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虎林:老年语用能力蚀失常模探索论文

任虎林:老年语用能力蚀失常模探索论文

【摘 要】语用能力蚀失问题是老年人语言产出过程的重要问题。语用能力蚀失常模的研究是老年人的健康养老的一个重要课题,不仅涉及学界研究,也是每一个家庭和全社会的关注点。因为语言是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由于老年人使用的语码、对新媒体接受的程度,以及因为疾病导致语言功能受损等因素都会导致沟通出现障碍,本文对老年人语用能力蚀失常模构建进行了尝试性探索,期望在老年人语言蚀失方面有更多、更深入和系统化的研究。

【关键词】老年人;语用能力;蚀失

0 引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注意到, 老人们似乎在理解别人对他们说的话时有些困难。

这些困难通常是由于听力损失或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 但在语言理解的更高层次存在与年龄相关的缺陷, 这些缺陷造成了在非正式会话中一些显然的困难,需要探讨相关的语用蚀失常模问题。

纵观吕温的整个创作,从早期的《诸葛武侯庙记》到《衡州祭柘里渡溺死百姓文》,吕温“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贯穿吕温的一生。宪宗元和六年,吕温在衡州任舍中病故。吕温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努力。吕温一生短短四十载,由于英年早逝,其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这是吕温的不幸,也是中唐时代的不幸。

语用蚀失与语言理解相关性很大, 语言理解间接相关的心理表现的几个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信息处理速度普遍放缓(Buren,1970)。 以快速率连续输入的信号对于老年人来说很难有效地处理。 当输入必须被转换或重新组织时, 老年人记忆的缺陷尤其明显, 而且老年人的短期记忆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干扰 (Talland,1968)。 Craik、Simon 和Moscovitch(1977)指出,缺乏处理资源限制了处理的深度, 因此导致不足的记忆轨迹。 在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方面存在的困难也被发现 (Rabbitt &Birren, 1967)。 理解语音需要快速处理连续的输入,并且消息的较早部分的记忆必须抵抗由较晚输入的消息引起的干扰。 注意力必须持续并且分散于监测连续输入, 同时分析和整合连续的元素, 以及取决于处理深度的充分理解。 因此,我们有理由假设,这些记忆力、注意力和处理速度的缺陷将在对口语理解上的缺陷上被反映出来。

1 老年语用能力蚀失常模构建

以王正蓉(2018)的老年人语言访谈为基础,结合语用能力使用的相关测试量表, 跟语言直接相关的评测项,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有声思维等通用语言学研究方法; 同时采用书面话语填充、 选择性话语填充和自我评估三种方法, 测试语用能力。 进行语用能力测试前, 首先使用点度量表设计问卷。 问卷先介绍社会语用变量地位、 熟悉程度和要求度。 场景设计依据前人的研究和日常用语表达的基本要求, 选择十种常用的言语行为,即邀请、道歉、建议、赞扬、请求、道谢、拒绝、抱怨、介绍、问候,并且设计了十种言语行为分别出现的三种场景, 即面对身份高的场景、 朋友间的场景和面对身份低的场景,最终生成一份包含30道题的书面话语填充试卷, 试卷请求不同年龄段老人根据场景回答直接、 间接和暗示三种答案, 还要求他们在三种场景中选择他们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场景。

每个情景有个问题,分别调查这个变量(李百元,2016)。 参加者从中选择一个适当的点来回答每个问题。 400 份(4 组×每组100 份)书面话语填充答卷中的有效答卷,按直接回答、间接回答和暗含回答分类, 总评10 项回答得分为最后得分。书面话语填充的评分标准以Hudson, Detmer & Brown(1995)的测试方法中的四个评分标准为对照标准: 即语言表达的正确性,信息量,语用策略选择的恰当性,话语的正式程度。 评分等 级 为5 分 制 评 分,5 分 为 “完 全 恰 当”,4 分 为 “比较 恰 当”,3 分 为 “一 般”,2 分 为 “不 恰 当”,1 分 为“完全不恰当”。 根据总平均值,取三项中最高一项为多项选择话语填充题的答案。 最后, 选择一种回答作为话语自我评价题的题目供老人判断其恰当性, 该试题的评分等级也同书面试卷的评分等级一样, 为5 分制。 使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统计软件包SPSS 16.0 进行数据分析。

此外,采用跟踪调查实验法,随机选取同一城市不同社区不同年龄段的400 名健康退休老人作为被试,进行语用能力指标跟踪调查。 观测指标为句子反应时、句子理解正确率、ERP 的诸项指标。 具体进行两个实验: 实验1 材料句子长度为1 到6 个和6 到9 个单词,30 个汉语句子, 这些句子分为6 类 (每类各20个),即正确句、语义中间违例句、语义句尾违例句、句法中间违例句、 句法句尾违例句和语义-句法双违例句。 实验2 材料共有句子长度为11 到15 个词的汉语句子40 个,分为4 类(每类各10 个),即包括正确句、语义中间违例句、 句法中间违例句和语义-句法双违例句。 两个实验中造成违例的关键词均为动词。 在两个实验的基础上, 总结句子加工过程的特点及句法与语义的动态修复性关系, 探讨句子理解的句法和语义的动态可逆交互关系变化规律和特点。

检查宴收、提钱释放、酒精考验、白收起家、勤捞致富、择油录取、得财兼币、大力支吃、攻官小姐、繁荣娼盛、领导特色、人民政腐。

此外, 还采用人工置入式接触训练法, 根据(Kasper & Roever, 2015),该方法通过参加各种语言学习项目,选用特定语境(如供给),使用韵律、体貌、动作等多种模态资源, 人为增加语用交际的频率, 实现语用交际,提高语用能力。 训练后,根据他们选择的最常见的场景,回答10 个题,根据直接、间接和暗含三种情况作为三个选择项, 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选项作为“自评”的题项,检查训练效果。

表1 老年语用能力蚀失常模量

编号 语言行为史及其观察 日常言语交际活动1 口语发音 总体流利程度2 一分钟内说出感谢和祝贺词语 词汇数量多少3 口头表达、时自寻由词谈困话难、 日常交谈 熟练程度4 日常口语重复的总量概率 重复概率5 常用句子重复 重复比率6 日常谚语理解 理解正确率

表2 老年语用能力蚀失常模量

编号 内容 跟语言紧密相关的评测项1 思维过程 语言联想和逻辑性2 思想内容 内容丰富和清晰度3 记忆 韵律、体貌、动作4 高级认知功能 判断和推理5 语境交际 请求、道谢、拒绝等

表3 老年语用能力蚀失常模量

编号 内容 结果正确句子(如“他会吵1闹闹 ,,因乱为走也,没一办直法来,回就吵是蚀失能力:轻度度、中度、重不听你说啦”)2 语义中间违例句 蚀失能力:轻度、中度、重度3 句法中间违例句 蚀失能力:轻度、中度、重度4 语义-句法双违例句 蚀失能力:轻度、中度、重度

基于以上研究, 发现老年人语言蚀失期的语用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受多种因素制约, 其中的“隐藏的语言”能力可以通过语境康复训练得以提升。当高龄老人(75 岁以上)被实施人工置入训练后,他们消逝已久的认知或记忆能力能够得以恢复, 不仅特定场景的语用能力得以提升, 某些过去的特殊场景、情感冲突等记忆片段可以被唤醒, 并且会部分甚至全部得到恢复。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在运用到对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治疗后,能够及时地控制患儿的病情,并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结语

老年人语言蚀失期的语用能力是由于认知和心理等生理机能衰退表现出来的语言行为活动, 这一时期的语用能力有以上特定的量表评估。 通过实施使用韵律、体貌、动作等多种模态资源,进行人工置入式接触训练法, 可以有效地延缓老龄化语用沟通的障碍。 从神经语言学理论角度预测语用能力蚀失, 可能是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体系退化或衰落, 也可能是激活阈值锐减; 或者是从明示语言能力到子系统的组织协调问题, 语用策略及如何正确选择句法与词汇概念意义匹配的表达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百元.《与失智老人的沟通方式》,《社会福利》2016(1):39-40.

[2]王正蓉(2018).失智症照顾服务的沟通路径与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探讨——基于汉密尔顿操作性问题的访谈分析。《中国社会工作》, 2018,6:45-53.

[3]Buren, J. H. Toward an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of ageing.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0, 23, 124-135.

[4]Clark, H. H., & Clark, E. V. Psychology and language.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7.

[5]Hudson, Detmer & Brown (1995). 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prototypic measures news in press. Hillsdale NJ: Lawrence of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Honolulu: Erlbaum. University of Hawaii.

[6]Kasper, R., & Roever, 2015.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by Dennis L. Kasper, Anthony S. Fauci, J. Larry Jameson, Dan L. Longo and Stephen L. Hauser.

[7]Rabbitt, P. M. A., & Birren, J. E. Age and responses to sequences of repetitive and interruptive signal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1967, 22, 143- 150.

[8]Talland, G. A. Age and the span of immediate recall. In G. A. Talland (Ed.), Human aging and behavior.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68.

中图分类号:R76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457(2019)24-012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4.057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国家语委项目“老年人语言蚀失期的语用能力研究”(YB135-46)资助支持。

作者简介:任虎林,男,北京联合大学生化学院教授。

何芳,女,北京联合大学外语部教授。

标签:;  ;  ;  ;  ;  ;  ;  ;  ;  ;  ;  ;  ;  

任虎林:老年语用能力蚀失常模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