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动性论文_王华,常文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受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体性,译者,能动性,西游记,文本,视域,文学。

受动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华,常文彩[1](2019)在《视域融合下的译者主体性与受动性分析——以薛绍徽译本《八十日环游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是一种视域融合过程。为了达到重唤文本的目的,译者自身的视域具有绝对性作用。但译者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受制于源文本和译者的公共视域。译者在视域融合过程中的翻译活动既有主体性,又有受动性。译者需要权衡两者,以达到翻译目的,取得翻译效果。(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郗波[2](2018)在《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受动性主体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受动性主体就是强调作为认识主体的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时代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受动性主体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并从关注人的需要、构建人的人格、依赖人的实践等叁个方面论述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主体性应遵循的原则,为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苏凤[3](2018)在《戏曲文本译介主体的主动性和受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戏剧外译中,翻译主体——译者的地位、作用及受制因素值得我们关注。只有尊重译者主体性,才能让译者愿意承担翻译责任,提升译者能力,对戏曲文本进行更为透彻的领悟和揣摩,同时也对目的语文化有动力去深入了解。(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6期)

周佩云[4](2018)在《能动性与受动性辩证统一的译者主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翻译理论研究和发展的历史中,译者长期处于边缘地位,被冠以“媒婆”、“仆人”等称呼,译者的主体性长期受到压制。随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领域“文化转向”的到来,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以西德尼·沙博理英译的第一部“红色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的译本为案例,从主体性的两个方面——主观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角度出发,对译者主体性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为今后的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研究发现,英译本Daughters and Sons是沙博理主体性充分发挥的产物,很好地体现了译者主体性两个方面——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在理解和处理原文结构、语言形式及文化因素等方面,沙博理成功实现了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既尊重了翻译过程中的客观受动因素,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变通,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重重障碍,成功实现其翻译目的和价值。首先,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来自原文本从内容到形式再到风格方面的束缚,但沙博理根据自己的理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对原文本的文本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处理。他打破传统的以句子为翻译单位的翻译方法,以篇章为翻译单位来理解和阐述原文;打破原文章回体小说的小说结构,删除了原文本所有的小说回目。在语言形式的处理层面,沙博理删除了原文本中的冗余段落,并通过解释性成分的增添来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读者的审美标准和期待视野。其次,面对翻译过程中的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沙博理在尊重这些客观受动因素的前提下,对原文本的序言进行了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改写,对原文中民歌、民谣进行了选译,从而凸显小说中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考虑到赞助人因素,沙博理通过弱化英雄人物的负面形象和强化英雄人物正面形象的手段,使其译作成功实现宣传正面的新中国形象的目的。同时,受诗学形式的影响,沙博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增加逻辑连接词、删除冗余夸张的修饰语等手段,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诗学形式。(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0)

柴黎孟,李素真[5](2016)在《译者主体性之受动性在汉英翻译中的体现——以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受动性是指译者在发挥主体性的同时还会受到文本、社会环境和主体叁个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本文以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汉英翻译为例,详细分析译者主体性之受动性在汉英翻译中的体现。(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6年15期)

李陈岚茜[6](2015)在《论译者主体性之受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盛行,译者主体性的受动性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翻译行为本身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制约与控制。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受动性都是译者主体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合格的译者应该既有创造性也有自我约束性,两者互相约束,互相补充。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应避免无限制的极度张扬与限制重重的过度压抑,只有这样译者主体性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有效提高译本的质量与效用。(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王林清[7](2015)在《论受动性彰显译者的主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活动与人的实践活动有诸多相似点,基于受动性和能动性关系的哲学描述探究受动性对译者主体性的作用,可以让译者灵活游走于两种语言之间,并且能游刃有余地把握两种不同的文化。原语和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限制,具有受动性,这些差异看似阻碍着译者发挥主体性,实则不然。英语和汉语的差异也给译者带来了创造自由,译者从而可以灵活运用本国语言的所有长处,做出艺术创造性的翻译。译者只有应对这些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根据目的语的特点进行翻译,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主体性。(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上旬刊)》期刊2015年01期)

肖起来[8](2014)在《“顺乎天则”与“延天以佑人”——王船山关于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王船山用中国哲学中的"顺乎天则","延天以佑人"的概念来表述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并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王船山认为:"天"是标明物质及其规律客观性的天;"人"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顺乎天则"是讲人在实践活动中是受动的和受制约的;"延天以佑人"则是人一方面要尊重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发挥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闻婧[9](2014)在《由受动性看《湘君》内外之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湘君》是《九歌》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描写湘夫人与湘君约会不得的场景,作者将自然的景象、社会文化的人文背景、主人公的心里状态、作者自我心里的展现巧妙地融入到文章中,在强大的外在受动性与内在受动性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强烈的美学效果,使文学与美学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创造出了一篇堪称完美的佳作,在文章中就针对文学中受动性的美学做了粗浅的分析。(本文来源于《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朱秋思[10](2014)在《浅谈文学反映的受动性与能动性——以《西游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作为重要的文学活动,创作主体是人,则其必然具有受动性能动性,即文学作品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每部文学作品及其作者和读者,都不可避免地活动于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状况中,因而都是具体的和独特的。文学作为社会性的话语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反映,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文学映的受动性与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版)》期刊2014年04期)

受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思想政治教育受动性主体就是强调作为认识主体的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时代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背景下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受动性主体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并从关注人的需要、构建人的人格、依赖人的实践等叁个方面论述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主体性应遵循的原则,为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奠定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受动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华,常文彩.视域融合下的译者主体性与受动性分析——以薛绍徽译本《八十日环游记》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2].郗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受动性主体的探讨[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

[3].苏凤.戏曲文本译介主体的主动性和受动性分析[J].戏剧之家.2018

[4].周佩云.能动性与受动性辩证统一的译者主体性[D].湖南大学.2018

[5].柴黎孟,李素真.译者主体性之受动性在汉英翻译中的体现——以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

[6].李陈岚茜.论译者主体性之受动性[J].长沙大学学报.2015

[7].王林清.论受动性彰显译者的主体性[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5

[8].肖起来.“顺乎天则”与“延天以佑人”——王船山关于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思想[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

[9].闻婧.由受动性看《湘君》内外之美[J].长治学院学报.2014

[10].朱秋思.浅谈文学反映的受动性与能动性——以《西游记》为例[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

论文知识图

盾构开挖面支护示意图耦合方程获得的厚度剪切振动的频率响...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主受动性选...标普下调希腊债券至“BB”级2010年4月2...18名受试者口服克拉霉素胶囊受试制剂...3 动漫作品受众扩散子系统因果关系互动...

标签:;  ;  ;  ;  ;  ;  ;  

受动性论文_王华,常文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