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争端论文_马雪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领土争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争端,领土,国际,法院,中东,条约,中东地区。

领土争端论文文献综述

马雪婷[1](2019)在《国际法院在领土争端裁判中作用的有限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领土争端具有繁琐性、长期性与反复性等特征。结合相关案例可以发现,在对这种兼具高度政治性案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国际法院的作用是有限的,甚至还会进一步增加紧张态势。鉴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针对国际法院在领土争端裁判中作用的有限性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供相关人士参考与借鉴。(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5期)

谭林茂[2](2019)在《领土争端报道与我国国际传播策略探讨——以印越菲日媒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面临复杂的领土争端问题,这已成为涉华国际舆论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而且对我国的周边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我国与印度、越南、菲律宾、日本的领土争端备受国际舆论关注。这四国媒体相关报道各有其特点和优劣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要有效应对这些国家媒体,一方面要增强我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另一方面要加强针对性研究,根据不同对手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扬长避短。(本文来源于《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童宇韬[3](2019)在《印度国内政治行为体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作用——以印孟陆地边界争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的政治制度和宪法设置赋予了国内政治行为体对印度与他国领土争端问题施加影响的权力。在这些行为体中,印度中央政府、议会、最高法院、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党是对领土问题拥有最关键影响力的行为体,它们曾数次拖延或否决了印孟之间的陆地边界协议。印孟陆地边界协议的案例说明:领土问题对于印度来说并不只是单纯的外交政策问题,而是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内外联动的产物。印度国内的政党政治对领土问题的谈判以及相关协议的达成和实施有重要作用。随着地方政党在印度政治中的崛起,地方政治力量对领土问题的影响力也逐步上升。在特定条件下,国内政治因素还会被印度政府作为不执行协议的借口。此外,印度的武装力量和媒体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的影响力。(本文来源于《南亚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贾宗非[4](2019)在《从国际法角度分析中印东段领土争端及中国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印两国作为两大传统文明古国,由于历史上领土并不接壤,因此从未发生过领土纠纷。自中印两国开始山水相连后,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两国之间形成了一条依据行政管理范围所形成的传统习惯边界线。中国西藏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关键。为了侵略我国西藏地区进而以此作为跳板侵略整个中国以谋求更大利益。英国在强迫叁方代表参加西姆拉会议上,凭空臆造了臭名昭着的“麦克马洪线”。虽然我国历来政府都不予以承认,但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的“印度中心论”主张,一直觊觎“麦克马洪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的领土。最终,印度趁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派兵侵占了我国的藏南门隅、洛隅和下察隅地区等地区,中国政府抱着最大的诚意希望双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但印度得寸进尺,将中国的克制当成了软弱,积极推行“前进政策”,中国军队被迫自卫,爆发了举世震惊的中印边境冲突。冲突结束后,两国间在长时间内相安无事,但是近年来印度在强化对我国藏南地区事实占有、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移民、推行印度化教育的同时,不断在我国边境地区挑起事端。印度一边在国际上一直以受害者面孔频频博得国际同情,一边制造“帐篷对峙”、洞朗事件不断挑战中国底线,妄图对我国施加压力,迫使我国就范。因此下一步的关键就是从国际法上论证“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而如果能够釜底抽薪,从条约法上论证产生该线的《西姆拉条约》不合法,就能从根本上否定该线的效力,从而否定印度的主张,在今后谈判中处于有利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对解决两国领土争端一直是重政治、轻法律,一直主张通过政治方法中的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两国领土争端,而法律方法以及政治方法中的斡旋、调停等手段一直未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但事与愿违,两国间虽然已经建立了多种谈判机制,但是谈判进程一直很缓慢,谈判成果不显着。随着国际司法机构解决领土争端的案例的增多和模式的日渐成熟,中国也应改变以往的成见,积极参与到国际法院的审判程序中,推动国际法院改革。论证我国对中印争议地区的主权,除了相关的历史性的物证、书证,更为关键的是法律依据和事实证据,最终能够在我国的证据网中织就牢不可破的主权理论。在时机成熟之际,可以考虑利用国际司法机构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这些机构曾经处理的一些领土争端事件引起较大的争议,就否定它们在争端解决上的重要性。如果能对国际法投入更多的力量,研究国际司法案例,厘清国际司法机构判定领土主权归属的推理模式,通过具体案例对国际司法机构确立的“条约必须遵守”、“有效占领”、“禁止反言”等基本原则仔细研究,并应用到中印争端的现实问题中来,以法律方式论证自己主张的合法性,驳斥印度的无理要求,也可以使我国在边界谈判中占得先机,从而在谈判中迫使对方正视历史,提出有利于中方的解决方案,把中印领土争端早日解决。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一方面我们要消除对斡旋、调停等其他政治解决方法的成见,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等区域组织和“一带一路”机制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双管齐下,在立足谈判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争议地区的实际控制和军事存在,更好地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4)

李途[5](2019)在《东亚地区安全架构中的同盟政治与领土争端——以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菲南海争端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关于同盟和同盟承诺的研究成果并不少见,但是"一国会在什么情况下介入盟国与第叁方之间的领土主权争端"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事实上,同盟关系本身并不足以说明同盟一方是否会介入盟国与第叁方的领土主权争端。同盟介入争端的程度和意愿取决于叁大因素:同盟条约的规定、介入争端的收益以及同盟牵连的风险。这也是美国在多次公开承诺《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同时,拒绝将菲律宾主张的南沙岛礁和黄岩岛纳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重要原因。尽管不应过分夸大同盟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威慑作用,但是从其客观影响来看,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介入东亚地区领土争端,只会激化问题,加剧争端解决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太平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晏宁[6](2019)在《论有效控制规则在解决领土争端的适用路径——以国际法院判例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际法院在审理国家领土争端案件时,已将有效控制规则作为判断主权归属的重要依据,并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适用思路。首先,启动有效控制规则的前提是排除条约信守原则和保持占有规则的适用。其次,审查当事国对争议领土实施有效控制的意图和行为,在不违背其他国际法原则的条件下,将领土主权判归控制更有效的一方。为了推进解决我国领土争端,应当充分考虑有效控制规则的可适用性,并完善相应的应对策略。(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4期)

蓝雅歌,胡浩,柳直[7](2019)在《领土争端难解,日本放弃“6月计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日本共同社18日报道,由于对俄谈判不力,日本政府已经基本放弃在6月俄总统普京访日时达成有关日俄和平条约的框架协议,转而寻求“更为现实的阶段性成果”。俄议员认为,这说明日本已经清醒地评估了形势。共同社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关于与俄签署和平(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9-04-20)

张召忠[8](2019)在《美国又捅中东马蜂窝 对待领土争端岂能任性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这几天有两件事让特朗普特别高兴。第一是“通俄门”调查出炉洗清了他“通俄”的嫌疑,第二是以色列来访美了。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美期间,他和特朗普一起干了一件大事。当地时间25日,特朗普在会见内塔尼亚胡时签署宣言,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3-27)

沙梦[9](2019)在《条约解释原则的适用——以领土争端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利比亚和乍得之间的领土争端案中,双方对争端性质认识不一致,利比亚认为是领土争端,乍得认为是划界争端。国际法院对双方之间签订的1955年《法国和利比亚友好睦邻条约》进行分析,遵循条约解释的国际习惯,充分运用条约解释的通常意义原则、实际原则、目的解释原则、准备资料以及嗣后惯例解释原则等对条约进行解释,最终认定本案的争端性质为划界争端,并根据条约的内容对双方的边界加以确定。(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09期)

宋奕铭[10](2019)在《关于中国领土争端解决的思考——以中印洞朗对峙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领土争端问题在中国及国际社会频繁发生,中印洞朗事件是印度非法越界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不法行为。领土争端是困扰中国及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秩序的重要难题,在中印洞朗事件上中国的和平解决方式,将为领土争端解决路径提供更多可行性思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领土争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我国面临复杂的领土争端问题,这已成为涉华国际舆论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而且对我国的周边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我国与印度、越南、菲律宾、日本的领土争端备受国际舆论关注。这四国媒体相关报道各有其特点和优劣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要有效应对这些国家媒体,一方面要增强我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另一方面要加强针对性研究,根据不同对手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扬长避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领土争端论文参考文献

[1].马雪婷.国际法院在领土争端裁判中作用的有限性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2].谭林茂.领土争端报道与我国国际传播策略探讨——以印越菲日媒体为例[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9

[3].童宇韬.印度国内政治行为体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作用——以印孟陆地边界争端为例[J].南亚研究.2019

[4].贾宗非.从国际法角度分析中印东段领土争端及中国对策[D].山东大学.2019

[5].李途.东亚地区安全架构中的同盟政治与领土争端——以中日钓鱼岛争端和中菲南海争端为例[J].太平洋学报.2019

[6].张晏宁.论有效控制规则在解决领土争端的适用路径——以国际法院判例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9

[7].蓝雅歌,胡浩,柳直.领土争端难解,日本放弃“6月计划”[N].环球时报.2019

[8].张召忠.美国又捅中东马蜂窝对待领土争端岂能任性而为[N].科技日报.2019

[9].沙梦.条约解释原则的适用——以领土争端案为例[J].法制博览.2019

[10].宋奕铭.关于中国领土争端解决的思考——以中印洞朗对峙事件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

论文知识图

中印领土争端区域图变量关系及赋值图中印边界示意图前苏联改造后的金兰湾军港一3一说服中东图本民众对华反感的原

标签:;  ;  ;  ;  ;  ;  ;  

领土争端论文_马雪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