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认同论文_黄昕恺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体认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集体,集体主义,国家,迷思,盘古,身份,记忆。

集体认同论文文献综述

黄昕恺[1](2019)在《网络玄幻小说迷群身份认同与集体文本再生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阅读模式的社群化和参与性趋势日渐明显。在当红网络玄幻小说主题贴吧内,充斥着架空于现实之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阅读过程已经演变为一种体验式生产性消费,在迷群参与者身份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的前提下进行着以原始文本为基础的集体文本再生产。迷群的集体文本创作形式有四大特点:追求体验式的自我超越、对"爽"感的追求与欲望表达、具象化的视觉表达、同人文原创等。多视角、全方位地探索与研讨迷群的运行轨迹、运作机制、聚散离合,解析迷群呈现的多元价值观和差异化叙事方式,可以把直觉、感性的"爽"引导与聚合为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与追求,同时又包容和共生着异彩纷呈、各具鲜明特色的个性,让迷群之梦融入"中国梦"。(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才源源,杜俏颖,何佳讯,王承璐[2](2019)在《他人指向型情绪对集体主义文化来源国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期望度的中介与国家认同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他人指向型情绪与集体主义文化来源国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3个实验研究发现:针对具有集体主义文化特征来源国的产品,消费者在他人指向的平和情绪下较自我指向的高兴情绪下产生更积极的评价;并且,这一匹配关系仅发生在认知参与度高的消费决策情境中。同时,本文通过引入期望度和国家认同变量,探明情绪对来源国产品评价产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问题。本文深化了情绪与来源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对非优势来源国的营销策略制定,以及基于文化特征的国家品牌资产提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珞珈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3期)

刘鑫燕[3](2019)在《集体记忆与历史认同:初中历史中的传说教学——以《远古的传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说作为一种古老的流传形式,在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史学产生的渊源上说,传说是传播历史知识的最原始的形式。""远古的传说,总是夹杂着相当浓厚的神话性质。而且随着年代的变迁,传说的本身也会有变化。但传说里也有反映历史真实的东西。"[1]长期以来,远古传说在历史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丰富了历史教学。(本文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期刊2019年09期)

史文静,陈阳[4](2019)在《集体经济变迁视域下乡村社会网络与主体认同——基于慈溪徐福村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传统乡村原有共同体凝聚力逐渐削弱,村民主体认同有待重塑。以宁波慈溪徐福村为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乡村社会网络的各类节点人物,分析乡村集体经济对村民主体文化认同的影响。在集体经济变迁的过程中,乡村社会底层架构依旧根植于熟人关系结构。新的集体主义文化应尊重历史脉络及村民日常生活实践,发挥农民个体能动性,以经济+宗族的深层结构构成的经济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乡村连接机制,构建新农村主体新的伦理和审美文化。(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庆梅,袁智忠[5](2019)在《《最好的我们》:集体记忆下的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电影《最好的我们》,属于青春怀旧题材电影。本文通过对电影文本中的符号化重建和仪式观呈现,探析其是如何实现对"集体记忆"的建构以及是如何在"集体记忆"中去实现青年群体身份认同。(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14期)

李根,高嵘[6](2019)在《国家认同与集体记忆:“国球”乒乓的塑造过程及象征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乒乓球作为中国"国球"可谓共识。然而"国球"乒乓的地位究竟如何塑造和产生,它对国家、社会又具有怎样的意义,都尚未得到充分讨论。从历史学、社会学的理论视角切入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后,国乒建立的优良竞技传统、强大的群众基础、政治领域的影响、媒体的有力宣传以及乒超联赛的市场化、全球化等因素,共同塑造和建立了乒乓球在中国的"国球"地位。"国球"乒乓的称谓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国人的普遍认知。从象征意义上看,"国球"乒乓具有国家认同层面的象征和符号意义,主要从叁方面得到体现:1)激发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2)是国家对外交往的一张名片;3)其辉煌传统构成了国人的集体记忆。(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谯金苗,漆亚林[7](2019)在《个体书写: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核心逻辑——以《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从个体书写入手建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通过独特的镜像策略创造出良好的传播效果。该片以新时代科学理论为指导,奠定记忆框架的主流性;通过故事化叙事,彰显记忆框架内容的鲜活性;通过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的巧妙结合,建构记忆框架的层次性;通过先进技术与表达技巧的融合,增强记忆框架的艺术性;通过融合多种传播形态和平台,凸显记忆框架传播的时代性。(本文来源于《当代电视》期刊2019年07期)

张萍萍[8](2019)在《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认同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更进一步强调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社会青年,应自觉提高集体意识,增强集体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迫切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中的集体主义理论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集体主义价值理念基础上,厘清苏联的集体主义教育实践,进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集体主义的教育实践,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指明了实践方向。通过对部分驻青高校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认同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普遍较高,集体主义情感普遍较强。但在集体主义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在集体主义认知与认同方面尚有不足,高校集体主义教育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由多方面原因导致,主要包括市场经济的影响,西方思想文化的渗入,网络文化泛滥的冲击,学校集体主义教育实效性较低,家庭结构的转换以及大学生自身对集体主义认同感不强等方面。鉴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对策。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将集体主义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全过程,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探索“互联网+集体主义教育”新路径,引导大学生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从而达到增强高校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6)

胡骞[9](2019)在《文化认同的迷思:一种集体自我防卫性反应——从科纳维尔的“街角帮”说开去》一文中研究指出凭借精致的深入调查和详实的田野日志,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威廉·富特·怀特最终付梓的博士论文《街角社会》向我们解构了意大利贫民窟内以一套相互义务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等级制度,其研究远与带有种族排斥性质的本土主义和民粹主义赋予科纳维尔"秩序混乱"、"无法无天"的话语标签矛盾,但他却未对冲突背后的根源之一是文化认同的桎梏进行深入的阐释。本文以《街角社会》作为细读对象,依托怀特既有研究基础,旨在从文化层面探讨裹挟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科纳维尔"小人物"缘何终究无法规避四邻陌生、语言不通、文化相异、孤立寡与的窘境。本文认为,包括街角帮与社区俱乐部在内,社区大多政治组织和群体结构的产生是社会行动者的自我防卫反应。(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9年05期)

潘琼阁[10](2019)在《不断延续与更新的盘王神话认同框架——瑶族集体和个体经典的类型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瑶族人对盘王、盘古和盘瓠有不同认知,瑶族族群叙事评皇券牒和个体叙事信歌,对叁者及其神话的叙述多有差异。57篇券牒中出现叁种类型神名关系,其主要情节结构仍为盘瓠神话,其深层族群诉求围绕和强化生存特权、族群边界认同和族群迁移史认同。15篇信歌运用盘王神话时,出现了反向言说,增添了新意义。盘王神话流传地的瑶族人,对其保持了基本认同框架,又注入语义新层次和认知新维度,更新着盘王神话生命力。(本文来源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集体认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了他人指向型情绪与集体主义文化来源国之间的匹配关系,通过3个实验研究发现:针对具有集体主义文化特征来源国的产品,消费者在他人指向的平和情绪下较自我指向的高兴情绪下产生更积极的评价;并且,这一匹配关系仅发生在认知参与度高的消费决策情境中。同时,本文通过引入期望度和国家认同变量,探明情绪对来源国产品评价产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问题。本文深化了情绪与来源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对非优势来源国的营销策略制定,以及基于文化特征的国家品牌资产提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体认同论文参考文献

[1].黄昕恺.网络玄幻小说迷群身份认同与集体文本再生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才源源,杜俏颖,何佳讯,王承璐.他人指向型情绪对集体主义文化来源国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期望度的中介与国家认同的调节作用[J].珞珈管理评论.2019

[3].刘鑫燕.集体记忆与历史认同:初中历史中的传说教学——以《远古的传说》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

[4].史文静,陈阳.集体经济变迁视域下乡村社会网络与主体认同——基于慈溪徐福村的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

[5].杨庆梅,袁智忠.《最好的我们》:集体记忆下的身份认同[J].西部广播电视.2019

[6].李根,高嵘.国家认同与集体记忆:“国球”乒乓的塑造过程及象征意义[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

[7].谯金苗,漆亚林.个体书写: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核心逻辑——以《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为例[J].当代电视.2019

[8].张萍萍.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认同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9].胡骞.文化认同的迷思:一种集体自我防卫性反应——从科纳维尔的“街角帮”说开去[J].东南传播.2019

[10].潘琼阁.不断延续与更新的盘王神话认同框架——瑶族集体和个体经典的类型学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香港师生对广播体操的认识和需求统计“归真堂”事件中组织动员机制作用方...未来防灾教育馆资料来源:南方都市报...集体认同建构路径示球迷价值观的集体认同、集体情...价值观的集体认同碎石图

标签:;  ;  ;  ;  ;  ;  ;  

集体认同论文_黄昕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