品。全剧高度遵循并浓缩原着,以清末时期德国入侵山东半岛引发当地人民抗击外敌暴行的事件为背景,民间艺人“孙丙”因率众抗敌被施以“檀香刑”为主线,戏剧性效果围绕女主人公“孙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一系列冲突展开。文章以孙眉娘的叁首咏叹调《人生最美荡秋千》《相思曲》《望乡》为研究对象,对其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方面进行研究,从音乐本体出发,对其性格特征、演唱技巧、情感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展开。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获得相关的文献资料与一手谱例、音频。通过音乐形态分析法,结合本人音乐会对其唱段的演唱感悟与心得,对唱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通过研究总结出孙眉娘是一个泼辣果敢,柔情万千,重情重义的多面性格的女性形象,叁首咏叹调体现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这使得人物在歌剧中的音乐形象更加真实,饱满,深入人心,增添了歌剧《檀香刑》的艺术魅力,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朱珲[8](2019)在《中国歌剧《檀香刑》中赵甲的音乐形象及音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檀香刑》是由山东艺术学院李云涛教授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共同创作的一部中国原创民族歌剧。这部歌剧以莫言的同名小说《檀香刑》为基础,由其亲自担任编剧,李云涛作曲,历时六年于2017年6月23日晚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成功首演。在该剧中有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刽子手——赵甲。赵甲作为“檀香刑”这个残忍刑罚的发明者,可以说没有赵甲就没有“檀香刑”,赵甲成就了檀香刑,檀香刑同时也成就赵甲这个人物,正是因为有了檀香刑这种可怕残忍的刑罚,《檀香刑》不论是从歌剧还是小说角度来看才有了核心灵魂。在歌剧《檀香刑》中,《我是首席刽子手》这首歌是赵甲刚亮相登场时所演唱的作品,也是全剧中他的唯一独唱片段。该首作品的歌词从原小说中抽丝剥茧,以独特的演唱形式唱出赵甲这一刽子手的生平经历和内心风暴。本文就以赵甲的咏叙调《我是首席刽子手》为例,通过《檀香刑》的创作背景以及该作品的歌词、曲式结构、以及演唱风格等方面来分析赵甲这个人物的音乐形象与性格特征。(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9-06-01)

刘咸临[9](2019)在《对歌剧《檀香刑》的配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檀香刑》是根据着名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四幕歌剧,是一部以西方艺术形式来讲述中国故事的音乐作品。这部作品的特点在材料上,使用了地方戏曲“茂腔”元素;在演出开场及幕间,通过山东琴书的形式将剧情进行串联与铺垫,整部作品以原创性音乐贯穿始终。在技法上则以西方的作曲技法进行创作与发展,具体到配器技法的运用上还加入了板鼓、唢呐等民间乐器,赋予了作品鲜明的民族特征,使歌剧这一西方的艺术形式与中国的民间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所以这不仅是小说与音乐、歌剧与茂腔两种艺术形式的碰撞,更是高雅与通俗,西方与东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本文将以配器技法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歌剧《檀香刑》作品中配器技法的特点及应用,展示配器技法在这部歌剧中的具体体现,寻找歌剧与民间艺术中可能存在的些许纽带,希望可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9-06-01)

李岁岁[10](2019)在《歌剧《檀香刑》人物塑造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檀香刑》是莫言同名小说改编,是在精炼提取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民族歌剧,是由我国着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和山东艺术学院李云涛教授共同编剧,李云涛教授作曲。歌剧《檀香刑》真实地再现了清朝末期在胶东大地上上演的一出民间反殖民地斗争的事件。讲述了清王朝没落过程中骇人听闻的酷刑,和贯穿于其中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情感故事。本剧以“施刑”为主线,围绕孙眉娘为救父亲与多重复杂社会关系的爱恨情仇展开。剧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独特的视角,真实的笔触,把人性的善与恶,错综复杂的人心变化描写的淋漓尽致。惊心动魄的场景,可悲、可叹、可敬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在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之下,一群普通民众身上的关于道德、人性、畸形的情感,卑微却又感人的凛然大义。这部作品选取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带领我们回顾了那段历史中为反帝国主义斗争做出贡献的人们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在这部四幕歌剧中,《相思曲》这首咏叹调出现在歌剧的第二幕,是主人公孙眉娘思念县令钱丁时所演唱的。这首咏叹调中塑造了一个风流泼辣、性格洒脱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眉娘这个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她在嬉笑怒骂间展露其丰富的个性,人物性格鲜活、多面而具有真实感。《相思曲》通过眉娘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来表达其追求爱情的不顾一切。此曲是眉娘情感最丰富的唱段,塑造了一个为情而奔忙的女人的形象,给这部沉重悲情的作品注入一丝短暂美好的幻想与期待。演唱时要把握好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发展的走向,把眉娘向往平等的爱情、向往自由的一份坚定表达出来。本人通过反复阅读原着,深入挖掘人物的特点,深入剖析咏叹调《相思曲》中人物的性格,结合导师对本人的指导和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本唱段的演唱处理展开研究。力求更准确地塑造好人物形象,更理性更有依据地诠释作品。本人将结合自己在实际演唱中的体会深入剖析,希望能对演唱者更好地理解和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艺术学院》期刊2019-06-01)

檀香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学作品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其文学翻译意义重大。生态翻译理论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新兴的翻译视角。将生态翻译运用于文学翻译,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基于生态翻译,从"叁维转换"理论的视角,分析《檀香刑》葛浩文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檀香刑论文参考文献

[1].付丹.文学创作的继承与开拓——《檀香刑》与《喧哗与骚动》比较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9

[2].王梦杰,张其云.生态翻译视角下《檀香刑》英译本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

[3].张敏.论歌剧《檀香刑》的和声技法[J].齐鲁艺苑.2019

[4].李小曦,罗兴萍.论《檀香刑》中的钱丁形象[J].大众文艺.2019

[5].常伦军.论《檀香刑》民间叙事的隐喻表达[J].大众文艺.2019

[6].齐婧妤.关于当代中国歌剧创作的几点思考——从歌剧《檀香刑》说开去[J].齐鲁艺苑.2019

[7].刘雪飞.歌剧《檀香刑》中“孙眉娘”的主要唱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8].朱珲.中国歌剧《檀香刑》中赵甲的音乐形象及音乐特征[D].山东艺术学院.2019

[9].刘咸临.对歌剧《檀香刑》的配器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9

[10].李岁岁.歌剧《檀香刑》人物塑造之我见[D].山东艺术学院.2019

论文知识图

歌剧《檀香刑》舞台设计部分...歌剧《檀香刑》装台照、剧照歌剧《檀香刑》创作资料2日本出版社关于原着中不当表达的免责声...许昌学院论文(12)许昌学院论文(3)

标签:;  ;  ;  ;  ;  ;  ;  

檀香刑论文_付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