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留机理论文_夏星,刘泽华,王立军,陈辉,王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助留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凝胶,机理,纤维,悬浮液,体系,作用,聚酰胺。

助留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夏星,刘泽华,王立军,陈辉,王建华[1](2016)在《固着剂助留剂协同控制纸浆溶解与胶体物质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聚胺固着剂(PA)、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助留剂(CPAM)单独以及协同处理旧新闻纸浆,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定仪(FBRM)考察浆料中残余胶体粒子的数量、尺寸和尺寸分布,探讨固着剂/助留剂协同控制纸浆中溶解与胶体物质(DCS)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PA单独处理纸浆时,会产生部分不能固着于纸张纤维或不被纤维网络截留的粒子聚集体;CPAM单独处理纸浆时,其电荷容易被DCS中和,导致其减少纸浆胶体粒子数量的效果明显下降,但不产生粒子聚集体;PA/CPAM协同处理纸浆时,后续的CPAM处理能将PA预处理纸浆时产生的部分粒子聚集体进一步固着到纸张纤维上,达到更好地降低胶体粒子数量的效果,且不产生更大的粒子聚集体。(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6年19期)

余小藏[2](2016)在《复合改性膨润土微粒助留助滤剂研发及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造纸工业生产中,选用合理而高效的助留助滤剂能够有效地降低白水浓度、减小后续湿纸页脱水干燥压力,实现纸机高车速、白水高度循环的生产模式。由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膨润土组成的"hydrocol"微粒体系拥有良好的助留助滤效果,被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中。我国膨润土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其中有效成分蒙脱石含量低而导致助留助滤效果较差,现在造纸企业中常用的膨润土大多来自进口。本课题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与碳酸钠协同改性国产钙基膨润土,并研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与制得的改性膨润土组成的微粒助留助滤体系的使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以期提高国产膨润土的使用性能。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APAM过程中,单体比例丙烯酸:丙烯酰胺摩尔比由1:1增加到1:3时,丙烯酰胺的转化率变化不显着,所合成的APAM特性粘度、粘均分子量和负电荷密度均显着减小,微粒表面由光滑逐渐过渡到粗糙,颗粒间界限由明显粘连逐渐到颗粒分散。用APAM和碳酸钠半干法协同改性钙基膨润土,探讨APAM加入量、研磨时间和研磨浓度对改性膨润土的性能和应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AM加入量的增加,改性膨润土的膨胀倍数、电荷密度、Zeta电位不断增大,粒径先减小后增大;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组成助留助滤体系,该体系对纸浆中细小纤维的留着率先增大后减小,滤水性能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当APAM加入量为1%时助留助滤效果最佳,与APAM加入量为0%时相比,细小纤维留着率由79.32%增加到90.26%,滤水时间由78.7s降低为74.7s;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改性膨润土的膨胀倍数不断增大、粒径不断减小,电荷密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Zeta电位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对纸浆中细小纤维的留着率和滤水性能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研磨时间在40 min即可达到最佳效果,对细小组分的留着率为92.62%、滤水时间为74.67s;当研磨浓度低于50%时,改性膨润土的膨胀倍数、粒径、电荷密度、Zeta电位保持稳定,对细小纤维的留着率为90.73%、滤水时间为74.23s,助留助滤效果保持稳定;当研磨浓度为50%时,改性膨润土的膨胀倍数减小、粒径增大、电荷密度不变、Zeta电位增大,对细小纤维的留着率为84.99%和滤水时间为79.08s,体系的助留助滤效果变差;然而加入APAM和机械研磨作用对膨润土的层间距均无明显影响。将改性膨润土和CPAM加入到造纸湿部中,研究湿部环境对助留助滤体系应用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加入量为0.08%、改性膨润土加入量为0.2%时(均相对于绝干浆的质量),体系的性能达到最好,细小组分留着率为90.26%;氯化钠、硫酸铝等物质,严重影响助留助滤体系的效果,当氯化钠浓度为200 mmol时,体系失去助留助滤效果;当硫酸铝加入量为5%时,相比于硫酸铝加入量为0%,体系的助留性能由91.26%下降到56.82%,滤水时间由77.5s上升到84s,助留助滤效果分别下降37.74%和8.39%;相对于碱性造纸湿部环境,当该体系用于酸性环境中时,助留助滤效果分别下降29.8%和9.23%,明显降低;当用APAM加入量为1%、研磨时间为40min、研磨浓度为20%时,制得的改性膨润土与商品膨润土相比,留着率分别为92.62%和92.28%,滤水时间为74.7s和77.5s,二者助留效果相当,但前者明显改善滤水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半干法有机复合改性后,膨润土片层遭到破坏,出现零碎的小碎片,碎片表面比钙基膨润土光滑、片层堆积的平整度较差。(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6-03-01)

梁晓菲,龙柱,吕文志[3](2015)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基复合物助留助滤及其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羟丙基壳聚糖(HPCS)、CPAM及PAE树脂通过交联制得HPCS-CPAM-PAE复合物,探讨其对废旧瓦楞纸浆的助留助滤效果,并与CPAM及HPCS/CPAM/PAE混合物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PCS-CPAM-PAE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助留助滤作用效果,当用量为0.5%(质量百分比,对绝干纸浆)时,浆料的单程留着率达到95%,滤水量达到最大值;并且其助留助滤效果优于CPAM和HPCS/CPAM/PAE混合物。并对该复合物的助留助滤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纸和造纸》期刊2015年04期)

周扬[4](2015)在《微粒助留体系填料预絮聚工艺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填料预絮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加填技术,多元微粒助留体系相较一般预絮聚加填有明显提高填料留着和改善纸张性能等方面的优势。根据研究[20]的结论多元有机微粒助留体系工艺为:药品添加顺序为CS/CP3/CPAM;药品添加量分别为10%,0.1%和0.15%(以填料为基准)。本研究主要内容是在多元有机微粒助留体系的基础上对无机阴离子助留体系进行相关探究,包括无机微粒皂土和硅溶胶等的多元无机微粒助留体系中应用、新型填料预絮聚剂CPAM(50万)和CPAM(900万)等的试用和浆钙(GCC)在多元无机微粒助留体系中的应用及相关机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多元填料预絮聚助留体系应用中,无机阴离子微粒皂土可以取得和有机微聚物CP3相同的应用效果,阴离子无机微粒同样适用于多元填料预絮聚助留体系之中。无机微粒的用量不同,所形成填料预絮聚体也不同,且形成机理也不同。当用量少时,由于“静电场”的作用形成均匀的细小填料预絮聚体;而当用量大时,部分过剩的微粒吸附在这些细小填料预絮聚体表面,再在阳离子聚合物作用下絮聚在一起,形成抗剪切弱的软絮聚体。如皂土添加量较少时(占填料0.17%)皂土优先进入填料预絮聚体内部,使原填料预絮聚体脱水变小;当皂土添加量较大时(占填料0.42%)皂土添加量过剩,多余皂土吸附于原填料絮聚体表面,引起各细小填料预絮聚体间相互“桥联”絮聚,导致填料预絮聚体粒径增大,但该形式絮团为软絮聚,抗剪切力差,抄片不会影响纸张匀度。通过用漂白化学苇浆进行的正交实验,得到CS、皂土和CPAM等预絮聚药品最佳工艺路线和最佳用量,即[0.6g PCC+40mg(占填料6.7%)CS+2mg(占填料0.33%)皂土+0.5mg(占填料0.08%)CPAM](“[]”内表示预絮聚工艺)。研究发现无机微粒的粒径越小,得到的填料预絮聚体越均匀密实。研究发现阳离子聚合物的分子量对填料预絮聚有很大影响。分子量较低的PAE不能引发PCC的絮聚,中、高分子量的CPAM(50万)和CPAM(900万)能够有效引起PCC的絮聚。分子量过高或阳离子度过大会使填料过度絮聚,形成强度大、抗剪切能力强的大的絮团,影响纸张匀度。填料浆钙(GCC)采用无机微粒助留体系中时,可以形成尺寸适中的填料预絮聚体;针叶木漂白化学浆采用不同打浆度(29°SR、42°SR和51°SR)时,浆钙预絮聚加填的纸张灰分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20%上下,用桉木漂白化学浆采用不同打浆度(22°SR、32°SR和43°SR)时,浆钙预絮聚加填的纸张灰分含量随打浆度的提高而提升,从20.8%到21.3%缓慢升高,纤维“分丝帚化”更有利于预絮聚填料的留着;在相同打浆度时针叶木漂白化学浆和桉木漂白化学浆的预絮聚加填中,桉木漂白化学浆纸张的灰分比针叶木浆纸张高4.1%;浆钙预絮聚体加填和PCC预絮聚加填在桉木化学浆和苇浆应用相比可以获得基本一致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04-01)

石义刚[5](2014)在《中性造纸双元助留系统填料预絮聚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是对沉淀碳酸钙(PCC)预絮聚体加填技术的工艺研究及PCC预絮聚体形成机理研究。与直接加填或者普通预处理不同,PCC预絮聚技术是将PCC及助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顺序预絮聚成PCC絮聚体,再将PCC预絮聚体加入到纸浆纤维中抄片。与传统的纸张加填相比,成纸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及灰分含量,均具有较大的优势。研究PCC预絮聚工艺过程及助剂加入量,确定最佳工艺路线为PCC+CS+CP3+CPAM。探讨助剂阳离子淀粉(CS),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的合适加入量。通过实验确定用量范围为: CS的加入量5%~15%, CPAM的加入量在0.05%~0.15%(相对PCC加入量)。正交试验确定PCC预絮聚最佳试剂添加量:CS、CP3(阴离子有机微聚物)、CPAM的加入量分别为10%,0.025%,0.15%。PCC预絮聚加填实验发现,打浆度为40°SR时,成纸的抗张指数最大,而撕裂指数的最适合打浆度区间是34~45°SR,纸页灰分含量在打浆度为40°SR最佳,打浆度继续增加,则灰分增加很少。打浆度增加使纸料的Zeta电位发生变化。打浆度40°SR时,细小纤维含量约为16%,进一步添加自制细小纤维实验发现,PCC预絮聚技术比传统的多元助留助滤系统能更有效的留着纸料中细小组分。依据Zeta电位和物理静电场理论,推导出预絮聚体形成静电场公式,分析提出絮聚路线PCC+CS+CP3絮聚体静电作用的形成机理。PCC悬浮液呈现负电性,在此悬浮体中加入带正电性的CS,CS能够与PCC很好的吸附在一起,形成絮聚体,但是此絮聚体疏松、抗剪切力不强,在强力搅拌下,容易重新分散成较小的游离颗粒;当加入阴离子有机微聚物CP3则能形成粒径较大、致密的、抗剪切能力强的PCC絮集体,抄片成纸PCC留着率高,SEM测得成纸中PCC絮聚体粒径约为10μm左右。PCC预絮聚体形成机理:因PCC和CS均带有相反电荷的静电,PCC和CS形成疏松的微絮聚体具有类似“足球烯”模型结构,带负电的CP3沿着球面静电场方向的吸引力能够使CP3进入絮聚体内部,在内外电场的共同作用下,PCC絮聚体发生收缩脱水,形成致密的具有较强的抗剪切能力的填料絮聚体。最终形成的PCC预絮聚体表面仍带正电荷,从而有利于造纸湿部留着。用阴离子纳米级皂土微粒代替CP3制备PCC絮聚体,通过SEM能谱打点检测,初步确定纳米级皂土微粒进入PCC絮聚体内。用物理静电场的方法还可以解释絮聚体在流送过程中的其他现象。SEM显示预絮聚体基本停留在纤维交织的空隙处;另外分丝帚化的细小纤维吸附带异性电荷的絮聚体,并缠绕在一起,PCC被纤维包裹能够更稳定的留着在纸页中。这些现象也可从物理静电场理论得到解释。纤维带负电,在纸料成形过程中,在纤维交织的孔隙周边形成带负电的电场,带正电PCC絮聚体沿着电场方向进入纤维絮聚体中,纸页干燥后,PCC絮聚体留着在纸页内部、纤维交织处和纸页毛细孔中。预絮聚技术以静电场理论为基础可以较好的解释造纸湿部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深入研究有着极大的潜在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4-05-01)

杨扬[6](2013)在《助留剂在抄纸浆料中作用机理的研究综述(Ⅰ)》一文中研究指出抄纸用助留剂一般为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水溶性聚合物,助留剂通常在纸页成形之前加入浆料中,能够提高细小组分在纸页中的留着。助留剂性能的优化对发挥助剂的使用效果和实现抄纸系统的环保目标至关重要。该文综述了有关助留剂在造纸中的应用,主要讨论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和聚氧化乙烯(PEO)等3种助留剂。研究表明,这些助留剂的作用机理大部分是基于胶体化学原理;为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更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造纸化学品》期刊2013年01期)

彭晓春,宁慧龙,彭晓宏,赵建青,彭密军[7](2013)在《改性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絮凝与助留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絮凝与助留体系中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能,介绍了造纸浆料中各组分的絮凝过程及改性聚酰胺-胺(PAMAM)树状聚合物用作造纸絮凝助留剂的优点。探讨了PAMAM树状聚合物的结构与絮凝作用的关系。分析了PAMAM树状聚合物在造纸中的絮凝助留机理,包括氢键缔合作用、憎水化作用、电荷中和作用、阳离子补丁效应和架桥絮凝作用。以含聚氧乙烯链的PAMAM树状聚合物为造纸助留剂建立了絮凝模型,并阐述了不同用量的助留剂对其絮凝作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3年01期)

权琤,周小凡,马金霞[8](2011)在《聚氧化乙烯-酚醛树脂凝胶助留助滤机理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酚醛树脂(PF)与聚氧化乙烯(PEO)配比和pH值对聚氧化乙烯-酚醛树脂的凝胶量和状态的影响,及其与聚氧化乙烯-酚醛树脂体系的助留助滤效果和抗剪切等性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5~9范围内,凝胶量和强度变化不大,PEO-PF体系的助留助滤效果亦没有明显变化;在该实验条件下,PF∶PEO=1时助滤作用最好,PF∶PEO=5时细小组分留着率达到最大值。该实验初步验证了凝胶助留助滤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华纸业》期刊2011年12期)

权琤[9](2011)在《非离子助留助滤体的凝胶絮凝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凝胶助留助滤机理,建立了机理模型。用聚氧化乙烯(PEO)-酚醛树脂助留助滤体系验证凝胶助留助滤机理,沿着凝胶助留助滤机理这一思路成功开发了PEO-硅溶胶新型双元助留助滤体系。最后对凝胶助留助滤机理进行了总结和推广,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方向:1.实验证明能够形成凝胶的物质在相应条件下都对浆料有一定的絮聚作用。只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絮聚效果各有不同,如PEO-酚醛树脂凝胶体系、PEO-硅溶胶凝胶体系、PEO-膨润土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絮聚效果,能够或已经开发成为有效的助留助滤体系;聚丙烯酸钠(PAAS)-PEO体系和甲基纤维素(MC)尽管对浆料也有明显的絮聚效果,但由于PAAS对金属离子敏感、MC在其凝胶温度(63℃左右)以上才产生絮聚效果,因此这两种体系实际应用时可能存在较大困难;而PAAS-聚乙二醇(PEG)凝胶体系的絮聚效果则较差。2.PEO-酚醛树脂体系的助留助滤效果与PEO-酚醛树脂凝胶的自身性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当PEO用量一定时,酚醛树脂用量在约为该量的5倍时获得做大的凝胶量,而当酚醛树脂用量为PEO用量的5倍时,浆料可获得最大的细小组分留着率;在酸性条件下,PEO-酚醛树脂凝胶的强度较差,而此时PEO-酚醛树脂助留助滤体系的抗剪切性能也比中碱性条件下差。3.根据凝胶助留助滤机理这一思路发现PEO-硅溶胶体系对浆料具有明显的絮聚效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体系在较低的用量下具有良好的助留助滤效果,能够成为一种新型双元助留助滤体系。当PEO用量为0.01%、硅溶胶用量为0.1%时,浆料打浆度可由54°SR下降至31°SR左右,细小组分留着率和填料可达到90%左右。除此之外,该助留助滤体系对纸张匀度、强度和白度影响较小,可用于文化用纸的抄造。4.已知外部环境变化是引起凝胶收缩脱水的根本原因,也是凝胶助留助滤机理的根本原因。但研究发现在外部环境既定的情况下凝胶助留助滤机理则与助留助滤体系产生的凝胶量(凝胶量与凝胶各组分浓度、配比及分子量等有关)、凝胶的收缩脱水时间、凝胶的强度和弹性等因素有直接关系。从这一角度考虑造纸湿部较适用于温度和pH敏感型凝胶,即会响应温度或pH值变化而收缩脱水的凝胶体系,如羟丙基纤维素(HPC)的凝胶温度为40~45℃,可能产生与甲基纤维素相似的絮聚效果;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作用形成络合物。这些凝胶体系构成了凝胶助留助滤机理新的研究方向。5.凝胶助留助滤机理认为阳离子助留助滤剂及微粒助留助滤体系是通过静电耦合作用或螯合作用与纤维和填料共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叁维网状结构而实现助留助滤目的的,拓宽了凝胶助留助滤机理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傅英娟,杨乾,魏林,单莹莹[10](2011)在《助留助滤作用机理及助留助滤体系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对助留助滤剂的作用机理以及助留助滤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现阶段造纸行业的发展现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东纸业》期刊2011年02期)

助留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造纸工业生产中,选用合理而高效的助留助滤剂能够有效地降低白水浓度、减小后续湿纸页脱水干燥压力,实现纸机高车速、白水高度循环的生产模式。由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膨润土组成的"hydrocol"微粒体系拥有良好的助留助滤效果,被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中。我国膨润土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其中有效成分蒙脱石含量低而导致助留助滤效果较差,现在造纸企业中常用的膨润土大多来自进口。本课题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与碳酸钠协同改性国产钙基膨润土,并研究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与制得的改性膨润土组成的微粒助留助滤体系的使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以期提高国产膨润土的使用性能。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APAM过程中,单体比例丙烯酸:丙烯酰胺摩尔比由1:1增加到1:3时,丙烯酰胺的转化率变化不显着,所合成的APAM特性粘度、粘均分子量和负电荷密度均显着减小,微粒表面由光滑逐渐过渡到粗糙,颗粒间界限由明显粘连逐渐到颗粒分散。用APAM和碳酸钠半干法协同改性钙基膨润土,探讨APAM加入量、研磨时间和研磨浓度对改性膨润土的性能和应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AM加入量的增加,改性膨润土的膨胀倍数、电荷密度、Zeta电位不断增大,粒径先减小后增大;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组成助留助滤体系,该体系对纸浆中细小纤维的留着率先增大后减小,滤水性能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当APAM加入量为1%时助留助滤效果最佳,与APAM加入量为0%时相比,细小纤维留着率由79.32%增加到90.26%,滤水时间由78.7s降低为74.7s;随着研磨时间的增加,改性膨润土的膨胀倍数不断增大、粒径不断减小,电荷密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Zeta电位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对纸浆中细小纤维的留着率和滤水性能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研磨时间在40 min即可达到最佳效果,对细小组分的留着率为92.62%、滤水时间为74.67s;当研磨浓度低于50%时,改性膨润土的膨胀倍数、粒径、电荷密度、Zeta电位保持稳定,对细小纤维的留着率为90.73%、滤水时间为74.23s,助留助滤效果保持稳定;当研磨浓度为50%时,改性膨润土的膨胀倍数减小、粒径增大、电荷密度不变、Zeta电位增大,对细小纤维的留着率为84.99%和滤水时间为79.08s,体系的助留助滤效果变差;然而加入APAM和机械研磨作用对膨润土的层间距均无明显影响。将改性膨润土和CPAM加入到造纸湿部中,研究湿部环境对助留助滤体系应用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加入量为0.08%、改性膨润土加入量为0.2%时(均相对于绝干浆的质量),体系的性能达到最好,细小组分留着率为90.26%;氯化钠、硫酸铝等物质,严重影响助留助滤体系的效果,当氯化钠浓度为200 mmol时,体系失去助留助滤效果;当硫酸铝加入量为5%时,相比于硫酸铝加入量为0%,体系的助留性能由91.26%下降到56.82%,滤水时间由77.5s上升到84s,助留助滤效果分别下降37.74%和8.39%;相对于碱性造纸湿部环境,当该体系用于酸性环境中时,助留助滤效果分别下降29.8%和9.23%,明显降低;当用APAM加入量为1%、研磨时间为40min、研磨浓度为20%时,制得的改性膨润土与商品膨润土相比,留着率分别为92.62%和92.28%,滤水时间为74.7s和77.5s,二者助留效果相当,但前者明显改善滤水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半干法有机复合改性后,膨润土片层遭到破坏,出现零碎的小碎片,碎片表面比钙基膨润土光滑、片层堆积的平整度较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助留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夏星,刘泽华,王立军,陈辉,王建华.固着剂助留剂协同控制纸浆溶解与胶体物质的机理[J].科技导报.2016

[2].余小藏.复合改性膨润土微粒助留助滤剂研发及作用机理[D].陕西科技大学.2016

[3].梁晓菲,龙柱,吕文志.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基复合物助留助滤及其作用机理[J].纸和造纸.2015

[4].周扬.微粒助留体系填料预絮聚工艺及机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5].石义刚.中性造纸双元助留系统填料预絮聚机理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

[6].杨扬.助留剂在抄纸浆料中作用机理的研究综述(Ⅰ)[J].造纸化学品.2013

[7].彭晓春,宁慧龙,彭晓宏,赵建青,彭密军.改性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絮凝与助留机理分析[J].石油化工.2013

[8].权琤,周小凡,马金霞.聚氧化乙烯-酚醛树脂凝胶助留助滤机理的研究与应用[J].中华纸业.2011

[9].权琤.非离子助留助滤体的凝胶絮凝机理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10].傅英娟,杨乾,魏林,单莹莹.助留助滤作用机理及助留助滤体系的发展[J].华东纸业.2011

论文知识图

海德罗科尔系统的助留机理胶体二氧化硅/阳离子淀粉(康波季尔)~...一5阳离子纤维与阳离子助剂助留机理微微粒助留机理海德罗科尔体系的助留机理聚合物助剂的助留机理

标签:;  ;  ;  ;  ;  ;  ;  

助留机理论文_夏星,刘泽华,王立军,陈辉,王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