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耕农论文_和建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耕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耕农,抗战时期,土地改革,国民政府,章丘,衡阳市,启东。

自耕农论文文献综述

和建伟[1](2018)在《从“骄傲的英国自耕农”到“农业短工”——马克思关注莎士比亚的一个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莎士比亚笔下的"自耕农"形象具备经济独立、自尊勇敢等特点,在历史上长期以来也是保卫英国领土完整的力量。在资本主义大工业进程中,这一阶层沦为马克思着作中极端贫困的"农业工人",他们超负荷劳动,身体畸形,且精神空虚沦落。马克思对农业工人的高度关注,鲜明表现其经济学中的人文关怀。马克思引用莎士比亚的独特视角,对于我们今天研读莎士比亚不无启示。(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刘晓艺[2](2018)在《《醒世姻缘传》中折射出的明代自耕农经济兴衰——兼谈一条鞭法和“黄宗羲定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醒世姻缘传》中有大量篇幅描述了明英宗复辟后的太平丰收年景,其后又写到因税役制度变动而造成的自耕农富户的破产现象。本文结合梁方仲的明代经济数据及《章丘县志》中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的史料来探索明代自耕农经济从兴到衰的脉络,介绍现代历史学家与传统史家之于这一兴衰问题的不同观点,并略探"黄宗羲定律"现象。(本文来源于《明清小说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王冰,杨载田[3](2017)在《抗战时期湖南省衡阳市酃湖镇扶置自耕农实验区初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提出并实施了"扶置自耕农"为主的土地改良政策。当时作为处于大西南抗战后方基地前沿地带的湖南省,军粮民食供应极度紧张,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的衡阳市湘江东岸的酃湖镇被选定作为实验实践区域。本文就酃湖镇扶置自耕农实验实践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7年32期)

芦恒,陆兵哲,周兴晨[4](2017)在《复合城乡关系中新型流动农民群体的困境及其治理路径新探——以“流动自耕农”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自耕农"是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产生的,由偏远农村迁移到城郊农村,针对当地城市需求进行农产品种植的一种新型流动农民群体,与农民工相比,流动自耕农具有双重地域性、乡土认同性、高度流动性、半小农半市场性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弱组织化、处于公共性体系和乡村治理结构真空地带等困境。破解之道在于,将其置于一种不同于传统城乡二元对立的复合城乡关系结构之中去思考。该结构自身呈现复合性、多维性、开放性、农村"非终结化"等新特征,并配之以一种强调流动自耕农主动参与的"参与式治理"体系。在流动自耕农良好的社会资本基础上挖掘其自我组织和参与的内生力量,加强赋权与组织化建设,使该群体自愿参与到乡村的公共生活中来,将自身的"乡土集体性"优势转化为"乡土公共性",开创一种大城市郊区农村的新型治理模式,最终促进我国城乡关系的良性发展。(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7年04期)

郭爱民[5](2017)在《工业化时期英国自耕农数量的动态变化——以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计量与比较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化时期,英国自耕农的数量处于动态变动之中。具体来说,1660-1780年,他们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1780-1830年,他们的数量呈现激增势态;19世纪中后期,他们的数量保持增长势头。纵观整个工业化时期,英国自耕农的数量由初始阶段的160 000上升到终结阶段的217 049。从直接原因上说,工业化时期英国自耕农数量的变化是圈地运动、农业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的结果。英国自耕农数量增加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其本身的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远高于社会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黄正林[6](2015)在《国民政府“扶植自耕农”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扶植自耕农"是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和抗战后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土地改革政策。"扶植自耕农"思想来源于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其理论与方法借鉴了欧美国家土地改革的经验。20世纪叁四十年代,中国土地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尖锐,国民政府开始在政策和制度上进行土地改革的设计。1942年划定扶植自耕农试验区,开始实施扶植自耕农耕作。在扶植自耕农试验区,实现了平均地权,农村社会经济也发生变化。因受国民党政权性质、社会惯性和国民党权贵与官僚阶层反对等因素的影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土地改革没有在全国展开。抗战胜利后,在试验区土地改革取得的经验基础上以及国民党面临的政权危机,促使国民政府加大执行土地改革的政策力度,并有实行全国土地改革的意图。但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扶植自耕农"主张者所倡导的土地改革也随之夭折。(本文来源于《历史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石攀峰[7](2015)在《抗战时期江苏启东扶植自耕农运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江苏启东县针对土地日益向不在地主集中,佃农负担沉重现状,进行土地改革试验,制定了扶植自耕农政策,但因地主的反对和抗日战争的爆发,扶植自耕农土地试验夭折。(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石攀峰[8](2015)在《论抗战时期甘肃湟惠渠扶植自耕农示范区》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甘肃湟惠渠的开凿,引起了地权的变化和地价的波动,为有效利用湟惠渠服务农业生产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甘肃省政府在湟惠渠地区进行了扶植自耕农的土地改革实验,利用土地金融贷款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使他们变成自耕农,使人地矛盾得到一定的缓和,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凌宇[9](2013)在《自耕农变成农业工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应肩挑背扛忙春耕的农民,现在在现代农业蔬菜基地里,操纵着叉车,把一筐筐萝卜搬进了停靠在村头的货柜车里。"把土地包给业主种蔬菜,我家的收入翻了好几番。"62岁的吕世碧是一位普通农民,她把自家的2亩地租赁给外地业主规模种植无公害蔬菜,她到蔬菜基地上班,既收租金,又拿薪金。据了解,像吕世碧这样的"双栖"农民,在蓬安有很多。这样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他们的种植模式。业主李丽琼驾驶着一辆拖拉机高兴地说,"我们不仅实施标准化种植,而且用(本文来源于《农民科技培训》期刊2013年05期)

石攀峰[10](2012)在《从“扶植自耕农”看民国时期土地政策之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下,提出并实施了以"扶植自耕农"为主的土地改良政策,并在部分区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未能在全国得以推行。究其原因,主要有政策法规"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基层实施的推动力,经济基础薄弱,佃农和自耕农的普遍怀疑等方面。该政策实施的结局表明:国家政策的设计与农民意愿的平衡,坚实的社会政治基础、政府推行政策的动因与政策设计本身的宗旨相符是保障土地政策成功实施的最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2年11期)

自耕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醒世姻缘传》中有大量篇幅描述了明英宗复辟后的太平丰收年景,其后又写到因税役制度变动而造成的自耕农富户的破产现象。本文结合梁方仲的明代经济数据及《章丘县志》中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的史料来探索明代自耕农经济从兴到衰的脉络,介绍现代历史学家与传统史家之于这一兴衰问题的不同观点,并略探"黄宗羲定律"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耕农论文参考文献

[1].和建伟.从“骄傲的英国自耕农”到“农业短工”——马克思关注莎士比亚的一个视角[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刘晓艺.《醒世姻缘传》中折射出的明代自耕农经济兴衰——兼谈一条鞭法和“黄宗羲定律”[J].明清小说研究.2018

[3].王冰,杨载田.抗战时期湖南省衡阳市酃湖镇扶置自耕农实验区初论[J].河南农业.2017

[4].芦恒,陆兵哲,周兴晨.复合城乡关系中新型流动农民群体的困境及其治理路径新探——以“流动自耕农”为中心[J].学习与实践.2017

[5].郭爱民.工业化时期英国自耕农数量的动态变化——以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计量与比较为视角[J].社会科学.2017

[6].黄正林.国民政府“扶植自耕农”问题研究[J].历史研究.2015

[7].石攀峰.抗战时期江苏启东扶植自耕农运动探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

[8].石攀峰.论抗战时期甘肃湟惠渠扶植自耕农示范区[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

[9].凌宇.自耕农变成农业工人[J].农民科技培训.2013

[10].石攀峰.从“扶植自耕农”看民国时期土地政策之实施[J].求索.2012

论文知识图

亚当·斯密认为定额租佃优于分成租,...这种机会成本曲线的上下移动,应该是...前面提到:经济学上根据数学模型,经...上图中MP1代表原来的边际产量曲线,而...上图中有C1,C2,C3叁条不同高低的机...注:上一图中,我所理解的上中下叁层...

标签:;  ;  ;  ;  ;  ;  ;  

自耕农论文_和建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