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王小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017010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4-130-01

教育是社会的良知,班主任若不具备认识的高度及健康的良知,就无法搭建起教育的桥梁。决定班主任良知的两大因素:一个是班主任的知识能力,一个是班主任的人格。

班主任的知识能力能决定学生能跳多高,而班主任的人格会影响学生走多远。但在这一路上,班主任绝对不应孤军奋战,而是应学会借力。

其一,借“媒体”之力。一个班级体的发展,“班风”或者说“精神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乎班级内每个学生的信仰、心态、习惯……由此,建设良好“班风”是一个起始性需“速效”的工作,也是一个永恒性需“持久”的工作。显然,教师的一厢情愿或简单的说教未必奏效。在高中三年,我会固定借两部电视剧——《士兵突击》、《恰同学少年》,两个固定新闻节目——《新闻周刊》、《开讲啦》,偶尔的一些临时性的节目——《变形计》、《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访谈类节目等等。《士兵突击》是一部帮人形成信仰,建立集体主义观念,认识人性,反观自我的电视剧,“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理念,许三多与成才的选择对比,会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冲击。高中三年的课余时间,会让学生看两遍,当学生感觉学习枯燥乏味想要放弃之时,当学生疲惫失败力不从心想要放弃之时,尤其是高三的最后一学期,甚或高考动员之时,是这部电视剧帮全班同学走出来并坚持下去,它之于学生的意义是潜移默化的。《士兵突击》后的《恰同学少年》是帮助学生做出青少年时期的人生价值观的建立以及人生意义的选择,有了内在的精神信仰,这部电视剧会让学生变得积极、乐观、阳光、向上。《新闻周刊》是每周六晚上的一档节目,这是班里学生从不愿错过的,一者,可以高效的搜罗一周的重大新闻事件,二者,白岩松的语言风格、思维理念、勇气胆识都让学生佩服不已。学生的高中生活本来单一,在课余、班会、团会等加入这些,不仅调剂了学生的生活,而且也能更好地达到教育效果。

其二,借“科任老师”之力。如果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学生是贯穿其中的血肉,那么科任老师便是骨骼。科任老师绝不应仅仅是在其学科方面的教学作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性格、年龄、教育方面的特长。所以,我会在学生不同的学段,或不同的学习状态之时邀请科任老师给班级开班会或交流,比如刚刚毕业的这一届,在习惯规范上,我会适时请数学老师给予指导;在学生学习困惑迷茫之时,我会请政治老师给予鼓励;历史老师会在读书方面给予建议;地理老师会在周末陪学生外出游玩;英语老师那里会得到细腻的情感碰撞。有了这些老师的鼎力相助,作为班主任,我便不会左支右绌,学生不会只习得“一家之言”,而且科任老师也不会感觉到教学先行,教育缺席。

其三,借“文字”之力。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很多时候会借学科之势来达成班级管理的目的,我赞成“生活处处是语文”的大语文理念。这里的“文字”包括读书和写作两个方面,每学期共读几本书,然后开读书交流会。诸如许知远、白岩松、毕淑敏、三毛、李娟、龙应台、野夫等的作品都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喜欢的书,而且对学生的写作和人生都有意义。“写作”方面在此专指“千字文”和“班级日记”。“千字文”借用古人之名,让学生觉得庄严神圣。要求学生每周或摘录或自己创作1000字,我会认真阅读,留下评语,从“千字文”中我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状态、心理,很多时候是学生主动呈现。高中三年,大多学生会完成三本“千字文”,这是学生唯一想珍藏的东西,因为这是学生三年心路历程或青春岁月的见证,而且也偶有佳作,在他们毕业后,我会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认为可以与大家共享的10篇,集集后印刷成册,一来自己留作纪念,再者可以给下一届学生导引。另外便是“班级日记”,由班里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写“序”,全班同学在首页签名,按学号每天写一篇,一来帮学生留下独属于高中的记忆;二来其他学生会针对某个同学的文字进行批注交流;再者各科老师通过日记可以了解到近期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动态。总之,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喜欢“班级日记”,毕业时,学生把日记放到我这里让我保存,相约十年后聚会时拿出来回忆分享。

其四,借“毕业学生”之力。上一届的学生永远是老师在下一届学生面前最好的话题,也是下一届学生最好的榜样。只闻其人未谋其面是一种悬念,形成某种印象后的谋面便是一种教育。这样,我会请刚参加工作的、考研的、刚上大学的学生来班里做讲座,往往学生会受益匪浅。此外,我也会把这届学生的作业、作文、作品保存下来让新一届的学生得到或深或浅的启示。

其五,借“家长”之力。我们不能否认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也不能忽略家长在孩子高中阶段的意义。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表达,太远,无效力;太近,家长尴尬孩子反感。一般在家长会或孩子的生日或父母亲节,我会让家长将想对孩子说的话发到我的手机,我进行分类编辑,集体展示。这样家长之间会相互学习教育方式,学生彼此也会分享家长的苦心。

其六,借“性别”之力。从教以来,我代“文科班”居多,文科班学生在性别上往往比例失调,男女生比例往往是1:3,这也是代文科班老师头疼的地方。所以,给男女生在班级中角色、职责的定位至关重要。我采用的方法中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是男女生分开开班会。这样既增加了彼此的神秘感,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男女生提出要求。针对男生往往提及的是责任、担当、谦让之类,针对女生会涉及矜持、大方、善良之类。作为女班主任,在男生面前我会适当示弱,在女生面前更多的是推心置腹。学生很喜欢这种班会形式,效果也确实不错。

其七,借“时机”之力。“契机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所以抓住时机很重要,错过了,便失去了教育的价值。举几例来验证,高一一入学,我一般会让学生背诵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哪怕不理解,哪怕排斥。每天晨读时集体起立朗诵。久而久之,在外班学生的关注下,学生内心萌生了自豪,也逐渐以此去规范自己。曾经在我做硕士论文期间,可谓坎坷艰难,论文一次次被否,痛苦不堪。学生得知后,都对我或同情、或安慰、或鼓励,当时正是班里数学情况不乐观的时候,所以我和学生约定,携手走出困境,后来我论文答辩结束,学生也信心十足,在数学老师的努力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态和成绩彻底逆袭。另外便是热极一时的《来自星星的你》播出时,学生处于高考备战时,理智上,他们觉得不应该看,但情感上又“蠢蠢欲动”。实际上,他们是受到了各种形式“广告”的影响,为此,我专门用一节班会课,大家讨论交流了两个主人公艰辛的演绎发展历程和韩国的文化艺术产业为什么那么发达,这样学生就站在另一个高度来思考这部电视剧,然后约定在高考后“补”上这一课。当然“契机”随处都在,做个有心人。

其八,借“学生”之力。学生虽是我们老师的教育对象,但我们必须清楚,我们现在处于“后喻文化”的时代,必须承认学生教育的自主性,适当地学会在学生面前示弱,那样学生便会变得强大。利用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优点、特长、优势,并让其在班级中的正面影响最大化。接受并包容学生的任何不足、错误,学生是一个成长体,而且我们老师自己也在成长,试着换位思考,很多事情也便迎刃而解。

教育的内在指向良心,教育的外在指向未来,希望学生能一直秉持着信仰追求梦想,最终以求得精神的成长。

标签:;  ;  ;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