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韦万友(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水楞小学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是第一要素。有了兴趣,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好的成果。因此,在数学计算机教学法过程中,要组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首先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兴趣。因为,很多事物不存在于今天,给予人以陌生感;而小学生对计算的认识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或抽象地理论灌输,或者单纯画几条杠杠,写几句结论,小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产生烦腻情绪。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结合练习;赛兴趣;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4-122-01

1直观操作,帮助小学生理解算理

众所周知,直观是理解算理的基石,也是发展学生抽象不可或缺的过程。因此,借助直观操作,让学生实践计算的过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实践操作是小学生智力活动的源泉。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小学计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组织孩子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并使其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活跃思维,萌发创造的火花,感受成功的喜悦。试举一例:在教学“19加14”时,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结果是“33”,但却说不出算理。这时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我先出示有10个格的盒子,盒子里面有19支铅笔,盒子外面有14支铅笔。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动手摆,知道为了能很快知道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只要把盒子外面的14支铅笔,拿出一个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一整盒10支。盒子外面的铅笔由于拿走1支,还剩下13支,即把14分为10和3。进而说出19支和1支凑成20支,10支再加剩下来的3支就是33支,接着列出下列算式:19+14=33。同样,教学“19+7”、“19+8”、“19+3”、“19+5”要求孩子们动手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计算。这样使他们在“动一动、摆一摆、说一说”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这样,既满足了小学生好操作活动的特点,突破了难点,又理解了算理,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2视听结合,坚持口算练习

“口算”,一边心算一边口说地运算。它就是用脑计算,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也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同时它也是估算、简算与笔算的基础。加强口算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发展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学生的口算练习。如:教学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为了能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我经常采用“视算与听算”两种形式的练习。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引发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例如:练习10的组成时,老师打手势“4”,学生打手势“6”,表示4和6组成的;老师打手势“8”,学生打手势“2”……。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时,老师说“9+6”,学生答“15”;老师说“8+5”,学生答“13”等等,要求学生脱口而出。经常这样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开展竞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当的开展竞赛,让小学生在竞赛中了解计算的基本知识,同时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计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小孩学习动机越强烈,越能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因此,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就要想方设法地使他们对计算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为此,我在教学中有意设计安排一些竞赛形式的练习和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全班学生都积极去参与。竞赛我尝试了如下形式:

①口算。

3.6&pide;1.2=0.72&pide;0.9=3&pide;8=5.6&pide;1.4=

4.8&pide;0.4=4.4&pide;4=2.6&pide;13=3.8&pide;1.9=

7.2&pide;0.4=1&pide;0.25=0.78&pide;6=2.4&pide;24=

5.5&pide;11=6.6&pide;0.6=0.18&pide;2=34&pide;0.2=

②直接写出得数。

3.2×0.5=0.8×1000=1.25×80=

0.8×0.9=0.16×0.05=9×0.13=

③根据76×48=3648,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

0.76×48=7.6×0.48=76×4800=0.76×0.48=

④填上“<”“>”“=”。

1.5×3.8○3.80.5×0.69○0.5100○100×1.25

3.8×9.69.6×3.85.8×2.1○2.3×5.8

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计算,即每组一份题,每人做一道题后往下传,每组最后一人做完后,交上来,然后在班上进行评价,做得全对又做得快的一组就获得胜利。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小学生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做完题后,要求学生进行认真检查,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4利用错误,引导小学生进行分析

在小学计算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错误资源能够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综合把握,有利于教师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对提高计算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对错误资源的利用要注重其科学性,教师要正确看待错误资源,引导小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提高解决错误的能力。同时我们要通过自我反思以及与学生积极互动,帮助他们正视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提升他们自信心,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的同时,引导小学生进行分析。如:我常常用“数学医院”的形式,把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暴露出来。当医院的“红十字”旗出现时,学生都很激动,纷纷争着当“大夫”,“大夫”要说出“病因”,并把“病”治好,就评“好大夫”。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正错误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小学生从错误的反思中,提高学生对错误的判断能力,从错误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5严格训练,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仔细分析,计算中孩子们出现的错误,大多是因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而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是从书写开始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孩子们认真书写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时要认真审题,严格按照规范的计算过程进行计算,教给他们检查的方法,计算后要及时反复检查、纠正,这样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参考文献

[1]吴顺科.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8).

标签:;  ;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