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之我见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之我见

郭素香(邯郸县第十三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1.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把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用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等。而这些都是作为现代社会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和品质。

2.当前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不会审题,读不懂题意。有的同学读了题目之后,根本不明白题目在说什么事情,题目中的已知是什么,未知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正确解题呢?

2.2解题方法单一、生硬。有些同学只会套题型,不会灵活应用。在解题时,只能按照平时老师讲解的方法,生搬硬套,不会灵活地处理相应的问题。此种方法平时就吃力,考试更不管用。说到底,学生还是没有真正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有效途径,思维过于僵硬。

2.3生活经验少。对于题目中出现的一些新名词不理解,从而影响对于题意的理解。比如不理解出现的“增长率”“打折”“利率”等,所以对于这类题目不能理解。

2.4缺乏转换能力。就题论题,往往被出题者牵着鼻子走,不会跳出题外,找准作者的出题意图,不能与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联系起来,结果弄不明白题意,解不了题。

3.优化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3.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应用题的首要任务是读通、读顺文字,这与计算题相比有明显不同的要求。由于应用题所叙述的文字往往比较冗长,我们班里许多学生嫌麻烦,经常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以致歪曲题意,造成解题失误。只有通读全题,学生对应用题才有理解的可能。因此要让学生正确、流利、完整地读题,一遍不够,可读两遍、三遍,甚至四、五遍。遇到较复杂的应用题,教师可在范读之后再让学生独立读。有很多次,只是很简单的应用题,我估计就算是中下水平的学生也不会有问题,结果却有好几个学生出乎我意料,把题目做错了。我把这些嘴里直嚷着“不懂”的学生叫到跟前,请他们连续地读几遍题目,而且把声音读得稍微响一点儿,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让他们把关键句或问题细读几遍,几乎所有的学生最后都恍然大悟地说:“哦,我懂了,原来是我不小心把题目看错了……”这类学生,其实不是把题目看错,而是没有好好地读题。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解应用题前一定要读通全题,养成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从不想读慢慢过渡到自觉地读题,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阅读应用题的能力。

3.2优化习题教学,在习题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题意,获得练习最优效果。

3.2.1一题多解,就是通过设元的变化,对相等关系的不同用法、不同数学模型的选择,得到不同的解法。

例1甲乙两数之和是51①,甲数比乙数的3倍少1②,求甲乙两数.(编号便于叙述)

解法1.设甲数为x,由①列代数式,由②得方程x=3(51-x)-1.下略.

解法2.设甲数为x,由②列代数式,由①得方程x+(x+1)=51.下略.

解法3、4设乙数为x,同解法1、2分别得方程(51-x)=3x-1和(3x-1)+x=51.

列方程组可得解法5.

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一题多解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特别是对后进生.

例2要使含盐15%的盐水20克,变成含盐18%的盐水,应加入纯盐多少克?

设应加入纯盐x克,由溶液中盐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可得方程15%?20+x=18%(20+x),由加盐前后水量不变可得方程(1-18%)?(20+x)=(1-15%)?20.

一题多解的过程,是知识的整理和重组过程,是优化认知结构的过程,是认识的深化.

3.2.2一题多变,即变换问题(如例2改问应蒸发掉多少克水),变更条件,变化形式,改变背景(如顺逆水行船改为顺逆风飞行等),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与纵深.一题多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也利于其自信心理品质的形成与以发展.

3.3亲身体验法。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举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3.4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是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例如:抛物线y2=2px的一条弦直线是y=2x+5,且弦的中点的横坐标是2,求此抛物线方程。某“权威答案”如下:由y=2x+5,y2=2px得:4×2+(10-p)x+25=0①;由x1+x2=-(10-p)/4得p=2故所求抛物线方程为y2=4x。质疑:把p=2代入方程①,方程无实解,或方程①要有△=4p(p-20)>0,即p<0,或p>20,故p=2不合题意。本题无解。

标签:;  ;  ;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之我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