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倍率放电性能论文_张玥,江艳梅,张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倍率放电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倍率,性能,高倍率,锂离子电池,晶格,蓄电池,电动汽车。

高倍率放电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张玥,江艳梅,张辉[1](2019)在《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大倍率放电下热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电动汽车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在简述其产热与散热性能的基础上,以18650型锂离子电池为例,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验证了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条件下的电性能与热性能,以此为锂离子电池的设计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保证电池的使用效率与安全。(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5期)

张海林,和祥运,邓亚明[2](2017)在《NaV_3O_8的低温液相法制备及其倍率放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报道了以V_2O_5和CH_3COONa为原料,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棒状形貌的新型锂离子正极材料NaV_3O_8。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NaV_3O_8产物为亚微米级棒状颗粒。研究了材料的的倍率充放电特性:在1.8V~4.0V电压范围内以1/3C~1C倍率恒流充放电,1/3C倍率放电首次比容量达184.6mAh/g,活化后NaV_3O_8材料放点比容量稳定在110mAh/g左右,且该材料在不同放电倍率下均具有稳定的放电比容量平台。(本文来源于《电池工业》期刊2017年01期)

张兴,张祖波,夏诗忠,史俊雷,余萍[3](2015)在《复合电解液添加剂对充电接受能力和低温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充电接受能力和低温高倍率放电性能是富液电池的关键性能指标。本文分别采用K型、J型两种电解液添加剂并分别考察了其单独对富液单体电池充电接受能力和低温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趋势,并得到Kn+、Jm+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0.1 mol/L、0.2 mol/L。最后按照Kn+、Jm+的最佳浓度进行复配添加,发现:当二者在最佳浓度时进行复配添加,能提高负极的充电接受能力10%以上,-18℃低温高倍率放电性能提高3%。此外,本文还通过循环伏安扫描、阴极极化分别对含不同Kn+、Jm+离子浓度的电解液添加剂对负极铅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蓄电池》期刊2015年03期)

张云云,白洁,张国庆[4](2015)在《大倍率放电时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可靠和高效的运行,实验研究了其在大倍率放电时的热性能。实验中,对于一款商业电动车用3.2 V、50 Ah锂离子电池,用充放电测试仪和温湿度巡检仪,控制放电倍率为1C~3C(50~150 A)。结果表明:电池放电倍率越大,电池两端工作电压平台越低,电池放电量越小,电池表面的温升率越大。当放电倍率达到3C(150 A)时,电池表面温度超出其安全工作温度,因而,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大倍率放电时,需要为其增加散热设备。拟合了一组用于计算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的瞬时产热量的经验公式。这些公式可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辅助散热设备的设计和选择。(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张沛龙,朱永国,罗桂平,葛静,郝国建[5](2012)在《RE-Mg-Ni系储氢合金高倍率放电性能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RE-Mg-Ni系储氢合金具有超晶格结构,其主相晶格单元是由一定比率的AB5单元和AB2单元沿c轴交替层迭排列而成。该类型合金自问世以来便以其高容量、易活化的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其循环稳定性及高倍率放电性能不尽人意。人们通过大量研究有效提高了其循环稳定性,使其基本满足了商业化要求。但是要将基于该负极材料的镍氢电池应用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仍需改进其高倍率放电性能。系统分析了元素替代、多元合金化、制备工艺、化合物复合、表面处理等手段对RE-Mg-Ni系储氢合金晶体结构及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其中元素替代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手段,文中分析了不同稀土元素及B侧元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侧组分采用Ni,Co,Mn,Al的储氢合金具有较好的性能。多元合金化是一种复杂的过程,不同元素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研究其作用机制也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通过优化实验方案,综合使用多种改性手段,可以得到高倍率放电性能良好的RE-Mg-Ni系储氢合金,使其基本满足电动工具用镍氢电池的要求,并可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其高倍率放电性能,使其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的要求,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2年04期)

钟海江,唐有根,卢周广,张军[6](2012)在《LiFePO_4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正极材料、正极面密度、导电剂含量及电极结构对18650型LiFePO4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当D50为1.92μm,比表面积为11.4 m2/g,正极面密度为2.8 g/dm2,导电剂含量为4.0%时,电池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倍率性能。相比于单极耳结构,双极耳结构电池的内阻减小了50%,为14 mΩ左右,且分布集中;5.00C充电和15.00C放电时的表面温升很小。在2.0~3.8 V充放电,优化后的20.00C、30.00C放电容量分别为1.00C时的96.6%、86.1%,1.00C充电、10.00C放电,第3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6.3%。(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2年03期)

靳尉仁,卢世刚,庞静[7](2011)在《数学模拟方法研究导电剂形貌对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正极中只含有一种导电剂(KS-6或Super-P)的锂离子电池,比较了它们的倍率放电性能并对放电过程进行了模拟。以Super-P为正极导电剂的电池15C放电容量为1C容量的84.3%,以KS-6为正极导电剂的电池15C放电容量为1C容量的21.8%,前者的倍率放电性能明显优于后者。数学模拟结果显示,以KS-6为导电剂的正极的Bruggeman系数为3.1,以Super-P为导电剂的正极的Bruggeman系数为2.76,前者明显大于后者,认为这是由于KS-6的片状形貌使其容易相互平行排列造成的。大电流放电时,以KS-6为导电剂的正极中出现了电解质耗竭而导致该区域内电化学反应停止的现象,从而导致电池放电容量急剧降低。(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王军,吕以亮,韩小涛,黄澜涛,谢剑锋[8](2011)在《6GFM-200蓄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15~1 000 ms的50~80T脉冲磁场的供电参数要求,对6GFM-200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分别进行了不同负载下高倍率充/放电性能、高倍率充/放电循环、高倍率放电状态下蓄电池内阻等测试。实验结果证明:蓄电池在4 000次2 000 A/1.5 s的高倍率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尽管蓄电池内阻随着剩余容量衰减而增大,但蓄电池工作电压始终保持在12.87~13.80 V之间,蓄电池没有发生发热、膨胀、失效的现象。(本文来源于《蓄电池》期刊2011年04期)

刘小虹[9](2011)在《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及高倍率放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正极中导电剂含量和功能电解液对电池的快速充电及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重点考察了导电剂和功能电解液对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快速充电高倍率放电循环性能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增加正极中导电剂含量和使用功能电解液,可以提高电池的快速充电及高倍率放电性能;正极中导电剂含量和功能电解液对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快速充电高倍率放电循环性能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通过优化组合,得到的电池20 C放电容量可达1 C放电容量的95.1%;4.5 C充电9 C放电循环300周后,电池容量仍然保持在89%以上,具有优异的快速充电高倍率放电循环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1年07期)

韩二莎,郭志刚,朱彦丽,任建华[10](2011)在《影响摩托车用蓄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因素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摩托车厂家对摩托车用蓄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行业标准由5C10放电调整为8C10放电,致使有些厂家的高倍率放电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本文从板栅设计、极板表观面积、采用不同隔板几个方面对摩托车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蓄电池》期刊2011年02期)

高倍率放电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次报道了以V_2O_5和CH_3COONa为原料,用低温液相法合成了棒状形貌的新型锂离子正极材料NaV_3O_8。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该法制备的NaV_3O_8产物为亚微米级棒状颗粒。研究了材料的的倍率充放电特性:在1.8V~4.0V电压范围内以1/3C~1C倍率恒流充放电,1/3C倍率放电首次比容量达184.6mAh/g,活化后NaV_3O_8材料放点比容量稳定在110mAh/g左右,且该材料在不同放电倍率下均具有稳定的放电比容量平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倍率放电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玥,江艳梅,张辉.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大倍率放电下热性能分析[J].时代汽车.2019

[2].张海林,和祥运,邓亚明.NaV_3O_8的低温液相法制备及其倍率放电性能[J].电池工业.2017

[3].张兴,张祖波,夏诗忠,史俊雷,余萍.复合电解液添加剂对充电接受能力和低温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J].蓄电池.2015

[4].张云云,白洁,张国庆.大倍率放电时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热性能[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5

[5].张沛龙,朱永国,罗桂平,葛静,郝国建.RE-Mg-Ni系储氢合金高倍率放电性能研究现状[J].稀有金属.2012

[6].钟海江,唐有根,卢周广,张军.LiFePO_4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J].电池.2012

[7].靳尉仁,卢世刚,庞静.数学模拟方法研究导电剂形貌对锂离子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的影响[J].无机化学学报.2011

[8].王军,吕以亮,韩小涛,黄澜涛,谢剑锋.6GFM-200蓄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测试[J].蓄电池.2011

[9].刘小虹.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及高倍率放电性能[J].电源技术.2011

[10].韩二莎,郭志刚,朱彦丽,任建华.影响摩托车用蓄电池高倍率放电性能因素的探讨[J].蓄电池.2011

论文知识图

合金,AB;合金和CoB一ABS复合合金电..."电极的循环稳定性曲线"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曲线石墨和尖晶石型钛酸锂的热行为曲线MgNi+x%B合金电极在303 K时的高倍Mg2Ni和Mg2Ni-Ni (1∶2)合金电极的~#...

标签:;  ;  ;  ;  ;  ;  ;  

高倍率放电性能论文_张玥,江艳梅,张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