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历史教学效果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历史教学效果

夏之清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熊家岩初级中学445012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7-170-02

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的重要功能是传授知识,学习历史就是记忆历史知识,历史是过去的事实,谈不上创新。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大潮和注重创新的趋势,置若罔闻,捧着应试教育的圭臬不放,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本文试结合中学历史学科创新的特征,在网络环境条件下运用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探讨如何形成“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学科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历史资源型创新教学模式,使历史学科和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以期更有效地培养新时代的创造性人才。

一、历史资源型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近二三十年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英国科学家Hoyle指出“今日不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国家,则明日将沦为落后国家而羞愧”。江泽民也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的认知和行为活动。大量调查和资料都表明,创新是人类所独具有的禀赋,一般人都有创新的潜能,学生创新能力可经教学获得增进。

中学阶段的创新教育并不要求学生做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关键的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和掌握的基本原理,突破教材或教师讲授中未曾涉及的内容,大胆流畅地表述自己观点,独立解决社会历史和现实问题。

二、资源型教学法的特点

资源型教学法作为一种模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法,学生借助于各种学习资源的互相作用来开展学习,包括查明某个主题,并确定回答或解决与主题有关问题所必须的信息。学习资源可以是书籍、文章、视听材料,也可以是电子数据库及计算机的辅助资源。

资源型教学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是信息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正如世界广播教育家罗伯特•希里尔博士所形容:“按今日知识增长的速度计算,今天出生的孩子到大学毕业时,世界上的知识量已增加4倍,这个孩子50岁时,知识量将增加到32倍”。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极速增长,要求人们必须学会从浩瀚的信息中以最快最高的效率搜索有效信息,否则就会被大量无效信息所淹没,而资源型教学法正是培养人们信息处理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上网的普及,也迫使教师必须迅速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角色,因为多媒体所储存的知识信息比教师丰富得多,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比例也不再是绝对的“一桶水”与“一杯水”的比例,因为有相当多的学生通过网上浏览每天可接受比课本上比老师多得多的信息。现代老师的职能应由传授知识转为传授信息处理的方法以及传授把信息智能转化为自我能力的方法,为教育现代化做准备。资源型教学法正是实现教师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

资源型教学法还顺应了计算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改革趋势。目前,运用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步伐加快,计算机已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且已成为了一种认知工具。

三、历史资源型创新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构建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历史资源型创新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做到“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学科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相结合,其中“信息技术运用”是手段、“改革学科教学”是内容、“提高实践能力”是目标、“培养创新精神”是目的。教学模式在具备网络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四、模式的构建

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教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1、强调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

2、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问题的探究。

3、强调组织学习者之间进行协调学习活动。

4、强调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表述并进行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指学习者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现象的概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归纳。)

说明:知识结构展示:把教材内容的有关知识结构化处理,创设新情景;

扩展资源型素材:利用多媒体如电影、电视、链接互联网上相关资源网站等,供探索研究用;

开展信息交流讨论:分为发言讨论和网上讨论(BBS、E------mail);

网上自我评价:分为思考性问题、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5、网络环境下历史资源型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

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认知工具,主要利用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等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习的探究性与研究性,使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协调发展,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能力得以发展。下面以高一《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单元复习与专题讨论《西学东渐•清末新政•预备立宪》为例加以说明。

①、创设情景、激趣引思

创设情景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原有认识水平,复习旧知识,展示《西学东渐•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知识结构表格。然后教师设问启发,学生完成上述表格。

目的是通过简练的知识结构图表,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的能力。

②、带疑探究、网上阅读

专题问题讨论(1)教师提供背景材料:课文从政治的角度告诉我们清末改革是一场抵制革命的自救运动,是一场骗局,那就是说它不属于西学东渐的范畴。(2)目前史学界对清末改革的性质从现代化的角度有了新的看法,请大家在互联网上搜索阅读有关资料,你同意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或者你有其它的看法?理由又是什么?(3)学生进入互联网,在相关的网站中浏览获取信息。

目的是(1)教师指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互联网,寻找有效信息,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思考,有选择地浏览网上材料,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的能力。(3)网上丰富的历史资料,可加深学生对清末改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忱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③、导思点拨、析疑讨论

开展讨论:

(1)采用个人发言的方式,围绕清末改革的性质展开课堂讨论。

归纳萧功秦的观点(从政治学的角度认识清末改革对当今改革有启示的作用)并找出论据。

概括袁伟时的观点(清末改革是一场资本主义性质改革)并找出论据。

(2)进一步讨论:清末改革对当今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怎样做?

目的是:

(1)通过讨论检查学生分析、处理史料的能力,如能否全面准确的归纳萧功秦、袁伟时、张秀平等人的不同论点。

(2)通过讨论让同学间互相交流信息、交流观点、交流思想,让思想碰出火花,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通过讨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民族责任心,树立远大的志向,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④质疑创新、素质构建

网上评价(1)教师小结,形成共识。(2)学生自主完成网上练习。(3)教师网上检查。

目的是(1)通过形成性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2)网上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供学生自主选做,体现个性化练习。

从以上课例剖析中不难看出,(1)按照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来设计的历史资源型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形成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2)它具有开放性(可以向学生提供近乎无限的学习资源)、自主性(突破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约束,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实现)、丰富性多元性(充分利用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多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其历史资料不但丰富而且多元化,各种不同论点的专著文章共鸣,开阔学生视野和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特点。

五、结论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资源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本人深深体会到走出了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阴影,效果显著。

1、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会了怎样思考、怎样学习。

首先是培养了学生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在信息资源下的学习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贯穿着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学生在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过程中,会逐步形成并升华为一种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能力。

其次是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质疑、去交流。在信息资源网络环境摸式下,网络具有:海量的信息资源、同步和异步并行的交流方式、充分体现个人的主体性、超越时空的信息传递途径等特点,这些可以更有效更便捷地满足学生探索、思考、质疑、交流的需要。

三是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施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便于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学生在网上可直接阅读原始文字图片资料,接触不同的学术观点,还可以根据本人学习水平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科学创新精神。同时这个学习过程也是学习者自主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过程,创新的火花和实践能力自然会在这一过程中出现和形成。

2、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形象生动,有利于知识结构的系统规范。

在这种模式下师生是一种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将教学目标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景,分层设疑,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演示,给学生感官刺激,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3、为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历史资源型教学法与大学的教学是相通的,所以学生上了大学能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甚至有如鱼得水的感觉。

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的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诱导技巧和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担负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任。

4、这一模式虽在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创新思维、素质教学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代表未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在实施中容易产生一些误区,必须引起注意。

一是忽视各校办学条件的差异和学生经济条件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电脑普及率高,电化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图书馆和城市公共图书馆藏书丰富,信息传播快,实施历史资源型创新教学模式的条件较好。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这一模式时,应根据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这一模式进行变通。比如,由于经济条件差学生不可能有计算机,那么可先由老师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报刊等搜集有关信息(史科、学术著作、学术动态)并复印给学生,然后再由学生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搜索、整理、合成,提练出更为有效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发放给学生的信息资料的量,提供的资料太多会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太少又不便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是忽视学生间水平的差异。学生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实施这一模式时,应尽量可能照顾全局。我尝试着从两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各取所需,然后针对问题独立查寻资料解决问题;二是由学生根据自我水平,选择独立完成或集体讨论完成的方式。

三是急于求成,立竿见影。历史资源型创新教学模式既是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师生要完全适应这一模式需要一个过程,资源型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也需要一段过程。

标签:;  ;  ;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历史教学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