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导引头论文_赵敏,杨士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雷达导引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导引头,诱饵,导弹,斜率,空域,蛇形,战云。

雷达导引头论文文献综述

赵敏,杨士义[1](2019)在《雷达导引头抗主瓣内角度欺骗干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干扰技术的发展,主瓣内角度欺骗干扰作为新型干扰样式,对采用单脉冲测角体制的雷达导引头目标检测性能造成严重干扰,直接影响导弹武器系统战术技术性能的发挥。本文从时域、频域、空域和极化域应用层面出发,研究适合雷达导引头工程应用的对抗主瓣内角度欺骗干扰的方法,分析各种抗干扰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对抗主瓣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航空兵器》期刊2019年05期)

刘崇屹,徐廷学,付霖宇,羡昆,刘沛纹[2](2019)在《基于改进云模型的导弹雷达导引头质量状态定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多数定性评估方法不能兼顾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在建立定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改进的云模型应用在导弹雷达导引头的质量状态定性评估中。为了减小专家的人为偏好在指标评价云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在德尔菲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剔除人为偏好影响的指标评价云生成方法,逐步寻优直至减小意见分歧、得到统一协调的结果;同时引入一种基于含超熵期望曲线簇的云相似度求解方法,以云模型的几何特征为切入点,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描述整体与局部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求解方法的不足。以某导弹雷达导引头为评估实例,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所提出的评估方法为高效决策和精细化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刘宗福[3](2019)在《防空反导训练中无人机载雷达导引头作用范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突破威胁电磁环境构设中导弹靶标模拟逼真度低问题,基地化训练中开始采用无人机加装小型导引头技术。以某型无人机载雷达导引头为例,研究有(无)干扰条件下相参体制导引头的距离搜捕范围,以及典型电子战系统对相参体制导引头的侦察距离,分析对抗训练进程的达成度,为防空反导训练中导引头加装无人机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王奥亚,周生华,刘宏伟,严俊坤,苏洪涛[4](2019)在《多弹协同雷达导引头信号融合探测架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弹雷达导引头协同探测问题,分析研究导引头在相参和非相参两种信号融合模式下的探测性能,揭示了目标相关性和系统相参性对融合检测性能的影响。数值仿真表明,分布式非相参信号融合的处理增益具备超越目标回波完全相关时最优相参处理增益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兵器》期刊2019年04期)

时磊[5](2019)在《反辐射导弹雷达导引头复杂电磁环境分级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反辐射导弹面临的目标和干扰作战电磁环境,梳理了目标和干扰环境对反辐射导弹导引头作战效能发挥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合理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的复杂电磁环境分级原则,重点分析了雷达诱饵的具体使用和参数设置对反辐射导弹武器的作战效能产生的影响,按照作战信号环境本身的复杂度以及对被动雷达导引头性能的影响程度,提出了环境干扰强度的分级方法。(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祝先,王虎军,胡子翔,洪肇斌[6](2019)在《某雷达导引头Ka波段发射单元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某弹载雷达导引头ka发射机轻量化、小型化设计需求,针对ka发射单元功率高、热耗大、工作环境恶劣的特点,提出一种发射单元结构设计方案,该方案重点关注结构和热设计,仿真结果表明,该发射单元结构强度设计和热设计满足指标要求,可靠性高,满足总体设计需求。(本文来源于《冶金与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李章琳,刘小明,陈万春[7](2019)在《防空导弹雷达导引头性能指标对目标拦截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采用直线运动或蛇形机动的反舰弹为目标,对防空导弹的拦截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防空导弹零偏,隔离度,视线角速度测量噪声,天线罩斜率等导引头性能指标对拦截弹命中概率的影响。首先对各性能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给出了允许脱靶量和命中概率指标下各导引头参数的取值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因素进行水平划分,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了试验设计,多因素综合仿真分析表明各性能指标之间具有相互制约关系。(本文来源于《战术导弹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方良,孙迎丰[8](2019)在《多路径效应对雷达导引头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雷达导引头测角出现偏差的问题,在海面多路径效应下,对舰空导弹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影响进行研究。依据多路径效应的技术原理,结合导引头与目标的几何位置关系,构建多路径效应模型,利用仿真方法,分析目标飞行高度和擦地角对雷达导引头跟踪角偏差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研究为雷达导引头降低多路径效应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兵工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常晓兰,贾志考,苏琪雅,范庆辉[9](2019)在《主动雷达导引头海杂波回波信号计算与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复合制导体制的防空导弹,在其末制导阶段下视攻击低空目标时,主动雷达导引头会接收到较强的地/海杂波,此时进入接收机的杂波信号会严重影响导引头目标的检测和分析。因此,关于杂波的精确计算对评估导引头在杂波下的截获和跟踪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动雷达导引头的试验数据与海杂波理论模型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实时计算海杂波回波信号强度的方法。该方法在杂波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试验数据为算法提供标定基准,能够保证海杂波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测结果。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兵器》期刊2019年02期)

刘国彬,刘朋,王永海,贺方君[10](2019)在《极化识别被动雷达导引头抗诱偏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被动雷达导引头抗诱偏性能,可采用极化识别技术提高其抗诱偏能力。首先分析了有源诱偏系统对常规被动雷达导引头的诱偏效果。其次分析了极化空域联合估计算法及极化识别抗诱偏技术,并采用试验方法分析了极化识别被动雷达导引头的抗诱偏效果。由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可知,极化识别是一种可行的抗诱偏技术。(本文来源于《电子信息对抗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雷达导引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大多数定性评估方法不能兼顾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在建立定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改进的云模型应用在导弹雷达导引头的质量状态定性评估中。为了减小专家的人为偏好在指标评价云转化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在德尔菲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剔除人为偏好影响的指标评价云生成方法,逐步寻优直至减小意见分歧、得到统一协调的结果;同时引入一种基于含超熵期望曲线簇的云相似度求解方法,以云模型的几何特征为切入点,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描述整体与局部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求解方法的不足。以某导弹雷达导引头为评估实例,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所提出的评估方法为高效决策和精细化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达导引头论文参考文献

[1].赵敏,杨士义.雷达导引头抗主瓣内角度欺骗干扰技术研究[J].航空兵器.2019

[2].刘崇屹,徐廷学,付霖宇,羡昆,刘沛纹.基于改进云模型的导弹雷达导引头质量状态定性评估[J].战术导弹技术.2019

[3].刘宗福.防空反导训练中无人机载雷达导引头作用范围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9

[4].王奥亚,周生华,刘宏伟,严俊坤,苏洪涛.多弹协同雷达导引头信号融合探测架构分析[J].航空兵器.2019

[5].时磊.反辐射导弹雷达导引头复杂电磁环境分级方法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9

[6].祝先,王虎军,胡子翔,洪肇斌.某雷达导引头Ka波段发射单元结构设计[J].冶金与材料.2019

[7].李章琳,刘小明,陈万春.防空导弹雷达导引头性能指标对目标拦截的仿真分析[J].战术导弹技术.2019

[8].方良,孙迎丰.多路径效应对雷达导引头影响[J].兵工自动化.2019

[9].常晓兰,贾志考,苏琪雅,范庆辉.主动雷达导引头海杂波回波信号计算与测试[J].航空兵器.2019

[10].刘国彬,刘朋,王永海,贺方君.极化识别被动雷达导引头抗诱偏效果分析[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9

论文知识图

“潘兴Ⅱ”地对地战术导弹与结构图雷达导引头组成框图基于数字中频信道的雷达导引头...雷达导引头天线伺服系统结构框...雷达导引头天线伺服系统仿真模...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性能半实物仿真...

标签:;  ;  ;  ;  ;  ;  ;  

雷达导引头论文_赵敏,杨士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